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幽秘花园/九色鹿儿童文学名家获奖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幽秘花园》是著名作家韦伶的作品。这是一个女孩在一座古老花园里所经历的关于家园与远方梦境的故事。这是一个以童年眼光和心灵来观看和讲述世界的故事,流畅、清新、迷离、神奇似真似幻,悬念迭出布满一去不再的童年,感受和经历让我们跟随那个小女孩走进幽秘花园,去寻找一连串埋在石像和花草间的秘密。

内容推荐

《幽秘花园》是著名作家韦伶的作品。作品秉承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亦真亦幻,既写实又充满了童话色彩;对少女心理把握准确,描写细腻;贯穿着作者向往大自然、渴望心灵自由的主题。

目录

当大地沉入午睡时,故事开始了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屋

沿着一条鸡和猫走的路,我走近了对面山上的石头房子

穿过屋里的鱼群和沙漠之门,进入绿色花园

园中的彩蛋与荷藕小人,以及镜框里的古装女人

老鬼和石像里藏着的两枚石头

奇异的江滩和奇怪的孩子

果树下的白婆婆

瑰瑰,你怎么是我呢

流泪的月光花园

白老头和远山上的蓝石头

永远消失的山坡及水屋子的传说

试读章节

小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每当这支催眠的歌儿随着遥远的来风吹到我的耳里,我便会跟随它穿越漫长的路途,回到儿时我生活的西南那些重重叠叠的大山里。那首歌像萤火虫那样,一闪一烁地引领我在大西南蓬勃湿润的群山间寻找,最后停歇在嘉陵江畔连绵起伏的山丘间。在那些小岛一样的丘陵上,一堆堆地聚集着用石头、木头和砖头搭建的房子,它们就像年长日久吞吐着雾气生根长在湿润的山间一样,青石黑瓦上爬满了墨绿的苔点。

而我要指给你看的,是建造在嘉陵江畔的山丘夹缝中,那座年代久远的校舍。我的父母那时候天天就在那些绿苔点点的房子和上上下下弯来拐去的青石梯坎上穿行,迎送他们的学生。而在那些山坡的另一面,那些教学楼的背面,还有一些零星的教师家属区的小房子,它们像蘑菇一样长在山腰的岩石间,静悄悄地站着,静悄悄地仰望着远远近近的群山。那其中的一座小白平房,就是我小时候的家了。

你看,那时候的我穿着七十年代的棉布衣裳,扎着十二岁时的羊角小辫,睁着一双大眼睛站在山腰小平房的门口,就像一只竖起耳朵充满憧憬的小兔子一样。

这只小兔子站在夕阳斜射的屋门口,她都看见了什么?

山。重重叠叠的山。那些山排着队,一座比一座远地从小屋的门口向远方走去,就像山间那条嘉陵江一样,一直走到天边的尽头里去了。

那些最远的山们,在天底下连成了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蓝色曲线,有时候它们像云一样飘浮在太阳下,有时候它们又在雾霭里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不相信它们是我家周围这些山的延续,我只感到它们淡蓝色的脊背下面,隐藏着我全然不知的天的那端的秘密,它们就像深不可测的池塘一样,在天边吐着诱人的气泡。

而离我家不远不近,与我们遥遥相对的山坡,又是另一个样子了。它没有远山那样虚无,又不像我家门前的山坡那样伸手可触。它很浪漫地与我隔了一条山沟,不远不近地面对着我,留给我一个比月亮更清晰的立体轮廓,还有一些如同活动画片那样看得见却走不进的各种无声的场景。

每当我像看画或电影一样,凝视我家对面的山坡时,那首童谣就踏着雾气走来,将对面坡上的景色朦胧在一个神秘的光环里: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其实,对面山上没有一座庙,也没有一个老和尚。但那时我家对面的山上,有一幢石头房子,那里面住着两个奇异的穿白衣的老人。只是由于很特殊的原因,很久很久我都对他们一无所知罢了。

说到这儿,我要讲的关于十二岁的我所经历的一段与那石头房子有关的奇异故事,才将真正开始了。P4-7

序言

江南三月,细密的雨声中,传递着温煦的杏花香气。这时候,应和着天边隐隐滚过的隆隆雷声,青青的楠竹林里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经过了漫长的冬天的默默积蓄,泥土下的幼笋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破土而出的力量。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了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中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它们从厚积的枯口十和泥土下脱颖而出,那一瞬间,它们似乎只有一个念头、一个目标:冲破束缚自己的箬壳,扩展开翅羽状的枝叶,向上,向上,再向上!这似乎已经不是在生长,分明更像是在飞翔……

——这是我刚刚写完的一篇散文中的一节。漫步在江南早春时节青青的楠竹林里,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儿童文学。我甚至觉得,目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态环境,与这春天的楠竹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颇为相似。各种出版与传播通道的拓展与打开,给儿童文学作家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只要你拥有生长的梦想和力量,这片土壤以及土壤之上的空气、雨水、微风和阳光,就是属于你的,属于每一株绿色的生命的,正如白桦先生那句名诗所歌咏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

