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魔鬼搭讪学(这样追女孩真的很容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认为,搭讪是与陌生人交往的一门艺术。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记述了自己大学毕业后十余年的搭讪经历,总结的经验和心法:如何开口说第一句话,如何准确把握对方心理,如何要到对方的电话。在作者看来,搭讪不仅需要技巧,更重要的是勇气和放松的心态——简单、直接、礼貌、真诚。

内容推荐

一本集结搭讪追女孩经验的新书《魔鬼搭讪学》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被称为“魔鬼咨询师”的作者,2007年底在豆瓣的搭讪学小组记录自己十余年的搭讪经历,受到众多“闷骚”男女追捧,2008年初在北京街头成立魔鬼搭讪班,从此以教人搭讪心仪异性为生。该书记载着作者和搭讪班学员共计186个搭讪案例,作者表示,这是一门关于如何快速结识、吸引异性的学问,同时这也是一门与人相处的学问。

目录

第一章 有关搭讪

 1.为什么要搭讪

 2.搭讪:挑战中国男人的原罪情结

 3.搭讪:寻求自我的充分表达

 4.搭讪:与陌生人交往的一门艺术

 5.搭讪:都市里的身心灵拓展训练

 6.关于把妹达人(PUA)

 7.检验一下你的“泡妞”理论

 8.对待女性的两种交往态度

 9.“了解女性”与“女性的不可了解”

 10.与一个熟女关于搭讪的对话

 11.搭讪的边界:对搭讪的伦理思考

第二章 看哪,这些搭讪犯

 1.第一次搭讪的心理过程

 2.人之初,性本讪

 3.第一次和搭讪的女孩约会

 4.绝处逢生的四次搭讪

 5.螳螂一号捕蝉,螳螂二号在后

 6.最机智的一次搭讪

 7.最神奇的搭讪——两次搭讪了同一个人

 8.最八卦的搭讪——一辆酸富康拉了四个中华小姐

 9.我帮哥们去网搭

 10.完美搭讪日:5月4日在北大

 11.开车搭讪的舂夏秋冬

 12.广州搭讪饭

 13.深圳与女模搭讪

 14.别搭讪正在工作的人

 15.一次有趣的搭讪

 16.失败是成功之妻:第一次搭讪培硼

 17.西单图书大厦的搭讪四壮士

 18.西单77街商场的搭讪实战培训

 19.一次如音乐般美妙的搭讪

 20.心动不如行动——羞涩男的处女搭

 21.搭讪犯遭遇推销员

 22.被拒情况之种种

第三章 搭讪技巧

 1.魔鬼搭讪学的八字理念

 2.搭讪犯快速入门指南

 3.搭讪犯的四个阶段

 4.搭讪常见错误对话及分析

 5.菜鸟搭讪犯的常见问题

 6.女人为什么会注意你:细节决定成败

 7.宅男们的非典型问题

 8.坚定比自信更重要

 9.坦然面对自己,保持良好心态

 10.紧张状态的心理分析

 11.如何应对紧张

 12.如何让她建立安全感

 13.以礼搭讪

 14.搭讪时该怎么聊

 15.棘手问题如何笞

 16.“为什么”巧破“你有什么事”

 17.搭讪时该怎么问

 18.搭讪时如何让话题有趣

 19.如何拓展话题

 20.发现她而不是改变她

 21.赞美的技巧

 22.搭讪常见回应的心理分析

 23.享受即时约会

 24.如何跟二人组搭讪

 25.她就一个人走在你前面,怎么办?

 26.游泳池里如何搭讪

 27.她迎面走来怎么办

 28.跳出常规去解读她的话

 29.搭讪时如何表现幽默

 30.搭讪时怎么要电话

 31.见招拆招之一:“你是不是在跟朋友打赌”

 32.见招拆招之二:“你输了怎么办”

 33.见招拆招之三:“你经常这样在大街上认识女孩吗”

 34.关于“对眼神”

 35.如何搭到自己喜欢的女孩

 36.女人如何搭男人

 37.消极搭讪与积极搭讪

 38.第一次约她,短信还是电话

 39.如何和搭讪的女孩发短信

 40.如何用短信把她约出来

 41.短信的技巧

 42.如何识别女孩对你的兴趣

 43.把她约出来了,但她还带个同伴怎么办?

