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大师开释人生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师这样教导我们:不要相信命运,要相信努力;不要抱怨命运,要勇敢面对;不要奢望永远,要把握现在;不要期望太远,要且行且珍惜。弘一法师的只言片语,蕴藏的人生智慧像珍珠一样闪光,足够我们这些在日益喧嚣烦躁的当代社会中茫然漂浮的人慢慢品味。

本书基于这个宗旨,摘录弘一法师的言论和处世经典,结合佛家开化众生的智慧故事,于大师的谆谆教诲之中,于珠玑智语的佛家文字之中,戡破现世的迷网,在大师“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悠扬偈语抚慰下,为自己开拓一片心灵的净土,去感悟人生的甘味。

内容推荐

弘一(1880年-1942年),俗名李叔同,幼年时名文涛,又名广侯,字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别号息霜,又称晚晴老人。生于天津河东,祖籍山西洪桐,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命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画家,重兴南山律宗第11代祖师,为著名的佛教僧侣。

目录

大师观色空:参晓人生初始事,空也是不空

 于佛法中参破生命

 空其实不空,出世人做人世事

 尔等皆有一颗无尘心

 不是不幸福,只因不单纯

 恕己如恕人,责人如责己

 时时忏悔,洁净性灵

 涤瑕荡秽,日日省自己

 缘起缘灭总有时

大师喻无畏:常常失败常常悟,何须畏万物

 舍去不是失去,牺牲只为得到

 无辩能息谤,无争可止怨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落

 凭空说说不如实地做做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

 成为红尘中的有心人

 花繁柳密拨得开,风狂雨骤立得定

 常常失败常常悟

大师笃戒律:戒门不开,烦恼不来

 持戒才能自由

 断去污染内心的精神食物

 不要变成为金钱疯狂旋转的陀螺

 久贪生灾厄,寡欲心自清

 清空贪求,争似春风处处闲

 走出欲望的虚幻之城

 急之易不暇,缓之或自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一念嗔心,开百万障门

大师说涵容:忍一切难忍,纳一切难纳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

 慢慢来,涓流积至沧溟水

 世人谤我,只需微微一笑

 江河不择细流,能容涵养戾气

 宜静默,宜谨言

 空空如也装万象

 谦谦若水,厚德可纳污物

大师爱慈悲:度万象苦厄,悯千百世人

 滴水密密虫,生命怎分贵贱

 万缘放下,万爱拾起

 以一言之善化一切干戈

 我佛慈悲,难合众生事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行自揣度

 大慈大悲菩提心

 万物有灵,岂可随意屠戮

 乐道人善,易于度人

 感激一切可以感激的

大师讲修身:深浅宜自知

 自行检点,不敢轻率妄行

 千年修行毁于小小陋习

 深浅错对应自知

 笃定专一,二心驱除

 三思可以戒愚躁,心平气和来千祥

 先用三个筛子

 胸中无一事,乃能事事

大师言习业:好闻道可解三千烦恼丝

 床头放个“草庵钟”

 分分秒秒别放过

 既然欢喜,不妨投入

 随喜,凡事都可试试

 设身处地悟禅机

 为何溃于小事

 不耻下问,不必拘泥于年龄

 一生慎学防疏漏

大师解疑惑:执与不执在于心

 执与不执全看本心

 弓长松弛宜适中

 不畏红尘遮望眼

 虚名竟如何,总是一南柯

 放开名利这匹脱缰的野马

 富贵人间梦,功名水上鸥

 不能合,只好泥里团团转

 哪里跌倒哪里站

 凿枘相应,功业始成

大师悟世道:战战兢兢,也是一生

 若冬涉川,如履薄冰

 躬身实地见修行

 僧家哪有半日闲

 小小菜叶也应爱惜

 作之不止,可以胜天

 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大智大觉的保身法

大师谈智慧:行身如般若

 不妨夸夸别人

 身体力行换来德高望重

 世人心有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欺人者人欺之,爱人者人惜之

 折损自己未必不是福

 大巧若拙,一言顶万语

 似予实取,不争反而能为先

 纵然不契又何妨

大师道因果:立地即菩提

 取法天地间,生命任自然

 不完美的婆娑世界

 瓜豆相得,果报在人为

 心有戒,不拘泥于形式

 自知一无所长,自省做为不浅

 觉悟智慧,立地即菩提

大师论生死:苦乐由人,安于生死

 抛却无常之苦,常悦我净

 既然缘变无迹可寻,不若娴雅度过一生

 气度要宏,意趣要乐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竹密岂妨流水过

 自处超然,失意泰然

 事能知足心常惬

 关怀死者,超度亡灵

大师释佛宗:慧海慈航道佛法

 不畏在这尘世漂泊

 把信仰当成拐杖

 法海山河端丽,凸显人间性情

 哪怕一念忏悔,也是可爱

 做红尘中的真菩萨

 佛也不能救你,你来救你自己

 素食恬淡能养生

 度一切苦厄

 弘一法师语录

 弘一法师年表

试读章节

有人曾说:“忏悔和爱是两种美德”。一个人,如果想要不停地增进自己的道德,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忏悔。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诚忏悔的人,毕竟是不多的。孔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虽然含有忏悔的因素,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忏悔。佛经中讲“无忏悔者,不为人,名为畜生”,讲的正是地地道道的忏悔了。宗教里,忏悔是重要的法,指明忏悔是生命之复活。

