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茱萸(中篇小说集2014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一九七四年的春天。一场小雨薄薄地下过后,院子里的青砖地面湿漉漉的,砖缝间,到处是深绿而潮湿的苔藓。从窗外望去,远远的还泛着绿色水光。墙角的几株桃花像沐浴后的美人般,骄傲地扬着粉红的脸,看起来愈加娇艳,那些含苞的花骨朵们像饱含了水分的婴儿,似乎沉睡中都在努力伸展自己的骨骼。尹茱萸坐在屋里的窗前,有些发呆地看着那些花。手里是一只做了一半的鞋。是童鞋,宝蓝色条绒的鞋面上绣着一只精致的小老虎。今年是虎年。她一定能生个属虎的大胖小子。她低头看了看自己圆滚滚的大肚子,它像一口巨大的锅扣在自己的肚皮上,让她觉得自己像揣着一个巨大的沉重的秘密,身心都饱受着煎熬,这秘密的果实一天不落,她就没有一日心安。她用手轻轻地抚摩着肚子,内心祈祷着,一定要是个男孩,一定。只有生了男孩,她才能在这院子里扬眉吐气。她才能让自己在这院子里挺直了腰。

这些念头像她手里的那些丝线一样,每日都要在她的心里绕上几遍。日子久了,她觉得自己的那颗心被她用意念的线紧紧地缠起来,裹起来,变成了一只坚硬的蚕茧,她的心就是那只困在里面的蛹,只等待着有一天,能变成飞蛾,找一个出口,她就可以破茧成蝶。这些意念渐渐地竞犹如一棵嫩芽般,慢慢地茁壮成长,伴随着她腹中的孩子,一直支撑着她到现在,只待瓜熟蒂落的那天。

茱萸缓慢地来到院子里,她走到了墙角那几株桃树前。桃树的年头并不长,长势并不很旺盛,在这偌大的院子里,显得极低矮,却是十分的透着股欢喜和热闹。茱萸站在它面前,只需微微仰头,便可伸手触到花枝。她就那样站在一树桃花前,手里摆弄着一枝花苞。虽然因为怀孕的缘故,她胖了许多,但依然光彩不减。她的长发编成两条粗壮的麻花辫垂在胸前,许是因着怀孕的原因,她的头发看起来格外漆黑。原本就白皙的圆脸,因为略显浮肿,这时倒有点面若银盆了。但眼神却依然灼灼闪亮。那一对乌黑的大眼睛,在整个五官里最动人。当然,她最满意的也还是那对眼睛。她的眼睛有点长,眼瞳像墨色的湖,装着深静的琥珀的辉光。眼形似花,眼尾轻轻向上翘,看起来极优美。很多人都说她的眼睛像桃花,以前给她做媒的姚七奶奶也那么说。她便也觉得自己是很美的。那是以前。自从认识了沈培文,她就一再怀疑,有一双桃花眼的,会做很多漂亮鞋子的尹茱萸为何就是得不到那个男人的心呢。她想起姚七奶奶第一次带她来沈家的情形。

