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谢明编著的《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通过生活故事、科学实验讲述管理学的知识,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两个字——“智”与“趣”。在本书中,管理知识与科学实验和生活故事巧妙结合,赋予管理学无限趣味与活力。实验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故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全书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内容涉及管理知识的方方面面,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从管理心理到管理沟通,从管理思维到管理决策,从生活管理到社会管理,从企业管理到政府管理。小实验,大启迪,小故事,大道理——无论你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你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内容推荐

人的记忆可靠吗?逆反心理是怎么发生的?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是如何传递的?“心理账户”是怎样左右决策的?如何识破谎言?森林中枯木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公地悲剧”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是“阶梯效应”推销术?什么是“下台阶效应”推销术?年轻的卡耐基是如何击败其他应聘者而被录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怎么发生的?周总理为什么让听他讲话的群众集体向后转?……

谢明编著的《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将管理知识与科学实验和生活故事巧妙结合,用讲故事的形式阐述管理现象背后的规律,解释管理行为背后的原因。

《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有你知道的、不知道的故事:在心理篇中,你会恍然大悟;在理念篇中,你会若有所思;在领导篇中,你会大开眼界;在决策篇中,你会跃跃欲试;在幽默篇中,你会哈哈大笑;而在道德篇中,你将流泪……

目录

第一章 心理篇

 心理失血:暗示的作用

 卖糖的哲学:阿伦森效应

 预测效应:英国作家查理斯的故事

 赋予效应:“避害”为什么大于“趋利”

 信念的价值:美国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

 水壶效应:希望带来力量

 “苦橘子理论”:奢华商店里的商品一定贵吗

 自圆心理:誓不罢休的原因

 反衬效应:比较的效果

 阶梯效应:精明的推销术

 下台阶效应:大与小的辩证

 光渗作用:衬托的作用

 逆反心理:禁果的诱惑

 矮杯子为何多倒酒:“高一矮”视错觉

 永不放弃希望:小白鼠溺水实验

 心理发动机:母爱的力量

第二章 效率篇

 成功的秘诀:贝尔纳的最佳回答

 以柔克刚:“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最好的管理:追求感觉不到的状态

 森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雪球效应:富人为什么越来越富

 碎花瓶理论:物体碎片间的关系

 玻璃瓶中的机遇:别涅迪克的发明

 抱西瓜:学会放弃

 “把船开进深水区就行了”:睿智的船长

 细节管理:曼谷酒店

 尾数的哲学:卡耐基的故事

 试题的奥秘:知识不是唯一

 简单的智慧:出人意料的主意

 最佳方案:风扇的妙用

 创造源于简单:手指的安全

 站远一点看:知识是有局限的

 神秘的黄箱子:细节的准备

 分配决定效益:缓解交通拥堵的妙招

 一次只做一件事:优质服务的诀窍

 聪明的放弃:一种经营人生的策略

 网络效应:网络带来的效益

 第三块三明治: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

 猴子饮水:另辟蹊径的智慧

 差别何在:“不公正”待遇

 帕累托最优:效率的“理想王国”

 雪崩效应:小石子引起的雪崩

 多米诺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难以忘记的“公平”:中国足球的悲喜剧

第三章 沟通篇

 人口普查:“家里到底几口人”

 学外语:“I’m sorry five”

 哈雷将军驾到:西点军校的笑话

 第一名:害怕别人听不清

 倒茶与倒查:“我属(数)狗”

 “见过吗”:售票员的误会

 黄色的芥末:“我要报警了”

 口齿不清:“不洗不剃您干吗来了”

 “季付(继父)还是月付(岳父)”:“我是他亲爹”

 “打倒亲爹”:批判会趣闻

 “蘸着吃”:“到底怎么吃”

第四章 理念篇

 不竞争也能赢:生死与共是双赢

 化敌为友靠智慧:猎狗与羊羔

 柏拉图的坚持:怎样成为大学者

 挑战权威:“教授,您又错了”

 越战纪念墙:华裔女孩林璎的杰作

 “看见了什么?”:见小与见大一

 “那只是你的油田”:股份制的雏形

 公共空间:他们为何败诉

 民主:防止“多数人暴政”

