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登堂入室进入大众的视线的?它究竟是一种骗人的伎俩还是科学?它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吗?技法高超的催眠师真的能使每个人都被催眠吗?催眠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本书讲述催眠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展现世界知名催眠大师的经典案例,为您拨开笼罩在催眠术上面的重重迷雾。
图书 | 解密催眠术/身边的科学人体的奥秘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催眠术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登堂入室进入大众的视线的?它究竟是一种骗人的伎俩还是科学?它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吗?技法高超的催眠师真的能使每个人都被催眠吗?催眠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本书讲述催眠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展现世界知名催眠大师的经典案例,为您拨开笼罩在催眠术上面的重重迷雾。 内容推荐 催眠术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登堂入室进入大众的视线的?它究竟是一种骗人的伎俩还是科学?它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吗?技法高超的催眠师真的能使每个人都被催眠吗?催眠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本书立足于世界四大纪录片之一的《传奇》,凝炼着我国百家电视台连续八年热播奇迹之精华,带您进入光怪陆离的催眠秘境,为您解密神奇的催眠术。 目录 第1章 催眠术大变身/1 上古的“神托”/2 从占星术说起/5 动物磁气说/7 希腊睡眠之神/15 灰姑娘变公主/18 第2章 死亡游戏/25 人桥/26 被催眠的鸡/30 催眠舞台秀/35 你是否易被催眠/40 第3章 解读催眠术/45 众说纷纭/46 大脑皮质的“负诱导”作用/52 暗示效应/55 心理被“烧伤了”/60 人的潜意识活动/62 第4章 大比拼/67 神VS江湖郎中/68 灵丹妙药VS江湖骗术/74 技术VS简单方法/78 百利VS百害/81 第5章 谁都可以催眠吗/89 一对一/90 心灵,催眠的器皿/96 心诚则灵/101 第6章 催眠的语言艺术/105 秀才买柴/106 成败之举/111 《卖拐》的催眠语言/116 附录1:几种暗示/123 第7章 催眠的困惑/125 催眠后会被控制而做坏事吗/126 催眠后会醒不过来吗/132 “催眠秀”危险吗/137 第8章 催眠的妙处/145 警匪的“帮手”/146 返老还童,155 幻觉/160 前世今生/164 第9章 挑战极限/167 自由选择爱人/168 治疗癌症/171 预测未来/175 催眠全世界/181 附录2:催眠术大事记/187 附录3:催眠大师的故事/191 试读章节 灰姑娘变公主 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同样,催眠的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几经兴衰。 19世纪催眠术曾作为学术界与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进入20世纪后的前30年间,对催眠术的研究被冷落下去了。 自布莱德定义和解释催眠术后,催眠术在西方社会开始风行。不仅在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开刀止痛、消除失眠和进行心理治疗,而且从事专门研究的人也多了起来。然而学术界对催眠术的争论就一直没间断过,在法国南锡派和巴黎派之间的争执在19世纪中后期闹得沸沸扬扬。 1860年,布莱德的一篇研究论文在巴黎的一次科学聚会上宣读。当时在场的有一位名叫利保尔特的医生。利保尔特亲手试验了布莱德论文中描述的催眠方法并发现了其有效性。事实上,这位医生发现若把言语性暗示和布莱德长时间凝视结合起来,能使大多数的被试者进入催眠状态。在他看来,催眠时,被催眠者的主观因素有重要的作用,在他的治疗过程中,深度恍惚并不是必需的。他常采用快速催眠法,即通过十几分钟的快速催眠暗示就能将被试者诱入催眠状态,产生疗效。这种催眠方式与现代催眠手段极为相近。然而利保尔特住在巴黎东北部靠近南锡的一个小村庄里,基本上默默无闻,毫无声望。为了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1866年利保尔特出版了《类催眠论》一书。然而,这本书在数年之中仅仅卖出一本,在随后的20年内,此书几乎无人问津,利保尔特对催眠学作出的巨大贡献似乎要永不为人所知了。 买走利保尔特那本书的人就是南锡大学的一位知名医学教授,他被利保尔特的观点深深吸引,并肯定其催眠暗示理论,这位教授就是希波列特·伯明翰(Hippolyte Bemheim)。后来两人协同法律界与生物学界的许多学者,共同研究催眠术,形成学术上的“南锡学派”,两人成为了“南锡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相信催眠更加倾向于心理反应,而非生理,暗示的力量至关重要。两人还坚信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亲和关系的重要性,这与很多现代催眠学家的观点不谋而合。