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为党政干部和公务员量身定做的“自助式减压书”,目的是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感觉压力大的同志能够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上的压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在工作中“轻装上阵”。
高敬的《干部科学减压与情绪管理读本》有理论、有案例,语言生动活泼、案例生动有趣,对广大党政干部减轻压力、管理情绪有一定的帮助。
图书 | 干部科学减压与情绪管理读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为党政干部和公务员量身定做的“自助式减压书”,目的是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感觉压力大的同志能够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上的压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在工作中“轻装上阵”。 高敬的《干部科学减压与情绪管理读本》有理论、有案例,语言生动活泼、案例生动有趣,对广大党政干部减轻压力、管理情绪有一定的帮助。 内容推荐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党政干部既要在工作中解决各种常规问题,有时候还要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其工作压力之大往往超乎一般人想象。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掌握科学的减压方法,善于进行自我情绪的管理,才能胜任领导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干部科学减压与情绪管理读本》针对当前党政干部的心理状况,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提出简单实用的应对干部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心理问题的技巧、工具和方法,帮助干部自我调适心理和情绪,减轻压力。全书有理论、有案例,语言生动活泼、案例生动有趣,对广大党政干部减轻压力、管理情绪有一定的帮助。 《干部科学减压与情绪管理读本》的作者是高敬。 目录 第一单元 直面压力:不良情绪和压力是从哪儿来的? 第一章 认清内心深处的“压力源” 避开“浮躁症”的陷阱 走出“多疑症”的误区 克服“贪婪症”的诱惑 拒绝“虚伪症”的粉饰 减轻“恐惧症”的困扰 抑制“攀比症”的失衡 第二章 找到外界给予的“压力源” 工作负荷“压力源” 竞争加剧“压力源” 人际关系“压力源” 机制滞后“压力源” 家庭生活“压力源” 第三章 及时发现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绝不可漠视 现象之一:焦虑不安 现象之二:抑郁苦闷 现象之三:食欲不振 现象之四:习惯性疲倦 现象之五:睡眠障碍 第二单元 科学减压:减轻压力和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第四章 不良情绪一露头,就把它消灭 心理压力其实不可怕 告别错误的思维方式 培养“幸福的感觉” 做情绪的主人 控制压力的“度” 第五章 转变心理状态,巧妙减轻压力 转移情绪,让不良情绪“无处容身” 以柔克刚,让不良情绪“自生自灭” 自我暗示,让积极情绪“充溢全身” 不要压抑,让眼泪为心理“排毒” 换位思考,让心态走出阴霾 第六章 运用“自助疗法”,成功赶走压力 冥想疗法 呼吸疗法 放松疗法 饮食疗法 小动作疗法 第七章 积极参与互动,借力他人减压 组织的关怀帮助减压 积极与家人互动减压 适当宣泄减轻压力 第三单元 抗压修养:构建心灵“防火墙” 第八章 培育积极心态,让自己远离压力 筑牢心中的信念之基 以进取之心追求事业 以责任之心勤奋工作 以包容之心凝聚群众 以服务之心对待人民 以平常之心对待自己 以谦虚之心对待学习 以乐观之心对待人生 第九章 养成良好习惯,让压力侵不到你 养成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习惯 养成保持身体健康的习惯 养成管理好时间的习惯 养成做“慢运动”的习惯 养成“乐以忘忧”的习惯 第十章 培养高雅情趣,让心灵永葆健康 健康情趣是从政者的基本准则 培养读书看报的情趣 大脑需要高雅音乐滋养 净化个人的生活圈 健康的身体让心灵之树常青 试读章节 有人结合县、乡两级党委班子换届工作,就当前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以及生活状况,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较严重浮躁心理”的占28.6%,认为“有浮躁心理,但不普遍”的占62.3%,说明干部浮躁心理已经成为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予以及时疏通、化解。 古人云:“心浮则气躁,气躁则神难凝。”干部的心浮气躁,直接导致干部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思维和行动异于常人,比如读书学习,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地读完一本书。即使他们想强迫自己看下去,其意识也只是在字面上一掠而过,心思根本不在书上,一本书翻完后,什么也没记住。 浮躁是导致压力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党政干部而言,更是一种极不可取的心理状态。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浮躁的同志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这种状态会使他们神经紧绷、脾气暴躁,久而久之便深感工作压力大、风险责任大,最终导致其情绪不佳、工作质量下降。