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流写真(珍藏本中国当代历史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这些家喻户晓的中国传奇人物,围绕着这些传奇人物,那些历史重大事件展开讲述,“珍藏本中国当代历史纪实”通过通俗的笔触向读者娓娓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事件,对于国家高层人物产生的诸多历史迷案一一予以详剖细说。

这本《名流写真(珍藏本中国当代历史纪实)》(作者杜导正、廖盖隆)是其中一册,讲述了《“亲家”薄一波》;《大将许光达的娃娃亲》;《陈独秀儿孙们的命运》等小故事。

内容推荐

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是家喻户晓的中国领导人,“珍藏本中国当代历史纪实”围绕着这些传奇人物,以及那些历史重大事件展开讲述,通过通俗的笔触向读者娓娓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对于国家高层人物产生的诸多历史迷案一一予以详剖细说。“珍藏本中国当代历史纪实”中多幅珍贵图片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历史铁幕开合,高层人物沉浮。本册为中国当代历史纪实系列其中一册,《名流写真(珍藏本中国当代历史纪实)》。

《名流写真(珍藏本中国当代历史纪实)》的作者是杜导正、廖盖隆。

目录

田家英:毛泽东秘书秘事

毛泽东接见12次的“激进派教师”

毛泽东批示“三格格”

蒋介石与周恩来同游南岳

周恩来的另一个世界

颐和园中的周恩来

“亲家”薄一波

朱德的“兰花经”

马万祺与叶剑英的交往

刘伯承:少年读书事

罗荣桓子女们的成长路

蒋介石婚恋的“黑匣子”

蒋纬国的罗曼史及生母之谜

陈香梅的“老夫少妻”恋

郭沫若的东京之恋

大将许光达的娃娃亲

夏衍与潘汉年:两条路线一段情

我丁玲就是丁玲

沈钧儒和他的女婿范长江

女儿眼中的林语堂

“寓居”天津的末代皇帝

民初五大总统的后裔追踪

陈独秀儿孙们的命运

宋庆龄、宋子文姐弟的分分合合

宋霭龄:孙中山第一任秘书

“国军”张学良与“共军”张学思

试读章节

毛泽东在杭州,要看浙江古人的诗集,田家英帮助借过来林逋的诗文集。毛还要过历代古人写的有关西湖的诗词。当时在杭州从事文史工作的史莽,收集了自唐至清咏西湖的诗两百多首,从中选出两百首,编成《西湖古诗集粹》,抄送毛泽东阅览。

毛泽东在成都,在田家英协助下,挑选编印了《唐宋诗人有关四川的诗词》《明朝诗人有关四川的诗》两册。毛泽东为这两册诗词写了标题和批语。其中有一条批语是:“送田家英同志,用后退毛。”这些诗词曾连同《华阳国志》一并印发给参加成都会议的人员。

唐代诗人自居易的《琵琶行》长达600多字。毛泽东非常喜爱这首长诗,.曾写过这样的评语,“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同等的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寥寥数语,道出了他对诗人情怀和意境的深刻见解。毛泽东多次手书《琵琶行》,几乎每一次都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田家英同毛泽东一样喜爱《琵琶行》,但他更喜欢毛泽东的字。在他看来《琵琶行》与毛泽东的书法相结合,诗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堪称艺术瑰宝。

有一次,田家英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谈论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收藏,王说:“可惜没有收藏一幅毛主席的墨迹。”田家英大有同感地说:“堂堂国家最高级博物院,没有毛主席墨迹不应该。”田家英选择了自己珍藏的毛泽东手书《琵琶行》送给王冶秋,存于故宫博物院。“文革”后,根据中央有关精神,故宫将这件毛泽东墨宝移交中央档案馆。1983年中央档案馆编辑了《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其中毛泽东手书《琵琶行》就是根据这一件刊印的。

