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旁观者迷
内容
编辑推荐

《旁观者迷》是一部讲述警匪搏弈的中短篇小说集。集子中所遴选辑录的19篇公安题材小说,是叶振环在上世纪80年代从部队转业至地方工作后30多年的时间里写成的。这些作品大部分已在国内的报刊上发表。

本文集旨在通过作品歌颂公安卫士敬岗爱业的职业操守,弘扬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精神,并且向那些在维护社会治安和人民福祉的斗争中光荣献身的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内容推荐

《旁观者迷》是基于作者叶振环多年刑侦破案经验撰写。如《午夜短信》《错上加错》《栀子花开》《金风庭树叶纷纷》等,就是根据真实案例的人物原型写成的。再如《小李飞刀》中反扒情节的描写,之所以写来得心应手,与作者在公交分局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在《捕鼠》中描写主人公杨胜利时,内心是矛盾和痛苦的,这位优秀民警理应是前途广阔和大有作为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公安内部的个别害群之马与违法犯罪分子沆瀣一气、设套使绊,加之杨胜利本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致他因违纪而无奈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同时失去了已经谈婚论嫁的恋人。《雪夜》中李来喜积劳成疾、抱病追敌、因公牺牲的感人事例,更是无数公安干警舍身为民的一个缩影。

目录

故事里的事似虚亦真(代序)

捕鼠

小李飞刀

翠叶藏莺知何处

午夜短信

错上加错

雪夜

缠头难留伊入去

金风庭树叶纷纷

黑白劫

女民警的邂逅

栀子花开

车祸

麻辣女警

追击生死线

五月槐花香

邮票后面的字谜

都市迷情

解谜寻赃

老狗

试读章节

捕鼠

新警分配时,县局政委说,分配原则全部充实基层。分配会上,县局政委叫一个名字,一个新警站起来,分到的单位领导举手示意,就像派发物品,算是认领。杨胜利被分到鸭桥派出所。来认领杨胜利的是所长,别人都举手示意,所长在杨胜利起立敬礼的同时,也起立,回应胜利点了点头。一所长站起来让人看到他个子很高,可以用高大魁梧形容。一个小动作让杨胜利觉得这个所长很亲近,以至于散会后杨胜利跑到政委跟前,问所长的:姓名。政委打量了一下这个冒失的新警,告诉他,所长叫郭海涛。杨胜利在嘴头重复了一遍,想记住这个名字。

县局政委的动员讲话很有鼓动性,像战前动员,听得十四个新警热血沸腾,有人登高一呼,这些初生的牛犊绝对会眸哞叫着冲向战场。讲话恰到好处地停止了,政委的结束语:你们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但是现在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相信过三年五年,你们当中肯定会有佼佼者。谁是佼佼者?我期待着!领导讲话太有水平了,对这个问题,每个人在心里都做了相同的回答。

回到家里,杨胜利将消息告诉家人。

爸爸老杨说,我明天就不去桃园打药了,送你报到。

胜利不情愿,别麻烦了,我自己去就行了。

老杨说,我得将你交到单位领导手上。

胜利明白了,爸爸是将报到当作培养儿子的必经程序,经过这个程序,桃农老杨就完成了对孩子的培养义务。这回,杨胜利没让老杨负责,说,我都二十一啦!

老杨觉得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没再坚持。接下来,围绕鸭桥说了一阵闲话,在桃农老杨嘴里,无非是谁家的媳妇是从鸭桥嫁过来的,那一年老杨到鸭桥赶集买过红薯秧。寻了半天,也再找不出与鸭桥更深的渊源。

第二天下午,胜利在自行车后座上将铺盖扎得结结实实,策马扬鞭直奔鸭桥。三十里路程把铺盖颠得松松散散,夏日午后的鸭桥在暑气中蒸腾,在人迹稀疏的街上,他一边擦汗一边向路边卖干鲜水果的问路。杨胜利不知道,他问路的地方正是鸭桥的十字街,全街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但是,在那个时间一切都显得蔫头耷脑。

卖水果的忙着给一位买主称西瓜。

一边看秤一边拿眼挑胜利,问,新来的吧?

