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情
内容
编辑推荐

万钧编著的《中国人情》内容介绍:对中国人,“人情”这个词,大概是最说不清、说不全,甚至是说不对的,可又不能不说,更不能不做。当然,首先是绝不能不理会。礼义廉耻是人情,温良恭俭让是人情,法术势是人情,七情六欲是人情,生活沟通是人情,追名逐利是人情,政治历史是人情。几百块或几十亿的物件,也是个人情,琴棋书画诗酒茶、衣食住行养乐花都是人情……

内容推荐

万钧编著的《中国人情》试图以系统的视角、辩证的态度来观察、思考中国人的生活,辨析人之常情的惯性表现及其原因。深刻揭示因人之常情所露的侵入口,叹世拔苦,探求超越一般人情世故之上的幸福之路。“性情”“交情”“世情”三大模块,广博撷取生动而富于启发性的伪证。以人事、人物、人言解读人心,并力求以平白轻松的言语表选出来,以期厚实生活、独立思考、渊博信息、诚善心灵!

《中国人情》不是关于人情世故的技巧罗列,或研究批判,而是基于中国文化与社会之上对人之常情、人性需求的反思,思考人的复杂与简单,人的善恶美丑。敏锐枧角,渊博论证,厚实生活,无处不在的大事小情,与众不同、一的观察思考,让人读出情调。读出苦笑,读出味道。

目录

性情篇

熟知未必是真知

人字两画

人多?人太多!

食色性也

文明是一种脆弱

情寿

聪明

心箭酒弓

模糊,才是境界

嘴之用

三色人生

交情篇

不好意思

感谢坏人

越越效应

交情第一策:折腾

随便

先发制人

羡慕嫉妒恨的联想

远近之间

幸福之家几口人?

让您省心

五句口头禅

大小明暗

世情篇

人情大过债

人情对不起谁?

上下

语文民族

信封,为何不叫钱封

男人难

饿死,笑死,撑死

苦钱,挣钱,赚钱,圈钱

中国话1

中国话2

人情之变

实用主义

后记下次再说

试读章节

直到2013年初,我在江苏泰州一家光伏企业培训时,听到几位车间班组长都说起这句话,我才知道这个道理的普及程度之广了。

那大概是2009年春开始的,我在课堂上常做的游戏之

拿出一张崭新的100元人民币,正面朝向大家。我问坐着的几十或者几百位听众:“认识吗?”大家哈哈笑。我问:“有吗?”大家继续哈哈笑。再问:“大家喜欢吗?”呵呵,没有一个说“不喜欢”的。

看着大家喜欢的笑容,然后我问:

有谁能告诉我,这张钞票的背面图案是什么?

——这么多年了,几百遍了,成千上万上十万人次了,立刻就正确答出来的人,寥寥无几,包括十几家大小银行的管理干部们。

有些人立刻若有所悟,有些人疑惑,有些人含笑,少数人赶紧掏口袋,极少人嘀咕:知道正面就行了,干吗非要知道背面呢?

其实那钱,也就好比我们的生意业务、产品工作,或是客户朋友,甚至是亲人家人,我们自以为很熟悉,因为天天接触,天天琢磨,倾心向往,渴望拥有。

但是,我们却未必真正了解。

也许因为我们很少从不同角度与侧面观察世界,也许因为我们没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也许因为我们懒于或者疏于观察细节与变化……

结果,终于有一天,面对意外,我们惊异地喊:呀!怎么会这样?

可能,很可能那件事情、那个人,本质上就是这样。

仅仅因为我们之前没有发现,没有发觉而已。

有些知识的人们,认为人有感性和理性,进而认为人大脑思维所产生的理性决定了人的行为,可是,若没有正确的感知、感性,又焉能推理演绎出正确的理性判断呢?