 44.慎用“打压法”

 45.性情在约会中的重受性

 46.如何表白

 47.魔鬼搭讪学更新补丁

 48.搭讪犯的好助手:不完全中国美女地图

试读章节

我猜想搭讪行为一定有悠久的历史,但只能是猜想。

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都是这十年间的事。二十多年以前,一个小伙儿在大街上看上一个美女,撑死了也只能过去说:“嘿,交个朋友,你要觉得行,明天下午3点,北海公园,不见不散。”——那时没有QQ、MSN和短信,成不成就是一锤子买卖。

上面这个段子是一个大叔讲给我的,现在他已是年近五十的人了。

没有互联网也就没有网搭,而且连交流搭讪经验的场所也没有,除了从大叔那里得到过这么一点儿知识之外,我对搭讪的认识都来源于偷听姐姐跟女伴聊她们被男人搭讪的谈话。

那是记忆中关于搭讪最初最完整的印象,最后的结论是只有流氓和神经病才会干这种事。神经病指的是由于条件太差找不到对象想女人想疯了的男人,流氓当然就是臭流氓了。

姐姐那会儿正上大学,我把偷听到的故事分成以下几种:

第一,走过来,“小姐,交个朋友吧。”

第二,骑自行车从后面过来,摸一把就跑。

第三,骑自行车从后面过来,说一句“你真漂亮嘿”就跑。

第四,骑自行车从后面过来,说一句“X你丫的”就跑。

总之,骑自行车的都是流氓,走路的都是神经病,搭讪的就没好人。在青春期的很长时间,搭讪的念头都让我觉得是一种很可耻的想法。

那时候,搭讪不叫搭讪,北京土话叫“剌蜜”、“磕婆儿”。说句心里话,我觉得这两个词特“脏”,一点儿也反应不出搭讪行为的美好本质。但这就是时代的特色,要知道那会儿跳交谊舞都可以被判刑的。

其实,当时肯定也有不少美好的搭讪,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夏雨认识宁静。我听到过的,一个真实版本来自于我搭讪认识的一个女孩,她自己就是她爸搭讪她妈的结晶。

她是我这些年来搭过的最漂亮的女孩。

所以,当她给我讲她爸为了再遇见她妈在公车站守了一个星期的时候,我特别可以想象她妈有多大的魅力可以吸引这样一个男人;当她继续讲到她爸终于等到她妈,然后又跟踪坐了一个星期的公共汽车,直到有一天她妈主动问她爸: “你干嘛老跟着我呀?”我也特别可以想象她爸是个多帅的小伙儿。

这样的故事讲出来像是童话,不过凝视着她那张美丽单纯的面孔,我相信童话也会偶尔存在那么一两次的。

那个年代更多的部分是不浪漫的,当时中国女性的理想男子是高仓健。这种男人的特点就是闷,但当时叫“深沉”。那会儿还没有“假深沉”这个词,凡是沾深沉的就牛逼,搞得我们班有几个说话结巴的高个都成了女生的抢手货。

深沉的男人是绝对不会在大街上跟女人搭讪的,当时国产电影里男女主角邂逅基本上都是英雄救美,然后英雄扭头就走屁也不放,都是美女屁颠屁颠追上来问名字的。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对英雄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恶心和嫉妒。后来搭讪频频成功,嫉妒没了,就剩下恶心了。

直到今天这样的影响还存在:就是牛逼人物都不表达自己的爱欲,女人自会赞赏和追求。这种审美标准隐含的深层观念就是:个体不要有过多的自我表达,你的需求要靠社会对你的认同来获得满足。

这个认同的标准过去是“英雄”,如今是“精英”。总之,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最好老老实实不要去表达,如果表达了,就可能连普通人都不如,是神经病,是癞蛤蟆。

一夜情的盛行,让大家终于有了自由表达的可能,但又变成了一种阴暗的事情,就像《我帮哥们去网搭》里的那个哥们,他的男性气概只敢实施在他看不起、不在乎的女人身上,一旦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对象,精神上就先阳痿了。

针对一位朋友最近的经历,我想说:不由分说去吻一个刚刚认识的女孩固然勇敢,但是,不怕拒绝去吻一个自己真心恋慕的女孩才算牛逼。

盼望有一天能听到这样的故事!

