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内容
编辑推荐

毕飞宇的作品里不管人物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是可爱的人物还是不可爱的人物,总有那么一刻,我们能从人群中找到他,发现这个人身上那令人震惊的、光芒四射的时刻和面向。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第一标准”,那么“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其实是一个同义反复。因为牙齿也是实践,因为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尝一尝还是要用牙齿,还是实践。所以我觉得敢用这样一个标题,其中一定是包含着一些既不言自明又需要反复言说的东西。因此,相信《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也一定是包含了很多真知灼见。

内容推荐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是作家毕飞宇和学者张莉之间的一次深入而又敞开的对谈,对谈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毕飞宇的创作经验和阅读历史,是他创作历程的口述史,也是他对于创作经验的贴心分享,其中关于作家阅读史的回顾,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苏北少年成长为著名作家由来。

毕飞宇的文字始终关注人,关注人和他所处的社会的紧张关系,关注人的疼痛,关注这个社会的病痛,这个几乎可以说从五四以来的一个经典命题,毕飞宇在他的创作中,给予了新时期的承担和回应。这本关于文学的对谈,可以看到毕飞宇的创作怎样从他有目的、有意识、有方法的坚守中一步一步绽放、盛开。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异常坦诚和亲和的毕飞宇,在这样互相激发的对谈中,读者常常会遇见言辞和思想彼此照亮的美妙时刻。

目录

成长

经历

质地

阅读(一)

阅读(二)

写作历史

附录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批评家和作家可以照亮对方

后记

试读章节

2.真实的边界

张莉:直觉告诉我,你童年的阅读经验很重要。

毕飞宇:童年我已经读了一些长篇,记忆深的一个是《剑》,是抗美援朝的军事题材,当时觉得好得不得了,后来读中文系,大学课本上也没见到介绍,我很奇怪。《高玉宝》《欧阳海之歌》当然读过。还有一本书更不能不提,那就是《闪闪的红星》。这本书的影响巨大,因为电影。虽然那时候还很小,但是,我要说,小说更吸引我,我记得小说似乎是第一人称的,在潘冬子的母亲死后,小说里头一直缠绕着伤感的情绪。那时候还不懂什么叫“伤感”,但是,看得“难过”,这个感觉有。因为“难过”,那就放不下了。我至今还记得阅读《闪闪的红星》的场景,放寒假了,整个学校全空了,就在一所空校园里,我挑了一间空教室,一个人在里头读书。后来我的母亲叫我回家吃饭,我明明听见了,却不理她,她站在操场上大叫我的名字,我就站在窗户的旁边,很有乐趣。

张莉:属于少年的乐趣。《闪闪的红星》我看的是电影,看得很开心。

毕飞宇:对了,我想告诉你,我从小很害怕寒暑假,因为我的家在学校里,一到寒暑假,全空了,所有的教室都是空的,全是桌椅,门窗上贴着封条,感觉很不对的,它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天天盼着开学。谁不害怕孤独呢?尤其在童年和少年的时代。因为寒暑假,我的童年和少年非常孤独,不知道如何才能打发时间。我的同班同学有很繁重的劳动,他们哪里有时间和我玩呢。

张莉:你那时候很感性——比如《青春之歌》,或者“三红一创”那样的小说,你看过吗?

毕飞宇:没有。在十岁之前,我不可能读这样的书。小男孩子读书有标准的,那就是打仗,有英雄,和看电影一样。孩子读书有孩子的经验,先看插图,如果插图里有战争的场面,那就是好书,如果插图是一个老人在油灯底下读《毛选》,这样的书就不看了。像《创业史》这种不打仗的书我是不可能看的。

张莉:有没有原因是你父亲不让你读?

毕飞宇: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几乎不读当代文学作品。关于他的阅渎,我唯一的记忆是古典诗歌。但是讲老实话,这也不是吹嘘自己的早慧早觉,真正对我内心起作用的还是唐诗。

张莉:唐诗是父母让你背的?

