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泰戈尔/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泰戈尔诗人的气质赋予他的短篇小说以惊人的艺术美。可以说,他是以诗的笔调来写短篇小说的。因此,他的短篇小说透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在语言上表现出高度的诗意美,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说过,在一切批评家中,时间是最严厉、最无情也是最公正的。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悠长岁月里经受了各国无数读者的检验,牢牢奠定了自己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地位。《泰戈尔》集结了泰戈尔小说创作中的精粹,加之名家冰心等翻译,为此书再添色彩。

内容推荐

读者对泰戈尔的诗熟悉,但对他的小说不很熟悉,但泰戈尔的小说也非常好。泰戈尔编著的《泰戈尔》集结泰戈尔的小说重新出版也是对大家小说的再次梳理。其中收入泰戈尔经典中短篇小说《女乞丐》《邮政局长》《河边的台阶》《还债》《弃绝》《素芭》《人是活着,还是死了?》《四个人》《两姊妹》《偷来的宝物》《人生四幕》《花圃》等篇目。《泰戈尔》所收入的篇目经过专家审核,集结了泰戈尔小说创作中的精粹,加之名家冰心等翻译,为此书再添色彩。

目录

纸牌国

是活着,还是死了?

金鹿

弃绝

素芭

喀布尔人

摩诃摩耶

深夜

法官

太阳和乌云

赎罪

吉莉芭拉

凯依拉斯老爷

饕石

美丽的邻居

加冕

献祭

得救了

教师先生

履行了的诺言

一个女人的信

四个人

偷来的宝物

附录:

泰戈尔谈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

试读章节

1

从前在海外一个孤岛上,有一个纸牌国。这儿有国王、皇后、么点和贾克。此外还有十点、九点、两点、三点和其他的成员。他们都是很久以前就在这儿落了户了。只有国王、皇后和贾克是再生族意思是高贵的种姓。本书注解除特殊注明外,均为译者注。,其他的都不是。

么点、国王和贾克是三个最高的种姓。第四个种姓包括许多比较低级的牌,在这个里面,最低级的就要算两点和三点了。这许多牌,是不许和国王、皇后和贾克平起平坐的。

这个岛国里面的条例和规章真是十分奇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个人的地位就规定了。每个人除了指定给他的工作以外,从来不做别的事。他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按照规章在指挥他们。

纸牌国里面的居民从来没有感到有用脑子想事的必要,也用不着作出什么决定,更无须为一个新的题目而辩论了。他们老是无精打采地往前走,也不说什么。他们摔倒了,也没有声音。他们背朝下躺在那儿,向天上凝视着。五官呆呆板板的,一动也不动。

纸牌国里面简直是非常平静。他们全都欢欢喜喜,乐天知命。这儿从来没有什么骚动和暴乱;也从来没有什么兴奋和热情。

海洋不停地低声哼着摇篮曲,那浪花就像许许多多的雪白的手,轻轻地拍着这个岛,让它睡觉。太空好像一只伏在窝上的母鸟,伸出它那蔚蓝的、柔软的翅膀环抱着这个岛。因为在老远的水平线上,有一道深蓝的线,表示出另一边海岸。没有什么打架或者争吵的声音能够传到这个岛上来打破它的宁静。

2

在海的那边,离这儿很远,有一位年轻的王子。他的母亲是一位失宠的皇后,精神上很痛苦。她跟她这个独生子住在海边上。这位王子,孤单寂寞地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坐在他母亲身旁,幻想着有一天要实现他那伟大的愿望:他心心念念只想去找飞马、眼镜蛇脑袋里面的宝石、天上的玫瑰花和魔术的路,或者就去寻找相隔十三道河和七个海的俄格拉的城堡,因为“美丽的公主”在那里熟睡。

在学校里,王子从商人的儿子那里听到一些关于外国的故事,又从警察局长的儿子那里听到了神灯和两个妖怪的故事。他常常在阴天下雨的时候,坐在门槛上,脸冲着海,和他那位伤心的母亲说:“妈,您说一个挺远的地方的故事给我听吧。”

