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幻海听风(第三届蝌蚪五线谱杯科幻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选粹)
内容
试读章节

“路老师,你在哪儿?”焦急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来。是苏晓,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助手。

“我……我……”路原犹豫片刻,然后不耐烦地说,“我散步呢,怎么了?”

“刚才你喝了太多酒,突然一声不吭就走了,吴老师正在找你呢。”她停了一下,“明天是我们‘梦镜’系统的第一次实验,可别忘了。”

“忘不了。”路原打断苏晓的话,“今天晚上咱们不就是为了这个庆祝的吗?不用你嘱咐,你只管把你的准备工作做好就行了。”

“路老师。”苏晓轻声说,像是在试探,“你的外套没拿,我给你送去吧。”

“不用了!”路原粗暴地挂断电话,把手机使劲塞进裤兜里。他抬起头,发现自己站在学校操场的看台上,有两对趁着黑在这里约会的学生正带着惊恐的眼神看着他。他想了想,突然知道了自己要去什么地方。他向那几个年轻人抱歉地笑了笑,然后绕过他们向看台的西北角走去。

西北角是看台上最偏僻的地方,这个时候那里空无一人。路原用他能做到的最舒服的姿势横躺在五张看台椅上。他仰躺着,漫天繁星在他眼前铺开,伸向无限远,这个时候路原才觉得完全放松下来。他掏出手机,拨了一个最熟悉的号码,然后微笑地等待着。

“我就知道你会打电话过来。”电话几乎立刻就接通了,听筒那头的女声带着自信的语气说。

“你怎么知道。”路原笑了。

“我还知道你现在不是在第十一教室,就是在操场看台。”女声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思考,“操场看台,我说的没错吧?”

 “嘿嘿。”路原傻笑。

 “你现在又躺在那儿看星星呢吧,今天是个好天气。”女声得意地说,“你啊,就没别的地方可去。以前你老是带我去那儿,可是说不了两句话就开始看星星,要不然就是发呆,把我一个人晾在一边。有一次我问你为什么一起出来,你却不理我,还记得吗?你随口说了一句:‘你在我身边我觉得很舒服。’你知道吗?这是我从你嘴里听到的最好听的话了……”听筒那边滔滔不绝地说着,曾经的一幕幕画面在路原眼前浮现。他没有说话,只是一边微笑一边默默地听着,直到眼皮渐渐变沉。

阳光暧暖地照在路原的眼皮上,将他从熟睡中唤醒。他想翻身坐起来,但是马上又咧着嘴躺下——前一夜的宿醉让他觉得脑袋像是被斧子砍过。他摸索着找到自己的手机,但是手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耗尽了电,大概是昨晚聊得时间太长了吧。他慢慢坐起来,眯着眼看了看东方,金色的太阳已经升到半空,大概九十点钟的样子。

“坏了,实验!”路原突然想起今天要做的工作,他跳起来,忍着头疼向实验室跑去。

实验楼是一座陈旧的二层小楼,坐落在学院的一角,还是最早的砖混结构的老房子,几间不用的房间甚至连窗玻璃都没有,就这还是路原四处游说好不容易申请下来的。之前实验室里只有几个模型、几张挂图和一些陈旧不堪的试验器材,学院批了点儿经费,也是杯水车薪。好在路原说动了老同学吴若飞,拿了资金资助自己的研究。短短两个月,许多实验需要的高端设备,或买或租,都置办齐了。不过老吴的资助是有条件的,就是他必须全程监督路原的实验。

快到实验楼的时候,路原加快了脚步。别看他和老吴是老同学、好朋友,可现在老吴是他的“老板”,而且“老板”数落起路原来可是毫不客气。

转过一排久未修剪的冬青,路原看见苏晓正着急地在门口来回踱步。

“路老师你可来了,给你打电话怎么也打不通。”一看见路原,苏晓赶紧陕步迎上来,“吴老师都着急了。”

“这是咱们的实验,他着急个什么。”路原没底气地说。

P12-13

书评(媒体评论)

早在1904年中国作家就开始创作科学幻想小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新一代的科幻小说作家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描摹着最新奇的科幻之花,虽然稚嫩,但是朝气蓬勃。希望寄托在年轻作者身上,我期望在新一代的中国科幻小说作家之中,涌现出世界级的科幻大师!