 公地悲剧:牧民与草地

 灯塔效应:政府的经济功能

 公共利益:拆迁的困惑

 奇迹源于坚持:1%与63%

 两个机会:选择的逻辑

 教育最重要:移民局的禁地

 枯木存在的理由:大自然之手

 市场与公平:金钱法则

 公平竞争:值得尊敬的对手

第五章 道德篇

 勇气:真正的榜样

 偷瓜的成本: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座位:体现在细节上的平等

 “四项基本原则”:道德批评的理性

 谁坐头等舱:机长的智慧

 冰冷的数据:真实的泰坦尼克

 换一种眼光:与人为敌还是与人为善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希望带来奇迹

 苏格拉底做人:“这就是差别所在”

 离开还是靠近:在财富与生命之间

 两个和尚过河:“你在一直抱着她”

 道德的力量:丹·艾瑞里的实验

 人性的特点:切身利益的权衡

 良心与生命:一位德国老人的抉择

 以诚待人,以德治国:唐太宗论君源臣流

 孔雀的悲哀:决策的定式

 皮鞋的来历:改变世界与改变自己

 GDP与幸福:罗伯特·肯尼迪的演讲

 后悔或者遗憾:手术的风险

 “病人都是国王”:医生的眼光

 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发人深省的墓志铭

 救父亲还是救君王:父子之情,出白天性

 职业精神:美国记者的大马趴

 “教书比天大”:耶鲁精神

 天使为什么能飞翔:轻与重

 没有吃完的牛排:做事要为他人着想

 亲情:20美金的价值

 “老师,我站着呢”:了不起的学生

 “我心有主”:高尚的道德定律

 诚实的店主:诚信的价值

 在冠军与诚实中选择:“我愿做诚实的孩子”

 幸福的船长:他人的信任是一种幸福

 细节见精神:形象是这样建立的

 “十减一等于几”:简单问题的复杂答案

 “琼玛卡若线”:爱心的结晶

 “关照别人,其实就是关照自己”:哈默的故事

 公平就是换位思考:开车与炒菜

 怨恨循环:情绪的战争

 一夜与一生:爱心的回报

第六章 领导篇

 慧眼识才:齐白石受聘美院教授

 “这是用玻璃钢做的杯”:他为什么会成功

 五视观人法:识人之道

 负荆请罪: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温家宝的宽容:剑桥扔鞋风波

 仁义胡同:“让出几尺又何妨”

 公民意识:官民平等

 首相来了:“抱歉,我们休假了”

 难忘的告别:华盛顿自觉放弃权力

 爸爸与儿子:“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能发明电灯”

 受伤的总统:奥巴马血洒篮球场

 这张照片说明了什么:奥巴马为什么坐在这里

 拜登吃北京炸酱面:平常与不平常

 骆家辉来京:经济舱走出的背包客

 成都总统套房“吓”住了法国总统:希拉克换房

 奥巴马女儿的“生存费”:生存与生活之辩

 爱当主角的总统:讨厌婚礼和葬礼

第七章 方法篇

 假装法:如何弄假成真

 男司机穿裙装上班:“禁止穿短裤,咱就穿裙子”

 “人质”的作用:降落伞的故事

 瓦拉赫效应:天才是这样出现的

 割草的男孩:“我只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博傻理论:凯恩斯的发现

 你只有10分钟时间:孔雀开屏的借鉴

 经济学原理:不用为石油枯竭发愁

 肯尼买驴:幸运抽奖

 “叔叔的手比我大”:小孩为何不抓糖

 只捡1元硬币的小孩:他为什么会舍大取小

 心理账户:钱为什么不可以等值替代

 只借1美元:保险箱租金与借款利息

 “坐飞机扫雪”:奇想不是妄想

 不要轻易说不可能:登上珠峰的路不只有一条

 用直升机撒钱:伯南克的发明

 头脑风暴法:“精神错乱”的奇想

第八章 思维篇

 跳出死胡同:心算大师的“滑铁卢”

 “你才是猪”:错误的反击

 “兄弟,开过大奔吗”:“凭啥小看人”