感性基于观察,眼耳鼻舌身,视听嗅味触,有直接的观察、感知与积累,也有间接的观察、记忆与积累,前者如第一个吃螃蟹的,后者如无数读书破万卷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若要走出山来看山,那么既要打破现状,还要走动很多,而人性中的惰性,还有恐惧心理,恰恰是不喜欢这么做的。

于是,当然,很少有人会凡事问个为什么。当然以讹传讹也就理所当然。

本来嘛,怀疑一切是一种深重的痛苦。

即使,好比我们天天生活在中国的人,一定就真的了解中国人吗?

呵呵呵,此刻会有人说:干吗操那份心,反正我也活着。

知识究竟是什么?在那个世人皆知的《盲人摸象》佛经故事里,五个盲人亲手摸一头大象,那个摸到大象的腿,说大象像根柱子的人;那个摸到大象的耳朵,说大象像个大蒲扇的人;还有那个……也许这一生他们都坚信自己“亲身经历”的知识,乃至他们的子孙,即使没有眼盲,只要没有亲眼见过大象,没读过能让他们信服的相关书籍,他,也会坚定地相信祖先亲身经历和传授的“知识”,延续下去。

人们熟知“水滴石穿”,于是忘记了物理自然现象:一滴水永远滴在大石头的一个位置上,会滴出一个小洞积水,然后外溢;或者,滴出个钟乳石……

人们熟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忘记了唯一衡量成败的是终点线,拼命压迫孩子,于是成就了野草般疯长的教育公司、补习班、幼教甚至胎教产业。

人们熟知‘‘给孩子最好的”,忘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千金难买少年穷”……也不愿意像广告中说的那样“男人,就该对他狠一点”,于是孩子们只好等到走出家门后去感受外人的“狠”,于是长不大、后悔长大、消沉、逃避……

人们熟知“越给孩子更多的钱花,他的身边就会聚集更多的坏人”这个古训,却不愿意(或者舍不得)少给孩子太多的钱……

人们熟知抽烟不好,劝酒不好,发脾气不好……都说金钱是恶源,都想捞;都说情人是祸水,都想沾;都说高处不胜寒,都想爬;都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原来,“知道”,也并不能让人就咋样。

——只有习惯地、有效地做到,才是真知。

我们都熟知“看问题要全面”这句话,这个真理,可我们很少做到,很难做到,甚至根本做不到。

林忆莲唱《伤痕》: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真情究竟是要销魂,还是要受伤?

赵薇唱《拨浪鼓》:女儿是爸爸甜蜜的负担……真情究竟是要甜蜜,还是要负担?

一种或狡猾或逃避的回答,是两者都要,同时要。其实,那就恐怕是违背逻辑常识的了。最好的、最后的自我安慰,可能是:不得已。

——因为不愿意改变自己。P2-5

序言

科学说:饭吃七分饱,均衡健康好。

人情就是:无论亲人客人,都一再要人家吃饱吃很饱。高蛋白高脂肪撑死他最好!

友人送你三条软“中华”烟——

科学说:上千毫克尼古丁会让你少活几百天。

人高兴地说:这可是个大人情啊!

可吃的人,抽的人,劝的人,卖的人,都笑眯眯地说:“我愿意。”看来道理不管用。想想人世间,未必一定有什么道理,更未必一定有什么应该,有的,只是人的不同角度,才有了“都有点儿道理”,愿意,才是硬道理。

原来,所谓道理,根本就是出自于人情。

理已如此,更何况“法”呢?

