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然科学新启发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是怎样产生的?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又是什么样的形态?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生物是怎样发展的?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人类是由什么样的物种进化而来的?未来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

要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那就快快打开洪雅琴主编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睹为快吧!

内容推荐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自然科学新启发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四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分别介绍了:生命起源的地球环境,地球生命的历史画卷,举步维艰的哺乳动物,万物之灵。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由洪雅琴主编。

目录

第一章 生命起源的地球环境

第二章 地球生命的历史画卷

第三章 举步维艰的哺乳动物

第四章 万物之灵

试读章节

我国古代有“盘古开天辟地”之说。相传,世界原本是一个黑暗混沌的大黑团,外面包裹着一个坚硬的外壳,就像一只大鹅蛋。多年以后,这个大黑团中诞生了一个神人——盘古。他睁开眼睛,可周围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挥起神斧,劈开混沌,于是,清而轻的部分上升成了天空,浊而重的部分下沉成了大地……

在西方国家,据《圣经》记载,上帝耶和华用六天时间创造了天地和世界万物。第一天他将光明从黑暗里分出来,使白天和夜晚相互更替;第二天创造了天,将水分开成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第三天使大地披上一层绿装,点缀着树木花草,空气里飘荡着花果的芳香;第四天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分管白天和夜晚;第五天创造了飞禽走兽;第六天,创造了管理万物的人;第七天,上帝休息了,这一天称为“安息日”,也就是现在的星期天……

现在看来,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是没有科学根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太阳系的认识也逐渐深刻。18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很多假说。近数十年来,尽管天体物理学等近代科学的发展、天文学的进步、宇航事业的兴起等为地球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但是对于地球的起源与演化仍旧是个谜。因此科学家们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假说来解释地球的起源,比较著名的是“星云说”、“气体潮生说”、“陨石论”。

“星云说”:法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于1796年发表的《天体力学》及后来的《宇宙的叙述》中提出太阳系成因的假说——星云说。他认为太阳是太阳系中最早存在的星体,这个原始太阳比现在大得多,是由一团灼热的稀薄物质组成,内部较致密,周围是较稀薄的气体圈,形状是一个中心厚而边缘薄的饼状体,在不断缓慢地旋转。经过长期不断冷却和本身的引力作用,星云逐渐变得致密,体积逐渐缩小,旋转加快,因此愈来愈扁。这样位于它边缘的物质,特别是赤道部分,当离心加速度超过中心引力加速度时,便离开原始太阳,形成无数同心圆状轮环(如同现在土星周围的环带),相当于现在各行星的运行轨道位置。由于环带性质不均一,并且带有一些聚集凝结的团块。这样在引力作用下,环带中的残余物质,都被凝固吸引,形成大小不一的行星,地球即是其中一个。各轮环中心最大的凝团,便是太阳,其余围绕太阳旋转,由于行星自转因此也可以产生卫星,例如地球的卫星——月亮,这样地球便随太阳系的产生而产生了。

“气体潮生说”:1930年,英国物理学家金斯提出气体潮生说,他推测原始太阳为一灼热球状体,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物质组成。一颗质量比它大得多的星体,从距离不远处瞬间掠过,由于引力作用,原始太阳出现了凸出部分。引力继续作用,凸出部分被拉成如同雪茄烟一般的长条,作用在很短时间内进行。较大星体一去不复返,慢慢地太阳获得了新的平衡,从太阳中分离出的长条状稀薄气流,逐渐冷却凝固而分成许多部分,每一部分再聚集成一个行星。被拉出的气流,中间部分最宽,密度最大,形成较大的木星和土星;两端气流稀薄些,形成较小的行星,如水星、冥王星、地球等。

“陨石论”(施密特假说):前两种假说都提出了一个原始太阳分出炽热熔融气体状态的物质。施密特根据银河系的自转和陨石星体的轨道是椭圆的理论,认为太阳系星体轨道是一致的,因此陨星体也应是太阳系成员。因此他于1944年提出了新假说:在遥远的古代,太阳系中只存在一个孤独的恒星即原始太阳,在银河系广阔的天际沿自己的轨道运行。约在60~70亿年前,当它穿过巨大的黑暗星云时,便和密集的陨石颗粒、尘埃质点相遇,它便开始用引力把大部分物质捕获过来,其中一部分与它结合;而另一些则按力学的规律,聚集起来围绕着它运转,当走出黑暗星云时,这个旅行者不再是一个孤星了。它在运行中不断吸收宇宙中的陨体和尘埃团,由于数不清的尘埃和陨石质点相互碰撞,于是便使尘埃和陨石质点相互焊接起来,大的吸小的,体积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几个庞大行星。行星在发展中又以同样方式捕获物质,形成卫星。

以上仅介绍三种关于地球起源的学说,一般认为前苏联学者施密特的假说(陨石论)是较为进步的,也较为符合太阳系的发展。根据这一学说,地球在天文期大约有两个阶段:

行星萌芽阶段:即星际物质(尘埃,陨体)围绕太阳相互碰撞,开始形成地球的时期。

P2-5

序言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了解什么是生命吗?你们热爱你们的生命吗?你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存在生命的绿色星球吗?

我们的地球不仅有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生态环境!在地球的外层有保护我们生物的大气圈,在地面上有我们的生命之泉——水,还有被我们踩在脚下支撑生物的岩石土壤,地球上的一切似乎都是为我们多姿多彩的生命所准备的!

如今的地球到处是一片美丽和谐的景象,可是同学们能想象得到原始的地球到处是喷发的火山,一片烟霁灰尘弥漫的景象吗?地球在那么糟糕的环境下,是怎样演化成现在多姿多彩的生命呢?

整个自然界,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单细胞的生命到有结构构造复杂的物种,都有一个发展的历程。无论是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都有一个起源问题,即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在地球的历史中才能得以体现。那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是怎样产生的?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又是什么样的形态?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生物是怎样发展的?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人类是由什么样的物种进化而来的?未来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

要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那就快快打开本书,一睹为快吧!

让我们掀开地球历史的每一页,回顾和认识漫长的地球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吧!它会让你重新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尊重生命!

你们的同学:牛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然科学新启发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雅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311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2012029989
中图分类号 Q10-4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0
15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