 纸有多高:令人恐怖的数字

 简单的24点:分手的理由

 自己的看法:创见的迷失

 奇怪的摄影师:防止闭眼的奇招

 变罚款为奖励:换一种思路

 真正的远见:牛津前辈的预见

 从无解中求答案:把试卷倒过来

 反过来想:晒布与卖伞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

 为人与为己:告示的措词

 换一种思路:当大江拦住去路

 爱因斯坦的逻辑题:“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从一张A4纸里穿过去:做法真奇妙

 合成谬误:整体不是个体的叠加

 威森先生的哲理:零分的启示

第九章 决策篇

 选择不是越多越好:果酱实验

 “困难”的选择:把最胖的推下去

 有选择与无选择:养老院里的实验

 胆量:成功的素质

 成大事只要一点勇气:林肯的见解

 最后1枪丢金牌:“杯具”枪手

 雅典奥运会上演希腊神话:最后一跳的失误

 正确答案:报道的要点

 “华伦达心态”:心理压力是祸首

 富翁的遗嘱:把握问题的关键

 外重者内拙:“目的颤抖”

 选择方向:蚂蚁的智慧

 思想实验:公正的困惑

第十章 人际篇

 我与春天有一个约会:乔治在哈佛的最后一课

 艾森豪威尔的幽默:将军的一跤

 温莎公爵喝洗手水:智慧的闪光

 宽容: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感受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大家并没注意你

 应该搭载谁:公私可以兼顾

 留条缝隙:人际的空间

 钉子:生气留下的伤疤

 森林效应:个人与集体

 宁静:岩洞中的鸟窝

 绝缨宴:不加惩戒的惩戒

 背包理论:当个“空包先生”

 沉重的石篓:人为什么会越活越累

 拉绳实验:三个和尚没水喝

 蒙塔尔的人生哲学: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文化差异:后排司机与拉拉队队长

 “鱼畏龙颜上钩迟”:丁谓的沟通技巧

第十一章 法治篇

 “私宅不受侵犯”:“我能进来吗”

 “所言公,公言之”:汉文帝的名言

 孔子当“裁判”:“三八二十三” 

 “毒树之果”法则:证据的正义

 “钓鱼执法”与“诱惑取证”:取证的两面性

 犯人船:制度优先

 老鼠掉进米缸:生命的高度

 贪婪害了北极熊:诡异的“自杀”

 狒狒的贪心:为何不撒手

 曾子烹彘:教子有方

 本能:“我实在忍不住了”

 晏殊之信:实事求是

 微笑能值多少钱:判例的启示

 塔西佗陷阱:怎么什么都不信了

 信任:别人靠得住吗

第十二章 幽默篇

 赫鲁晓夫的反击:“我是你们中的一员”

 比喻:“你能把一池塘的鱼都钓起来吗”

 苹果牌笔记本:出人意料的奖品

 做好事:扶老太太过马路

 执著:应聘奇招

 一吻的逻辑:犹太人的机智

 有力的回击:“我和你恰恰相反”

 本科文凭:牌子上的提示

 “不在人事了”:“也没送他一程”

 征服:把大地踩在脚下

 中国人民很行:中国人真有自信

 基辛格做媒:协调的技巧

 “你应该刹车”:轧狗还是轧人

 “市场经济”:医院需要病人

第十三章 格言篇

 高峰深谷说:彼得·德鲁克

 知人善用:卡内基的墓志铭

 水至清则无鱼:班固

 美国梦:泰莱神父的信条

 解字“和谐”:“有饭吃”+“有话说”

