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像我这样的母亲
内容
试读章节

我的出生

是清末的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里,县衙里来了一位戴红缨帽的官吏,领了一群衙役,到了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西大街一座最高的楼房里,以手铐脚镣逮捕了正在沉睡中的三祖父(是我祖父的三弟),从此萧家由数代显赫的世家,变成了犯人家的破落户。

我的祖父和祖母是槐店镇上的首户,是门当户对结的亲。祖父是两家钱庄的老板,另外还开了一家规模相当大的染坊,专染当地出产的棉麻丝绸,生意十分兴隆。祖母(萧于氏)是一位貌美端庄而知书达理的人。她是独生女,出嫁的陪送相当可观,并且还有一位与她情同手足的侍女陪嫁。

祖父母对上敬、对下宽,左右邻居都相处得融洽。每逢冬夏在自宅附近空地上,搭建了席棚,派专人舍茶水、发米粮,给难以度日的贫苦邻居、过路客人。哪知好景不常,祖父的三弟,原在县衙里任金库主任,库银被盗一空,还被小人栽赃,在家中搜出一批赃银,因而被捕治罪。官府有令:限三个月内全部照数赔偿,否则坐木笼游街示众。(木笼,是清朝死刑犯的刑具。在极刑前数日必定当街示众的刑具。是一个木制笼子,下有长钉朝上,上有刀片朝下,高低令你难以直立,宽窄令你难以转身。,临行刑前三天,即把犯人送进木笼里,木笼上另有碗口大的小洞,可限时让亲人送水、送饭,让行人围观。行刑日刽子手推木笼游到大街小巷,最后到闹市的十字路口,由卫警拉出,把准备好的亡命旗插到犯人肩上后,让犯人跪地被砍杀。)

祖父母为了拯救三弟的名誉、性命,把田产、生意、房产等,在三个月内廉价变卖,凑足了县衙金库中所失的库银。三祖父由死刑犯改判为有期徒刑三年,结束了这场意外的家中横祸,而我家也变成了片瓦无存的赤贫。

我还有位大祖父母(祖父的兄嫂),凶吸食鸦片早把分得的一份祖产卖光。祖父是个耿直而爱面子的人,禁不住突如其来的家变,患重病逝世,享年二十八岁。祖母的岁数大祖父两岁。三十岁的未亡人,带着两个孤独无依的小儿子——我的父亲(八岁)和他唯一的弟弟——我的叔父(七岁)。

祖母的父母家大业大,对独女如此遭遇哪能坐视,因而把祖母一家三口,还有陪嫁的侍女,一起接进家门。祖母还有一位哥哥,长年在国外经商,嫂嫂生性毒恶,善嫉。她自己也有一子,常常感到婆婆对外孙偏爱而生气,天天板着面孔偷偷向祖母说:“有一天时来运转时,咱再算账。”她了解祖母的厚道,常对祖母说无理话而泄愤。祖母只有暗叹命运不幸而以泪洗面。老母亲发现女儿常常暗自哭泣而对两个无父的外孙加倍疼爱,如此以来,同媳妇造成愈来愈深的仇恨。嫂嫂基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只有敢怒而不敢言地生活。

“天有不测的风云,人有旦夕的祸福。”有一天的夏夜,大多数家庭因感室内闷热而搭铺在院子里乘凉睡觉,大人们挥着大芭蕉叶扇子给小孩打蚊子,但当大人沉睡时,小孩就立刻会被蚊子叮醒,就因此,祖母的妈妈因爱孙心切,听到七岁的外孙夜半哭闹,便赶快跨过搭铺去拿更香(不是普通家庭用的蚊香,而是粗而长,燃着了满院蚊子即远飞无踪,这种香相当贵,一般人很少用),却未料到一脚踏空而跌倒不治。而祖母唯一的哥哥,由国外急急赶回奔丧,听妻子形容母亲为偏爱外孙而夜半摔死,对妹妹深为不满。祖母的父亲,因年迈多病,连遭意外的打击,未等老伴“百日”做完就与世长辞了。