弘一法师有一次到南普陀寺,本来想到养正院和各位法师讲谈讲谈,原定的题目是“我的忏悔”,但是这个话题说来话长,不要十几小时不能讲完,又怕辜负了自己当初的心愿,也怕辜负了听讲人的心意,于是大师娓娓道来:“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此言之意,是告诉众人不能掩盖自己的过错,要时时忏悔,懂得认错,不可自欺欺人。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忏悔的故事:

秋去冬来,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佛陀让弟子们在祗园精舍的庭园中竖起一根大铁柱。弟子们虽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

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来阿难,请他先去沐浴,然后换上一件新袈裟。等阿难梳洗完后,穿着新装再次来到佛陀面前时,佛陀慈爱地对阿难说:

“阿难!我要请你帮我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阿难急忙问:“世尊,您要我帮您做什么事?”

佛陀微微一笑,指着那根竖立在不远处的铁柱对阿难说:

“你去敲一敲那根铁柱,一定要用力地敲、使劲地敲。”

阿难点头答应后就匆忙走到那根铁柱旁,他拾起地上一块坚硬的石头,对着那根铁柱先试着比画几下,随后用力敲了一下。

猛然间,那根铁柱发出极响亮的声音,这声音几乎传遍整个舍卫国,连地狱里的饿鬼和畜生道的畜生们也都听见了。更奇怪的是,大家听到这声音后,所有的痛苦、烦恼都消失了。无论是人、饿鬼还是畜生都不再有痛苦和烦恼。这些事阿难在敲击铁柱前并没有想到,事实上,连阿难自己也被声音震撼了。

这声音将在僧房中休息的比丘们召唤出来,他们都会聚到讲经堂。

佛陀对他们说:“众位弟子,明天就开始新的一年,大家都学习了一年的佛法了。现在你们应该反省一下自身,我也是同样需要反省的。你们两人一组,各自向对方检讨自己的过失,并要对自己所犯的过失做出忏悔,使自己的身心清净不染杂念。”

所有弟子都遵从佛陀的吩咐,两人一组,认真检讨自身,忏悔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候,佛陀慢慢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开口说道: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

“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刚才你们大家都检讨了自身,并为自己的过失做了忏悔。我刚才说过,我也同样需要反省。”

佛陀停了一下,又接着说:“其实我没有做错任何一件事,也没有任何过失,但是为了训诫你们,我也要做出反省,检讨自身。”紧接着,佛陀向大家做了忏悔,随后才又坐了下来。

弟子们一见佛陀没有任何过失,也检讨了自身,觉得自己还反省得不够,于是都学着佛陀的样子向所有在座的弟子们做了忏悔。

这一天中,有一万个比丘感受到佛义,消除一切杂念,另有八千比丘修成了阿罗汉。P014-015

序言

——应是菩提,应是般若

从一个富家子弟到久负盛名的艺术家,又从一位艺术家皈依佛教,并最终因专心研佛而成一代名僧。他就是被人们熟知的民国一代才子李叔同、遁入空门的弘一法师。

李叔同在未出家之前,在京沪等地求学、成长,因才华横溢、聪慧过人、风流倜傥,精通多种文艺学术,无论是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均涉猎甚至精通,一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牵动了多少世人的心,他因此佳话广为流传并成为文坛上的传奇人物。

虽然出身富贵,但他却喜好结交朋友,在国家有难之时,亦投身革命,抛洒热血。这样的李叔同,被太多的人追随和崇敬,但他却在正值壮年时突然旋身遁去,毅然出家,任家人弟子痛哭流涕、苦苦挽留,依然抛弃红尘,走进了杭州虎跑寺的寺门。

皈依佛门后的弘一法师,潜心修行,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

弘一法师的一生,真奇中见平淡,平淡中出真奇。既有轰轰烈烈,又有闲淡和释然,那份人世雄姿和出世雅态,常人难以企及。

这许多年来,大师从始至终,都有着“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的淡定。有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修为。他身在佛门,但心仍怜悯尘世,以“出世”的心做“人世”的事,一方面静心研究佛法律部,著书立说,另一方面则通过不断游历来进行佛法的交流和弘扬,从不怠慢,丝毫不敢轻恣。他以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解析人生存在的意义,既是净世的佛,也是俗世的仙。

从大师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人生百态,参透黄梁一梦的可笑;能够了解人生的际遇各有不同,学会自我开悟的豁达。从那时那里,我们真正了解到何谓佛家菩提般的心性和般若一样的智慧,他那份超乎寻常的灵秀之姿引领世人不畏人世苦厄,提高性灵刚性,悟得生活真谛,参透人生百态。

大师这样教导我们:不要相信命运,要相信努力;不要抱怨命运,要勇敢面对;不要奢望永远,要把握现在;不要期望太远,要且行且珍惜。弘一法师的只言片语,蕴藏的人生智慧像珍珠一样闪光,足够我们这些在日益喧嚣烦躁的当代社会中茫然漂浮的人慢慢品味。

本书基于这个宗旨,摘录弘一法师的言论和处世经典,结合佛家开化众生的智慧故事,于大师的谆谆教诲之中,于珠玑智语的佛家文字之中,戡破现世的迷网,在大师“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悠扬偈语抚慰下,为自己开拓一片心灵的净土,去感悟人生的甘味。

书评(媒体评论)

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林语堂评弘一法师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大师开释人生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上官紫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23434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1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