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隐秘的岁月/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原创长篇小说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由赵宏兴编著的《隐秘的岁月》主线是小龙山区委书记赵俊林,副线是共产党员小胖子,他们在寻找组织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进一步说,“寻找组织”是对他们的思想觉悟和信仰的考验。而这种信仰是真实存在的,它可以让一个人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彻底地投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写共产党人从不动摇的高尚信仰。把人物的命运置在时代的大动荡中展开,写出他们各自的个性和命运感,将神圣的理念转化为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的情感行为。

内容推荐

由赵宏兴编著的《隐秘的岁月》是一部关于信仰和追求的长篇小说。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国民党大举反攻解放区,许多解放区遭到破坏,与上级失去联系,小龙山区委书记赵俊林带领张二江、小胖子、杜小春踏上了寻找组织的征程。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崇敬,让他们在历经失散、牺牲、被俘和蒙冤之后,终于找到了组织。

《隐秘的岁月》有别于传统的战争叙事,而是讲述在隐秘岁月里剑拔弩张的战斗故事。人物命运曲折起伏,再现了在解放战争主战场外围,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历史。

目录

第一章 紧急命令

第二章 遭遇伏击

第三章 负伤掉队

第四章 贫协主席被杀害

第五章 张二江被捕

第六章 地下交通站

第七章 小胖子结婚

第八章 张稚的爱情

第九章 身陷匪窝

第十章 一路坎坷

第十一章 找到组织

第十二章 消灭王大财

第十三章 两个案子

后记

试读章节

小龙山是淮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集镇,镇子不大,大多姓陈。镇子的中间有一条不长的黄土街道,街道东头窄西头宽,老百姓称为窄街和宽街。窄街住的多为贫苦的百姓,街的两旁是低矮的茅草房,房子拥挤得屋檐快要连到一起了,窄街上大多是匠人的店铺,篾匠铺、铁匠铺、修锁店、包子店等,破旧的幌子在风中晃动,街上来往的多是穿着破旧衣服的农民。宽街住着几个大户人家,门楼上有着好听的名字,如大府邸、蒙学堂等。走进去,是深深的院落,宽街上的店铺,经营着几家饭店、旅馆、茶馆、浴池等,除了幌子外,夜晚还挂着红红的大灯笼。

每到逢集的日子,街道两边摆满了摊点,人群挤挤挨挨的,很是热闹。赶集的大多是当地的农民,他们把地里种的蔬菜、粮食和养的家畜等拿到集市上来卖。但一到闭集,街道上便冷冷清清,撂棍打不到人。

出了街不远,有一座低矮浑圆的山冈,上面长满了杂树。一条小路,像一条黄色的带子,从山脚下一直通往山顶。山坡上岩石裸露,有几块大石卧在山坡上,又像牛又像马。山头上有一座庙,叫龙泉寺,庙不大,但有些年头了,香火很盛。庙的门楼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修的了,破旧中透着岁月的沧桑。瓦缝里长着低矮的万年青,一年到头都是灰色的。院子里有两个泉眼,挨得很近,一个泉眼的水常年是清澈的,另一个泉眼的水常年是混浊的。山顶上有泉,本来就很稀奇,两个泉眼还有着这样的差异,就更令人诧异。附近的百姓遇到结婚、生子、盖房子等大事,都要来庙里烧炷香,放挂土鞭炮。

小龙山集三面临河,只有一面陆地与外界联系。古河道里,常年流着浅浅的河水,到了夏季雨水丰沛时,河床里的水才涨起来,一片汪洋似的。但河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河床由于常年的水流冲刷,两边的河岸遍布沟坎。当时,共产党小龙山区政府还没有迁过来,上面就派了侦察员过来侦察,侦察员在走访了数个地方后得出结论,可以把区政府设在小龙山,因为小龙山集上人口不多,群众基础好,利于开展政治工作。遇到危险时,三面的河沟也便于人员隐藏和撤出。

皖北特工委看中了这里的天时地利,就把小龙山区政府设在了这里。区政府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小龙山集街上陈姓的宗祠里。这是一座古祠堂,三重进深,大门左右各有一只石狮子被雕得怒目圆睁,双爪抬起,由于年代久远,呈现出黑黝黝的颜色,两边站着拿着枪的警卫员。

小龙山区政府在区委书记赵俊林的领导下,发动群众为前线送衣送粮,输送热血青年,进行土地改革,宣传党的政策,有力地支援了前方抗日战争。

经过八年抗战,日本鬼子终于投降了,小龙山区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热烈地庆祝了一番。可是不久,就传来国共分裂的风声,而且风声越来越紧,终于,内战爆发了。国民党军队一天天紧逼解放区,许多地方的共产党组织都遭到了破坏,形势越来越严峻。

这年冬天十分寒冷,区政府的工作人员还穿着秋天单薄的衣服在工作,粮食也越来越少。区政府开始分散减人,最先减去的是文艺演出小分队,接着又减去了炊事班里的几个人,最后只剩下区委核心的几个人了。