祖母唯一的哥哥,见双亲相继而亡,妹妹境遇堪怜,便向祖母说:“我长年在外经商,我有能力,也有义务照顾你的生活,我要把我的两个小外甥养大成人,这样,我才上对得起双亲,下对得起手足。但你要听我的话,绝不可出这个大宅院,家有用人,你的侍女留在你身边,跟你嫂嫂好好相处,她是个倔强的老实人,她会善待你的。”哥哥临出门前殷殷叮咛,祖母为了安哥哥的心,便明知不可为却一一答应了。祖母的意思是任凭受尽了嫂嫂的天大委屈,只要把两个无父的孤儿抚育成人成器,总比一个年轻的寡妇独居外边得好。哪知嫂嫂是个阴险毒辣的女人,当丈夫出国不久,即把厨房用人辞去。再把磨房牲口牵他娘家寄养,每天生活上需用的米面,都交由忙完了白天杂活的祖母深夜一个人去推磨面粉,白天仍叫祖母进厨房做一天三餐。

最使人无法忍受的是每逢初一和十五的拜神上供,猪肉、鱼鸭、素果等供过的供品,都命令祖母撤回时先端到上房嫂嫂的面前看过后,再由祖母端到厨房煎炒成香味四溢的食品,然后再端到上房给嫂嫂和他的独子,等他们吃完后,才能收到厨房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吃。祖母的七岁小儿子憨直,见鱼肉便笑张大口狼吞虎咽,聪明伶俐的八岁大儿子却拒吃而热泪涌流,母与子常为此相拥痛泣。

祖母不怕生活的折磨,但却难以忍受两个无父孤儿经常受如此的屈辱。随祖母生活的侍女一再劝祖母,“小姐,快点到外边找间房子跟两个小少爷逃个活命吧,我陪你给人家做针线、洗衣服(祖母会剪花、刺绣、绘画、写对联等)也可以赚钱生活,把孩子养大成人。我为你和老夫人待我的恩重如山,可以一生不嫁,我们绝不能再受你嫂嫂这样的折磨了。万一你被折磨死,到时候我怎么插手照顾两个小少爷啊?”祖母在无可奈何中接纳了侍女的善劝,决心移居外面。

祖母的哥哥在附近的邻国经商,一出门最少三个月或半年,虽不断有信到家报平安,但他哪里会晓得自己的胞妹正陷于水深火热中的生活呢?

但当祖母同侍女在外边找好房子租定,一切安排妥当后向嫂嫂告别时,嫂嫂顿时脸色大变地说:“我早看透了你年轻、漂亮,在这深宅大院中守寡难耐,你既然决心搬出去我也留不住,但你可得给我留个手续,写清楚是你自己自愿自动非搬出这个家不行的,不然你的亲哥回来我怎么向他交待?”祖母都一一答应了嫂嫂的条件,带着儿子和侍女,搬出了这个偌大的宅院。

在槐店镇一个偏僻的巷子里两问低矮充满霉气、蛛网的小屋,暂时成了祖母和两个小儿子及侍女的栖身地。侍女在外为人做粗活,祖母为人做针线,儿子送到邻近私塾里读书,生活简陋而平静。P1-4

目录

写给我亲爱的儿女们(自序)

第一章:三代红颜的悲歌

 我的出生

 父亲从军

 父亲剿匪阵亡

 泣别父亲的军营驻地

第二章:由小学到师范毕业的辛酸史

 进了槐店镇第一届县立女子小学

 抢勤学条

 我和“王善人”的儿子订亲

 假公公,真恶霸

 我和娘去野地捡荒

 上了沈邱师范学校

第三章:二次大战漩涡中的女兵生活

 逃婚——我当了女兵

 歌舞、诗文、街头剧——我调职到十二军

 北芒山上的歌声

 五月的鲜花——与张毅青的一段情

 在军中开小差被抓回

 乱世情深

 我易名萧曼青上了军事学校

 认识了郭琤

 女生队里的生活

 日机轰炸西安市区

第四章:感情生活的波澜

 慧剑斩情丝

 又遭遇到感情的挑战

 我和琤姐到宜阳县司法处工作

 五年久别叙天伦

 恶梦初醒——终于解除婚约

 破镜难圆

 我和郭琤都改变了命运

第五章:战火中的婚姻生活

 老师要我嫁——我同高长荣连长结婚

 不速之客

 婚后的生活

 把母亲由沦陷区接出来

 中原战役

 郭琤冒死找到我

 千辛万苦逃出沦陷区

 抗战胜利后

 最后一次回家探亲

第六章:三代情深

 大儿子天恩在开封出世

 母亲由家乡来

 天恩出生五个月的劫难

 叔父带小弟逃难亡命开封

 开封激战七昼夜

第七章:大陆解放前的军眷生活

 军眷奉命移居江南

 长荣由徐蚌火线归来

 军眷到了江南武进县(常州)