 决策箴言:张居正

 沙粒效应:细节决定成败

 人生哲学:犹豫与后悔

 效率原则:如何做事

 自我尝试:嚼过的东西无味

 知难行易:老子

 谁是英雄:有胆有识

 每临大事有静气:翁同稣

 生才贵适用:顾嗣协

 让人讲话:伏尔泰

 生气是毒药:自我惩罚

 远与近:近处的盲点

试读章节

不竞争也能赢:生死与共是双赢

在自然界里,牧蚁和蚜虫可算是亲如兄弟、生死相依。因为蚜虫的排泄物(称为蜜露)含有氨基酸和糖分,这种成分很能刺激牧蚁的味蕾。一旦牧蚁肚子饿了,就会用触角去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有时,牧蚁还会用树叶和小树枝专为蚜虫搭一个小巢,每晚将蚜虫集中在小巢内,甚至在迁移时,牧蚁也会带上蚜虫一起启程。一旦发现有其他昆虫企图染指它们时,牧蚁则会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保护神的角色,对来犯者群起而攻之。玉米地里的牧蚁甚至还会在秋天来临时,将玉米上的蚜虫卵收集起来,藏到地下的蚁穴中,使之冬天不被冻死。当春回大地时,牧蚁会将蚜虫卵取出让其孵化,孵化后的新蚜虫又可为牧蚁提供新鲜的蜜露了。

蜜獾是生活在南非丛林中的一种动物。它最喜欢吃的是野蜂和蜂蜜,遗憾的是它发现蜂巢的本领欠佳。指蜜鸟是一种小型的非洲小鸟,它最喜欢的食物是组成蜂房的蜂蜡和野蜂幼虫。但是,指蜜鸟要将蜂巢弄碎,则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指蜜鸟与蜜獾这一对飞禽走兽相互依赖,取长补短。当指蜜鸟发现树枝上的蜂巢之后,就会马上飞到蜜獾身边。蜜獾获悉最新情报后,就会乖乖地跟随指蜜鸟来到筑有蜂巢的树下,然后爬上去,将蜂巢咬碎,美美地吃上一顿蜂蜜大餐。指蜜鸟则不慌不忙地停在附近的树枝上,看着它的搭档狼吞虎咽。待蜜獾饱餐离去后,它就飞过去,独享被蜜獾咬碎的蜂蜡和野蜂幼虫。

在这个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生存,你可以选择恃强凌弱,打击吞并,你死我活,有你没我,排除异己,唯我独尊;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互惠共生,各得其所,精诚合作,生死相依,各退一步,不战而胜。这两则自然界的有趣例子,是否令你有了新的主意?

其实,有些时候,何必一定要竞争呢?换换思路,尝试合作也不错,共同进步也很美,最终双赢更是喜上加喜。化敌为友靠智慧:猎狗与羊羔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恳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然,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大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出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照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们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柏拉图的坚持:怎样成为大学者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他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然后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

教室里有90%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挑战权威:“教授,您又错了”

课堂上,教授正得意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时,一个学生举手并且说:“教授,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教授爽快地答道。

“教授,寒冷存在吗?”学生站起来问。

“这是什么问题,寒冷当然存在,难道你感觉不到吗?”教授答道,同学们哄笑起来。

这个学生反驳道:“教授,事实上寒冷并不存在!根据物理学原理,我们感觉到的寒冷实质上只是缺少热度,当热度存在或者传递能量时,我们的身体是可以感觉到的。热度是可以测量的,寒冷却不能,寒冷这个词只是我们用来描述缺少热度时的感觉。绝对零度(零下273度)是热度的完全消失,所有的物质停止一切运动,包括分子、原子等所有的范畴,不过这是绝对现象,事实上并不存在绝对零度。”

教授默然。

这个学生又问:“教授,黑暗存在吗?”

教授不很肯定地答:“存在呀。”

这个学生说道:“教授,您又错了,黑暗同样不存在!事实上黑暗是因为缺少光亮。光是可以测量的,黑暗却不能。我们可以用牛顿的三棱镜将日光折射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并且可以研究它们各自的波长,但是黑暗是无法测量的。仅仅是一道光线就可以划破一个黑暗的世界并将它照亮,但是你无法知道一个空间的黑暗是多少。所以黑暗一词只是人类为了描述当光亮不存在的时候的样子。”

这时,教授问:“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这个学生回答:“我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越战纪念墙:华裔女孩林璎的杰作

越战纪念墙,又称越战碑,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一片小树林里,邻近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该纪念墙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米的V字形碑体构成,用于纪念越战时战死的美国士兵和将官,黑色大理石墙上以每个士兵战死的日期为序,刻画着1959—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美军57000多名阵亡者的名字。V字形的黑色大理石墙体寓意深刻,既是英文“越南”的第一个字母,也是英文“胜利”的第一个字母。只不过胜利被放倒了,所以美国人说越战是美国永恒的痛。