买西瓜的以为在跟他说话,迟疑地嗯了一声,一回头才看到身后站着一个警察,头没扭回来,卖水果的报了斤数,十一斤三两。

卖瓜的看着床单上印着“公大”,说,有三年没来新的啦。

胜利看他称瓜的时候漫不经心,在交接款的时候极其专注,想这个人有点儿意思。待钱落钱匣,卖瓜的用手向北一指,前行二十三步。胜利扑哧乐了,头一次遇到这么指路的。

胜利谢过,刚要迈脚,一个人气呼呼打上门来,对摊主说,你的核桃有一半都是空的,给我退了。

摊主辩白,说难免。

买核桃的说,我买的时候你不是这样说的。

摊主还要说,摊后一个正在搬运水果的姑娘走过来,从那人手里接过袋子,哗啦将一兜核桃倒在摊上,问多少钱?买核桃的报了一个数,姑娘将钱递了过来。一场欲起的风波马上平息了,只是引来摊主对那姑娘的一串嘟囔。

洳口县绝大部分派出所占据乡镇政府的一排平房或楼房的一层,只有鸭桥派出所例外,独门独院,而且身居闹市。杨胜利走几步就看到了派出所的院子,确切地说他先看到了墙上的标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标语的笔画像是纵横交错的皱纹,标注着这座建筑的年龄。

大门面西临街而开,因为坐落在民宅中,派出所也就像个民宅,只是门宽大。院子很静,似乎没有什么人,胜利敲值班室,没人应声就推开了门,屋里一老一小正在杀象棋,两个人不像是警察。

杨胜利说自己是新来的警察,年岁大的对年岁小的说,领新来的同志找指导员。年岁小的闷头闷脑领着胜利离开值班室,向东走了几步,跨进了一个月亮门,推开一间屋,一股奇臭扑鼻而来,办公桌后一个四十多岁,瘦瘦的男人在挥毫泼墨。

他将一杆毛笔放在砚台里吸墨,待笔喝饱了,在砚槽舔笔,将多余的墨挤去,将笔调整为战斗状态,才说,欢迎,欢迎,来得正是时候。老茂刚找过我,说他干了八年内勤,八年打日本都胜利了,你先找老茂熟悉一下情况,宿舍就和他一屋,具体接不接班,等老郭回来,我们碰一下再定。接着领胜利找他说的老茂。胜利出门,痛快地吸了口气,幸亏指导员没有长篇大论的意思,否则屋里的味会把他熏吐。指导员说,这是宿墨,研好后要隔宿,用墨七法之一,取烟雨氤氲之气。看来,指导员都妻向初入此室的人解释他的宿墨。

P1-3

序言

故事里的事似虚亦真(代序)

这是一部讲述警匪搏弈的中短篇小说集。集子中所遴选辑录的19篇公安题材小说,是我在上世纪80年代从部队转业至地方工作后30多年的时间里写成的。这些作品大部分已在国内的报刊上发表。