不久,传来邻近的李岗区委遭到国民党小股部队的偷袭,区里全体干部牺牲的消息,在小龙山区委引起了强烈的震动。群众也人心惶惶,还有的人从地主家分得的房子里搬出来了。

这几天,大地主王大财也从外面回来了。

王大财是河西村的大地主,家里有数百亩土地,都在河冲里,土地肥沃,旱涝保收。这次共产党小龙山区委成立后,首先批斗了王大财,把王大财家的地分了,房子也分给了几个贫农住。王大财气病了,卧床数天,然后就去了南京,住到儿子那里,说是去治病了。在南京,王大财从报纸上看到国民党在反攻解放区,许多解放区重新被国民党占领了,他便悄悄地回来了,等待时机。

王大财出门弓着腰,双手拢在袖子里,见到熟人就一脸皮笑肉不笑的样子,说:“去儿子那儿治病了,病在身上,活不长了。”然后,用力地咳了咳。人家看到他这个样子就生厌,赶紧打了招呼走得远远的。

王大财回来的消息,很快就被小龙山区政府掌握了,区委书记赵俊林决定打击一下他的嚣张气焰。P1-2

后记

红色题材的文学作品,在我的记忆里是不陌生的。

少年时,喜欢看的电影是《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小英雄雨来》等,看的小说是《红岩》、《刘胡兰》、《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红旗飘飘》等,并不是说我从小是在有意识地读这些书,而是那时候只有这些书读,别无选择。

读“红色”的书和看红色的电影多了,我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也是模仿打仗的场面,如把小朋友们组织到一起,像带着一支革命队伍,其乐无穷。我们还会在村子里假想出两个坏蛋,与他们作斗争。当我们战胜了“坏蛋”时,大家充满了胜利者的快乐。

“红色”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记忆里,以致我对红色题材有了热爱。

青年时代,我继续保持对红色题材的阅读,如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伊萨克·巴别尔的《骑兵军》、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维克多尔·斯米尔诺夫的《动荡的九月》等。这个时候我的阅读是有选择的,而不是年少时的被动。这些经典作品,让我对红色题材有了重新认识。国内的红色题材中,许多书有着明显的模式化,人物雷同,结构简单,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红色的作品简直就成了政治的说教,丧失了文学价值;而国外的战争题材,却着重于在描写人性,细腻深厚,主题宽阔,结构也复杂多变。有的书虽然看不到两军对垒的战线,千军万马的冲锋,但读后却有着同样的紧张和兴奋,甚至有时,书中的一个章节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对红色题材的偏爱,使我时常想动笔写一篇红色题材的小说。

长篇小说《隐秘的岁月》写作的触动,来源于我省著名诗人时红军老师说他父亲在解放前的一段革命经历。那是在抗日战争刚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前之间的1945年到1949年这一段时期,在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大举反攻下,许多解放区政府根据上级指示就地隐蔽、撤出。这是一段风雨如晦、社会动荡的岁月,许多共产党的干部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坚强的信念,隐藏下来,进行着新的战斗。时红军老师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东奔西走寻找上级党组织的。我为这位坚强的共产党干部而感动。

当我听完他的叙述后,人物和情节似乎都在我的心里出来了,但动手来写时,觉得作为小说来说,时红军老师叙述的只是一个粗线条,人物形.象也单薄。而文学是讲求人物的典型性、内涵的丰富性、结构的复杂性,这样读者阅读时才有快感。我想,要把这部小说写好,必须要有深厚的素材积累。而那个年代对于我来说是遥远的,这既给我的写作提供了开阔的想象空间,又束住了我的手脚,我总不能信马由缰,无视史实。

我开始了走访,去来安的半塔、定远的藕塘、河南的新县、安徽的金寨、肥东的储老圩等。这些地方都是革命老区,许多革命前辈在此战斗过,这里涌出了无数英雄儿女,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把我拉回到战斗的岁月里,我不断被感染着,也不断地思索着。我把这些革命的实物和先烈留下来的照片,一张张地拍下来,放到我的电脑里。当我写作时,便不断打开来看,让我的记忆还原到历史中去,打通我和英雄们的感情。同时我找来大量的党史资料进行阅读,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了解时代背景。

小说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这里的人物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这样,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就鲜活起来了,他们是:对党怀着坚定信念的区委书记赵俊林,寻找党组织途中牺牲的区委副书记张二江.坚守解放区被杀害的贫协主席陈家贵,寻找途中不幸陷入匪窝的悲剧性人物小胖子,狡诈的地主王大财等。

本书主线是小龙山区委书记赵俊林,副线是共产党员小胖子,他们在寻找组织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进一步说,“寻找组织”是对他们的思想觉悟和信仰的考验。而这种信仰是真实存在的,它可以让一个人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彻底地投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写共产党人从不动摇的高尚信仰。把人物的命运置在时代的大动荡中展开,写出他们各自的个性和命运感,将神圣的理念转化为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的情感行为。

有了这些准备,我写作起来,手下就轻松多了。人物形象扑面而来,故事情节不断进展,故事空间也开阔起来。

过去,我发表过一些中短篇小说,创作长篇小说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现在,这本书终于完稿了。但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难免会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

同时,要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社,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是很难完成这本书的创作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隐秘的岁月/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原创长篇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宏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6887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6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