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是对中国当代法治核心议题所作系统阐述。季卫东认为,如果通过法治重新塑造的权力结构和权威体系,构成一种共同认同的秩序和制度模式,并有理由相信,中国正在通过法治走向民主,并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而进入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
图书 | 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精)/法治中国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是对中国当代法治核心议题所作系统阐述。季卫东认为,如果通过法治重新塑造的权力结构和权威体系,构成一种共同认同的秩序和制度模式,并有理由相信,中国正在通过法治走向民主,并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而进入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的传统法律思维模式 1.法家的权力观和工具理性 2.融化在互惠关系中的权威 3.秩序的阴阳配偶化 4.怎样跳出法的平衡陷阱? 5.作为复杂系统的法及其非随机化 6.社会与法律的反转图形 第二章 现代法治的本质 1.考察现代法治的中国视角 2.价值的多元化与立宪主义 3.司法审查和司法独立 4.限制政府的权力 5.法律的内在道德 6.现代法治如何树立权威? 第三章 时代的挑战和法治范式创新 1.问题状况的概括 2.社会的网络化与法律制度的形状 3.风险社会的响应型法律思维 4.全球化与超国家法律体制 5.新程序主义建构法学的视角 第四章 法治民主:权力与权威的重构 1.作为法治方式的另类“三审制” 2.自下而上的“预算议会”化 3.行政问责与“大审计”模式 4.通过司法审查激活宪法和各项制度 5.以人民代表大会为舞台的地方法治竞争 第五章 司法改革的现状和目标 1.现行司法体制的特征和问题 2.地方党政机关干涉经济案件审判的若干实例 3.政治制约与司法审查以及律师的作用 4.最近十五年来司法改革路线的宏观分析 5.责任与程序的结合:案件流程管理制度 6.排除法官裁量权的尝试:电脑量刑 7.监督法官裁量权的尝试:舆论审判 8.怎样走出限制裁量权的中国怪圈? 结论 附录 论依法治国 王家福 李步云 刘海年 刘瀚 梁慧星 肖贤富 现代法治的精神——江平、季卫东对谈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季卫东 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 季卫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精)/法治中国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季卫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6731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95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8 |
CIP核字 | 2014187811 |
中图分类号 | D920.0 |
丛书名 | |
印张 | 8.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52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