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校理
卷第一 君道
卷第二 臣术
卷第三 建本
卷第四 立节
卷第五 贵德
卷第六 复恩
卷第七 政理
卷第八 尊贤
卷第九 正谏
卷第十 敬慎
卷第十一 善说
卷第十二 奉使
卷第十三 权谋
卷第十四 至公
卷第十五 指武
卷第十六 谈丛
卷第十七 杂言
卷第十八 辨物
卷第十九 修文
卷第二十 反质
逸篇
新序校理
卷第一 杂事
卷第二 杂事
卷第三 杂事
卷第四 杂事
卷第五 杂事
卷第六 刺奢
卷第七 节士
卷第八 义勇
卷第九 善谋
卷第十 善谋下
逸篇
图书 | 说苑校理新序校理(朱季海著作集)(精) |
内容 | 目录 说苑校理 卷第一 君道 卷第二 臣术 卷第三 建本 卷第四 立节 卷第五 贵德 卷第六 复恩 卷第七 政理 卷第八 尊贤 卷第九 正谏 卷第十 敬慎 卷第十一 善说 卷第十二 奉使 卷第十三 权谋 卷第十四 至公 卷第十五 指武 卷第十六 谈丛 卷第十七 杂言 卷第十八 辨物 卷第十九 修文 卷第二十 反质 逸篇 新序校理 卷第一 杂事 卷第二 杂事 卷第三 杂事 卷第四 杂事 卷第五 杂事 卷第六 刺奢 卷第七 节士 卷第八 义勇 卷第九 善谋 卷第十 善谋下 逸篇 内容推荐 《说苑校理新序校理(朱季海著作集)(精)》:《说苑》、《新序》是汉代刘向的著作,保存了大量先秦西汉的史事和轶闻掌故。朱季海先生对这两部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工作,吸收了刘文典《说文斠补》、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父子考证成果,参照《史记》、《汉书》、《战国策》、《晏子春秋》等群书异文,以及后世的类书,如《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及日藏《群书治要》所征引文字,加以自己的按断,体现了朱季海先生传统校勘学功力。朱季海先生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尤其是对于方言古语的异同、语言流变的源流,历史地理的变迁,有着非常精到的见解。《说苑校理新序校理(朱季海著作集)(精)》适合古籍相关研究者阅读。 编辑推荐 中华书局出版的《朱季海著作集:说苑校理新序校理》为章太炎弟子朱季海先生对汉代刘向的著作《说苑》、《新序》所作的校勘整理成果,充分体现了章黄学派的传统学术功力。 《说苑》、《新序》是汉代刘向的著作,保存了大量先秦西汉的史事和轶闻掌故。朱季海先生对这两部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工作,吸收了刘文典《说文斠补》、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父子考证成果,参照《史记》、《汉书》、《战国策》、《晏子春秋》等群书异文,以及后世的类书,如《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及日藏《群书治要》所征引文字,加以自己的按断,体现了朱季海先生传统校勘学功力。朱季海先生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尤其是对于方言古语的异同、语言流变的源流,历史地理的变迁,有着非常精到的见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说苑校理新序校理(朱季海著作集)(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季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8285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04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Z126.27 |
丛书名 | |
印张 | 9.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3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