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1901-1934)
内容
试读章节

如果说罗马史是一场政治历史的风起云涌,那么蒙森毫无疑问就是叱咤风云的伟大勇者。他让罗马时期封建制度的改革兴衰、争夺权力地位的战场厮杀、政府内部的阴谋计划得以公之于众。

或许真的如他所说,是受到了克莱奥这位历史文艺女神的垂青,抑或者他本身就是历史当中存在的奇迹。不管怎么说,我们今日能看到这样一本皇皇巨著,实属荣幸!

《罗马史》是蒙森呕心沥血之作,共耗时三十余年。我们可以想象,但凡一个普通人,很难将一份热忱持续三十年而不消失殆尽。他已然将自己融入罗马世界当中,看做了众多英雄豪杰当中的一个。

是夜,这位年迈的老翁又梦到了古老的英雄战场,他拿着泛光的长剑,刺向敌人的胸膛,凯旋之际,必定会同那骁勇善战的盖乌斯·恺撤痛快畅饮。随着几声咳嗽,他在漆黑的夜醒了过来,睡意全无。于是起身走到已经陪伴他一生的书桌前,打开了那盏幽黄的灯。当他捧起那套《罗马史》时,手又不自觉地颤抖了。

这套《罗马史》陪伴了他很多年,从他开始在心中孕育,一直到三十年后成形,从未被其抛弃过。就像他多年爱护的孩子般,所有念想都在这里了。

《罗马史》是一本古老的书,对于现实历史来说,它是遥远的古罗马时代,对于蒙森来说,它更是远去的青春留下的印迹。写这本书的时候,他还是年轻的,是没有人重视的。只是因为手里掌握了不少关于罗马的资料,只是因为不小心被出版商慧眼相中,只是因为他的心中一直都存在着罗马的情怀。他缺乏自信,觉得自己还是不足够的,但是没人会在乎。他曾想过放弃,但是当他挥笔写下“罗马史”这三个字时,一股无名的力量使他再也难以停止。

老翁看着封面上的“罗马史”字样,轻轻地摇了摇头,时间过去近半个世纪了。关于古罗马王朝时期,很多内容都已经想不起来了,还好这本书还在,可以时常帮助自己温习。这仿佛是一气呵成的巨著,在此刻竟显得不真实,就算是深刻地回想,也不敢相信这是自己所作。他心中竟是无比的欣慰!

《罗马史》共分五卷,其中卷四一直没有问世。《罗马史》主要描述了从罗马风云时期的动荡年代:公元前6世纪的罗马,有了最原始的王政——选举产生的国王、所有家主组成的元老院、公民大会三位一体。正是这样的政权奠定了后来罗马的基本原则:行政长官具有绝对的号令权。而元老院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威,每~项重大的决议都必须经过全体公民的同意。6世纪末,罗马推翻了这样的王政,建立起了以执政官、元老院、百人团公民大会组成的贵族制共和国。废除旧王政建立新政体在当时是个普遍现象,它代表了一种限制个人专权的改革趋势。而这种由二人合作、共同执掌最高权力的执政官制度就算不是罗马所开创的,也必定是拉丁民族所具有的特质。

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初是意大利统一的决定性时期。那些不甘沦为罗马臣民的民族为了保卫自身利益而独立,对罗马进行了激烈而顽强的反抗。罗马带领的部队战胜了希腊势力彻底粉碎了来自希腊的武装挑衅,夺取了意大利南部的诸多殖民城市。四十多年过去了,经历了无数次苦战与压迫,遭受了考狄乌姆战役的惨败,罗马终于打败了萨姆尼特人,将自己的疆域扩大到从波河以南到意大利南部的卢卡尼亚,成为了全部意大利的主人。

之后,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详细描述了那个年代最动荡和最辉煌的关键时期,激情四射的恺撤、优柔懦弱的庞培、阴险狡诈的克拉苏斯形成了当时纵横捭阖的鼎立局面:

公元前1世纪,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了罗马。第二年,苏拉就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从此开创了罗马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然而,天意不由人,他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过早地结束生命。他是罗马政坛上的一颗巨星,过早地陨落了。

在他死后,克拉苏斯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将金钱完美地运用,几乎所有贵族都欠着他的钱。自罗马以来,资本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罗马史》中这样介绍他:“克拉苏斯,这位全罗马最富有和最阴险的人,他不是一个吝啬鬼,而是一个无出其右的投机冒险家。一个军事能力平平的军事家和演说家,竞能自视与第一流的统帅和国家领导人平起平坐。”