然而,创作上的空前活跃与繁盛,也使儿童文学的编辑和出版者们面临着新的考验。丰富的资源就像大自然里的春天,摆在人人面前,读者真正需求的是什么,也许只有少数细心的人才能知悉,而如何把最好的书送到最热爱它的读者手中,却永远是一个秘密。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把诗人郑愁予这句诗中的“诗人”二字换成“编辑”,其实也很恰切。最好的编辑出版人,不也是黄昏时分的点灯人,为在暗夜中行路的读者挂起温暖和明亮的灯盏,照耀着他们回家的小路吗?而且,面对着如此繁盛和泥沙俱下的创作资源,一个优秀的编辑出版人,必须具有披沙沥金的耐心、采铜铸鼎的本事和撒豆成兵的艺术。

眉睫君和游安良君,是近几年在少儿出版界纵横驰骋的两匹“黑马”,两个人都很年轻,富有开创和进取的力量与信心。前者的强项在编辑和学术,后者的强项在出版和发行。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与童书出版界结缘并历练了不短的时间,对童书出版拥有热爱和敬畏的情怀,也累积了不少的经验、智慧和资源。我相信,这样两股力量与智慧合在一起,必将为当下的童书出版带来一些新的作为。那么,这一套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作家们的代表作选本丛书,算是他们的“东风第一枝”,是第一次的“竹林爆笋”。  首先,从这套书的作者阵容看,无疑是一份极其华丽的名单。当下活跃在儿童文学界的老中青四代作家、读者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皆在其中,如任溶溶、葛翠琳、孙幼军、金波、任大星、张秋生、曹文轩、彭懿、黄蓓佳、刘先平、冰波、汤素兰、殷健灵……

其次,从这套书的书目来看,几乎每位作家都拿出了他们的代表作品、获奖作品,或是作家们自己偏爱和看重的个性作品,用“名篇荟萃”来形容,实不为过。如《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儿》《妖湖传说》《会唱歌的画像》《甜橙树》《野妹子》《我要做好孩子》《窗下的树皮小屋》《小巴掌童话》《中国孩子的梦》《驿马》……

第三,这套书在编选上,另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做法是,以作家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为基准,不拘泥于篇幅的长短和体裁的异同。有的作家的长篇作品也只是节选其最精华的章节,而给另一些中短篇杰作留出容纳的篇幅。有的作家在不同体裁形式里都有自己优秀的作品,则予以兼顾,尽可能在一本书中呈现出这位作家完整的创作风采。这种编选方法,在编辑艺术上的“含金量”最高,也最能体现编辑和出版者的眼光和功力,当然,编辑投入的心思也最多。

在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多说几句。我记得20世纪50年代时出版过一本《普希金作品选》(戈宝权译),就是这样编选的,长篇节选、中短篇,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在其中,直至今天,这本书仍然是我阅读普希金的一个“宝典”般的选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80年代也编辑出版过一套方形开本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本,有《叶圣陶作品选》《冰心作品选》《张天翼作品选》《柯岩作品选》《管桦作品选》《葛翠琳作品选》《孙幼军作品选》《袁鹰作品选》等等,这些选本也是采用了这种长短不拘、体裁不一,只以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为基准的编法。所以,这套书三十多年来也一直为我所珍爱。老一辈的编辑出版家其实早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本,可惜的是,今天愿意这么去效仿的编辑越来越少了。很多编辑是怎么省事、怎么简单怎么来,以至于许多作家最终被“选来选去”的,全是浮在大家眼前的那么一两篇作品,好像这位作家就只写过这么一两篇作品似的。

儿童文学事业,无论是创作、编辑、出版、传播,都应该是纯净、精美、细致和仁爱的。这是天使和圣母般的事业。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是真善美的文学。冰心老人生前曾告诫我们:从事儿童文学事业,必须拥有一颗“慈母的心”。由叶圣陶、冰心、陈伯吹那一代儿童文学先驱所创建和奠定的一些伟大和美好的儿童文学传统,正在一代代作家和出版家手中薪火相传。

“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道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当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一条,由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曾经用弗罗斯特的这几句诗来形容过自己的儿童文学之路。其实,儿童文学也并非是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世界上也没有渺小的体裁,而只有渺小的作家。借用一句伟人的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是将会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还是回到江南青青的楠竹林里。在春天的楠竹林里徜徉,我也想到了中国一代代儿童文学家们的美好情怀:他们和四季的风霜雨雪一起,和一簇簇散发着药香的野菊花一起,和那些临冬的苦养一起,和一道道永远流淌不尽的山泉一起,在各自的山坡和深谷间,以群体的追求、探索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这份事业的忠诚、依恋和守护,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而透过早春三月楠竹林里的爆笋奇观,我还发现了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将是金色的。

是为总序。

2014年早春时节,写于东湖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幽秘花园/九色鹿儿童文学名家获奖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韦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150050
开本 16开
页数 1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9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2015073053
中图分类号 I287.4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4
15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