在前面所讲的调查中,就有65.6%的受访对象认为浮躁的人比较难以相处共事。 专家指出,不少管理者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这种想法容易使干部变得焦虑,最终导致干部在工作中无法很好地处理和上级、下属的关系,在生活中则常持续性精神紧张,坐卧不宁,吃不下,睡不着,甚至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口干、胸闷、厌食等症状,由“心病”转化为“身病”,引发身体亚健康状况。 还有些干部因为浮躁,总是对自己的岗位不满。他们见异思迁,不安心本职工作,在一个岗位上感到难以成名成才时,就想另换个岗位去争取;有的在本职岗位学不到技术,就想“另起炉灶”。这些干部总是岗位看着人家的好。工作看着人家的轻;不想出大力,还想得好处;干什么都干不好.到哪里都长不了。这种想法当然会使这些干部终日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 相反,远离浮躁状态的同志通常会工作细致、脚踏实地,在工作中顺风顺水,不断取得优秀的业绩。在生活中,他们也过得很轻松,成功对于他们来说,好像是可以唾手可得的事儿。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意识到,曾经有一个号称“不会浮躁”的人,就“葬身”在大气层之外,他就是美国著名科幻电视系列剧《星际之旅》的创造人——吉恩·罗登伯里。 罗登伯里出身于警察世家,早年毕业于警察学校.后来他对航空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转而从事航空工作。二战期间,他是美军的一名轰炸机飞行员,并因作战勇敢获得过勋章。警务工作的复杂、航空工作的细致,使他非常善于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二战以后,他梦想创作一部关于到太空旅行的科幻系列片。可他的这一想法并没能得到电视台的支持,因为电视台的人都认为他的想法过于离奇,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一次一次的失败,罗登伯里都坦然接受,但是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想法,始终坚定地认为高质量的科幻片肯定会受到美国电视观众的欢迎,便一直为此而努力着。最终,他的《星球之旅》获得了成功,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剧中的不少台词也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用语。就是因为他能够远离浮躁、坚韧不拔地追求和奋斗,罗登伯里的太空旅行的科幻系列片才获得了成功。 那我们如何才能不为外界事物、周围环境所左右,远离浮躁,保持心灵的安宁呢?下面这个故事应该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一天,弟子跟着师父一起在森林里行走,弟子心里很不安。他问老师:“为什么大多数人总是心浮气躁,得不到安宁,只有少数人能平静呢?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得到心灵的安宁呢?” 师父看着弟子,微笑着说:“我来给你讲个故事。一头大象正站在一棵树下吃树叶,一只苍蝇飞过来,在它的耳边嗡嗡地飞着。大象扇了扇自己的长耳朵,将苍蝇撵走了。过了一会儿,苍蝇又飞过来了,大象又将它撵走了。 “如此这般重复了几次。然后,大象问苍蝇:‘你为什么这么不安宁,这么聒噪?你为什么不能在一个地方待一会儿呢?’ “苍蝇回答:‘我被我看到的、听到的或者闻到的东西所吸引,我无法抗拒它们。你的秘密是什么?你是如何在一个地方待得这么安宁与平静的呢?’ “大象停止了吃树叶,说:‘不管我做什么,我都能沉浸其中。我现在正在吃食物,我就完全沉浸在吃食物这件事情当中。这样,我就能享受食物,能更好地咀嚼它。我自己控制和操纵自己的注意力,而不是由周围的其他事物来控制和操纵。’” 弟子的脸上浮起了一丝微笑,说:“我明白了!如果我不能控制我的思想和注意力,我就会心浮气躁,难以得到安宁。如果我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注意力,我的思想就能平静了。” “是的,就是那样的,”师父回答,“思想能不能得到安宁,完全取决于你的注意力。控制了你的注意力,就控制了你的思想。” 当我们被工作中的压力折磨,感觉自己有点心浮气躁、难以平静的时候,想一想这位平和的师父,是不是会感受到一些启发和心态中的“清凉”呢?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来说,浮躁的本质是人朴素的、本能的生命冲动和物质欲望。患有“浮躁症”的同志,其心理状态和主要表现往往是重外延、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重表面、轻实质,重短期、轻长远。这样的心理状态,很容易使一些党政干部失去准确定位,不仅对国家、社会的整体运转非常有害,而且也容易使干部自身压力过大,情绪不佳。所以,对于这样的同志来说,必须认识自我,掌控自己的情绪,避免落入“浮躁症”这种不健康心理的陷阱。P4-7 序言 这是一本为党政干部和公务员量身定做的“自助式减压书”,目的是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感觉压力大的同志能够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上的压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在工作中“轻装上阵”。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现实世界急剧变化,网络虚拟世界蓬勃发展,这些变化在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结构。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各个社会阶层的人,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不同类型的心理压力,党政干部和公务员也不例外。