五年前,亦是这样的春天。二十岁的尹茱萸穿着件红格子衣服,跟着姚七奶奶从尹家村第一次来到凤凰村。沈家木头大门上贴着退了色的旧对联,四角的檐顶向上飞,远看,像个陈旧古老的亭子。她跨过大门的木头栏走进去,几间青灰色的窑洞安静地围成了小院,夕阳温和地流泻在那灰色的屋顶上。靠近大门的左边是一间式样古老的平房,外围糊了一层红泥,腐朽的木头窗户,椭圆形状,像挂在墙上的一只破篮子。听说这是沈家做饭的地方。四下里望去,一圈土砌的围墙,布满荆棘的篱笆夹着间或几朵红色野花爬上了围墙。青砖铺就的地面托着那几间砖砌的窑洞。东西两面各一问,中间两问,西屋的拐角带着一问小土屋子,说是沈家老太太偶尔在那里做饭。几间窑洞的窗户都是菱形的小格子,上半边全部糊了窗纸,只有最下边两排小格子装了玻璃。她看到,院中央还有一口水井,井盖是一面洁白如玉的大岩石。院子右边的墙角里是两株小桃树,开着艳丽而疏朗的桃花。像一对妖娆美丽的姐妹,让这灰暗的院子瞬间就有了种惊艳。茱萸环视着院子,原来这便是他的家了。  黄土高原上的人家层层叠叠地散落在座座大山问,凤凰村不过是万家灯火里的其中一盏。然而凤凰村是距离金浦镇最近的一个村子,离镇里近,赶集方便,买卖货物也方便。姚七奶奶说,要嫁就嫁到凤凰村,女人过日子,还是得说实惠,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凤凰村里沈家的老二,人品相貌都没得说,重要的是有文化,还挣着工资。茱萸想她怎么着也得嫁个有文化的。然而沈培文不肯相亲,没办法,只好她来了,这事暂时只有沈培文的父母知道。那天沈家老爷子不在,洁净朴素的正屋里,沈老太太端坐在竹椅里,面容沉静,看不出什么表情。这让茱萸心里多少有些担忧,儿子不肯相亲,母亲又这么肃穆,实在让人难以捉摸。末了,老太太只轻声问了句:“听说你很会做鞋?”茱萸使劲地点着头,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生怕被人忽略了去。这时,大门口响起一阵喧闹,还伴着银铃般的咯咯笑声。人未进门,便有清脆的女声先飞了进来:“妈,我二哥回来啦。”几个人同时向外望去。木头大门口,像潮水一样拥进了几个人。两个年轻男子和两个小姑娘。他们笑闹着,带着勃勃生机,像道霞光一样射进了茱萸的眼睛。两个男子都长得非常高,足有一米八。年长一些的男子背着一个约八九岁的小女孩,另一个女孩子约摸十四五岁,齐眉刘海下的一对大眼睛水汪汪的,顾盼神飞,仿佛单靠那对眼睛就可以说话。她的一只手挽在旁边兄长的臂弯里,十分亲昵。茱萸听姚七奶奶说过,沈家除了两个儿子外,还有两个小女儿。她知道,眼前的便是姚七奶奶嘴里的尔雅和尔娴了。尔娴伏在她大哥背上,专心吃着手里的一串糖葫芦。他们说笑着已经朝这边走过来。姚七奶奶捅捅茱萸,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两句话。

尹茱萸第一次看清了姚七奶奶给她介绍的这男子。他被妹妹尔雅挽着,高大健硕的身形,因为高,显得有些瘦。浓黑的头发,有几缕软软地搭在额头上。瘦削的一张脸,沐浴在夕阳淡淡的辉光里,目光锐利而骄傲。他穿一身浅灰色的中山装,映衬得他更加挺拔。长得真高,真好。茱萸在心里赞叹。先前她单单知道他师范毕业,一直在镇子里的中学教书。却不知道,原来,他竟是这样出色。二十岁的尹茱萸,只觉得嫁给这样的人家,嫁给他,是十分的好。P1-4

目录

总序

茱萸

观音

孔雀蓝

琴声何处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本世纪初叶,同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共命运,在内忧外患。雷电风霜,刀兵血火中写下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崭新篇章。现代文学继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悠长丰厚的文学遗产。顺乎20世纪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以全新的生命,全新的内涵和全新的文体(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以至评论)建立起全新的文学。将近一百年来,经由几代作家挥洒心血,胼手胝足,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以艰难的实践辛勤浇灌、耕耘、开拓、奉献,文学的万里苍穹中繁星熠熠,云蒸霞蔚,名家辈出,佳作如潮,构成前所未有的世纪辉煌,并且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80年代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时期,推动文学又一次春潮汹涌,骏马奔腾。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自己色彩斑斓的新作,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画廊最后增添了浓笔重彩的画卷。当此即将告别本世纪跨入新世纪之时,回首百年,不免五味杂陈,万感交集,却也从内心涌起一阵阵欣喜和自豪。我们的文学事业在历经风雨坎坷之后,终于进入呈露无限生机、无穷希望的天地,尽管它的前途未必全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绿茵茵的新苗破土而出。带着满身朝露的新人崭露头角,自然是我们希冀而且高兴的景象。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未曾预料而且主要并非来自作者本身的因由,还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作者不一定都有顺利地脱颖而出的机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为出书艰难所阻滞。出版渠道不顺,文化市场不善,使他们失去许多机遇。尽管他们发表过引人注目的作品,有的还获了奖,显示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创作潜力,却仍然无缘出第一本书。也许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期中不可避免的暂时缺陷,却也不能不对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而也不能不使许多关怀文学的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叹息,焦虑不安。固然,出第一本书时间的迟早,对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长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关键的或决定性的一步,大器晚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及早地跨过这一步呢?

