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场关于佛教与文人的豆棚闲话!

一部佛教与文人相遇的罗曼史!

有关信仰、有关理想、有关生活、有关艺术、有关爱情。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佛教,以及佛教影响下的中国文人,探究二者的互动关系。在相对轻快的氛围里,与读者一起拂拭历史的风尘。本书由杨伯著。

内容推荐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一部佛教与文人相遇的罗曼史!

有关信仰、有关理想、有关生活、有关艺术、有关爱情。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主要讲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传统文人在政治生活、读书生活、情感生活、偶像崇拜等不同侧面所受到的影响,发生的变化,并剖析了韩愈、谢灵运、苏轼三个典型的文人个案,体现出佛教对传统文人无往不在的巨大影响。本书由杨伯著。

目录

第一章 卫道与皈依(一):一个反佛者的佛教生活

 一 夕贬潮州

 二 宪宗的愤怒

 三 树敌无数

 四 反佛的理由

 五 反佛的先驱

 六 韩愈的道统

 七 柳宗元的回击

 八 躲不开的佛光

 九 韩愈之死

 深入阅读书目

第二章 卫道与皈依(二):一个与佛无缘的佛教徒

 一 谢灵运与慧远

 二 谢灵运与慧琳

 三 谢灵运的隐居

 四 谢灵运的佛学修养

 五 谢灵运的性格矛盾

 六 谢灵运之死

 七 焦虑与救赎

 深入阅读书目

第三章 卫道与皈依(三):无念无住的生活艺术家

 一 九死一生

 二 东坡居士

 三 一念清净

 四 无念无住

 五 本来面目

 六 东坡之死

 深入阅读书目

第四章 观音与维摩:佛教与中国文人的偶像崇拜

 一 何方神圣

 二 普度众生

 三 千手千眼

 四 游戏人间

 五 金粟如来

 六 维摩死了,观音走了

 深入阅读书目

第五章 山林与寺院:佛教与中国文人的读书生活

 一 寺院中的喜剧

 二 寺院与社会

 三 慧远和隐士们

 四 慧远与陶渊明

 五 “雕龙”者刘勰

 六 山林中的士人

 七 徐霞客的见闻

 深入阅读书目

第六章 救世与避祸:佛教与中国文人的政治生活

 一 佛教与政治

 二 革新者柳宗元

 三 失败者柳宗元

 四 传说中的出家人

 五 并非传说的出家人

 六 剃发剃发

 深入阅读书目

第七章 无情与深情:佛教与中国文人的情感生活

 一 情欲问题

 二 节情复性

 三 被批判的爱情

 四 不愿动情的才子们

 五 交合败道

 六 被保佑的爱情

 七 情、道两不妨

 八 情、道两相妨

 深入阅读书目

试读章节

平心而论,历代君主之中,宪宗算不上佞佛。他迎请佛骨,也只是一时兴起,偶然为之。在他之前,从法门寺迎请佛骨的,大有人在。相反,韩愈的反佛倒是坚持终生,一以贯之,论其执著,前少见古人,后少见来者。

如果了解韩愈的一生行事,你就知道《论佛骨表》这篇文章写得一点也不突然。唯一值得惊诧的只是,他竟然有胆量反佛反到皇帝那里去。这是勇气可嘉,还是不识时务呢?韩愈才不在乎,他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自己该做什么事情?那就是弘扬儒学,捍卫儒教。为此,必须清除一切路障。所有路障里,佛教是最危险的一个。当韩愈还是一个初登政坛、文坛的下层文官时,就已经抱定这个理想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扶树教道、攘斥佛老。

这很奇怪。因为在那个时代,多数读书人不会像韩愈这样,非常认真地、全方位地反对佛教。相反,大家早已习惯了把僧人当成自己的朋友,从佛法中找寻心灵的慰藉,甚至生命的归宿。韩愈最著名的朋友,几乎都是佛教徒,或者至少对佛教抱持友善的态度,比如,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人,莫不如此。更讽刺的是,韩愈曾经寄予厚望,希望同自己一道反佛的学生们,也没有几个能坚持到最后。就连反佛姿态最强硬的李翱,晚年据说也拜倒于禅宗大师药山惟俨的门下。这就是说,在那个时代,韩愈几乎是孤军奋战。曾经被他激怒,或可能被他激怒的佛教徒,绝不止宪宗一人而已。

