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三朝
内容
编辑推荐

西安历史的厚重想用一本书完全展现出来似乎是不现实的,我们也不可能保证对西安所有的历史做到面面俱到的解读。徐伟民编著的《十三朝》抓住西安作为十三朝都城留存至今的四大遗址、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记录西安历史脉动的载体和线索,以此为切入点,力争全面的展示古都西安的特质风貌与个性及其十三朝浩荡的历史。

内容推荐

徐伟民编著的《十三朝》由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

“西有罗马,东有长安”,西安诠释着中国的繁荣,印证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讲述着一个世界级古都的历史。作为周秦汉唐的都城,西安存留至今的四大遗址、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传统风貌,都是记录历史脉动的载体。《十三朝》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古都西安十三朝的浩瀚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著作,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谱写西安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文化传奇,彰显在新时期的风采与梦想,向世界展示城市文化风貌。

目录

序言 这样一座城

壹 西周丰镐城 本安历史上第一个都城

 周原——王朝从这里兴起

 丰镐二京——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

 制礼作乐——礼仪之邦的基础

 骊山烽火台——烽火戏诸侯的传说

 西周青铜器——钟鼎彝器甲天下

 贰 秦都咸阳城 世界上的第一个大都城

 栎阳——商鞅变法的发祥地

 咸阳城——帝同第一都

 秦都成阳的设计思想——“渭水贯都,以象天汉”

 秦直道——高速公路之祖

 郑罔渠与都江堰——为天府之国打下经济基础

 秦长城——人类历史卜的建筑奇迹

 秦始皇陵——干古一帝的极乐世界

 秦兵马俑——绝妙的地下军阵

 铜牟马——同之瑰宝

叁 汉魏南北朝长安城 东方罗马城

 建国与立都——“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斗城长安——“因天才,就地利”

 风雨未央宫——“夜如何其?夜未央。”

 长乐宫——“人主居未央,长乐奉母后”

 建章宫——与未央、长乐同称汉代三宫

 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上林苑——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王莽新朝时期的长安城——篡取汉位,托古改制

 东汉献帝时期的长安城——战乱时期的短暂都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安城——更替的王城

肆 隋唐长安 开放大气的国际大都会

 隋大兴城——伟大都城的肇始

 雄伟壮观的大唐宫殿——唐朝三大内

 长安城棋盘式里坊——“百干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东市和西市——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

 唐长安城的设计思想——“天人合一”

 曲江池——“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长安宗教文化——佛寺道观云集

伍 宋元明清西安城 王城的背景

 明城墙——古城历史的见证

 钟鼓楼——古城明珠

附一 古都魅力之源——西安长划成为古代中国政治中心的原因

附二 远去的荣耀——唐代以后西安失去全国政治中心的原因

西安建都朝代一览表

试读章节

(一)西内太极官——“贞观之治”在这里确定和推行

太极宫建于隋初,当时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京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太极宫实质上是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的总称,位于唐长安城中央的最北部。

作为唐初的政治中心,太极宫只在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30多年里发挥作用。但是,“贞观之治”就是在这里确定和推行的,所以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

太极宫四面共开有10个宫门。其中南面开有三个门,中为承天门,左为永安门,右为长乐门;西面和北面各开有两个城门,西为嘉猷门、通明门,也是掖庭宫的东门;北为玄武门、安礼门;东面通向东宫只开有一个城门,名通训门,也就是东宫的西门。东宫南北开有四个城门,南面三门,为广运门、重明门、永春门;北面一门名玄德门。掖庭宫为宫女所居,故只开东西门,不开南北门,西面门只称西门。

在所有的些城门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承天门了。承天门位于太极宫南墙的正中,门址在今西安城内莲湖公园南侧。据考古探测其东西残存部分尚长41.7米,已发现三门道,中间门道宽8.5米,西侧门道宽6.4米,东侧门道宽6.4米,门道的进深为19米。门址底下皆铺有石条和石板,建筑极其坚固。门上有高大的楼观,门外左右有东西朝堂,门外与皇城之间,是一个宽达440米的广场,唐王朝的许多重大朝事活动大多数都在这里进行,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会,以及阅兵和受俘等。每当这时,皇帝都要登上承天门,文武百官群集广场,场面雄伟壮观。南面直对朱雀门、明德门,宽约150米的南北直线大街位置十分重要。承天门为太极宫的正门,像唐太宗册李治为皇太子、睿宗即皇帝位、玄宗受吐蕃宰相尚钦藏献盟书等,都在此举行大朝会。承天门楼还是皇帝欢宴群臣之处。先天二年(713年)九月已卯,玄宗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并向楼下抛撒金钱,让百官争拾。

