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木前传(纪念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百花文艺出版社经过精心策划,将推出系列精装本孙犁作品集,其中包括孙犁晚年系列结集“耕堂文录十种”、《耕堂读书记》和经典小说《铁木前传》。洋洋十二部系列作品的出版,将为喜爱孙犁的广大读者献上了一套精美的典藏范本。

“耕堂文录十种”收录了孙犁晚年结集出版的十本小集,其中的“乡里旧闻”“耕堂序跋”“耕堂读书记”“芸斋小说”“芸斋书简”“芸斋琐谈”“书衣文录”等类别文章最为孙犁爱好者们津津乐道,也体现了孙犁独特的写作视角。这些精美而老到的文字,无不透露出作者冷静深邃的人生思考和超然脱俗的写作境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衬托出其不朽的思想锋芒和迷人的艺术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耕堂文录十种”在整体编排上独具匠心,封面采用作者亲笔题写的书名并配以本人手章,扉页附有孙犁最喜爱的藏书票。

本书为其中的《铁木前传(纪念版)(精)》。

内容推荐

《铁木前传(纪念版)(精)》由孙犁著。此次百花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精装本孙犁系列作品,正值孙犁逝世十周年到来前夕,是天津出版界献给一代文学大师的真挚思念。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纪念版)(精)》是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生活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主要通过铁、木两家两代人的前后变化,反映了农村中,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反映了在农村贫民阶层中发生的阶级分化的现象。

目录

铁木前传

附录:

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

答吴泰昌问

孙犁会见记

评《铁木前传》

关于《铁木前传》

《铁木前传》简论

《铁木前传》新评

《铁木前传》出版的前前后后

现代文学中的精品

怀念插图

近半个世纪,两个孙犁

拜访张德育先生

留在《铁木前传》上的思念

后记

试读章节

在人们的童年里,什么事物,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如果是在农村里长大的,那时候,农村里的物质生活是穷苦的,文化生活是贫乏的,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到一次大戏,一年中问,也许听不到一次到村里来卖艺的锣鼓声音。于是,除去村外的田野、坟堆、破窑和柳杆子地,孩子们就没有多少可以留恋的地方了。

在谁家院里,叮叮当当的斧凿声音,吸引了他们。他们成群结队跑了进去,那一家正在请一位木匠打造新车,或是安装门户,在院子里放着一条长长的板凳,板凳的一头,突出一截木楔,木匠把要刨平的木材,放在上面,然后弯着腰,那像绸条一样的木花,就在他那不断推进的刨子上面飞卷出来,落到板凳下面。孩子们跑了过去,刚捡到手,就被监工的主人吆喝跑了:

“小孩子们,滚出去玩。”

然而那咝咝的声音,多么引诱人!木匠的手艺,多么可爱啊!还有生在墙角的那一堆木柴火,是用来熬鳔胶和烤直木材的,那噼剥噼剥的声音,也实在使人难以割舍。而木匠的工作又多是在冬天开始,这堆好火,就更可爱了。

在这个场合里。是终于不得不难过地走开的。让那可爱的斧凿声音,响到墙外来吧;让那熊熊的火光,永远在眼前闪烁吧。在童年的时候,常常就有这样一个可笑的想法:我们家什么时候也能叫一个木匠来做活呢?当孩子们回到家里,在吃晚饭的时候,把这个愿望向父亲提出来,父亲生气了:

“你们家叫木匠?咱家几辈子叫不起木匠,假如你这小子有福分,就从你这儿开办吧。要不,我把你送到黎老东那里学徒,你就可以整天和斧子凿子打交道了。”

黎老东是这个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他高个子,黄胡须,脸上有些麻子。看来,很少有给黎老东当徒弟的可能。因为孩子们知道,黎老东并不招收徒弟。他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子都不是木匠。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也是整天背着柴筐下地捡豆楂。

但是,希望是永远存在的,欢乐的机会,也总是很多的。如果是在春末和夏初的日子,村里的街上,就又会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和一炉熊熊的火了。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听来更是雄壮,那一炉火看来更是旺盛,真是多远也听得见,多远也看得见啊!这是傅老刚的铁匠炉,又来到村里了。

他们每年总是要来一次的。像在屋梁上结窠的燕子一样,他们总是在一定的时间来。麦收和秋忙就要开始了,镰刀和锄头要加钢,小镐也要加钢,他们还要给农民们打造一些其他的日用家具。他们一来,人们就把那些要修理的东西和自备的破铁碎钢拿来了。

