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它有丰富的传统剧目,优美的音乐唱腔,独特的艺术风格,地方色彩鲜明的舞台美术。脸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特定人物的面部化妆程式,是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段。经过300多年的积累,奠定了它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功能。它的出版,对传承上党梆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图书 | 上党梆子脸谱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上党梆子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它有丰富的传统剧目,优美的音乐唱腔,独特的艺术风格,地方色彩鲜明的舞台美术。脸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特定人物的面部化妆程式,是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段。经过300多年的积累,奠定了它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功能。它的出版,对传承上党梆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推荐 过去上党梆子演戏,除花脸打脸、旦角涂脂抹粉外,生角(包括小生)是不化妆的,均是本色面皮,戴一顶网子,把眉吊起来就穿戴登场,致有“黄皮生”、“麻子生”、“黑脸生”雅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戏剧改革,上党梆子和别的剧种一样,所有剧中人包括龙套、小军都统一化妆,施粉涂丹、勾眉画眼,改自然人为剧中人。广义地说,这是脸谱化运用于所有剧中人的一种手段,使戏曲的特征更加突出,所以凡剧中人脸上均有“谱”。这本脸谱集既反映了它的实用性,也有美感欣赏性,是研究上党梆子艺术的宝贵资料。在编纂时,对一些重点角色的传说、标志的象征、有关方面作了记述,还保存了老艺人部分手稿,同时还选录了几个古代脸谱、面具,以供研究者参考。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上党梆子打脸说) 上党梆子脸谱分类和构图 神话戏脸谱 东周列国戏脸谱 汉朝戏脸谱 三国戏脸谱 唐朝戏脸谱 宋朝戏脸谱 明朝清朝戏脸谱 傩戏队戏脸谱 早期脸谱 古脸谱 脸谱资料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上党梆子脸谱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红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30662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25.255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西 |
长 | 250 |
宽 | 192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