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文学巨擘韩愈在《师说》当中的一句话,话语简洁明了,却极为精准地道出了“为师为教”的真谛,以德传道,以学授业,以诚解惑。9月10日是教师节,本期来《读书》做客的就是一位教师。他的新书就是他近年来与大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与交流的记录,他叫钱理群,这本新书就是《致青年朋友》。
退休近10年了,但是钱理群先生依然保持着与青年人的密切交往,这些青年人中有大学生,有中学生,有乡村教师,有社会青年,还有青年志愿者。钱理群先生耐心地与他们探讨生活,关照心灵,并时常应邀为大学生作报告或者进行演讲。我们今天读钱理群,就是将从他身上寻找一位教师执着的力量,以及前辈学人承担、独立、自由、创造的师道精神,正如这本书扉页当中的一句话,让带着体温的思想,温暖照亮前行的路。
钱理群:我就说我这个人是天生喜欢当教师,好为人师嘛,就喜欢跟青年人打交道,这个成了我的一个习惯了,就是通过通信的方式去跟年轻人保持精神上的一种交往吧。而且我听说,除西藏之外,全国各省区都有青年人和我通信。但事实上有一个北大学生分配到西藏去了,他告诉我,现在西藏也有人(和我通信)了,而且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没见过面的,一直到今天还没有见过面。特别是我退休以后,课堂没有了,讲台没有了,那么通信就是一个方式,而且我的通信方式很落后,到现在都是写书信。
一位署名“山水间”的读者曾这样留言:在34岁生日的前后读到钱理群的《致青年朋友》,不知是算幸还是不幸,幸的是虽未亲到现场聆听演讲,却从书中领略到了这位人文学者的谦和厚重与人生智慧。而不幸的是,这些主要面对“80后”大学生的演讲,还会感化和触动如我这等已被十几年职场磨去棱角和性灵的俗人,读后不禁长叹,恨不相逢未嫁时,当初璞玉未雕的我为何没遇到这样的名师好书呢?以致蹉跎如此。钱理群,这是一位怎样的师长呢?已近古稀之年的他,还张扬着怎样的少年心呢。
钱理群:一般有个误解,就是像我这样的大学教授跟青年学生进行交流呢,都是青年人有求于我,我给他什么什么东西,而事实上这是一个双向的交流。我当然会给年轻人一些,根据我的经验给他们一些提示,但同时他们也对我很有影响,所以为什么我一直愿意通信,一直演讲不够,上课不够,还要通信,很大的原因(在于)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精神要求,是我内在精神的一种要求。这样交流结果,使得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双方的生命都得到一种焕发,都得到一种提升。所以实际上我对这些年轻人始终心怀感激之情,所以我的信里,你看(我会)经常说,我谢谢你,怎么怎么。这个不是一种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