于是,遂有这套“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设想和举措。

中华文学基金会有志于发展文学事业、为青年作者服务,已有多时。如今幸有热心人士赞助,得以圆了这个梦。瞻望2l世纪,漫漫长途,上下求索,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也许可以看作是文学上的“希望工程”。但它与教育方面的“希望工程”有所不同,它不是扶贫济困,也并非照顾“老少边穷”地区,而是着眼于为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文学作者搭桥铺路,有助于他们顺利前行,在未来的岁月中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我们想起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期间,鲁迅先生先后编印《未名丛刊》和“奴隶丛书”,扶携一些青年小说家和翻译家登上文坛;巴金先生主持的《文学丛刊》。更是不间断地连续出了一百余本,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时青年作家的处女作,而他们在其后数十年中都成为文学大军中的中坚人物;茅盾、叶圣陶等先生,都曾为青年作者的出现和成长花费心血,不遗余力。前辈们关怀培育文坛新人为促进现代文学的繁荣所作出的业绩,是永远不能抹煞的。当年得到过他们雨露恩泽的后辈作家,直到鬓发苍苍,还深深铭记着难忘的隆情厚谊。六十年后,我们今天依然以他们为光辉的楷模。努力遵循他们的脚印往前走去。

开始为丛书定名的时候,我们再三斟酌过。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这项文学事业的“希望工程”是属于未来世纪的。它也许还显稚嫩,却是前程无限。但是不是称之为“文学之星”,且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不免有些踌躇。近些年来,明星太多太滥,影星、歌星、舞星、球星、棋星……无一不可称星。星光闪烁,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目不暇接。星空中自然不乏真星,任凭风翻云卷,光芒依旧;但也有为时不久,便黯然失色,一闪即逝,或许原本就不是星,硬是被捧起来、炒出来的。在人们心目中,明星渐渐跌价,以至成为嘲讽调侃的对象。我们这项严肃认真的事业是否还要挤进繁杂的星空去占一席之地?或者,这一批青年作家,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

当我们陆续读完一大批由各地作协及其他方面推荐的新人作品,反复阅读、酝酿、评议、争论,最后从中慎重遴选出丛书入选作品之后,忐忑的心终于为欣喜慰藉之情所取代,油然浮起轻快愉悦之感。“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能的!我们可以肯定地并不夸张地回答:这些作者,尽管有的目前还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但他们完全可以接受文学之星的称号而无愧色。他们有的来自市井,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边陲山野,有的来自城市底层。他们的笔下,荡漾着多姿多彩、云谲波诡的现实浪潮,涌动着新时期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伤,也流淌着作者自己的心灵悸动、幻梦、烦恼和憧憬。他们都不曾出过书,但是他们的生活底蕴、文学才华和写作功力,可以媲美当年“奴隶丛书”的年轻小说家和《文学丛刊》的不少青年作者,更未必在当今某些已经出书成名甚至出了不止一本两本的作者以下。

是的,他们是文学之星。这一批青年作家,同当代不少杰出的青年作家一样,都可能成为21世纪文学的启明星,升起在世纪之初。启明星,也就是金星,黎明之前在东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黄昏时候在西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两者都是好名字。世人对遥远的天体赋予美好的传说,寄托绮思遐想,但对现实中的星,却是完全可以预期洞见的。本丛书将一年一套地出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如长江潮涌,奔流不息。其中出现赶上并且超过前人的文学巨星,不也是必然的吗?

岁月悠悠,银河灿灿。仰望星空,心绪难平!  1994年初秋

内容推荐

《茱萸(中篇小说集2014年卷)》讲述了:邓瑞芳的小说是女性痕迹十分鲜明的人物世界,主要角色几乎都是不同年龄阶段、文化层次、阶级出身的女性,她们生活在北方或江南的小镇上,为了生活辛苦奔波,更为寻找一个人生归宿而情绪起落。

她的写作极有耐心,且并不拘谨,在细腻入微的同时,又见磅礴恣肆。她追求写实功效,状物精工,笔下文字以生活的细节和气息耐人寻味,可见出作者的创作储备之丰厚和思力之深彻。

编辑推荐

“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中华文学基金会策划,由专门的编审委员会经过严格程序编选的青年作家作品集。本丛书意在扶植文学新人,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创作成绩和潜力,尚未出版过文学专集的青年作家的作品均可列入备选范围。本丛书已出版16卷,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2、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卷已分别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本卷为2014年卷。

本书为该丛书2014年卷之《茱萸》,收录了邓瑞芳的中短篇小说《茱萸》、《观音》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茱萸(中篇小说集2014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瑞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5221
开本 32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420377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