他的母亲就把她小时候听过的关于海外那个神奇的国家——就是“美丽的公主”住的地方——的长故事,说给他听。那时天上乌云密布,雨下得很大,这位王子眼睛望着海上,耳朵听他母亲说那动人的故事,心里就只想上那儿去。

有一天商人的儿子来找他,愣头愣脑地说:“伙计,我的书已经念完了。我现在要出去游历,想在海上找我的出路。我是来和你辞行的。”

王子说:“我和你一块儿去吧。”

警察局长的儿子也说:“可靠和忠实的伙伴们,你们不能把我扔在后面。我们一块儿去吧。”

这位年轻的王子就向他那伤心的母亲说:“妈,我这就要出去游历了,到海上去碰碰运气。我回来的时候,一定会有办法解除您的痛苦。”

于是三个伙伴一起动身了。商人有十二只船停在港口,他们就上了船。南风吹得紧,十二只船走得就像王子胡思乱想那么快。

到了海螺壳岛上,他们就把一只船装满了海螺。在檀香木岛上,他们又装满了一船檀香木。到珊瑚岛,他们又装了一船珊瑚。

四年过去了,他们又载满了四只船:一船象牙,一船麝香,一船丁香,一船豆蔻。

他们把几只船都装满了,忽然碰到狂风暴雨,满载着丁香、豆蔻、麝香、象牙、珊瑚、檀香木和海螺的船都沉了。他们坐的那只船,触了暗礁,撞碎了。人被抛到岸上,倒没有受伤。

这个岛就是那有名的纸牌岛。在这里,么点、国王、皇后、贾克、九点、十点和其他的居民的一切生活习惯都是按照纸牌国的规章来进行的。

P1-3

序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同为印度人并在一九九八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马蒂亚·森在论及泰戈尔时指出:任何熟悉具有千年之久的孟加拉语文学的“博大精深而又欣欣向荣的传统的人,都会对泰戈尔在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影响力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诗作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以及散文现在依然为人们所广泛阅读,而他创作的歌曲至今依然回荡在印度东部和整个孟加拉国。”引自《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印度人的历史、文化与身份论集》,阿马蒂亚·森著,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69页。

泰戈尔不但是印度文学史上罕见的巨匠,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大师。在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保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过人的创作精力,以其全面的艺术天才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在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给后世留下了数量惊人、种类繁多的艺术珍品。他毕生创作五十余部诗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九十多篇短篇小说、二十余种戏剧,同时著有数量可观的散文作品和其他杂著。这些作品主要收在多达三十余卷的《泰戈尔文集》之中。此外,他还创作了两千余首歌曲和大量绘画作品。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词曲均出自他的手笔。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作品愈益放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并被编入教材在中学和大学讲授,产生着持久的影响。