傅老刚被人们叫做“掌作的”,他有五十岁年纪了。他的瘦干的脸就像他那左手握着的火钳,右手抡着的铁锤,还有那安放在大木墩子上的铁砧的颜色一样。他那短短的连鬓的胡须,就像是铁锈。他上身不穿衣服,腰下系一条油布围裙,这围裙,长年被火星冲击,上面的大大小小的漏洞,就像蜂窠。在他那脚面上,绑着两张破袜片,也是为了防御那在锤打热铁的时候进射出来的火花。

傅老刚是有徒弟的。他有两个徒弟,大徒弟抡大锤,沾水磨刃,小徒弟拉大风箱和做饭。小徒弟的脸上,左一道右一道都是污黑的汗水,然而他高仰着头,一只脚稳重地向前伸站,一下一下地拉送那呼呼响动的大风箱。孩子们围在旁边,对他这种傲岸的劳动的姿态,由衷地表示了深深的仰慕之情。

“喂!”当师父从炉灶里撤出烧炼得通红的铁器,他就轻轻地关照孩子们。孩子们一哄就散开了,随着叮当的锤打声。那四溅的铁花,在他们的身后飞舞着。

如果不是父亲母亲来叫,孩子们是会一直在这里观赏的,他们也不知道,到底要看出些什么道理来。是看到把一只门吊儿打好吗?是看到把一个套环儿接上吗?童年啊!在默默的注视里,你们想念的,究竟是一种什么境界?

铁匠们每年要在这个村庄里工作一个多月。他们是早起晚睡的,早晨,人们还躺在被窠里的时候,就听到街上的大小铁锤的声音了;天黑很久,他们炉灶里的火还在燃烧着。夜晚,他们睡在炉灶的边旁,没有席棚,也没有帐幕。只有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才收拾起小车炉灶,到一个人家去。

他们经常的下处,是木匠黎老东家。黎老东家里很穷,老婆死了,留下六个孩子。前些年,他曾经下个狠心,把大孩子送到天津去学生意,把其余的几个,分别托靠给亲朋,自己背上手艺箱子,下了关东。在那遥远的异乡,他只是开了开眼界,受了很多苦楚,结果还是空着手儿回来了。回来以后,他拉扯着几个孩子住在人家的一个闲院里,日子过得越发艰难了。

黎老东是好交朋友的,又出过外,知道出门的难处。他和傅老刚的交情是深厚的,他不称呼傅老刚“掌作的”,也,不像一些老年人直接叫他“老刚”,他总称呼“亲家”。

下雨天,铁匠炉就搬到他的院里来。铁匠们在一大间破碾棚里工作着。为了答谢“亲家”的好意,傅老刚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他那木作工具。该加钢的加钢,该磨刃的磨刃。这种帮助也是有酬答的,黎老东闲暇的日子,也就无代价地替铁匠们换换锤把,修修风箱。

“亲家”是叫得很熟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亲家”的准确的含义。究竟是黎老东的哪一个儿子认傅老刚为干爹了呢,还是两个人定成了儿女亲家?

“亲家,亲家,你们到底是干亲家,还是湿亲家?”人们有时候汶样探问着。P1-5

后记

《铁木前传》为先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九五六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一九五七年一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五九年七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插图本,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再版。

值此孙犁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承蒙百花文艺出版社热情邀约,精心策划,能使我将这本《铁木前传》(纪念版)呈现给亲爱的读者,父亲的新旧友人,深感欣慰。本书力图集原著、插图、评论、访谈、书信、手迹、书影、怀念文章、书衣文录、生活创作照片于一体,全方位展示《铁木前传》这部中篇小说创作过程、湮灭与重生、艺术价值及作家命运沉浮,希望能为孙犁先生研究提供些翔实、具体的参考资料,使喜爱他的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位风格独特“文德俱佳”的作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创作生活情况,为即将到来的孙犁先生百年诞辰奉献一捧虔诚的花束。

鉴于个人能力及手头资料有限,又是初涉编辑领域新手,时间比较仓促,难免会有不当之处、遗珠之憾,恳切希望专家读者批评教正。

孙晓玲

二〇一二年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木前传(纪念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60997
开本 32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2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190
13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