——叶永烈

“蝌蚪五线谱”开辟了科幻创作与传播的新路,为我们的想象力插上了更雄美的翅膀。

——韩松

祝“蝌蚪五线谱”谱出更多悠扬的幻想乐章,期待小蝌蚪长成中国科幻界的新生力量!

——陈楸帆

目录

序:为想象力插上更雄美的翅膀/韩松

听自己

梦镜/灰狐

心声/尹洲

孤独/太微垣

恒河猴/机器女佣

听我们

自在诊所轶事/云芎

追捕匿名者/谷鱼

四舍六入/木优凡

机器,人/木白

听天地

种太阳/尹洲

最后的遗产/牛嘧啶

高原峡谷/萧河

思念中的时空/说夜

听宇宙

墨·世界/游者

逃跑/薄荷

天地间/刘小震云

昆明异事件/成追忆

序言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及其蝌蚪五线谱网站连续三年举办科幻征文大赛,受到科幻迷们的极大欢迎。我有幸成为第三届大赛的评委之一,读到参评的小说,感到非常惊喜。有的作品质量相当高,甚至超过了发表在正式科幻杂志上的一些文章。而蝌蚪五线谱打破了科幻的传统传播模式,它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征文和发布,适应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科幻活动。

这部书,就是征文大赛优秀作品的一个精选结集。

蝌蚪五线谱的这次大赛有四个打分标准:科学性、创新性、情节、文笔。前二项各三分,后二项各两分。这实际上代表了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类型文学的标准,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值得科幻爱好者们思考。

先说科学性,它突出地表现在专业性上。征文中,有的年轻作者对某个学科领域的积累、探索和研究,是很令人佩服的,这也许是“宅时代”才能做到吧,可能是令有的大学老师讲课时也要冒冷汗的。所以,作品中传达出的科学知识,已经不是一般的科普了。当代科幻达到了一个全新的专业境界,正向人类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成就逼近,在最炫的科技进步中去寻找创作源泉和灵感。

创新性,也就是“脑洞”,它有多大,往往决定了一个科幻作品的成就高度。有可能是一个最简单的原理,却灵光一现,展现出它的“酷”。科幻的魅力,就在于它不落俗套,总是出人意料。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科幻是人类想象力的集大成。

情节,这也十分重要。现在大家这么忙,你是类型小说,就要遵循一定的创作方法,要设置悬念,把故事安排好,吸引人看下去。

文笔,这不能忽视。我想,一个作品至少要达到高考优秀作文的水准,而更高一步,就是要有文学性,因为这毕竟是小说。实际上,文学性在目前的科幻创作中还是有问题的。有的东西,你写一个点子的梗概就可以了,干什么要写几万字呢?只有文学才能把技术、点子和故事最终组装成一个世界,就像用钢筋水泥盖大楼一样。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对照参赛的一些作品,我觉得自己的差距蛮大。参加这次征文评选,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归零的过程,从头向年轻的作者学习。

这次大赛还有一点很好,就是绝大部分参赛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创作,不可以放弃自己的路数。任何学习和模仿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很多人学刘慈欣,却再也成不了刘慈欣。丢掉自己是最可惜,也是最可怕的。

最让人高兴的是,作者大都是年轻人,有八零后,也有九零后,他们在创造新的世界。他们展现了比前辈更广阔的视野和境界。读了作品便能感到,新的一代写作者对科学的感觉比上一代人更灵敏、更贴切,对情感的体验更真实、更充沛,而且他们往往有强烈的现实和社会关照。他们的确是很不错的一代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还没有过的。他们展现了无数的奇思妙想,但遗憾的是,这些奇思妙想大多数还难以在现实中开花结果。社会还不能够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创新环境和空间。我不禁想到,如果在美国,这些年轻人创造的就可能是谷歌,就可能是苹果。但幸运的是,北京市科协和蝌蚪五线谱网站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支持年轻人的创作,这就有了把中国式的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的可能性。如果全国各地都能这样做,未来中国一定会产生真正的科学技术大师,在诸多领域实现自主创新。

再回到征文本身吧,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不凡的作品。我发现,作者们比较善于讲故事,也擅长创造情节。

《种太阳》是一篇让人惊骇的小说,它拥有技术的逼真和现实的逼真,具备强烈而尖锐的批判性,是一个很好的科幻现实主义题材,写得也很好,有细节,有人物。但有一点偏弱:它还没有“飞起来”。

