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业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书业文明形态,而且对世界书业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造纸术、印刷术的广泛传播,东亚文明圈的形成,是中国书业文明影响深远的突出表现。
本书主要叙述中国书业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整体特征,这是一段3000余年的不同寻常的历史。
图书 | 中国书业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书业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书业文明形态,而且对世界书业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造纸术、印刷术的广泛传播,东亚文明圈的形成,是中国书业文明影响深远的突出表现。 本书主要叙述中国书业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整体特征,这是一段3000余年的不同寻常的历史。 内容推荐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特色鲜明的中国书业,一定程度上,中国书业形成发展的历史便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形态,书业作为一种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活动,在传承和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数千年来,中华文明以书籍为载体,在世界广为传播,促成了亚洲儒家文明圈的形成,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目录 前言:书香三千年 源远流长——中国书业的起源与发展 书写符号的产生 图书与编辑的出现 从甲骨到纸——出版物的载体 书业历史的演进历程 典册载籍——古代中国图书的制作 图书的内容选择与编辑 印刷与抄写——出版物的复制技术 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五大出版体系 从简册到线装——出版物的装帧与版式艺术 传承之道——中国典籍的收藏、保护和传播 藏书家与藏书楼 护书有道 图书的流通 文明结晶——富有中国特色的出版物 十三经 二十五史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与《续修四库全书》 唐人诗集:《全唐诗》与《唐诗三百首》 宋人词选:《全宋词》 元曲结集:《全元散曲》与《元曲选》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与“三言二拍” 《中国大百科全书》 古今之变——中国出版走向现代 机械印刷技术的传人与应用 新式出版企业的崛起 新型出版物的出现 新式出版推动社会变革 继往开来——当代中国出版的繁荣 出版规模逐年增长,出版实力大幅度提高 出版技术日趋先进,数字出版发展迅猛 出版体制企业化转变趋势加快,出版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出版人才群体不断壮大,专业教育科研事业成果斐然 两岸四地出版共同繁荣发展,形成华文出版多元一体格局 书籍之路——中国出版走向世界 造纸术的外传 印刷术的外传 古代中外书籍交流 广泛深入的近代中外出版交流 当代版权贸易及出版业的国际交流 附录一:中国出版历史大事记简表 附录二: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书业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虎//肖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5131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39.29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6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