太极宫的北门为玄武门,以其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称雄当时。其地居龙首原余坡,地势较高,俯视宫城,历历在目,是宫城北面的重要门户。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这里。“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最终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

贞观十二年(638年),太宗李世民又下令,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以诸卫将军领之,其兵名之飞骑,后经不断扩充,从百骑、千骑到万骑,武则天垂拱元年改为左右羽林军,因此,这里成了中央禁军的屯防重地,也就成了历次宫廷政变的策源地。神龙元年张柬之剪除张易之兄弟,景龙三年(709年)太子李重俊剪除武三思,景云元年(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剪除韦后等三次宫廷政变均发生在这里,这与左右羽林军的布设以及争夺禁军主力的较量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在平静之时这里仍然是皇帝举行盛宴、歌舞升平的重要场所。

太极宫宫内布局也非常讲究,严格按照古代宫室建筑礼制。宫内主体建筑采用“前朝后寝”的原则,以朱明门、肃章门、虔化门等宫院墙门为界,把宫内划分为“前朝”和“内廷”前后两个部分。朱明门、虔化门以外属于“前朝”部分,以内则为“内廷”部分。“前朝”部分又按照《周礼》“三朝制度”进行布局。以宫门承天门及东西两殿为外朝,是“举大典、询众庶之处”。以太极殿为中朝,是皇帝主要听政视朝之处,每逢朔(初一)、望(十五)之日,皇帝均临此殿会见群臣、视朝听政。另外,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太子、诸王、公主大典及宴请朝贡使节等也多在此殿举行。高宗以后,皇帝多移居大明宫和兴庆宫,但每遇登基或殡葬告祭等大礼,如德宗、顺宗、宪宗、敬宗即位,代宗、德宗葬仪仍移于此殿进行,它在长安三内诸殿中地位最尊。为行事方便,在太极殿的东侧设有门下内省、宏文馆、史馆,西侧设有中书内省、舍人院,为宰相和皇帝近臣办公的处所,以备皇帝随时顾问和根据皇帝旨意撰写文书诏令。最后,以内廷地区的两仪殿为内朝,是帝王与宗人集议及退接大夫之处。二仪殿因在禁内,只有少数大臣可以入内和皇帝商谈国事,故举止较为随便,这里也经常是太宗欢宴大臣与贡使之处,太宗多次在此殿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它是太极宫内第二大殿。“内廷”部分也就是“后寝”,在唐代即所谓“北人虔化门,则宫内也”。其中两仪殿、甘露殿等殿院及山水池、四海池,为唐代皇帝进行日常统治活动及后妃居住的生活区。全宫在整个建筑布局上仍然与整个长安城总体布局相一致,以中轴部位突出主要建筑,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南北排列,处于全宫的中部,其它殿院与阁门分布于两侧,左右对称,从建筑布局上突出了这些象征封建皇权统治的殿门的重要地位。

太极宫是都城长安第一处大的宫殿群,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加上东宫尚有殿阁宫院二十多所,整个构成都城长安一组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其中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太极殿、两仪殿、承庆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烟阁等等。

太极殿以北建有两仪殿,是举行“内朝”的地方。内朝是一种皇帝与小范围臣僚共商国事的仪式,通常只有少数决策大臣,即皇帝的亲信才有资格参加,所以朝仪比较简单但内朝在影响王朝决策方面却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有国政大事,往往要先在此殿商讨决定,然后到“中朝”时跟众大臣议论。

甘露殿是皇帝在内宫读书之处,也是第三大殿。武德殿,在隋代即有名,它与东宫邻接,隋文帝废太子勇为庶人即在此殿宣诏,唐初李渊赐李世民居承干殿后,又赐李元吉居武德殿,这更方便了他与太子李建成的沟通往来。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之初,还曾在此殿听政,可见地位也不一般。

