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发达地区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了中国农地产权市场化的目标是股份合作和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和租赁经营的制度设想是综合了实践中农地股份合作制侧重从所有权方面明晰产权、农地租赁制侧重从使用权方面明晰产权两方面的特征而形成的。同时从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方面进行明晰产权的创新,因此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既满足了公平性与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同时又明晰了所有权,为使用权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基础。以租赁使用的形式稳定使用权,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形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克服农业生产中的短期行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弥补了目前农地承包制中“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缺陷,而且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了“有田者不种,种田者无地”的现实矛盾。

内容推荐

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始于农地制度。自1978年年底开始的农地制度改革以来,该制度经历了三十多年历史性的变迁,最终确立了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各种形态的农地使用制度。

中国的农地制度变革不仅成功地推动了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充分展现了由制度变迁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而且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使我国农村、农民、农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增长乏力,城乡收入差距再次被拉大。这些情况表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带来的报酬递增效应已经消失,“三农”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对农地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来解决。

本书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市场化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合理界定和安排农地产权,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地产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制度变迁,无论从私有制到农业合作社,还是到大包干,直到股份合作制、农业产业化,实际上是一个对多种互补性制度不断选择并且逐渐变迁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帕累托最优’’的动态历史过程,其目的是力求寻找到效率与公平的最佳结合点,以达到制度的均衡状态。这意味着随着我国农地资源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农地作为最稀缺的资源不能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农地使用权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界定和完善产权制度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获取专业化和分工利益的过程。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不仅促进了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极大地激活了农村组织、资金等资源的市场化流转。事实上,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向城乡一体化的一元经济格局转变,都是农地使用制度变迁的结果。这一结果的实现依赖于农地使用权市场化的流转机制,借助于市场化的流转机制,农地使用权由效率低的单位和农民手中流转到效率高的单位和农民手中,通过农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国内外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经验表明,当第二、三产业还不发达,农地还是农民的基本谋生手段时,农民是不愿意轻易放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农地的;当第二、三产业相当发达,但农地具有迅速增值的前景时,农民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农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最佳时机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已经从非农产业获得丰厚而稳定的收入,不再把农地视为谋生的主要手段,农地迅速增值的前景又尚未显现,因而农民不会为了追求高额增值而固守农地不放。因此,现阶段正是通过农地使用权流转来实现农业区域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佳时机。南海农地规模经营的例子在实践上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中国农地产权市场化的目标是股份合作和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和租赁经营的制度设想是综合了实践中农地股份合作制侧重从所有权方面明晰产权、农地租赁制侧重从使用权方面明晰产权两方面的特征而形成的。同时从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方面进行明晰产权的创新,因此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既满足了公平性与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同时又明晰了所有权,为使用权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基础。以租赁使用的形式稳定使用权,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形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克服农业生产中的短期行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弥补了目前农地承包制中“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缺陷,而且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了“有田者不种,种田者无地”的现实矛盾。

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的相关动态

 1.4 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2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

 2.1 土地改革:1949--1953年

 2.2 集体化时期:1953--1978年

 2.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1979--2002年

 2.4 中国农地产权市场化的启示

3 中国农地产权市场化的内在动因

 3.1 市场化的一般动因:资源稀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2 中国农地产权市场化的现实矛盾

 3.3 中国农地产权市场化的必要性

 3.4 市场化与农地制度变迁的收益

 3.5 诱致农地产权市场化的外在条件

4 中国农地产权市场化的核心:农地使用权流转

 4.1 农地使用权可转性的理论分析

 4.2 目前中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及评价

 4.3 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积极介入农地流转的原因

 4.4 影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

 4.5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目标模式

5 农地使用权市场化与立足于地区特点的区域规模经营

 5.1 农业规模经济的一般理论

 5.2 区域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条件:农地使用权流转

 5.3 建立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区域农业规模经营的基本思路

 5.4 我国农地流转机制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5.5 区域农业规模经营的外部环境

6 农地使用权市场化的绩效及其形式

 6.1 运用制度影响理论对南海农业规模经营的分析

 6.2 农地使用权市场化的绩效——以南海为例

 6.3 农地产权市场化的形式:股份合作,租赁经营

 6.4 中国农地使用权市场化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效率与公平

7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发达地区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鹏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55185
开本 32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1.1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7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