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巴黎。一个得了健忘症的男人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罗朗为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在于特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在采访各种人物、搜集线索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拥有多重身份。他真的是一张照片上的那个年轻人,被许多人指认的那个南美外交官?他的记忆也许是在逃离德占区时丧失的?
在这部独特、优雅的《暗店街》中,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塑造了一个寻找自己身份的男人。他神秘的过去被掩藏在德占时期的巴黎,那是法兰西记忆中的黑洞……
图书 | 暗店街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二战后的巴黎。一个得了健忘症的男人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罗朗为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在于特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在采访各种人物、搜集线索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拥有多重身份。他真的是一张照片上的那个年轻人,被许多人指认的那个南美外交官?他的记忆也许是在逃离德占区时丧失的? 在这部独特、优雅的《暗店街》中,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塑造了一个寻找自己身份的男人。他神秘的过去被掩藏在德占时期的巴黎,那是法兰西记忆中的黑洞…… 内容推荐 这本由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著的《暗店街》讲述的是:我不由自主地从衣兜里掏出本想给弗雷迪看的我们的照片,其中有盖·奥尔洛夫还是小姑娘时拍的那一张。我一直没有注意到她在哭泣。从她蹙起的眉头看可以猜到她在哭。一刹那间,思绪把我带到远离这片礁湖的世界的另一端,俄罗斯南方的一个海水浴疗养地。这张照片就是很久以前在那里拍的。黄昏时分,一个小姑娘和母亲从海滩回家。她无缘无故地哭着,她不过想再玩一会儿。她走远了,她已经拐过街角。我们的生命不是和这种孩子的悲伤一样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吗?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我什么也不是。这天晚上,我只是咖啡店露天座上的一个淡淡的身影。我等着雨停下来,这场大雨是于特离开我时开始下的。 几小时前,我们在事务所最后见了一次面。于特像往常一样坐在笨重的办公桌后面,但穿着大衣,让人觉着他真要走了。我坐在他对面那张供主顾坐的皮扶手椅里。乳白玻璃灯光线很强,晃得我眼睛睁不开。 “好吧,居依……结束了……”于特叹了口气说。 办公桌上摊着一份卷宗。可能是那个目光惊愕、面部浮肿、棕色头发的小个子男人的卷宗,他委托我们跟踪他的妻子。每天下午,她去与保尔一杜梅林荫大道相邻的维塔尔街一家酒店式公寓,和另一个棕色头发、面部浮肿的小个子男人会面。 于特若有所思地抚摸着胡子,一把短短的、盖没了双颊的花白胡子。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茫然若失。办公桌左边是我工作时坐的柳条椅。 身后,一排深色木书架占去了半面墙,上面整整齐齐摆放着最近五十年的各类社交人名录和电话号码簿。于特常对我说这些是他永不离开的不可替代的工具书,这些人名录和电话号码簿构成最宝贵、最动人的书库,因为它们为许多人、许多事编了目录,它们是逝去世界的唯一见证。 “你怎么处理所有这些社交人名录呢?”我手臂一挥指着书架问于特道。 “居依,我把它们留在这儿。我没有退掉套房租约。” 他迅速环顾四周。通向邻室的双扉门开着,看得见里面那张绒面磨旧了的长沙发、壁炉、映出一排排电话簿和社交人名录,以及于特脸部的镜子。我们的主顾经常在这间屋子里等候。地板上铺着一块波斯地毯,靠近窗户的墙上挂着一幅圣像。 “居依,你在想什么?” “没想什么。这么说,你保留了租约?” “对。我不时会回到巴黎来,事务所就是我落脚的地方了。” 他把香烟盒递给我。 “我觉得保留事务所的原状心里会好受些。” 我们在一道工作已八年有余。一九四七年他创办了这家私人侦探事务所,在我之前与许多人共过事。我们的任务是向主顾提供于特所说的社交情报。他很乐意地一再说,一切都发生在上流社会人士之间。 “你认为你能在尼斯生活吗?” “能呀。” “你不会厌烦吗?” 他吹散了自己吐出的白烟。 “居依,总有一天得退休的。” 他身子笨重地站了起来。于特大概体重有一百多公斤,身高一米九五。 “我的火车二十点五十五分开。我们还有时间喝一杯。” 他在我前面顺着过道走到衣帽间。这衣帽间奇怪地呈椭圆形,浅灰‘褐色的墙壁已褪了色。一个装得太满合不上的黑色皮包放在地上。于特拿起皮包,用一只手托着它。 “你没有行李吗?” “我提前寄走了。” 于特打开大门,我关上衣帽间的灯。在楼梯口,于特迟疑片刻,然后关上了门。听到这金属的咔嗒声,我的心缩紧了。这声音标志着我生命中一个漫长时期的结束。 “这叫人情绪低落,是吧,居依?”于特对我说,他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了一方大手帕,用它擦了擦额角。 那块长方形黑色大理石牌子依然在门上,牌子上用饰以闪光片的金色字母刻着: C.M.于特 私人侦查所 “我留下它。”于特对我说。 然后他锁了门。 我们沿着尼耶尔林荫道一直走到珀雷尔广场。天黑了下来,尽管已进入冬季,空气还很暖和。我们在珀雷尔广场绣球花咖啡馆的露天座上坐了下来。于特喜欢这家咖啡馆,因为它的椅子和以前一样饰有凹槽。 “你呢,居依,你有什么打算?”他喝了一口加水白兰地,然后问我道。 “我吗?我找到了一条线索。” P1-3 书评(媒体评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可以说,莫迪亚诺就是当代的马塞尔·普鲁斯特。 ——彼得·恩隆德,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 精致而巧妙……莫迪亚诺的策略是静静地靠近具有神秘和恐怖气质的主题,就像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指出一瓶盛着毒药的瓶子……他给阳光照耀的现在打开了通向过去的黑暗之门。 ——约翰·斯特罗克,《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暗店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
译者 | 王文融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5536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4 |
CIP核字 | 2014231808 |
中图分类号 | I565.45 |
丛书名 | |
印张 | 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14-856 |
版权提供者 | Editions Gallimard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