凌烟阁因画功臣图像于其中而有名。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曾为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等二十四人画像,表彰其政绩以及辅弼之功,这就是所谓的“凌烟”。其实唐代画功臣像于此阁共有三次,除贞观年间的一次外,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七月,又为功臣郭子仪、李晟等画像。到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九月,总汇前代功臣褚遂良、李光弼等二十七人图像,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遴选。第三次是在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七月,绘唐初以来“堪上凌烟阁功臣”王蛙如、岑文本、李岘、马周、马遂等三十七人画像,“立阁图形,荣号凌烟”。画像凌烟阁成为唐朝褒奖功臣的一种重要形式。

太极宫的东西两侧分别为东宫与掖庭宫。两宫面积均小于太极宫,为纵长方形结构,建于隋初。掖庭宫是宫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入宫劳动之处,大致分三个区域,中部为宫女居住区,其中也包括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西南部为内侍省所在地。内侍省是宦官机构,掌管宫中的一切大小事情。1978年5月,曾在西安城内西五台以西,距今西安西城墙240米处发现了唐“光化二年(899年)岁次已未六月癸亥朔二十七日已丑建”的《大唐重修内侍省之碑》,位置恰在原掖庭宫的西南,从而证明这里确曾是内侍省无疑。

东宫为太子居住之处,亦称春宫、储宫。从隋太子杨勇、杨广到唐高祖时原太子李建成、后太子李世民及太宗时太子李治等都曾经居住在这里。

东宫中的最主要宫殿为明德殿。隋时称嘉德殿,唐初更名为显德殿。后因中宗李显为太子住东宫,避其名讳,改称明德殿。它为东宫第一正殿,是皇太子接见群臣和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地方。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世民在高祖李渊逊位后在此殿举行登基仪式。当时太宗即在此殿听政,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太上皇李渊由太极宫迁居大安宫后,太宗李世民才去太极宫中太极殿听政。另外,东宫中的崇文馆也是~处非常重要的大殿,它建于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本为皇太子读书之处。唐代在此设“崇贤馆学士”,以侍讲宫中。崇文馆又是唐代的贵族学校。唐制规定:“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另外,崇文馆也是宫内秘籍图书校理之处,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图书馆。

太极宫是初唐政事活动的中心,高祖、太宗在这里君临天下,成就了一代圣制。“贞观之治”政令皆由此地发出,贞观君臣论政的许多著名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高宗龙朔以后,政事活动中心东移大明宫,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与昭宗仍有部分时间在西内听政,这里仍占据着唐代重要政治中心的地位。

P132-137

序言

——这样一座城

在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即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的关中盆地,有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它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仅盛世都城遗址就有四个;它具有1100多年的建都史,在此建都的王朝多达十三个。它是中国古代建都时间最长和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是世界四大古城之一……它就是古都西安。

它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大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簸箕状。秦岭山脉横亘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天然分界线。由于西安所在的优越地理环境以及对外积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使其长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成为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在历史上曾作为哪些王朝的都城呢?由于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这一问题众说纷纭。但目前被官方和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是13个王朝。它们分别是:西周、秦、西汉、新朝、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西周 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

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并建都成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立郡县,建立了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官僚行政机构。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筑直道、栈道。同时,秦始皇及其继承者秦二世也修建了阿房宫、秦始皇陵墓、长城等。

公元前206年,赵高杀死秦二世,立子婴为王。不久秦国即被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灭。秦统一为期短暂,共历二世,统治15年。当时的秦朝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家。

西汉 与东汉合称汉朝,是中国第一个强盛稳固的朝代。西汉自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自称汉王,前202年称皇帝,建立汉朝。“汉承秦制”,刘邦定都西安,在秦都咸阳渭河以南部分的基础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安城,取当地长安乡之含义,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新朝 公元9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仍都长安,改“长安”为“常安”,至公元23年灭亡,共在此建都15年。

东汉 东汉以洛阳为首都,长安则为陪都,是仅次于洛阳的政治中心,历朝皇帝常常前往长安祭祀宗庙,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东汉末,初平元年(190年),军阀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不久,董卓被杀,其部将李傕、郭汜、樊稠攻入长安,后又相互连兵攻杀。建安元年(196年),献帝避难,东还洛阳,共6年。

西晋 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至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至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共7年。

前赵 318年,刘曜称帝,改元光初,建立前赵,319年,徙都长安。此后刘曜与石勒经常发生争战。328年,两军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兵败被擒,前赵主力被消灭。石勒军队乘胜西进,刘曜太子刘熙放弃长安。329年9月,刘熙被杀,前赵亡,历时11年。

