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托洛茨基不同时期的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中有《 三十五年以后》、《无产阶级和俄国革命》、《我们的意见分歧》、《两种观念》、《单独一国的社会主义》、《新方针》、《十月的教训》等,为广大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原史文献。
图书 | 托洛茨基文选/人民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托洛茨基不同时期的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中有《 三十五年以后》、《无产阶级和俄国革命》、《我们的意见分歧》、《两种观念》、《单独一国的社会主义》、《新方针》、《十月的教训》等,为广大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原史文献。 目录 出版说明 编者说明 三十五年以后(1905年12月) 无产阶级和俄国革命——论孟什维克的俄国革命理论(1908年) 我们的意见分歧——1905年,反动和革命的前途(1909年) 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发展趋向(1910年9月) 致米·奥里明斯基(1921年12月6日) 《1905年》第一版序言(1922年1月12日) 新方针(1923年12月) 序言 给党的会议的信 小集团和派别组织 关于党内新老两代的问题 党的社会成分 官僚主义和革命 传统和革命政策 “低估”农民 计划经济(第1042号) 论军队和其他方面的因循守旧 论结合(准确点:论结合与谣言) 十月的教训(1924年9月15日) 必须研究十月 “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二月和十月 反对战争和反对护国主义的斗争 四月代表会议 七月事变,科尔尼洛夫叛乱,民主会议和预备议会 围绕十月变革 十月起义和苏维埃的“合法性” 再论无产阶级革命中的苏维埃和党 关于本书的两句话 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上的发言(1926年11月1日) 争论的问题 “我国革命的性质” 走向资本主义,还是走向社会主义? 这是“托洛茨基主义”吗? 对农民的态度 列宁论一国社会主义 新理论 结论 什么是不断革命?(1929年) 两种观念(1930年3月28日) 苏联的发展问题(1931年4月4日) 一、过渡时期的经济矛盾 二、党在专政制度中的地位 三、反革命政变的危险和可能性 四、左翼反对派和苏联 五、结论 单独一国的社会主义?(1932年) 被背叛的革命(1936年)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国家 第五章 苏维埃的热月 第九章 苏联是什么国家 第十一章 苏联向何处去 斯大林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1937年8月28日) 对马克思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的反动 “回到马克思主义去”? 布尔什维主义能为斯大林主义负责吗? 布尔什维主义的基本预测 斯大林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 布尔什维主义的政治“过错”是斯大林主义的根源 理论问题 道德问题 布尔什维主义的传统和第四国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托洛茨基文选/人民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俄)列·托洛茨基 |
译者 | 郑异凡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700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5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169 |
丛书名 | |
印张 | 2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