毕飞宇:不是,当时家里没有一本唐诗宋词的书。可父亲毕竟是读过私塾的人,底子很好的,夜里头,他喜欢默写他读过的诗。对了,叶兆言也是这样的,只要一开会,他就在那里写,不知道的人以为他在做笔记,其实他是在默写唐诗。父亲有一本手写本,全是他手写的。我并不知道那些就叫“唐诗”,我在《小崔说事》里和崔永元聊过,我父亲的字写得极漂亮,我那时候还小,也不知道“漂亮”的标准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但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的字就知道了,他的字是漂亮的。在我五岁的那一年,父亲用红墨水的钢笔给我写了字帖,我就描。到了初中毕业那个阶段,我的手写体几乎和我父亲的一模一样,后来到县城去读书,我的老师看到这个乡下孩子的字那么漂亮,就在全班传阅,我可得意了。有一次,这个老师拉肚子,上厕所的时候忘了带擦屁股的纸,就让学生去替他拿,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帮他,他就被困在厕所了,后来还是我送过去的,就因为他多次在全班表扬我。我的字是后来写小说写坏掉的,越写越烂,烂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地步。那时候我的女朋友帮我誊写手稿,她认识,我反而不认识。

张莉:哈哈,这个去厕所给老师送纸的事情。你的字也不能说坏掉吧,还是很不错的。

毕飞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不说它了吧。因为父亲的字好,没事的时候,我就把他的手抄本拿过来,一看就是好长时间。慢慢地,我对唐诗有了一些认识。这些认识和大学的课堂没法比,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认识比大学的课堂还重要。老师的讲解太正确了,没有误解,也没有心照不宣,更没有自然而然的韵律,我说的是唐诗的语感与节奏,许多东西,如果你在童年或少年时代当作玩具玩过,它就会成为你的肌肤。我不太赞成早期教育,那个是没用的,但是,我相信早期的陪伴,还有玩……

P12-15

后记

在我的理解里,写作、阅读、批评都是我们感应时代和社会、确认自我的途径,也是我们在陌生人中寻找同道、使自己不再孤单的方式——透过那些优秀写作者的语言和文字,我们享受在茫茫人世中的不期而遇,延展对生命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扩大自身认识世界的边际。

和毕飞宇先生相识是在2007年10月,那年我刚从北师大博士毕业,正在南开大学做博士后。我和我的好朋友,彼时正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的韩国学者任佑卿女士相约去太原,参加女性文学年会。毕飞宇则是那次会议的特邀嘉宾。会议间隙,我们三人坐在了一起聊天,都是纯粹的文学话题,关于鲁迅、张爱玲、小说阅读及中外文学翻译,等等。第二年,当我从现代文学研究转向当代文学批评时,我们的交流话题便也开始涉及当代文本。

近四五年来,毕飞宇先生和我有过三次对谈:《理解力比想象力更重要》《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作家和批评家可以照亮对方》,均为期刊报纸所邀,在业内也都有所反响。尤其是《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一篇,作为附录收入《推拿》(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被《PATHLlGHT》(《人民文学》英文版)夏季版转载,在网络上流传颇广。此为进行这次长篇谈话的前提和基础。

2013年10月,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我们用两天时间在南京龙江“月光曲和”咖啡馆里完成了长篇对话的大部分内容,之后又各自进行补充修正,使之成为今天的对谈录。对谈录希望以一种家常、朴素、鲜活的方式回顾毕飞宇的成长环境、工作经历、创作体会,分享我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当然,随着对谈的进行,我对毕飞宇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眼前这位小说家绝非“凭空而来”,他有经年累月的阅读和思考,他有不为人知的艰苦的自我训练,他有他的储备、他的沉积、他的学养。某种意义上,这部对谈录里潜藏有乡下少年毕飞宇何以成为当代优秀小说家的诸多秘密。

与毕飞宇有过对谈的朋友都有体会,他是位有魅力的谈话对象——他的讲述总是生动、形象、深刻、风趣,举重若轻,令听者如沐春风,过耳难忘。坦率地说,这些年来,与毕飞宇的交流经验对我弥足宝贵,那既是知性意义上的长见识、受启发,也是纯粹意义上的愉悦享受。

诚挚感谢毕飞宇先生一路以来给予的信任和支持;作为同行,我要向他时时处处闪现的语言天才和卓越的叙述本领表示敬意。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赵萍女士,没有她的策划、督促、组织,就没有这本书的问世。

张莉2014年3月12日于天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毕飞宇//张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6172
开本 32开
页数 4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2014235081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