泰戈尔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省加尔各答市。当时的印度,正处于英国殖民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也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泰戈尔出生时,加尔各答是英属印度的首府。当时,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孟加拉宗教改革运动、文学革命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潮流涌动。这三大运动汇流,构成了孟加拉乃至印度近代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为印度赢得民族独立做了思想和人才准备。泰戈尔家族是孟加拉的望族之一,不但在城市拥有豪华的宅邸,而且在农村拥有大片的田产。这一家族虽然属于婆罗门这一最高种姓,但从泰戈尔的祖父起,便不再把种姓制度的“神圣”放在眼里,颇多离经叛道之举。泰戈尔的父亲是一位宗教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他的高尚人格和神秘主义哲学思想对泰戈尔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泰戈尔是家中第十四子,上有兄长和姐姐十三人。他的兄长大都多才多艺。他们的非凡才能和家庭浓郁的文学艺术气息,对泰戈尔产生了重大影响。泰戈尔家族是富有的,也是开明的。多少年后,诗人在回忆童年时说,自己的“心智是在一种自由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引自《人的宗教》,泰戈尔著,刘建译,收入刘安武等主编《泰戈尔全集》第20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97页。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遵从父命离开加尔各答到主要位于今孟加拉国的乡下长期经管祖上的田产,在乡间生活了整整十年。农村别样的生活与旖旎的自然风光唤起了他的创作激情。诗歌、短篇小说、戏剧等多种样式的文学作品从他的笔端源源流出。这是他创作生涯中最多产也最辉煌的黄金时期。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三年,是他创作的又一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他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他的作品从内容到风格都展现了不同的风貌。他除了创作中长篇小说之外,还沉浸在对宗教哲理的思考之中,写了许多带有神秘主义气息的宗教抒情诗。一九○一年,他在圣谛尼克坦(意译为“寂乡”)创办了一所小学。这所学校在一九二一年发展成为著名的国际大学。他的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这里,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一九一三年,他以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及短篇小说的非凡成就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印度人也是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诗人为人类的命运深深担忧。他的目光转向印度之外的广阔世界。他的作为“世界公民”的国际活动时期开始了。他的足迹遍及欧洲、美洲和亚洲的数十个国家。从此时到辞世,是诗人创作的又一重要时期。一九二四年,他应梁启超先生邀请访问中国,对中国文化表示高度赞赏,对中国人民表达了极其友好的感情。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写诗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和虚伪,写信痛斥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的战争罪行。这些大义凛然之举令人感佩。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泰戈尔病逝于加尔各答。

泰戈尔主要用自己的母语孟加拉文写作,但也用英文写了一些诗歌和大量演说。在印度之外,甚至在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之外的地区,他的作品主要以英文译本流传。他曾将自己的不少诗歌和一些短篇小说译成英文。他的《吉檀迦利》等英文诗集就是自己翻译的。中国的翻译家、学者和读书界对泰戈尔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在泰戈尔来华访问前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以及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曾先后出现三次泰戈尔热。众多名家相继参与译事。

泰戈尔既是个伟大的抒情诗人,也是个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广泛描绘了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前期的孟加拉社会生活,深刻揭示了这一社会的种种问题,表现出强烈的进步倾向。他的短篇小说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非凡的审美价值。在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方面,他显示出了大师的本色,将诗人的才华运用在创作中,形成了以浓郁的抒情性和强烈的写实性为主要特色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成就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说之林卓尔不群。他与几乎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世界短篇小说圣手莫泊桑、契诃夫可谓鼎足而立,各有千秋。他以诗集和短篇小说创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充分说明了世界对他在这两个领域里的成就的肯定。

泰戈尔是印度孟加拉语短篇小说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在泰戈尔之前,在体裁上与短篇小说相近的民间故事,主要是基于往世书及其他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这些故事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很少直接涉及。十九世纪上半叶,罗姆·莫罕·罗易发动了印度近代启蒙运动,创立了孟加拉语文学中的散文文体,作为传播新思想的工具。随后,发生了孟加拉全面的文艺复兴运动,以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为主的短篇小说应运而生。泰戈尔犹如一位拓荒者,在这一新的文学领域纵横驰骋,从一八七七年发表处女作到逝世,一生共写了近百篇短篇小说。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不但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井喷阶段,也是他短篇小说创作的全盛时期。他的创作激情沿着两条渠道奔涌:作为一个诗人,他不时驰骋在浪漫瑰丽的遐想之中;作为一个小说家,他又常常徘徊在苦难重重的大地上。一八九○年底,他只身来到今孟加拉国东部帕布纳县经管家族的田产。他以船为家,在烟波浩淼的恒河及其大小支流上任意东西。他深入观察生活,找到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在每日上午处理农事,接见佃户,倾听他们的呼声。此外,他还接触过乡村教师、邮局职员、学生、村妇、木匠、船夫、渔民等各种人物。他在与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们的交往中,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从那时起,人道主义思想使他一直关心着农民的命运,构成了他短篇小说创作的基调。

