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欧阳修大量言行作为线索,提出欧阳修研究中很新的线索和见解,树立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大文人的欧阳修形象。
本书的定位在学术层面上,而非通俗或通俗文学。对欧阳修的国防思想作了详明的论述,条分缕析,下了功夫,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本书不但拓宽了欧阳修研究的范围,也开掘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当今理解欧公的真正学者!
图书 | 欧阳修的退却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欧阳修大量言行作为线索,提出欧阳修研究中很新的线索和见解,树立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大文人的欧阳修形象。 本书的定位在学术层面上,而非通俗或通俗文学。对欧阳修的国防思想作了详明的论述,条分缕析,下了功夫,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本书不但拓宽了欧阳修研究的范围,也开掘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当今理解欧公的真正学者! 内容推荐 破解欧阳修第32代裔孙、现客居台湾的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欧阳礼著文提出的欧公致仕、终老之地颍州之遗族非“裔孙”之疑。 欧阳修仕宦四十余载,足迹布于开封、南京、西京、扬州等名邑大郡,惟对颍州情有独钟,为归颍苦苦追求二十二年之久,谜底何在? 对《炎黄春秋》发表长文,借狄青之贬诬欧阳修“忠君误吴国”,“加害武将”罪名,提出针锋相对之驳辨。 两宋三百一十六年,将帅闻名于世者不计其数,却独推文弱书生欧阳修为“通兵略者”一人,因由何在? 欧阳修因奸佞小人在皇帝的默许纵容之下,使用卑劣阴谋手段,罗织的“甥女案”和“长媳案”,而蒙受奇耻大辱与心灵巨创……他没有被打倒而“失节”,也没有被俘虏而“转型”,但他确实被潜规则“打退”了! “于不疑处,见疑”。对当代欧阳修研究专家王水照、黄进德、刘德清的一些观点,提出大胆质疑。即使对千古名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与《岳阳楼记》……亦有振聋发聩之论。 目录 前言 颍州欧阳修遗族辨正 问题的提出 欧阳辩之说的来龙去脉 颍州“欧氏后裔”在史料中的记述 欧阳柴居颍史实凸现 “欧阳柴之说”显成定论 欧公四个儿子支脉流向 我们的结论 欧阳修的遗迹与祠祀 绵州之“六一堂” 泰州之“思贤堂” 随州之“白云楼” 洛阳之九贤祠 夷陵之遗迹 欧阳文忠公纪念馆 乾德之文忠公书院 滑州之“画舫斋” 滁州之遗迹 扬州之“平山堂” 开封之“二贤祠” 青州之“三贤堂” 颍州之“会老堂” 新郑之“欧坟烟雨” 江西故里之遗迹 “西阳宫”建筑群 附:“欧坟烟雨”沧桑史 欧阳修定居颍州之谜 重要的区域位置 富饶的鱼米之乡 适宜的人居环境 特殊的君臣关系 反复的卜居之择 不同的历史评说 历史上的颍州西湖 颍西湖的形成及其原始景观 颍西湖古代建筑群 诗人笔下的颍州西湖风光 颍州因西湖而繁荣 颍西湖的历史变迁 抢救会老堂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 一、初入仕途 二、两次被贬 三、又回京师 四、再任地方官 附:欧阳修履仕职官年表 欧阳修与仁宗“罪己诏” 欧阳修三察黄河 治河三状之要义 抗章精神留史册 “欧阳修忠君误国”辩 狄青虽枢府位崇,却始终处于朝廷“忧戒”之中 欧阳修一生爱才荐贤,也同样关爱帮助狄青 突发的朝廷危机,使狄青陷入岌岌可危之境地 两奏论青之章,深含欧阳修保全狄青之良苦用心 凭主观取舍历史事实,既“诬古人”又“误后人” 附:欧阳修忠君误国 《纵囚论》义理精神抉发 ——兼与汪燕敏、李淑芳先生商榷 唐太宗“纵囚”本事 “纵囚粉本”戴封 唐太宗奇言怪行 《纵囚论》内容简析 历代评述种种 王夫之“纵囚论” “商榷”意见四题 欧阳修的精神 附①:“唐太宗纵囚”的博弈论分析 ——兼驳“纵囚论” 附②:纵囚新论 欧阳修轶事11则 欧阳修上书责杜衍 包拯夫人误解欧阳修 苏东坡“忽悠”欧阳修 欧阳修鼓励“失足青年” 欧阳修抑扬“刘状元” 欧阳修褒友不虚美 欧阳修严拒范纯仁 欧阳修为何不当枢密使 欧阳修为何没当宰相 欧阳修“保全”蒋之仪 再说“海棠应恨我来迟” 欧阳修国防思想论 汉唐故事与“澶渊之盟” “守内虚外”与“三冗”、“两积” 砥柱中流与反对通和 精选兵将与加强边备 反对疑忌与爱惜将才 战略方针与战术原则 外交谈判与御敌三术 “三弊五事”与富民强国 结语:“宋代知兵略者‘一人’” 潜规则灼伤欧阳修 一、初贬夷陵 二、再贬滁州 三、“自请”亳州 关于潜规则的几点思考 他们总是怀有个人恩怨,挟“私”恨以报“公”仇 他们总是构“无根”之谤,造“骇人”之“飞语” 他们总是有堂皇之借口,甚至得到皇帝之纵容 皇帝“带头”,违规报复,与“合法伤害权” 不愿“顿然变节”“转型”,只有分道扬镳妥协退避 欧阳修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 泷冈纪行 李兴武:研究欧阳修的“官员专家” 穿越尘封千年的时空 ——评述李兴武的欧阳修情结兼及陆志成 欧阳中石先生七言绝句注释 附:有关注释的两封信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欧阳修的退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兴武//陆志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0838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4 |
宽 | 16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