前秦 晋穆帝永和七年(351年),氐族人苻健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皇始,设置百官,国号大秦,史称前秦,定都长安。苻坚即位后的十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国势逐渐强大,他集中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后前秦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383年10月,两军会战于淝水,秦军大败。战后,前秦四分五裂,394年7月,前秦灭亡,共计44年。

后秦 羌族姚苌于东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年号白雀,建立后秦。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正式即帝位,改元建初,国号大秦,改“长安”为“常安”。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后秦泓始十九年,417年)九月,刘裕攻人长安,后秦灭亡,共历32年。

西魏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五代之一,由原北魏分裂而成。535g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改元大统,建都长安。

在整个西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字文泰控制着政权,他采用和北攻南政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安居乐业,且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最著名的是两魏沙苑之战),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

恭帝三年(556年),西魏灭亡,共23年。

北周 西魏恭帝四年(557年),宇文觉自立为皇帝(孝闵帝),定国号为周,建都长安,史称北周。孝闵帝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邕手中。武成二年(560年),宇文邕被立为皇帝,是为北周武帝。他亲掌朝政后,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它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人民免受战争苦难,得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从而促进了整个北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发展,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81年,北周灭亡,共25年。

隋 北周辅政大臣杨坚于581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建都大兴(即长安)。

杨坚即为隋文帝,他登基后,果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改革,巩固了隋朝的统治。文帝死后,其子杨广即位,即隋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即位后,开始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奢侈豪华的宫殿,大业四年(608年)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即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他三征辽东高丽(今朝鲜半岛),但均以失败告终。连年征战与隋炀帝的暴政致使国力大大削弱,民不聊生,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大业十四年,隋朝灭亡,共计38年。

隋朝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此期间,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开设了科举制度,此举成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方式的一个蓝本。

唐 618年,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定都长安。

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改元贞观。唐太宗在位期间,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时在宫城东边的北郭城外龙首原上建有大明宫。

高宗即位后,其皇后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先后废掉中宗和睿宗,于690#:称帝,改国号为周。

705年,中宗李显复位,复唐国号。延和元年(712年),李隆基称帝,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政局。同年改元开元,期间唐玄宗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改元天宝后,唐玄宗志得意满,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胡人安禄山手握重兵,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之后,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由盛而衰,至904年灭亡。

唐朝在发展经济、文化、密切民族关系和加强国际交往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成为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心。唐朝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鼎盛局面,实为一个不平凡的朝代。

十三朝厚重的历史孕育了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它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在这里,有中国人最为自豪和珍贵的记忆,在这里,浓缩着华夏族的遗传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周礼秦制到汉风唐韵,这块土地上有无数的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址诉说它的故事和辉煌。

走进西安,就像走进了中国历史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稀世文物璨若星辰、翰墨丹青赏心悦目、诗书雅乐神韵悠远。西安就像一部鲜活流动的历史,在这里不妨用心灵和历史对话,让目光和文化拥抱。从灿烂在古城的一张张淳朴、温厚、豪放的笑脸上感受到这座城市厚德载物、开放包容、天人和谐的文化传统,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先民们所创造的奇迹,以及智慧的结晶和生命的辉煌。

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周秦汉唐呼而一揽,乾坤天地重在千秋,这座古代中国和亚洲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曾经傲立于东方世界之巅,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脉承传赋予了西安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中的责任。漫长的岁月将历史的荣耀深埋在地下,十三个王朝的背影随着声声暮鼓早已远去,在21世纪的今天,西安的天空中又激荡起文化复兴的钟声。西安正向着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奋起飞跃,担负起西部振兴的重任和复兴古城的荣耀。

所有的一切向全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已经形成了三大象征性的城市。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西安则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三足鼎立,西安三分有其一。西安确实是一个值得向读者介绍的城市。

西安历史的厚重想用一本书完全展现出来似乎是不现实的,我们也不可能保证对西安所有的历史做到面面俱到的解读。本书抓住西安作为十三朝都城留存至今的四大遗址、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记录西安历史脉动的载体和线索,以此为切入点,力争全面的展示古都西安的特质风貌与个性及其十三朝浩荡的历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三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卫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53714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1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59
18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