田家英对历代诗词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很高。无疑,他受到毛泽东的巨大影响。1949年5月lO日,柳亚子在日记中写道:“田家英来谈政治与旧诗,所见到颇深刻,意者受毛主席的影响与?”但是,这种影响不是单向的。在他们对历代诗词、书法欣赏的交流中,田家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毛泽东。田家英常把自己喜欢的对联、中堂挂在毛泽东卧室供其品味。60年代初,田家英从杭州购到一幅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写的行草体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字体笔酣气畅,磊落不羁。田认为邓石如以篆隶著名,其行草书能写得这么好,实不多见。他将这副对联送到毛泽东处,毛果真也很喜欢,挂在墙上欣赏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现代中国的诗坛上,郭沫若称颂毛泽东“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毛泽东诗词家传户诵,有口皆碑,无论是思想的崇高、气魄的雄伟还是语言的光彩都是前无古人的。田家英在古诗词上的成就不可能与毛泽东相比。田没有留下一本旧体诗词选,但也写过一些很有影响的旧体诗。如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田常常为国家的境遇和人民的困难忧心忡忡,以十分内疚的心情写过这样一首诗:

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

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

这首诗不仅显示了作者对旧体诗的深厚功底,而且饱含着作者的心声、志向和追求。毛泽东曾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介,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毛还认为,“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的诗歌。”田家英曾写过信天游体民歌长诗。他在晋绥解放区参加土改工作时,搜集真实素材,写下了长篇民歌体新诗《不吞儿》。该诗通篇倾注着他和人民群众共患难、同命运的阶级感情,体现着他对土改后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正确认识。可以说田家英在诗创作上做过十分有益的尝试。

田家英没有辜负毛泽东要他读《贾谊传》

毛泽东和田家英不仅对中国古诗词有共同的爱好,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也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都喜欢博览中国古籍,从传统的知识与智慧的海洋中获取精神食粮,都喜欢以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为榜样,鉴古察今,致力于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

50年代,田家英常常在晚上被毛泽东叫去,交办完工作之后,就说古论今地谈起来,从历史、文学到典故、人物,从正传到野史轶闻,每次都有新的话题。一次,谈得畅快,毛泽东对田家英戏言:“将来待你死后。墓碑上什么字也不要留,我送你五个字——‘读书人之墓’,你看好不好?”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使他们的关系融洽无拘。

田家英敬佩毛泽东的学识博大精深,同样,毛泽东也很器重田家英的才华。早在1942年,田家英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从侯方域说起》的文章就得到了毛泽东的赏识,毛还特地叫田去谈了一次话,说田的文章写得旗帜鲜明,切中时弊,有气魄,有锋芒。当年田家英才20岁。1948年10月,田家英任毛泽东秘书,12月,毛还要田担任毛岸英的语文教员。后来,毛又让田家英担任毛岸青的语文、历史教员。1956年,田家英代毛泽东起草“八大”开幕词,写得十分出色,尤其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毛泽东非常满意。毛致开幕词后,在休息室里大家都称赞开幕词写得好。毛对大家说:“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

毛泽东器重田家英,但又十分重视引导这位“读书人”、“年轻的秀才”。这可以从毛泽东要田家英读班固《贾谊传》的信中看出一二。这封信是1958年4月27日写的,全文如下:

家英同志:

如有时间,可一阅班固的《贾谊传》。可略去《吊屈》《鹏鸟》二赋不阅。贾谊文章大半亡失,只存见于《史记》的二赋二文,班书略去其《过秦论》,存二赋一文。《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如伯达、乔木有趣,可给一阅。

毛泽东

鲁迅曾高度赞扬过贾谊的《治安策》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毛泽东与鲁迅的评价可谓异口同声。毛泽东赞扬贾谊,在其早年诗句“年少峥嵘屈贾才”中已见端倪。后来在评价初唐诗人王勃时曾说:“以一个二十八岁的人,写了十六卷诗文作品,与王弼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贾谊的历史学和政治学,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发。贾谊死时三十几,王弼死时二十四,还有李贺死时二十七,夏完淳死时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在这封信中,毛泽东的目的在于引导他的年轻的秘书像贾谊那样文必切于时用,像贾谊那样发挥自己的才华,像贾谊那样做一个有骨气、有创见的人。P9-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流写真(珍藏本中国当代历史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导正//廖盖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1069002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7
出版时间 1998-03-01
首版时间 1998-03-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3
出版地 海南
230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