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社区教育30年名家访谈
内容
编辑推荐

何为社区教育?它的内涵、功能与价值究竟是什么?中国社区教育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全国各地有哪些成熟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从十九位被访者独具个性的回答中都能很好地找到答案。可以说这本《中国社区教育30年 名家访谈》不仅为我国社区教育研究保留了一份重要史料,更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秘笈与人生智慧;不仅为读者提供解决有关我国社区教育的困惑的直接答案,更为我国社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和精神源泉。

内容推荐

30年来,中国社区教育取得的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无不倾注着先行者的心血和汗水。在社区教育大发展的重要时刻,浙江省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的同志们站在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沿,以教育创新为己任,以研究者敏锐、独特的视角,采访了我国社区教育界十九位杰出代表。这其中有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社区教育理论的学者,有脚踏实地开展社区教育实践的基层工作者,也有为社区教育出谋献策的行政领导。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构筑未来,对十九位杰出人物的深度访谈,不仅充分展现了社区教育先行者上下求索、执著奉献、率先垂范的开拓创新精神,也通过他们的心路历程与人生轨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激发社区教育工作者更强烈的创业热情,鼓励更多的有志者参与到社区教育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

目录

王国兴——区域社区教育模式的拓荒者

厉以贤——先行者的智慧与风采

叶忠海——他在社区教育研究前沿奋力开拓

庄俭——坐看云起处 笑谈社教事

朱涛——已尽全力为成教 愿将终生奉国民

陈乃林——新世纪社区教育的推动者

张少刚——教育信息化助力学习型社区建设

张志坤——十五年社区教育上下求索

张秉让——从扫盲到社区教育

李宪辰——思路决定出路

杨向群——足智谋 方以博远

季国强——奉献 求真 创新

周培植——做社区教育星空的仰望者

胡凤英——无悔的选择 不辍的求索

莫占祥——荆楚大地上社区教育的坚守者

黄云龙——社区教育不了情

黄利群——不懈追求20年

谢国东——成教行者

赖立——春满社教园 巾帼写春秋

试读章节

第一,中央决策层提高对社区教育体系、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认识,切实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第二,建立中央层面的社区教育体系、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管理机构,尽快实现社区教育的法制化。

第三,依托强大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的优质资源,尽快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撑保障系统。如中央教科所下设终身教育研究室,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机构;国家行政学院开设终身学习专业,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培训机构,对各省市的行政官员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官员进行系统培训,对社区教育主管单位负责人进行资格培训;国家督导机构增加督导职能,对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行督导等等。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如评选全国建设学习型城市和城区的先进市(区);评选出为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对其进行表彰等等。

笔者:那您认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社区教育发展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王国兴:目前我国社区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体制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其他困难还有社区教育的发展与滞后观念、管理体制、政策导向、外部制约、自身能力之间的矛盾等。即便于2000年被纳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成人继续教育处工作范围之内,通过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使社区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直到现阶段,社区教育仍没有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说明,社区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发展。

现实情况是群众的积极性高于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高于中央政府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乃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教育被中断,由工农教育取而代之。随后,又由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所取代,社会教育长期被忽视。现今教育部职责的落脚点在于学校教育、学历教育,对象局限于接受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的人群,在这范围之外的人,则不属于管理对象,而这部分人恰恰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因素。如是,便造成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道德缺失的尴尬局面。社会教育缺失正是社会道德缺失的关键原因。道德素质的提升除了要靠先进文化的熏陶、引领、塑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强有力和切实有效的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为了使个人具备社会成员所需资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部分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快速,社会教育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作为国家制度化的社会教育尚属空白。

要让社区教育取得长远发展,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

第一,我们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社会参与,这是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动力、活力;二是共筑共建;三是社会团体发展及其结构的合理化;四是志愿者和群众领袖的发展。而最核心、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提高自身认识力、创造力、设计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此外,深度研讨、培训也很重要。

第二,建立国家范围的终身教育体系与机构,可单独设置一个管理、推进社区教育的专门机构,以推进社区教育事业。

第三,保障社区教育的最基础建设,包括体制建设、实体化网络建设、队伍建设等。

第四,广泛宣传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与作用。

第五,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

笔者:您提到了志愿者的作用,那么请您谈谈社区教育队伍应该如何建设?

王国兴:在队伍建设中,志愿者的作用要重点关注。在市民学校里,那些教师志愿者、学员志愿者、社团领袖志愿者、班级管理志愿者等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市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大量贡献,事迹很感人。关于志愿者队伍建设,应使其向社区教育专业化发展。我们要善于发现在社区活动中的热心人和志愿者。有时候我们物色的“楼长”、“组长”等,其实人家并不想干;而有些社区活动热心人特别想干,我们却偏不让人家干,结果是干的和没干的都不高兴。我们要鼓励社区活动热心人多为社区活动出点子、出主意,这样一定比我们“硬拍”的效果要好。

对于志愿者,首先要尊重。我们的好多做法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为他们提供舞台、帮他们出书、让他们登台演讲、上电视荧幕、在网页上设专栏、参加高层次座谈等。尊重人家,人家就会有更高的积极性投入事业。P10-11

序言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社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发展需求、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开始关注社区教育的发展走向。为所有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增强他们适应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能力,让学习更便捷、更愉快、更有意义,是历史赋予社区教育的光荣使命。

中国社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30年风雨磨砺,如今已显示出勃勃生机。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两级统筹、三级管理”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社区运作”的管理体制,创建了一大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等学习型组织。至2008年2月,教育部审定确立了3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9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社区教育各类培训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比率有了很大提高,社区教育在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市民思想科技文化素养、建设和谐社区、提升城乡生活品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30年来,中国社区教育取得的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无不倾注着先行者的心血和汗水。在社区教育大发展的重要时刻,浙江省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的同志们站在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沿,以教育创新为己任,以研究者敏锐、独特的视角,采访了我国社区教育界十九位杰出代表。这其中有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社区教育理论的学者,有脚踏实地开展社区教育实践的基层工作者,也有为社区教育出谋献策的行政领导。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构筑未来,对十九位杰出人物的深度访谈,不仅充分展现了社区教育先行者上下求索、执著奉献、率先垂范的开拓创新精神,也通过他们的心路历程与人生轨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激发社区教育工作者更强烈的创业热情,鼓励更多的有志者参与到社区教育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

何为社区教育?它的内涵、功能与价值究竟是什么?中国社区教育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全国各地有哪些成熟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从十九位被访者独具个性的回答中都能很好地找到答案。可以说这本《中国社区教育30年 名家访谈》不仅为我国社区教育研究保留了一份重要史料,更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秘笈与人生智慧;不仅为读者提供解决有关我国社区教育的困惑的直接答案,更为我国社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和精神源泉。

“发展终身教育,迈向学习社会”是21世纪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主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即将印发的大好形势下,衷心希望全国社区教育工作者们能够抓住机遇,传承社区教育先行者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再接再厉,乐于奉献,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更好地为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服务,为居民群众服务,为城乡发展服务,为伟大祖国的复兴服务。也希望广大的居民群众能更多地参与到社区教育学习中来,为提升生活品质和实现人生价值而主动学习。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我国一定能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按需选学、终身在学”的学习型社会目标,中国社区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是为序。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

朱新均

2010年6月1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社区教育30年名家访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国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138614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7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79.2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