们感受到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党政干部这个独特的社会角色,因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社会转型期,党政千部必须站立在时代前沿。肩负起“发展与责任”这两副重担,同时还要照顾到家庭亲友的感受,兼顾到自身的理想和追求,因此必然要承受比普通民众更大的心理压力。 近年来发生的许多悲剧案例,不断向我们提出警示:2009年,江苏省一位地税局局长在办公室自缢身亡;2010年,湖南省某法院的一位法官在租住房内自缢身亡;2011年,河北省某区区长在自己的办公室内非正常死亡…… 以上这些由于压力过大而导致自杀的极端案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部分党政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较多。一些学者和机构的调查研究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2005年,北京市对1055名在职局级党政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约占43,33%。 2007年,由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公务员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培基领衔,历时两年、全稿8万字的《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报告显示:30%、的公务员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40%的公务员认为工作没有多大意义;不低于50%的公务员时常感到倦怠;不低于70%的公务员缺乏应有的工作激情;34,5茗的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倾向,其中,重度占3,46%、中度占9,9%、轻度占21,30%…… 早在2005年6月,中组部发布《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的文件,认为确有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面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心理问题是由于长时期的压力得不到缓解和释放造成的。党政干部构建一个和谐的心灵世界,避免由于长期心理压力过大、情绪得不到纾解,积郁成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办。 本书为党政干部“自我减压”提供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适甩于一切顶着压力工作的党政干部和公务员。如果您感到自己压力很大、情绪不好,可以用本书介绍的方法,为自己减压;如果您已经长期处于抑郁、焦虑、倦怠等状态,患有心理疾病,建议去求助专门的心理医生,以免疾患加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二、如何使用这本书? 目前,市场上关于自我减压的书有很多品种,但绝大多数是“通用”的,专门针对党政干部的很少,而一些叙述党政干部心理健康的书,往往针对的是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同志。本书是专门针对党政干部这个群体的特点,为党政干部减压和情绪管理编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内容分为三个大的单元: 第一个单元,主要分析党政干部心理压力的来源,提醒党政干部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感到自己有压力,或者在一段时间内情绪环好,一定要引起重视,进行自我心理减压。 第二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减压方法,提醒党政干部感到自己有压力或者情绪不好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己为自己减压。 第三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提高党政干部心理修养的方法,帮助读者培养积极心态、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雕情趣,以便能够在无形中化解压力和不良情绪。 本书提供的方法,就像自助餐厅提供的菜品和食物,您不一定全部掌握,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叙述中,本书特别注意通俗易懂,在行文中避免使用一般读者感到陌生的专业名词,并增加一些小案例、小贴士,尽量提高本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阅读本书之前,您可以用我们设计的“压力自测表”进行一下自我检测,评估一下,自己的心理压力状态。如果您能坚持一个星期的记录,在周末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出评估,那么对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就很有帮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干部科学减压与情绪管理读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068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2-03-01 |
首版时间 | 2012-03-01 |
印刷时间 | 201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4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