天地生万物,是道,也是情。

天地生人,更是情。

人有情,方合乎天道。

有情,而后有理,而后有典章法度。

世上,过得了法,过得了理,过不了人情的,比比皆是。

心上,对得起人,对得起事,对不起自己的,比比皆是。

都是这个“人”,总少不了“情”:性情,交隋,世隋。

社会,生于人情,长于人情。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处之“道”,乃是人们已经总结、表达出来的道理之“道”,而非天地人本源之道,所以这个“道”自然胜不过那个真道,人也无奈,只好用“魔”字来表达那个真道了——情魔,心魔。

在不知不觉中主宰人的心脑和眼耳鼻舌身。

于是总有时候,我们知道,但做不到。

所谓“人情大过债”,便是中国普通百姓的基本意识,基于契约精神的债可以少还、后还甚至不还,但人情绝不可不还。所以,要在中国的基层社会普及“契约精神”,历来、将来都很不容易的。中国文化的“面、命、恩”三座女神,都是一个人情。

对中国人,“人情”这个词,大概是最说不清、说不全,甚至是说不对的,可又不能不说,更不能不做。当然,首先是绝不能不理会。

终于,学术权威们在汉语词典中概括出了四个解释:

①人之通常的心情事理;②交情,情面:⑧人际往来应酬的礼节习俗;④礼物。

这些解释既虚也实,是大白话,我这里倒更愿意换个角度尝试一下:

人情是个人、人群乃至民族的心智惯性。

人情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受血缘、环境、教育、经历的影响,逐渐形成的相对固化的思维、观念和表达的模式。

观念,是人或人群对自我和世界的看法与态度:思维,是人或人群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角度与程序:表达,是人或人群沟通的形式与工具。

两千多年前的智者列御寇写了篇寓言叫《愚公移山》,两千多年后的领袖毛泽东也写了篇重要文章《愚公移山》,还有同名的油画、电影、歌曲,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和中学课文,当然全都是褒扬愚公的,可中国人里面,还是智叟远远多过愚公,且赞日随机应变聪明人,这就是中国的人情。

闲情如茶,激情如酒,两种人情水,一样蕴情性。有闲情让人能够看得细点,有激情让人能够说得真些,当然可想可写的也就洋洋洒洒了。

礼义廉耻是人情,温良恭俭让是人情,法术势是人情,七情六欲是人情,生活沟通是人情,追名逐利是人情,政治历史是人情,几百块或几十亿的物件,也是个人情,琴棋书画诗酒茶、衣食住行养乐花都是人情……

人是核心,这中国人的血缘一定是和水土气候乃至饮食有关的,我总觉得,饮食是人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常见的如中国的包子和欧洲的Pizza(比萨),就很有得一比:包子含蓄与Pizza张扬,仅仅是一个方面;包子厚积而后发,与Pizza.一入目便夺目相比,是另一方面:外表光鲜诱人而饼胚都是一块死面的Pizza,与外表相似而内馅大不相同的包子所体现的“和而不同”,才是更重要的又一方面。

吃法当然影响性格,西辣东酸,南甜北成,中国人内在的差别也不小,广东人敢吃敢闯,好荤多欲,前戏开场:川湘麻辣出坚忍顽强,打天下适合,但后戏就得精菜细做的江浙鲁人来收拾了;看来做管理、玩政治的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善吃蔬菜面食。

商字才一张口,官字却有两张口,这三十多年广东人虽以钱财扬名,可后劲明显不足,当公务员的就大大少于华东。粤菜好但人情口碑不好,不但有“非典”的病从口入,也有乱吃的祸从口出,全国各地拦截前往广东屠宰活煮的猫、狗的运输车事件此起彼伏。

唉,人情的悲哀之一,便是很多人相信对狗猫好比对人好要好。

孟母三迁,自然因素以外,环境与文化的后天熏陶、改造,成就人情的差异,所以同为中国血统的台湾人和港澳人,心智模式的表现就颇为不同,前者更能把握大陆人的心理文化取向,台企在大陆的生存与发展力比港企更强,后者的“合不来”之处更多些。

食色性也,写人情光说吃不说色不行。女性人口比例一贯偏少,以稀为贵,所以汉语有“女色”一词,于是当代汉语又称另一性为“难人”。所以最复杂的人情,当然是婚姻了,不说说似乎太说不过去。

食色不离酒,凡是卖的好的酒,广告里都不乏色,继而酒色财气,酒与钱都是很重要的沟通工具,是人情利器,焉能不提?