与克拉苏斯相反,在老翁的笔下,庞培只是一个无知小辈,得到这样的地位跟他自身的能力几乎没有联系。是那些元老们的吹捧,是幸运之星的恩赐,总而言之,他不是靠着一身能力获得地位的。

盖乌斯·恺撒在《罗马史》中具有最辉煌的形象,他骁勇善战,不畏强权,有着熊熊野心。这与老翁的个人崇拜不无关系,开始的梦境就是与这位伟大的英雄并肩杀敌的场面,想想就够畅快淋漓!蒙森欣赏恺撤聪明机智的头脑,冷静的分析能力,也曾想象自己成为恺撒一般的伟大人物。不得不说,蒙森全心全意地爱着罗马,跟盖乌斯·恺撒颇有关系。

为了共同控制罗马政局,不让罗马势力复辟,克拉苏斯、恺撤、庞培三伙秘密结盟了,历史上称之为前三头政治。十几年中,恺撒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勇气先后打败了克拉苏斯和庞培两大巨头,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事、政治权力于一身的首领。他厉行改革,却因独裁统治而遭到了贵族派的暗杀。

P12-15

后记

完成《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中、下三部,用了1年的时间,对于我来说,这是生命中尤为重要的日子。当我看到每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授奖词、获奖词及个人经历的时候(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变成世界瞩目的大人物),我都心存感激与感动,我视他们为亲人,是带领我找到人生意义的亲人。

即便现在,我还是觉得没能从中脱离出来。我假装一位富有生活阅历与广阔视野的老人,穿梭在1901年至2013年的时空中,企图一直陪伴在他们左右。我贪恋这想象与现实中的美好。请原谅我的贪婪,因为那伟大、壮观的文学盛宴,光明正大地把我变成了饕餮。时光流逝,而他们仍然都在。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是他们,该如何站在文学的顶端向世界说出自己的心声。我承认自己是渴望并且羡慕着他们的,那来自灵魂深处的感情,绝对是纯净且真挚的。

都说任何时候不能忘了感恩,我要在此感谢帮助过我的朋友和老师们。感谢金跃军、李丽、高红敏三位老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在我完成书稿过程中为我提供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帮助,不断激励我,让我充满自信。感谢刘作越、龚学刚帮我整理撰写思路,调整写作计划,让我更加顺利地完成书稿。感谢王晓曼、陈艳丽、李锦平、才永发、李鑫、王帅、王云强、孙海鹰、金跃雷、陶也、张丹、王志艳、吴春雷、王勇峰、马海峰、高海友、张雪松、杨忠等人为我整理资料,为我减轻了很多的负担。最后感谢彭欣老师策划了这套书,并一直陪我战斗到最后时刻。

在完成全部书稿的这个夜晚,我苦思冥想,还是没能寻得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但转念一想,那种被荣耀和伟大感动了的心情,本来就说不清楚。

目录

1901 《孤独与沉思》/苏利·普吕多姆[法国]

1902 《罗马史》/特奥多尔·蒙森[德国]

1903 《挑战的手套》/比昂斯腾·比昂松[挪威]

1904 《金岛集》/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法国]

1904 《伟大的牵线人》/何塞·埃切加赖[西班牙]

1905 《你往何处去》/亨利克·显克维奇[波兰]

1906 《青春诗》/乔祖埃·卡尔杜齐[意大利]

1907 《老虎!老虎!》/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英国]

1909 《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夫[瑞典]

1910 《特雷庇姑娘》/保尔·海泽[德国]

1911 《青鸟》/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时]

1912 《群鼠》/盖哈特·豪普特曼[德国]

1913 《吉檀迦利》/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

1915 《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法国]

1916 《朝圣年代》/魏尔纳·海顿斯坦姆[瑞典]

1917 《幸运儿彼尔》/亨利克·彭托皮丹[丹麦]

1917 《明娜》/卡尔·阿道夫·吉勒鲁普[丹麦]

1919 《奥林匹斯的春天》/卡尔·施皮特勒[瑞士]

1920 《大地硕果》/克努特·汉姆生[挪威]

1921 《苔依丝》/阿纳托尔·法朗士[法国]

1922 《利害关系》/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西班牙]

1923 《当你老了》/威廉·勃特勒·叶芝[爱尔兰]

1924 《农民》/弗瓦迪斯瓦夫·莱蒙特[波兰]