《天地间》读第一遍不觉怎样,读第二、第三遍,越看越有滋味,有很强的黑色幽默味道,与一般描写外星人入侵、人类抵抗的小说不同。结局很悲凉,恰如其名:天地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切被别人玩弄于手掌,整个宇宙以及文明是如此的荒诞不经。作者的胆子很大,写了一个突破底线的小说,作品中那些桥段,比如杀死所有的狗、太阳变计时器、把联系者当作玩物等等,都很耐人寻味。外星人最后把主人公的妻子弄成植物人,把她的生日当作最后的时限,而要让人类不毁灭,主人公必须杀死这个女人。写得好玩,而又忧伤。

《梦镜》写出了复制人格模型的纠结,有人的感情和心理复杂性在里面,而且描写的科技是一种看得见的高科技。

《高原峡谷》表现了沉重的现实感和荒诞性,引发颇富冲突和争议的思考。不过它在后面这一点上没有更多地探讨下去,稍显简单化。

《心声》也是很有创新性的,写盲童像蝙蝠一样凭回声认知环境,声学、脑科学和心理学贯穿于全篇,很贴切而细致。写到最后,是一个命运和沟通的主题。从中看到,科幻小说最要紧的是要避免陷入传统路径依赖,比如回到过去,就是改变某个结果什么的;外星人来了,就是掠夺资源什么的。

《恒河猴》给出了一种细腻而另类的叙事,创造了阴郁和异样的氛围,描绘了惨淡而感人的人物,它有同类题材中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关切。

《追捕匿名者》为赛伯朋克小说赋予了崭新的奇异感和可读性。

……

总之,几乎每篇作品,都有一个闪光点,这是很不容易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仍有一些故事给人的感觉较旧,有模仿20世纪五十年代黄金期的感觉,而与现在这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不尽合拍。有的作品科技感还不够强,缺少炫酷的创新,不能像《神经浪游者》那样,或者菲利普·迪克那样,有一种让人“啊”的叫出声来的冲击,甚至好像半截身子还停留在农业文明,是一种磕磕绊绊的前现代感。科技背景不强,想象力不够,不够硬,又软不到趣味上去,这是比较遗憾的。有的作者只给出了一个想法,但这个想法,应该去查证一下科学资料,它可能早已经解决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品往往都比较长,短篇大都在一万字以上,两万的也有不少。网上有读者说,现在再也难以认真读完一部长篇小说了。的确是到了这样的时代。对于普通的作者来讲,长篇是不是要像写微博一样,保证每一百四十字都是精彩的,才能让人读得下去呢?是不是要让人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读,都能开始读呢?这的确是很大的挑战,有时是无法完成的使命。

不管怎么说,北京市科协和蝌蚪五线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堪称壮举。我在想,如果让一位高手把每个故事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串连起来,把这进入最终决赛的五十个故事集成一个长篇,那会是很伟大的。常常听说,中国科幻不行,找不到好故事,作者在流失,青黄不接。但看看这次征文,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中国科幻正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它是对整个中国复兴的一个隐喻。

内容推荐

2014年第三届“蝌蚪五线谱”杯原创科幻小说大赛已由蝌蚪五线谱网站成功举办并落下帷幕,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蝌蚪五线谱网站编著的《幻海听风(第三届蝌蚪五线谱杯科幻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选粹)》收录了其中十六篇获奖的优秀作品。

蝌蚪五线谱本着支持中国本土原创科幻小说,鼓励和发掘本土原创科幻新生力量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中国科幻作者上传作品、展示才华、交流提高的平台,以唤起更多人对本土科幻的关注和喜爱。

编辑推荐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蝌蚪五线谱网站编著的《幻海听风(第三届蝌蚪五线谱杯科幻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选粹)》是第三届“蝌蚪五线谱”杯科幻征文大赛优胜作品的集结。十六篇充满想象力的精彩故事探讨了人类与自我、社会、自然和宇宙之间的各种可能性。其中既有以前沿科技为核心的硬科幻,也涵盖了赛伯朋克、第一次接触、恶托邦等子类型,全面地展现了目前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创作风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幻海听风(第三届蝌蚪五线谱杯科幻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选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蝌蚪五线谱网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16781
开本 32开
页数 3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2014284564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4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