中国人讲究用巧不斗力,所以没玩儿斯巴达克斯那样的角斗士,没玩儿西班牙斗牛士,更多的玩儿斗蟋蟀、斗鸡这些奇巧,那个精、那个趣,就是没有那个险。还有就是玩儿鸟玩儿鱼的传统,弄个精致笼子气派缸,限制小精灵们的自由,是不是也有点儿像中国的社会人情味儿——

喜欢谁,就限制谁。

言为心声,说人情,不说说中国话哪儿行?光“差不多”“不好意思”这七个字,就够写上几本书了,太丰富。中国男人一看就懂的“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厕所格言,我就搜集到了几十条不同的英语翻译,拿去请教几个外国人,读得实在很囧。哈哈,说外国话,可真减人情味儿啊。

中国史上,大凡是个“人物”的,都是在人情上大有建树的,都是创建了一套系统有效的人情理论和方法的,无论是超然世外的老庄,还是入世励志的孔孟,或是苟子墨子等;《战国策》实乃人情之策,《史记》更是人情之记,《资洽通鉴》当之无愧人情之鉴,更不用说让人战战兢兢的韩非子、鬼谷子了;名垂青史的刘备、曹操、诸葛亮,嵇康、韩愈、苏东坡,关羽、孔融、蔺相如,名人因人情而名;再从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到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禁止佛徒饮酒食荤的梁武帝,美女乱礼法的唐高宗、唐太宗,杀尽功臣的明太祖……政治亦是人情,如近代人情大师的巅峰大概就是曾国藩了,甚至毛主席在1937年的《反对自由主义》,论自由主义的11种表现,其实也是一篇关于中国人情的分析文章。

中国人有“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名言,可此言出处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写出空前绝后奇文,在人世间却颇为潦倒。书里,他把这句话放在了“十二钗”中凤姐的房间,大概暗喻她才够人情练达。

所以真正人情练达的人,是以人际周旋之事做文章的,乐此不疲,从市井角力到政坛风云。而在纸上做文章的,倒是很少在人际间练达,实属于看得清但做不出的“文人书呆子”。

好在大多数中国人习惯于对“书呆子”的公论,真的把“书呆子”当成不懂人情世故了,在他们面前便无顾忌地淋漓展现,于是活添了好多的纸上文章素材,人情成书理。所以古往今来,但凡真正治人得权的中国“人物”,一定都读过些书,且能把书读薄,读进去,也读出来了。

其实,多数中国人,是能够接受在钩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中常来常往的,得失算计,有聊天之资,有玩味之趣,有学习之得,起码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也许还可以延年益寿。

人情,如中国人每餐之菜。中国人情的力量,使得禅宗成为佛教中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个流派。

虽然人情世故世代相传,处世格言人人信手拈来,个个高谈阔论,但依然绝大多数人抱怨终日为人情所困,很多人费心耗财追索奇效妙方,有家教规,有畅销书,有大师课,头头是道,真正用到自己身上却是七窍通六窍。

在我看来,通善方是根,每年一度的央视《感动中国》节目,就是一副养心补脑最佳的灵方圣药!不用花钱费力求人,以人情故事医人心疾。

前面说了人情这个话题宽泛且无所不包,所以并不好写。譬如深圳有本新鲜杂志叫《智慧东方》,创刊号有八个板块挺好:人间·话题,人物·经典,人文·艺术,人心·养生,人海·姻缘,人和·民俗,人生·专栏,人性.域外。唉,就偏偏没有“人情”,可见这题目真的不好惹。

好在笔者是正宗原产的中国人,有七情六欲,不是学者,充其量是少数人认为的专家;本书不是关于人情的学术专著,不是“人情概论”“人情学”“人情史”,既不是人情经济和人情营销,也不是人情技巧的辨析应用,前者在2009年的《价值》里,后者在2006年的《快鱼不心苦》里已够多了,关于商场、职场、情场的,所以不少年轻人爱读;当然,好像也没有网上流行的剑指人情弱点的《装B指南》那么直白、神气。