传统的人际交往是在社群中进行的,邻居、同学、同事、朋友圈、生意圈……

搭讪,是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常想,我生活在一个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每年能跟一百多万年轻异性擦身而过,成吉思汗也没这福气,我不搭讪我干嘛?

但是,越是脱离了圈子的社交,其实越需要对个人空间的尊重。

搭讪行为跨越的是社群关系的阻隔,但并不是一切约束。

社群的人生如同火车、轮船的交通,我们被分配在一节节车厢、一个个船舱里;而搭讪,却是我们自己在驾驶汽车。

既然做司机,当然需要懂交规。P22-25

序言

最近在Blog里报道了很多次关于搭讪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春天到了”。而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觉得网络搭讪学小组的出现,是日本电车男在中国的遥远回声。在网络上,超越文化、种族、宗教的共同热点很少,像PS小胖那样的事情好多年才会发生一次。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是人人都看的懂,而且看了大笑。除此而外,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热点是不同的。在某国某地的网络热点,要想在另外一个国度和地区成为热点,一定需要某种变换,简单的复制和拷贝很难达到相同的效果。

我曾经持续追踪过台湾地区的网络热点,把它和大陆网络热点做比较。尽管台湾和大陆文化背景类似,而且人种也没有差别,但是很少看到两边的热榜上有什么重合。

日本电车男是一个经典的网络案例,它的经典之处在于背景设定是跨文化的:

1.所有国家的网虫都有不同程度的自闭。

2.对于异性的渴慕和胆怯是人之常情。

3.帮助他人是人类普遍的道德观点。

4.窥探隐私是人类共有的好奇心。

当一个宅男在电车上发现一款心仪的女子,但是他的性格让他不敢开头搭讪,于是他的内心为欲望所折磨而感觉无法消弭的痛苦,最后只能上网求助。于是,这种人人都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过的状况,使得每个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产生了“移情”,觉得电车男就是自己,电车男的现在就是自己的曾经。所以,每个人都出谋划策,相当积极地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同时也合情合理地窥探了一个人的隐私。

这事发生在日本,最后被拍成了电影。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这事发生在中国会是怎样?当中国的BBS上照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因为根据过往的经验,凡是直接克隆事件,很少能获得成功的。因为人们已经见识过这个故事,而且对结果已经有了预期,因此无法产生足够的好奇心,维持事件的热度。它一定是以男外的形式爆发出来,而基本的设定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但是这种形式的政蛮却满足了当时当地人们的需求。我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确信它一定存在,一定会发生。

当我发现豆瓣网上的搭讪学小组的时候,我几乎完全可以确定它就是电车男成功的变体。前往搭讪学小组的人都是网友,他们/她们如果在现实中有高强的人际交往手段,那么他们大概没有时间去上网。在小组里,总有什么人以相同的方式报道相同的事:自己在什么地方遇见了什么人,对方是多么吸引自己,但是自己根本没有勇气上前说一句话。这种渴慕稳定而持久地存在,一如胆怯。渴慕有多么强大,畏惧和胆怯也就有多么强大。小组里有一堆人在针对这种问题提供答案和分析,大家得以分享他人隐私,并且从中学习?

现在比较一下搭讪学小组和上面电车男的背景设定,它们高度一致,只是搭讪学小组满足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心理:好为人师。所以,当它开始被曝光以后,在一周之内它的成员暴增了1300多人,达到了4400人。

站在我的角度,我更愿意站在网络传播的角度上分析这件事。但是,不等于说它除此而外不存在别的观察角度。可以从心理、人性、社会学的诸多角度观察它,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网络传播之外,我个人支持这样的小组存在。因为脸皮厚一点,总比压抑成变态要好。搭讪一千个人,总比追到了一个就不放手,用刀子和硫酸保证不变心要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魔鬼搭讪学(这样追女孩真的很容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魔鬼咨询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4875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3
14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