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云岗石窟
内容
编辑推荐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岗石窟》(作者昝凯)是“三晋揽胜丛书”中的一册,介绍了云冈石窟的地理位置、传说故事等内容。

内容推荐

《云岗石窟》(作者昝凯)是“三晋揽胜丛书”中的一册,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云岗石窟》介绍了云冈石窟的地理位置;五华洞奇丽雕刻与佛传故事;释迦牟尼佛的前生足迹;维摩问疾的流行;精巧玲珑的飞天艺术;云冈石窟的佛教人物;云冈石窟的乐器等内容。

目录

概述

云冈石窟概述

 云冈石窟的地理位置

 北魏王朝开凿云冈石窟的历程

 地方官吏、沙门信士共同开窟造像

 北魏后,香火旺盛的各朝代

 优美的环境,辉煌的石窟

话说云冈石窟

 东部窟群(第1窟~第4窟)

 中部窟群(第5窟~第20窟)

 西部窟群(第21窟~第53窟)

佛母洞的佛传

五华洞奇丽雕刻与佛传故事

 释迦牟尼佛的前生足迹

 降伏魔鬼

 走完人生的历程

 期盼弥勒

 维摩问疾的流行

精美的造像,独特的风格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精巧玲珑的飞天艺术

云冈石窟的佛教人物

 佛像

 菩萨像

 弟子像

云冈石窟的乐器

服务指南

试读章节

2001年1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芬兰举行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云冈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坐落在山西省北部,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州山(又称武周塞,州又作周)南麓,武州川蜿蜒从山前流过,若玉带缠腰。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有53个,石雕造像约51 000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佛像只有几厘米。就石雕艺术而言,它具有历史、科学、艺术、旅游四大价值。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依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段落,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窟群、中部窟群、西部窟群,大小窟龛计1100多个,有“石佛千孔”之称。此外,沿云冈石窟西行还有吴官屯石窟,再溯河西行15公里有焦山寺石窟,栉比相连。石窟落成后,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漯水条》记载了云冈石窟当年的盛况:“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北魏王朝开凿云冈石窟的历程

佛教自汉代传人中国,北魏王朝营建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壮举。据《续高僧传·昙曜传》记载:昙曜以元魏和平年问(460—465),任北台昭玄统,绥辑僧众,妙得其一,住恒安石窟通乐寺,即魏之所建也。去恒安西北三十里的武州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镌之,建立佛寺名日:”灵岩。”龛之大者,高举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乃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栉比相连30里。东头僧寺,恒供千人。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曾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在悠久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谱写了许多威武雄壮的篇章。最雄伟壮观的是北魏云冈石窟。

大同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设置36郡,大同属雁门郡。汉代在这里设平城县。东汉献帝建安末年,废平城,三国魏时复置,属冀州新兴郡。西晋以来,各部族之间战乱频繁,拓跋部乘势崛起。340年,拓跋什翼犍建立国家,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境内),称代国。什翼犍之孙拓跋硅改国号魏,即历史上的北魏王朝。天兴元年(398),道武帝拓跋硅,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今大同),迄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平城作为北魏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近百年之久。这时的平城是北中国的中心,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就是在此期间创建的,这是历史上大同最繁荣、最兴旺发达的时代。

道武帝是北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统率大军,在频繁的战争中,乘势崛起,逐步接受先进的汉民族文化和西域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魏书·释老志》载:“见诸沙门、道士,皆致精敬,禁军旅无有所犯”,对当时佛教首领法果更是优礼有加。法果打破了佛门清规戒律,将皇帝视做当世如来。《魏书·释老志》载:“初,法果每言,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遂常致拜,谓人日:‘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法果深深地认识到,“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要想弘扬佛法必须有皇帝的支持。法果于天兴元年在京城创建了弘扬佛教的三大建筑,即“五级浮图,须弥山殿,耆闰崛山”,为道武帝找到了精神支柱,为佛门弟子解决了居住集会的场所。五级浮图,即五层塔:须弥山殿,是一座大型佛殿:而耆阁崛山,有一典故,该山在印度古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方,梵名,意译是灵鹫山或鹫头山。中国称它为耆阁崛山。《大智度论》解释:“耆阁名鹫,崛名头。”也有称该山为雕鹫山者。法果是中国第一位赴印度求经的僧人,后撰《历游天竺记传》说:

入谷,博山东南上15里,到耆阁崛山,未至头3里,有石窟南向,佛本于此坐禅。西北30步,复有一石窟,阿难于中坐禅,天魔波句,化做雕鸠,住窟前恐阿难。佛以神足力,隔右拿手,摩阿难肩,怖即得止。鸟迹,手孔今悉存。故日:雕鹫窟也。

耆阁崛山应该是山洞,《摩揭陀旦下》“鹫峰及佛迹条”记有:在砖砌精舍的南面山崖边,有一大石室,是释迦牟尼坐禅的地方。此室多大?不祥。可在城北迦兰陀竹园大竹林中还有一大石室,能容千人。

推断可能法果也为道武帝开凿了一些大石窟,那么他开的又是哪些窟呢7云冈石窟第3窟和上述情况基本吻合。

武州山为什么能成为祈福灵山?

明元帝是北魏第二位皇帝,继位之后,承父业,数次祈拜武州山,封该山为最高规格的“常祀之山”。每祭,明元帝都要亲临。《魏书,释老志》记:“又崇佛法,建立图像。”可想而知武州山在明元帝心中何等重要。

太武帝是北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北魏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28年),功劳最大,武功最强,开疆域,平叛乱,功勋显赫。太延五年(439年)灭北凉,佛教东传。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村坞相属,多为塔寺。凉州虽平,但尖锐的阶级矛盾依然存在,佛道斗争也愈演愈烈,寺院经济已威胁到国家。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信仰道士寇谦之,崇道排佛,太平真君七年(446),终于导演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最大的废佛事件,“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不久,太武帝身染重病,凝为灭佛所致,大悔,诛杀崔浩,夷其族。

太武帝死后,其孙文成帝继位。文成帝目睹了灭佛事件,也深信太武帝染病是灭佛所致。遂立即复信佛法。于是天下承风,朝不及夕。往时所毁图寺,仍迁修矣。云冈石窟浩大的破石开山营建工程迎来了新的高潮。P9-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云岗石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昝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45830
开本 32开
页数 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
出版时间 2002-08-01
首版时间 2002-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1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9.22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6
出版地 山西
215
139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