即使如此,韩愈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反佛立场,坚持得有些不合时宜,有些神经质。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重申立场的机会,有时甚至顾不得礼貌和风度。

在唐代,文人和僧人的交往很普遍。文人乐意从僧人那里求得某种心灵的慰藉,僧人则希望借文人的褒扬提振声名。韩愈很早就成名了,有意亲近他的僧人自然不少。可是每次遇到僧人来访,他都迫不及待地板起面孔说教一番。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秋天,韩愈住在洛阳,高僧澄观突然来访。澄观此行,是受泗州太守的委托,到东都拜会各路名人的,韩愈也在被拜会之列。这本来是件挺值得高兴的事,可韩愈非要说些杀风景的话。会面结束时,他写了一篇《送僧澄观》,劈面而来的第一句就是“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接下去,他历数佛教给中国带来的诸多麻烦。然后笔锋一转,又称赞澄观有服务于公家的能力,有吟咏诗赋的才华。言下之意是,有这般能力,有这般才华,却当了和尚,真是可惜了。

被韩愈没头没脑教训一顿的澄观和尚是什么人呢?他可是大有来头。此人是华严宗的开山祖师,和代宗、德宗以至文宗七代君主保持着密切联系。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德宗还封其为“清凉国师”。这位国师,生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到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已经是63岁高龄了。而此时的韩愈,不过30多岁,虽在文坛初露锋芒,却终究只是个底层文官而已。面对年龄、声望高过自己,且是主动来访的高僧,韩愈却始终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他在诗中提到了澄观的高龄:“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这语气,好像是在替一个走了一辈子弯路的老学生惋惜,这是不是有些欠缺礼貌和风度呢?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春,韩愈在长安为官,另一位法号文畅的僧人前来拜会。文畅的声望比不上澄观,但是经好友柳宗元介绍来的,因此也算别有渊源。韩愈照例写一篇赠序,照例在序里说教一番。他告诉这位文畅和尚,人类与禽兽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类受到圣人之道的沾溉,并且有义务将圣人之道代代传承下去。凡是背离尧舜禹汤圣人之道的,与禽兽无异。韩愈又说:这番道理,以前你不知道,那不是你的错;现在知道了,能不能翻然醒悟,可就取决于你了;这番道理,很多人明白,却不告诉你,那是他们不仁;我遇到你,就要把这些真理讲给你听,这是我的义务。这样一篇火气十足的训导词,文畅和尚读了会开心吗?老朋友柳宗元读了会开心吗?自觉真理在握的韩愈才不管别人开不开心。

又有一次,一位法号高闲的和尚拜会韩愈。高闲是书法家,以精通草书知名于世。韩愈便写一篇《送高闲上人序》,和他谈论书法。韩愈先以草圣张旭为例,论述其书法精妙的道理。他认为,张旭的字所以好,除了由于专注书道,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心有一股不平之气。这就是所谓“情炎于中”“勃然不释”。这股激荡澎湃无可释然的内在情感,悉数投注笔端,才造就张旭穷极天地之变的书法境界。相反,僧人不是讲究淡泊无为、无所嗜欲吗,那么他们的内心应该是波澜不惊的,岂止波澜不惊,简直颓堕委靡,缺乏必要的生命冲动。高闲是僧人,他的内心也应如此。这样的内心,根本不可能写出好字。即便他的字看起来不错,也多半是幻术而已。原来,说了那么多,韩愈只是打算证明高闲这位书法家很难写出好字,只因他是和尚。这篇文章的论证逻辑是这样的:僧人不可能写好字,高闲是僧人,所以高闲不可能写好字。滔滔雄辩的根基,竟是一个充满傲慢与偏见的大前提。喜欢教训人的韩愈,其实挺不讲理的。

这一辈子,为了反佛,韩愈得罪了不少人。宪宗皇帝只不过是所有被他得罪的人中最危险的一个而已。这样一个凭借生花妙笔到处说教、不怕得罪人、甚至不惜性命的韩愈,你喜欢吗?我觉得他有点可敬,却一点也不可爱。P7-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39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4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71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