纪念墙的设计者是中国建筑师林徽因的侄女,当年只有2l岁的耶鲁大学学生林璎(Maya Lin)。林璎于1959年出生于俄亥俄州阿森斯,祖籍福建省闽侯县,父亲是北京人,母亲是上海人。林璎小时候就展现出在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在中学时期她是班上的尖子生。毕业后,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该校建筑学院的学生。

1979年4月,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美国老兵在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团,策划在美国首都的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一带建造一座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并呼吁要使其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1980年7月,美国国会批准了这个提案,在靠近林肯纪念堂的宪法公园尽头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同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要求应征者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

林璎那时才21岁,还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一天,她在系里的告示牌上看到了征集越南战争纪念碑的通告,立刻跃跃欲试,不久就和同学一起开车到华盛顿做实地考察。她研究了各个领域的艺术和文化,了解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纪念物是如何纪念死者的。她还阅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关于战士的杂志。两个星期以后,她做出了模型。林璎的老师将她的设计方案评为“B”,却仍然鼓励林璎将设计方案寄走。

在征集方案的过程中,组织者一共收到1421个应征方案,方案设计者被隐去姓名,由八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组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在1421件应征作品中,林璎的1026号方案脱颖而出成为首选,而应征者中那些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们,其中也包括林璎的老师选送的设计方案则都名落孙山。

P53-57

序言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两个字——“智”与“趣”。“智”者从“知”,汲取知识是智慧的开始。然而知识是用学的,智慧是用悟的。“不仅看到外,而且看到内;不仅看到相,而且看到理;不仅知道点,而且知道面;不仅能够说,而且能够想”,这才是智慧。趣者从兴,所以有兴趣一说。古人王羲之言:“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无趣则枯,有趣则盎,大凡成功者,多因兴趣使然。在本书中,管理知识与科学实验和生活故事巧妙结合,赋予管理学无限趣味与活力。实验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故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全书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内容涉及管理知识的方方面面,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从管理心理到管理沟通,从管理思维到管理决策,从生活管理到社会管理,从企业管理到政府管理。小实验、大启迪,小故事、大道理——无论你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曾听人讲过一则周谷城先生的轶事。某次周先生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谈起一段往事,1956年,他去北京参加一次会议。毛泽东得知后,请他去中南海一聚,顺便在露天游泳池一道游泳。毛泽东是从深水一端下,而周谷城却从浅水一端下。毛泽东喊:“从这儿下呀!”周谷城诙谐地说:“我和主席比不了,你是要深入浅出,而我要浅人深出。”说罢大笑。

深入浅出也好,浅人深出也罢,两者都是在追求一种意境,使人能于趣中领悟深刻哲理。尽管普及性的作品面对的是大众,立意要力求“通俗”,否则难以得到广大读者垂青。然而,雅能通俗,俗以致雅,其重点在雅而非俗。说到俗雅问题,便让人想起一则传说,在苏州有座著名的园林叫狮子林,园内有座“真趣亭”,悬挂着爱新觉罗·弘历亲笔题写的“真趣”匾额。据说乾隆帝游览狮子林后,曾书“真有趣”三字,为亭提名。园主人机智过人,请皇上将“有”字赐给他,便将“真趣”两字镌为匾额。一字之差,大俗大雅。这则传闻,查无实据,好事者实在是唐突了我国这位历史上文化素养甚高的帝王,因为“真趣”是一个专门名词,早在诗画论著中就已频频出现,乾隆是不可能把“真趣”写成“真有趣”的。传说就是传说,只会给导游提供更多的素材,为游人增添更多的情趣。从“真有趣”到“真趣”,对游客而言算是一则轶闻,但对作者来说却是一种追求。元深则无浅,无雅则无俗,其中的关键在于,必先“深入”其妙,方可“浅出”其玄。这个道理古人说得很清楚。《易·系辞》云:“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我们可以不用学术语言讲话,但却要表现管理知识的深刻内涵。

谢明

2011年11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54909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6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