之所以结集出版本书,主要想通过作品歌颂公安卫士敬岗爱业的职业操守,弘扬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精神,并且向那些在维护社会治安和人民福祉的斗争中光荣献身的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警营生活工作的30多年里,我亲眼目睹了共和国的公安卫士们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及生命安全,日夜鏖战在侦查破案和对敌斗争第一线的情景。他们热忱的笑容、朴素的身影、独特的个性,令我心潮澎湃,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忘怀;对他们的温暖记忆,激励我勇敢地拿起笔来,把他们悄悄融进小说情节中……他们那种誓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不屈不挠的浩然正气,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他们那种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作为警匪搏弈的目击者和亲历者,我经历了许多重特大刑案的侦破过程,也聆听了许多刑侦专家和破案能手的经验传授。这些真实而丰富的素材积累,为我的公安题材小说写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如《午夜短信》《错上加错》《栀子花开》《金风庭树叶纷纷》等,就是根据真实案例的人物原型写成的。再如《小李飞刀》中反扒情节的描写,之所以写来得心应手,与我在公交分局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我在《捕鼠》中描写主人公杨胜利时,内心是矛盾和痛苦的,这位优秀民警理应是前途广阔和大有作为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公安内部的个别害群之马与违法犯罪分子沆瀣一气、设套使绊,加之杨胜利本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致他因违纪而无奈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同时失去了已经谈婚论嫁的恋人。《雪夜》中李来喜积劳成疾、抱病追敌、因公牺牲的感人事例,更是无数公安干警舍身为民的一个缩影。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国每年有近500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因公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我妻子的堂弟、公安民警陆卫涛烈士,就是在一次执行抓捕任务中,倒在了罪犯的车轮之下……

每当我心静遐想之时,那些英烈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勇于献身的感人事例,那些民警战友为维护治安日夜坚守岗位的情景,总像一幕幕影视镜头浮现在眼前,令戬情不自禁,催我奋笔疾书……

警匪搏弈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那么,我的笔就没有理由停下来——我想。

是为序。

叶振环

2014年11月于上海

后记

自上世纪60年代末至前不久退休的这段岁月里,我的大部分工作经历与笔墨有关。其中包括花费了大量时间写了不计其数的公文,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而仅仅是在履行机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应该是那些引起别人联想特别是唤醒记忆中的欲望的作品。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将很多入用于休闲的时间,放在了读书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先后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了散文、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近百万字,并于2013年10月出版了散文集《绿叶情怀》。

回顾46年的军警生涯,有时自问,在那些漫漫长夜和或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岁月给我留下了什么?我感到自己的记忆只能点点滴滴地出现,而且转瞬即逝。回首往事,有时就像是翻阅陈旧的日历,昔日曾经出现过的欢乐和痛苦,在时光里氤氲成了相同的颜色;在泛黄的纸上,字迹都是一样的暗淡,使人难以分辨。这就是不可逆转的人生之路,当下的经历总是比过去的回忆来得鲜明有力。飘惘的回忆,在岁月沉淀之后突然浮出水面,如同一根救命稻草漂在溺水者的眼前……然而,看似是自我拯救,其实仅仅是简洁的象征——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们,过去曾经拥有过什么,而且这样的提醒,也时常出现大脑不自觉的“篡改”。不过,人们也的确需要偷梁换柱的回忆,以满足内心的虚荣,并且将过去的人生和当下的人生连接成一体.使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

我的经验是,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记忆。我相信,这些记忆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很可能表现了一个时代的影像。这是一个世界在某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像是一道道无法愈合的疤痕。我的写作唤醒了我记忆中无数的欲望,这样的欲望在我过去生活里曾经有过或者根本没有,曾经实现过或者根本无法实现。我的写作使它们聚集到了一起,在虚构的现实里成为合法的存在。几十年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已经铺设起现实经历之外的又一条人生通道,它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因此,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这样的话——写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因为我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来。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当一个强大起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下去。于是,当我的现实人生越来越贫乏的时候,我的虚构人生已经异常丰富了。已经发表的和即将发表的文学作品,就是我铺设的虚构人生。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今后每一次重新出版,都会让它准确无误地还原昔时情感,焕然一新地获得鲜明形象。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热爱写作的理由,也是我不懈追求梦想的源动力。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承蒙文汇出版社编辑陈今夫先生给予了热忱的帮助和指导,我的朋友赵承宗、王希安、孙国华、戴星州、郭树清、张爱国、周莲莲、顾卫民、包夏雨、张伟军等也从不同侧面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

2014年11月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旁观者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振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13670
开本 32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4293631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