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寿/大家精要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寿,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潘晓玲编著的《陈寿》透过对陈寿的身世与环境、行迹和作品的分析,勾画出他的思想发展,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内容推荐

《陈寿》是“大家精要”丛书之一,由潘晓玲编著。

陈寿(233~297),一名长寿。字承祚。今四川南充人。曾出仕蜀汉、西晋两朝。陈寿才识过人,抱负宏伟,但性格耿介,不愿曲意附和。虽在政治上坎坷蹉跎,颇不得志,但他勤于治学,留下了《三国志》这部彪炳千秋的不朽名著。《三国志》成书后,陈寿得到时人的高度赞扬,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把他和司马迁、班固相提并论。《三国志》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国文化”的源头。

《陈寿》带大家走进陈寿的世界!

目录

第1章 陈寿与《三国志》

 一、陈寿生平

 二、《三国志》引发的良史之争

 三、陈寿的思想

 四、余论

第2章 裴松之与《三国志注》

 一、裴松之生平、治学

 二、《三国志注》

 三、《三国志注》的价值及影响

 四、裴松之的史学观

第3章 三国文化

 一、“三国文化” 之源

 二、三国故事的传播与接受

 三、《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

 四、三国文化

 年谱

 主要著作

试读章节

宦海风波 客死洛阳

陈寿因《三国志》而备受赞誉,同时也因秉笔直书而得罪了一些当世权贵。因为《三国志》毕竟是近代史,牵扯到还在世的一些人。权臣苟勖读了《三国志》后,就十分不快。原来他在曹魏时期是由大将军曹爽征辟出来做官的,两人关系交好。而陈寿在书中对曹爽多有贬议,他对此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再加上荀勖与张华有矛盾,两人在政治上一直明争暗斗,张华欣赏陈寿,自然也成了陈寿的罪过。张华想荐举陈寿为中书郎,由于苟勖的阻扰而未果。荀勖不愿陈寿在内廷为官,就授意掌管官员升降的吏部将陈寿出调为长广太守。长广郡地处山东半岛东南,治所在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远离京都洛阳。著作郎为六品,太守为五品,表面看起来是升迁了,但时俗一向以京官为尊。荀勖此举,实是明升暗降。陈寿以母亲年老多病需要奉养为由,迟迟不肯去长广上任,这也是一种无言的抗议。

后来,镇南大将军杜预推荐陈寿担任散骑侍郎一职,晋武帝说:“你说晚了一步,前一阵刚有人推荐寿良(与陈寿一起被荐举入京的蜀人),已经让他担任这个职务了,那就让陈寿担任治书侍御史吧。”治书侍御史是皇帝左右的侍从官,为御史中丞之副,执掌监察、弹劾,职位比较重要。但陈寿上任不久,他母亲就去世了。

陈寿的父亲去世后,其母一直寡居。陈寿由蜀地入洛阳为官,将她由安汉老家接到洛阳奉养。按封建礼教,母亲去世后,陈寿应扶柩还乡,将父母合葬,方合乎所谓“孝道”。但蜀地离洛阳有几千里之遥,道远路险,阻碍重重,他的母亲大概不忍他遭受千里跋涉奔波之苦,临终前留下遗嘱,要陈寿将她安葬于洛阳。向来孝顺的陈寿尽管为难,还是遵从了母亲的意思,结果又引起舆论大哗。在时人看来,这也是违礼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清议谴责他有悖伦常,于是再受废辱,数年未能为官,闲居洛阳。遵从母亲遗命,本为至孝,反而落得个不孝的罪名,以致再次被卷入“清议”漩涡,影响到仕途,陈寿心情之低落可想而知。

但陈寿毕竟是当朝名士,对他的遭遇,不少人表示了同情。数年之后,梁、益二州大中正何攀极力为之辩护,说陈寿尽管小节有亏,但有大才,不应以世俗偏见将其贬废不用。没过多久,晋惠帝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想把辅佐太子司马通的重任托付给他。这对陈寿来说,也算是一个迟到的安慰。但这时的陈寿,已经是年老体弱、身心交瘁,没有等到就职那一天,便在洛阳家中与世长辞了。这一年是晋惠帝元康七年(297),陈寿65岁。

《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陈寿在世时,并没有将《三国志》上奏朝廷,仅收藏在洛阳的家中。他死后,尚书郎范颓给惠帝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并恳请惠帝依照当初汉武帝于司马相如临终前派人“悉取其书”的故事,将《三国志》定为官颁书籍,入藏于皇家图书馆,不要留下千古遗憾。惠帝于是下诏给河南尹华澹、洛阳令张泓,命他们派人携带纸笔到洛阳陈寿的家里去抄写《三国志》。书稿抄好后被藏在内阁保存起来,《三国志》由此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陈寿的一生很不得志,他才华满腹,却时运不济,不能尽骋其才。初入仕途时正值蜀汉小人当道,朝政昏庸,因拒绝同流合污而屡遭罢黜;入晋后又遇权臣当道,嫉贤妒能,且因“清议”漩涡一再备受世人非议,最终郁郁而终。所以《华阳国志·后贤志·陈寿传》说他“位望不充其才,时人冤之”。但陈寿并不因此而随波逐流,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精研史学,最终撰写成一代史学名著——《三国志》,他也由此跻身于文化伟人的行列。

除《三国志》外,陈寿还有不少著述,如《古国志》五十篇、《释讳》(篇卷未详)、《广国论》(篇卷未详)、《晋驳事》四卷、《晋弹事》九卷、《益部耆旧传》十篇、《益部耆旧传杂记》二卷、《官司论》七篇、《诸葛亮集》二十四篇、《汉名臣奏事》三十卷、《魏名臣奏事》四十卷(外有《目》一卷)等等,这些著作总数达二百五十余卷(篇)。但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都已经亡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是《三国志》,被誉为正史之典范、史家之圭臬,供后人瞻仰、膜拜。

P22-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寿/大家精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晓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542770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8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28
15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