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久远的天上人间的神话传说流传千年,造就了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民间又称“乞巧节”。广东地区过七夕与中原地区的七夕节最大的区别是,广东人将一个久远的民间传说“拜七夕”演化为“摆七夕”,女子们将心愿的祈求化为具体的行动,用巧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出一台台绚丽多彩的艺术品供案,既娱神更娱己,内涵的丰富难以言说。岭南文化真是富有传统与善于创新的文化,广东的女子的确是心灵手巧的女子,广东的乞巧节是民众们打从心里喜欢的民俗节日。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广东乞巧节。
图书 | 鹊桥七夕--广东乞巧节/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个久远的天上人间的神话传说流传千年,造就了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民间又称“乞巧节”。广东地区过七夕与中原地区的七夕节最大的区别是,广东人将一个久远的民间传说“拜七夕”演化为“摆七夕”,女子们将心愿的祈求化为具体的行动,用巧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出一台台绚丽多彩的艺术品供案,既娱神更娱己,内涵的丰富难以言说。岭南文化真是富有传统与善于创新的文化,广东的女子的确是心灵手巧的女子,广东的乞巧节是民众们打从心里喜欢的民俗节日。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广东乞巧节。 目录 粤人重巧夕 金风玉露一相逢 寻常百姓,铺张乞巧 但乞鸳鸯老不分 移风易俗,乞巧式微 当今织女善穿梭 璀璨天河,乞巧珠村 “西关小姐”展芳华 凌边乞巧推陈又出新 波罗庙里七夕秀 “乞巧之乡”花落东莞 摆七娘 乞巧满堂花胜景 乞巧婆婆与“八大元老” 现代巧姐与五朵金花 希望每天都是七姐诞 乞巧背后的男人:潘剑明 李光华与车陂沙美摆中元 拜七娘祭祀与表演 玉女拜仙 白日里的“穿针斗巧” 乞巧游戏:正在消失的记忆 睇七娘 听大戏 吃七娘饭 睇七娘,论短长 唱粤曲,看七娘大戏 七娘饭,男士非请勿吃 见代乞巧的时尚风 节徽:穿针引线“巧”标识 吉祥物:猫为伺物? 形象大赛:都市女儿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鹊桥七夕--广东乞巧节/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储冬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6772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9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0 |
宽 | 172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