 流离失所的逃难生活

 离开厦门

 海岸边惊险、凄惨的一幕

 上“海漳轮”到台湾

 长荣没有消息

第八章:大批军眷涌向台湾

 身份证的恶梦

 我当了纺纱厂的女工

 长荣由大陆来台

 母亲逝世

第九章:我同恩儿互相砥砺的艰苦生活

 家搬到桃园西门里

 生大女儿静华中奖一万元

 二儿天林出了车祸

 波米拉台风

 天恩考上建国中学

 养猪的凄惨情况

 我做了“油炸饼”的副业

 天恩考上台大外文系兼五份家教

 为孩子的学费做零工

第十章:我患了绝症

 我不能死

 在鬼门关口

 生活又恢复了病前

 天恩考上台大外文研究所兼助教

 天恩有了出国留学的念头

 亦父亦兄,天恩手足情深

 二儿天林联考前的劫难

 迁墓记

第十一章:苦尽甘来

 我的五个儿女都完成了大学教育

 欣见蓝天白云

 人生如戏,见老友恍如隔世

 探望分别四十一年的琤姐

序言

在大儿天恩、长女静华的鼓励下,我写了这本传记。我出生在一个旧社会的破落赤贫家里,由小到大,直到我十八岁乡村师范刚刚毕业的那年,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年夏季,由于国仇家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不得不离开抚育我长大成人的祖母和母亲,离开了我生长的家——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大胡同。

滚进了对日八年抗战的漩涡,蹚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洪流里的我,同一些山南海北的流亡学生,参加了军中政治部的工作,随军转战大江南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工作上的甘苦,有情感上的血泪……

最后在社会封建传统和家庭礼教束缚压力下,我同仅见过一面的你们的父亲走进了结婚礼堂。虽然我常为此唏嘘不已,因酷爱儿女,我咬紧牙关,本着良知,抱着为儿女牺牲奉献到底的毅力,终于在赤贫的生活中,在感情的沙漠里,向恶劣的命运搏斗,一直苦苦煎熬到你们五兄妹都完成了大学教育。

所幸天恩生性坚强,在家无隔宿之粮的环境中,努力苦读,半工半读完成台大外文系学业。以大学优异成绩申请到美国的奖学金,修毕硕士学业。再以硕士学业成绩申请奖学金,完成博士学位。当年他日夜兼差,义无反顾地打拼,对双亲生活尽力,对手足学业尽心,在他大公无私的作风下,弟妹都能大学毕业,立足社会。

静华的个性为人,与大哥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她读小学时,由于家里穷苦,三餐不继,偶尔才能买一次水果,为了公平起见,我总是分成五份,而她小小年纪,便知道忍痛割爱。总是将分得的一份,留给弟妹分食。中学时代,三年来只穿一双旧布鞋,一件缝补露肘的黑色外套,直到毕业。大学四年仍如中学时一样的通车,而且利用寒暑假打工。

近年来,静华婚姻美满,经济余裕,更常济助社会上一些贫病孤苦,默默行善。远亲近邻如有急难,她常感同身受而鼎力。由于她虔诚信佛,常在各大小庙上捐献。她对父母至孝,对手足关爱,这是亲友有目共睹的。

二儿天林、三儿天纯、小女儿静秋均大学毕业,并已成家立业,唯愿他们除对家庭尽责、国家尽力外,尤望他们永远不要忘记成长过程中大哥的付出,我愿足矣。

天恩与静华最爱妈妈,尤其重视妈妈的目前和过去,在他们多方的鼓励和劝慰下,使我得以拙笔写了我的生平传记,今天在这本自传的付梓前夕,我以满怀安慰的心情写了这篇自序。

萧曼青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写于新店家中

内容推荐

萧曼青编著的《像我这样的母亲》,通过一个社会底层普通女性一生的坎坷经历和顽强抗争,成功描写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母亲形象,诠释了中国女性的伟大与坚韧。作者的个人经历,只是那个非常年代无数中国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个人遭遇与历史事件相互交织,我们从她个人的回忆中,深切感受到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因此,她个人的回忆,也就成了那个宏大历史的一个标本。

编辑推荐

《像我这样的母亲》是作者萧曼青的个人自传,也是一个普通人的回忆录。内容包括童年时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台湾岁月四个部分。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和大量细节,回忆自己从童年到晚年、从一个抗战女兵到辛苦培育五个儿女的非凡母亲的坎坷经历和情感历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像我这样的母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曼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77805
开本 32开
页数 3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2014233902
中图分类号 I253.7
丛书名
印张 11.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