由于伯明翰德高望重,确保了催眠学研究的威望与日俱增。 马丁·夏科特是巴黎的一位神经外科医生,1978年,他开始研究催眠术。在研究时他发现,癔病(歇斯底里症)的许多症状,如瘫痪、耳聋、失明,都可以用催眠的方法诱发,并且可以消除。于是他认为,催眠状态与癔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歇斯底里的人才可能被真正地催眠。夏科特与巴黎有名的生物学家李奇等人一起研究催眠术,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巴黎学派”。 南锡派主张“暗示学说”,认为催眠术所产生的现象是受术者接受了施术者的“暗示”而引起的一种反应。南锡派还改革了布莱德的凝视法,他们认为,根据暗示理论,只用纯粹的言语性暗示,便可令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南锡派的“暗示说”侧重于催眠时被催眠者的心理效应,故为更多的学者所认同,在催眠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巴黎派认为,催眠状态实质上是人为诱发的一种歇斯底里症,能被催眠者都具有精神病的病理基础。巴黎派的代表认为夏科特结合自己运用催眠术给病人治病的经验,指出催眠术是病理性神经活动的产物,是人为地诱发被试者的歇斯底里发作状态。夏科特的学说遭到了学术界的批判,因为他是以神经病或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由于夏科特精神病理的学说不合理,巴黎派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9世纪后叶,虽然精神病医生用催眠术治疗了许多神经症,对一些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随着麻醉药的出现,医学界慢慢抛弃了催眠术,因为麻醉药使用起来更快速和方便。此外,随着精神分析法的完善,弗洛伊德感到他不再需要催眠术了。因为催眠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进入同样深的催眠状态。弗洛伊德还感到,催眠很难作为一种科学被人们所接受,最后,他遗弃了催眠术。毋庸置疑,弗洛伊德的选择对催眠学的发展不亚于重重一击。正是由于名望甚高的弗洛伊德后来将催眠学摒弃于身后,他的众多追随者们也不可避免将催眠学弃于一旁。催眠的运用便急转直下,跌落低谷。催眠学在20世纪中逐渐消亡。 由于弗洛伊德反对催眠术,20世纪初期,科学界对催眠学的兴趣与日递减,甚至很多科学家对催眠学嗤之以鼻,只有少数医学专家们依然孤军奋战。催眠术不再被用作理解大脑技能的工具,也不再被用来治疗患者。这样,将催眠术继续保存在公众印象中依靠的是杂耍艺人、舞台表演者和通俗小说,催眠术在历史上又一次被杂耍艺人和表演术师们用来哗众取宠,而科学再次将其拒之门外。直到今天,舞台催眠师们仍然坚称是他们的祖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持了催眠学的生命。 不过,仍然有一些医学专家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催眠事业的发展,其中一位是法国人皮埃尔·简列特(Pierre Ianet)。他认为,大脑在催眠中被分离,即分裂为意识和潜意识,而在深度恍惚中,后者实施有效控制。简列特认为一个人遇到的问题可以被强迫进入他或她的潜意识中,出现癔症症状。这个观点以及简列特的潜意识理论都与弗洛伊德的理论很相似。与其同时代人不同的是,简列特依然相信催眠的作用。1919年,他不得不伤感地接受催眠被忽略的现实,但却正确地预言道:催眠终有一天会再次进入严肃科学的研究领域。 进入20世纪30年代,情况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验心理学家作为一支新的生力军加入到对催眠术的研究行列中来了。事情的转机是从1933年《催眠术和暗示》一书的出版开始的。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克拉克·赫尔出版了《催眠与暗示:实验研究》一书,书中列举了102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催眠感受性与职业、疲劳、困倦、药物、情绪和抵抗等的关系,催眠在戒烟、镇痛等方面的原理,究竟有哪些因素间接影响催眠等等。此书以一种明确的方式说明了催眠术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合适的课题,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国成为科学催眠术的研究中心,催眠术在美国进入实验室研究阶段。可以说,赫尔此书为催眠术走出传统进入受人重视的阶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P18-2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解密催眠术/身边的科学人体的奥秘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身边的科学人体的奥秘编委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480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749.057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