1925 《圣女贞德》/乔治·萧伯纳[爱尔兰]

1926 《母亲》/格拉齐亚·黛莱达[意大利]

1928 《克丽丝丁》/西格丽德·温赛特[挪威]

1929 《布登勃洛克一家》/托马斯·曼[德国]

1930 《大街》/辛克莱·路易斯[美国]

1931 《祖辈》/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菲尔特[瑞典]

1932 《福尔赛世家》/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

1933 《乡村》/伊凡·布宁[俄国]

1934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路易吉·皮兰德娄[意大利]

后记

序言

“当年华已逝,你两鬓斑白,沉沉欲睡,坐在炉边慢慢打盹,请取下我的这本诗集。”

一年前的春天,万物复苏,我坐在图书馆的窗前,望着蔚蓝的天空,忽然就想起了叶芝为茅德·冈写的诗作《当你老了》。

突然间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脚步忙碌了起来,再也没有时间去用心品味那一首首触动心灵的诗作,再也没有力气去跳动那一丝丝为文学而生的灵魂,再也没有时间去品味那一篇篇小说中的深情。

每个文学家都存在着一个华丽而不安的灵魂。待我发现之际,便决定用自己渺小的思维去体会他们华丽而不安的灵魂。为了能让更多的读者认识文学,了解文学,我认为有必要写下这部关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导读,与各位读者共勉。

当你用心地去阅读这些文学家的作品,便会发现这里是另一个万千世界,散发着超乎常人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无论是苏利·普吕多姆代表的帕尔纳斯派、米斯塔尔崇尚的浪漫主义,还是罗曼·罗兰所坚持的人道主义,魏尔纳·海顿斯坦姆创新的瑞典唯美主义流派,又或是彭托皮丹热爱的现实主义。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主张的超现实主义……都纷纷把我带人他们所掌控的世界。

是的,每个作家都能创造世界,他们的世界在笔尖上诞生、延续着。他们怀着一种对世俗淡远、对文学向往的人生态度,为我们谱写下数篇旷世之作。让我们有幸在伟大的著作中体会那风起云涌和新旧西方文化所带来的美学思维。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几乎所有作品。其中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因为战争原因,瑞典学院未颁奖;1908年、1927年、1950年分别因其为学术著作而未被收入本书;1953年温·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因其作品政治性比文学性强,本书并未选录其作品;2000年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其作品在大陆不予发行而未被收录;而1904年、1917年、1966年、1974年皆因瑞典学院将文学奖颁发给两位作家,因而分别收录当年的两篇文学作品。

要想了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们的作品,就必须了解其生平和思想,为了拉近读者与这些文学家的距离,本书每部作品均由六个部分组成:原文经典语句引用、获奖理由、名人小记、内容梗概、精彩赏析、名家点评,全面综合了获奖者们及其作品的各种资料,引导读者们用最短时间,了解其精髓,深入浅出,熟识作者与作品。

笔者自知水平有限,用心可能也不能将他们所有的理念传递给读者,在此深表歉意。但对他们产生了一种情不自禁的崇拜使我不得不继续写下去。

假如能在阳光普照的午后,拿起这本算不上大作的“名著之作”,希望你也能像叶芝笔下的茅德·冈小姐,内心变得温柔而华贵。

内容推荐

吴丹所著的《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1901-1934)》详细记录了1901年到1934年间的32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及作品。本书作者悉心研读每部作品后,采用经典原文结合解析、鉴赏的手法将原著内容在短篇幅内完美呈现,并且每篇获奖作品中还记述了获奖原因、名家点评、作者生平事迹等,使读者观后可获得对获奖作者及作品的全面详尽的了解。

编辑推荐

吴丹所著的《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1901-1934)》内容丰富,你所需所想都有,介绍的内容全面、丰富、充实,一口气阅读过瘾。特别针对时间不充裕但又热爱文学或喜爱读书、充实自我者打造,可以在充分了解各类作品后再去计划精细阅读感兴趣的喜爱作品。为您节省时间之余,丰富文化内涵、充实个人修养与学识,方便携带,是烦劳工作之后或等待时间中的优质选择。

本书每部作品均由六个部分组成:原文经典语句引用、获奖理由、名人小记、内容梗概、精彩赏析、名家点评,全面综合了获奖者们及其作品的各种资料,引导读者们用最短时间,了解其精髓,深入浅出,熟识作者与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1901-1934)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28655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2013308683
中图分类号 I11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