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杂记三集》是作者陈志华先生以“窦武”笔名在《建筑师》杂志上发表的随笔一百七十余篇。这些笔锋常带感情的文章,使我们看到中国的建筑学家是如何为我们的时代思考建筑的。陈志华谈到梁思成先生“一生把全部感情、甚至整个生命都倾注到中国古建筑中去了”。陈志华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也是“一生把全部感情、甚至整个生命”都倾注到中国建筑事业中。
图书 | 北窗杂记三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北窗杂记三集》是作者陈志华先生以“窦武”笔名在《建筑师》杂志上发表的随笔一百七十余篇。这些笔锋常带感情的文章,使我们看到中国的建筑学家是如何为我们的时代思考建筑的。陈志华谈到梁思成先生“一生把全部感情、甚至整个生命都倾注到中国古建筑中去了”。陈志华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也是“一生把全部感情、甚至整个生命”都倾注到中国建筑事业中。 目录 一、散文 照相 清华园里的纪念与纪念物 零碎的回忆 “老头儿” 二、杂记 北窗杂记 新旧关系 艰难的探索 要善于利用“落后” 试探建筑理论系统 环境艺术与生活 美尔尼可夫私宅访问记 《偶读析奇》续篇 为我的诺言而写 五十年后论是非 中国古代园林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关于建筑学术研究 三、建筑保护 文物建筑保护的方法论原则 文物建筑名录编制中的一些怪现状 作为历史的物证是文物建筑的基本价值 文物建筑保护是一门专业 再说古北京城的保护 乡土建筑保护论纲 新建筑应有当代新风格 质“保护名城风貌” 文物建筑保护科学的诞生 给一位老朋友的信 四、乡土研究 怎样保护乡土聚落 中国乡土建筑之现状 小都会与大文章 俞源村 苍坡村 五、序、读后 介绍《建筑与历史环境》中译本 关于现代建筑美学的一则资料 《云南民族住屋文化》读后 学习和随想——读《童离文选》 《近百年西方建筑史》读后 弗兰普顿《现代建筑史》的读和译 《流坑村》序 《留住历史的见证》小引 《楠溪民居》序 《屋里屋外话苗家》序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良户》序 《上党古戏台》序 《走近太行古村落》序 《世界建筑艺术之旅》序 《乡土屏南》序 《福建土楼建筑》序 《故园——远去的家园》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窗杂记三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志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3235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1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 |
CIP核字 | 2013094136 |
中图分类号 | TU-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0 |
宽 | 18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