从一八九一年至一八九五年,泰戈尔集中创作了四十四篇短篇小说。他的许多优秀短篇小说都写于这一时期。其中有《还债》、《邮政局长》、《少爷的归来》、《委托保管的财产》、《弃绝》、《是活着,还是死了?》、《金鹿》、《喀布尔人》、《假日》、《素芭》、《摩诃摩耶》、《太阳和乌云》、《赎罪》、《法官》、《深夜》、《吉莉芭拉》、《凯依拉斯老爷》、《饕石》、《如愿》等。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泰戈尔写了十数篇短篇小说。换言之,他约有三分之二的短篇小说创作于他乡居生活的十年期间。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当时孟加拉地区的农村生活。长期的封建压迫、殖民掠夺及频繁的天灾,使得广大农民过着贫困、愚昧、无奈、麻木的生活。泰戈尔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对这种社会现实均有所揭示,但以短篇小说反映得最为强烈,最为集中,也最为深刻。他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大都充满了清新的生活气息,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色彩斑斓、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画卷。

泰戈尔于一九○一年底离开乡间。他的生活和思想从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生活的源头活水消失了,他的短篇小说的创作盛期过去了。作家在其人生的后四十年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断断续续,作品数量约二十篇。其中《埋藏的珍宝》、《教师先生》、《一个女人的信》、《艺术家》、《偷来的宝物》均属名篇。他晚年创作的《实验室》等作品带有实验性质。这些属于作家短篇小说创作后期的作品,接触到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妇女地位和妇女解放的主题十分突出。他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中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勇气。他因此招致没落势力的恶毒攻击,也有人借此贬低他的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艺术上讲,泰戈尔后期的一些短篇小说读来不及其前期作品那样感人,但他对艺术表现手法不断探索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实际上,他在后期也写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作品。作家晚年曾无限感慨地总结道:“青年时代,我所看到的一切都以十分强烈的动情力吸引着我。所以,我早期的短篇小说浑朴自然,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我后期的短篇小说虽然有了必要的技巧,但我还是希望能再次返回到昔日的生活中去。”引自《泰戈尔谈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载《前进报》(Forward),1936年2月23日,又见孟加拉文《泰戈尔短篇小说集》附录,加尔各答,国际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1009页。泰戈尔对自己前后两期作品的这种看法是中肯的,也是基本恰当的。

在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中,反对印度教婚姻制度的作品数量最多。对于这种制度的种种弊端,如童婚制、妆奁制、一夫多妻制、寡妇殉夫制、禁止寡妇再婚、禁止不同种姓通婚等,他都给予揭露和鞭挞。寡妇殉夫制是印度封建婚姻制度残酷性的突出表现。仅在一八一八年,孟加拉地区就有八百名寡妇殉夫。由于罗姆·莫罕·罗易的斗争,英国殖民当局于一八二九年从法律上废除了这一制度,但这样的事情在民间仍时有发生。泰戈尔在《摩诃摩耶》中描绘了这种人间惨剧。美丽多情的姑娘摩诃摩耶被迫嫁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婆罗门,翌日就成为寡妇,又被迫按照印度教惯例殉葬,活生生与丈夫的尸体一同火化。只是由于天降暴雨,她才得以死里逃生,但却永远失去了原先的美丽。这一作品因其典型性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泰戈尔诗人的气质赋予他的短篇小说以惊人的艺术美。可以说,他是以诗的笔调来写短篇小说的。因此,他的短篇小说透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在语言上表现出高度的诗意美,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说过,在一切批评家中,时间是最严厉、最无情也是最公正的。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悠长岁月里经受了各国无数读者的检验,牢牢奠定了自己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地位。

泰戈尔毕生创作五部中篇小说,本书收入了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四个人》。

一九六一年,为了纪念泰戈尔诞辰一百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卷本的《泰戈尔作品集》,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良好影响。我们这部新编的《泰戈尔中短篇小说选》中的作品就主要选自那部《泰戈尔作品集》,同时新增了笔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及新近翻译的泰戈尔短篇小说四篇。