本书是笔者两年多来一些随感杂文的汇编,都是关于中国人情的。是想把笔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的一些思考,划分进世情、交情、性情三个部分里,把中国话、中国吃、中国玩儿、中国人的心思与情绪,等等,以轻松些的言辞聊出来而已。有解情,有寄情,有抒情,不煽情,不矫情。

人之常情,身价常常都来自“人介”,介绍的那个人选好了,价就高了。所以借的这个介绍人作背景,当然要比被介绍者高些贵些,方能提高身价。于是当今出书的人,请来的作序作跋的、强力推荐的人必定名气响亮,学如院士博导,权如省部级、将军衔,富如百亿巨商,震住读者,雷倒买书人,这是出书妙招之一。

出书妙招之二,就是为比自己名气大得多的人,哪怕死人、古人的作品作注解、作评论,当然也就提升了自己,反正他们也没工夫出来申诉辩斥。

前者如若干大名人挂名作序,隆重推荐新鲜推荐吐血推荐,后者如注译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鉴赏,评点三国红楼或是诸葛亮鲁迅钱钟书,如此等等。

非但写书,就连说话,开头也爱用句“我代表……”

捧是正借势,骂是反借势,都是人情策划的妙招。

麻烦在于,当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会频用妙招的时候,“傻瓜”就显然已经不够用了。

如今别说妙招了,就连那个“书商和总统的故事”都被无数本的畅销书讲滥了、讲烂了。

所以,我这本书,也就自己介绍自己吧。

呵呵,人情啊!

后记

中国人,用现代汉语,写杂文随笔,确实是一件惬意的事。

但极费心神。太渴望每句话都深刻些,所以朋友说我写书太累,告诫我人家真正读的时候不会那么字斟句酌地品味的。

其实也知道想出版的书不全是写给自己看的,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去费神。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过改得太多了,可能会失真。

到了必须交稿的时候了,只好先交出这四十来篇。交稿的时候发现,书的名字还是起对了,因为“中国人情”是写不完的。

越写越多。不少篇章,不少标题,感觉自己写得不满意,感觉自己还拿不定主意,于是不好意思拿出来,看来自己还是生活不少、思考不够,世事人情,学无止境啊!

不过有篇一夜一气呵成的《礼》一下子被电脑消灭了,真应了那句话:人脑加电脑,肯定生烦恼;一篇《急》写完还是不急好,暂时不拿出来吧;还有诸如《蛙性到人性》《交情第二策:抬举》《文化:谁化了谁?》《不得已》《最复杂的人情:婚姻》等,都放放再说吧。还有不少观点、案例涉及过于国际化的话题或国际化的人、事、物,好像不符合“中国人情”的主题,于是便忍心删掉了。

就像《羡慕嫉妒恨的联想》文里所说的那个理儿,似乎纯写的书都薄,编的书,那才要厚点。

因为不是连续地集中写作,所以一些文章的风格有差异,且长短不一,自省是情之所至,而难免受思维所限。上课,影响别人挺多;写书,我倒是觉得影响自己更多。

2006年的《快鱼不心苦》,题签是:商场·职场·情场;2009年的《价值——反说·正说·戏说》,题签是:思维是价值之母,沟通是价值之父;

本书的题签“聪明更是天赋,善良才是选择”,更是我憋了很久的话。

书里的文字都是有感而发,随感而写,也算是两年多里自己冲动感悟的片段汇编。先阅者说感觉这书的信息量太大,涉及很多事件、典故、人物、引文,若一个个解释难免;中淡文章的味道,于是自己很有点“掉书袋”的担忧,但觉得对于读者理解文意亦无大碍。

自己希望此书是闲情加激情,是真情,就不煽情,就不矫情。

好与不好,留待下次再说。

万钧

2013年4月22日凌晨于北京五道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30417
开本 32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2013149070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