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筑夫受革命洪流的冲击,开始对中国社会问题产生兴趣,自日本邮购三卷本《资本论》英译本,尝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学贯中西博通古今》是作者对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教育家傅筑夫先生(1902-1985)的治学道路和思想的研究成果。全书对傅先生的生平与治学已做了具体细微的论述。
图书 | 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傅筑夫的学术道路和思想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傅筑夫受革命洪流的冲击,开始对中国社会问题产生兴趣,自日本邮购三卷本《资本论》英译本,尝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学贯中西博通古今》是作者对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教育家傅筑夫先生(1902-1985)的治学道路和思想的研究成果。全书对傅先生的生平与治学已做了具体细微的论述。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艰苦的一生废就的一生 一 家乡与家族——成才的初始社会背景 二 求学——为建立广博、合理的知识结构作准备 三 婚姻与家庭 四 转折 五 复杂的经历 六 向事业的高峰进军 七 四分之一世纪的坎坷 八 转机 九 众人拾柴火焰高 十 思想、性格、生活、情趣 十一 平易近人诲人不倦 十二 晚年 十三 盖棺定论吗? 十四 最大的遗憾 第二章 社会科学界的战略家 一 科学研究中的博与专 二 青年人怎样学好经济学 三 经济史及其研究方法(一) 四 经济史及其研究方法(二) 五 治学中的严谨与创新 六 经济史与政治经济学 七 论史学研究 第三章 经济史领域狨树一帜 一 理论的基本框架 二 几个独特学术观点(一) 三 几个独特学术观点(二) 第四章 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 一 教学、科研结合 二 全面地培养学生 附录一 傅筑夫年襄 附录二 博筑夫同志要著作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傅筑夫自传 父亲——我生活中的“傅老” 在博筑夫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在博筑夫同志追悼大会上博筑夫教授家属的致词 出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傅筑夫的学术道路和思想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汉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00327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7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