行文至此,应当循例对本书的译者予以简介。毕竟,没有译者的辛劳,泰戈尔的作品是无法与一般读者见面的。

《喀布尔人》等篇目的译者谢冰心(1900-1999),是我国读者普遍熟悉和敬重的作家、诗人兼翻译家。她在一九二三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波士顿地区威尔斯利学院留学,于一九二六年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她的新诗创作受到过泰戈尔诗歌的启迪和影响。她翻译过泰戈尔的两部诗集,也翻译过泰戈尔的一些短篇小说。她的译笔清新典雅,凝练传神,令人称许。

《太阳和乌云》等篇目的译者俞大缜(1904-1988),出身于名闻遐迩的浙江俞氏家族,母亲曾广珊系曾国藩子曾纪鸿之女。俞大缜是知名的英文教授和翻译家。她的长兄俞大维固然是一代闻人,她的胞妹俞大(曾任北大西语系主任)、俞大(傅斯年夫人)也都是驰誉学界的英文教授。俞大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赴英国留学,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她无论在北大西语系任教还是退休后从事翻译工作,均以认真和严谨而著称。

《四个人》的译者石真先生(1918-2009)通晓孟加拉文,是我国首位孟加拉语文学翻译家。泰戈尔逝世后不久,我国知名梵文学者和古典文学专家吴晓铃先生(1914-1995)赴诗人创办的国际大学,在中国学院执教数年(1942-1946),他的夫人亦即石真先生随夫君在那里留学,主修孟加拉语。石真先生翻译的泰戈尔诗集《故事诗》及长诗《两亩地》等都是难得的经典译作。她的译文音韵铿锵,与原文不但神似,而且形似。她的小说译作亦可谓难得之精品。我在读研究生期间曾多次赴他们在宣武门内校场头条的府上请益和借书。两位先生均热情好客,平易近人。吴先生学识渊博,文笔精妙,多次与笔者侃侃而谈。石先生真诚奖掖后学,不吝赐教,并将自己珍藏的泰戈尔著作借我长期使用。我曾私下猜想,作为石先生的第一位读者,吴先生可能对夫人的译作提出过修订建议。因此,那些译作或许包含吴先生的心血。如今,双棔书屋的两位主人均已仙逝,我且在此聊备一说。

《摩诃摩耶》与《法官》的译者唐季雍先生(1921-2004),是知名梵文学者和翻译家金克木先生(1912-2000)的夫人。唐季雍为江西吴江人,一九四三年入西南联大,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她在当时以才女著称,发表过文艺评论和随笔等类文章。由她翻译并由金克木校对的《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是一部颇有影响的名著。她翻译的泰戈尔短篇小说虽仅有两篇,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我曾对读孟加拉文原著、英文译本和她的中文译本。我认为,她的译作虽系从英文转译而来,但却与孟加拉文原著极为贴近。

《加冕》的译者张梦麟先生(1901-1985),1930年毕业于日本国立京都大学文学系,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部编审,有美国文学译著数种。  《一个女人的信》等篇目的译者柳朝坚生平不详。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以翻译苏俄儿童文学而著称,有多种作品行世。

以上所有译者均有深厚学养,而他们的译风也都十分严谨。他们的译作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检验,值得保存和流传下去。

笔者于一九七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一九八一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学系印度文学专业,导师为季羡林先生。在读研的三年期间,我有幸师从我国孟加拉语教学的开创者、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译审李缘山先生学习孟加拉语和泰戈尔短篇小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我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南亚学系深造数年。本书收录的我的几篇译文,大多是在一九八二年完成的,其中三篇曾刊布于《印度20世纪经典小说》一书中。趁本书出版之机,我再次对照原文和英文本修订了拙译并增添了新译《饕石》一文。我翻看着李缘山先生赠送我的孟加拉文《泰戈尔短篇小说集》,辨认着包括他的手迹在内的那些批注,当年他给我上课的一幕幕情景于是浮现在眼前,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感慨唏嘘。

今年是泰戈尔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周年,我谨以此文表示自己对诗人的敬仰和纪念。

书评(媒体评论)

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郑振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泰戈尔/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度)泰戈尔
译者 谢冰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7890
开本 32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2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3061520
中图分类号 I14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