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了不起的盖茨比(赠英文版)/双语译林
内容
编辑推荐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S.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洛维的叙述展开。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这部小说谴责以汤姆为代表的美国特权阶级自私专横,为所欲为,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盖茨比的悲剧,并指出他的悲剧来自他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对上层社会人物缺乏认识。同类书比较同类小说。但本小说已经堪称爵士时代经典。

内容推荐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F.S.菲茨杰拉德在运用色彩时,并不是单纯地把色彩堆积在一起,而是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运用不同的基本色彩,随着人物心理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色彩。色彩的巧妙运用把读者带到一个五彩的世界,使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人物的性格,感受主人公的命运,理解作者本人的情感,探究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也正是菲茨杰拉德独到的色彩象征手法的运用,促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巨大成就,确立了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而被冠以“爵士时代的历史学家”的美誉。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旁观的历史学家,而是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奢华追逐,并将其融化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正因如此,他才能栩栩如生地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气息和感情节奏。更重要的是,在沉湎其中的同时,他又能冷眼旁观,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用凄婉的笔墨书写了战后“述茫的一代”对“美国梦”破灭的悲哀。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试读章节

在我少不更事,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这句话至今还在我脑海中翻腾。

“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牢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你曾经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他没再多说别的,但是由于我们能够做到心照不宣,所以我知道他的话大有言外之意。时间一长,我就习惯于对所有的人都保留判断,这个习惯既让很多有古怪性格的人向我敞开心扉,也使得我成为很多爱发牢骚的惹人厌烦的人的倾诉对象。当这种特点在一个正常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心理不正常的人很快就会觉察并且紧紧抓住不放。这个缘由导致我在大学期间就被不公正地谴责为政客,因为我私下知道一些放荡不羁的无名小卒的一些秘密的忧伤往事。绝大多数的隐私都不是我刻意打听来的——每当我根据某种确凿无误的迹象意识到又有一次倾诉衷肠将要呼之欲出的时候,我时常装作昏昏欲睡,装作若有所思,或者是装出充满敌意的轻率的态度。因为我十分清楚年轻人倾诉的衷肠,或者至少他们表达自己的那些情感所用的语言,通常是剽窃而来的,而且由于明显的抑制而语意含混不清。不妄加评论是一种理想状态。我至今仍然担心会有什么闪失,唯恐我一不小心忘记了那条忠告,那条父亲以自命不凡的姿态所含蓄指出的,我现在又以自命不凡的姿态重复的忠告:基本的道德观念在人出生的时候就不是整齐划一的。

在对我的宽容做了一番自我夸耀之后,我必须承认这种宽容有个限度。人的行为可能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上面,也可能建立在湿软的沼泽上面,但是一旦超越了某种程度,我就不再关心它是建立在什么上面的了。去年秋天,当我从东部回来的时候,我感觉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穿上军装,并且永远在道德上保持高度一致。我不再希望以高人一等的姿态窥视人的内心世界。只有盖茨比(也就是赋予本书书名的那个人)例外,他在我的反应范围之外。盖茨比,他代表的一切都是我发自内心所鄙视的。如果人的品格是以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成功姿态出现的,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才气纵横,拥有耀眼的异彩,他对于人生前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如同一台能够准确记录远在万里之外的地震的精密仪器一样。这种敏感与通常被誉为“创造性气质”的优柔寡断的敏感性丝毫无关,它是一种让希望永驻的特别的天资,一种充满浪漫主义的敏锐,我在别人身上从来没有发现这种敏感性,今后也不大可能会再发现的。不,盖茨比人生的结局倒是无可非议的,使我对人们失败的痛苦和一时的欢乐暂时失去兴趣的,却是那些吞噬盖茨比心灵的东西,是在他在美梦破灭后随之而至的肮脏的尘埃。

我们家三代以来都是这个中西部城市家业昌盛的名门。卡洛维家族也算是个世家,据传我们是巴克卢公爵的后裔,但是实际缔造我们这一支家族的是我祖父的哥哥,他于1851年来到这里,买了一个替身去参加南北战争,自己则开始了五金器具批发的生意,这个买卖直到今天我父亲仍然在经营。P1-2

序言

F.S.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美国文坛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其代表作品有《入问天堂》、《美丽的不幸者》、《夜色温柔》、《了不起的盖茨比》,短篇小说集有《爵士时代的故事》、《所有悲伤的年轻人的故事》等等,其中《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

菲茨杰拉德于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是家具销售商。他出身贫寒,靠亲戚的资助才上了东部一所贵族预科学校。1915年秋,又在亲友的资助下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期间,他试写过剧本,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来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菲茨杰拉德应征入伍,当了一名步兵上尉,但是没有被派往欧洲战场,而是被送到南方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近郊的军营里受训。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名叫姬尔达·赛尔的富家小姐,她是一位法官的女儿,身上有着南方名门闺秀的特质,是位公认的美女。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但是姬尔达在确认菲茨杰拉德无法让她过上舒适奢华的生活后,无情地离开了他。这件事给年轻的菲茨杰拉德沉重的打击。

1919年菲茨杰拉德退伍后去了纽约,决心发财致富,赢回姬尔达的芳心。他白天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晚上伏案写作。后来就辞去了工作,回到父母身边,闭门创作。最终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大获成功,轰动一时。他立即前往南方,与姬尔达迅速结婚。菲茨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他和姬尔达的生活放荡不羁,狂欢纵乐。他们在纽约的公共喷泉池里游泳,坐在出租车的车顶上去参加宴会,与酒店里的侍者打架,甚至在餐桌上跳舞。生活几乎变成了通宵达旦的舞会。后来他的妻子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菲茨杰拉德经济上入不敷出,为了维持庞大的开支,曾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1936年他不幸染上肺病,妻子也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猝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他的人生经历和作品都可以说明,他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是20世纪2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有成功与辉煌的一面,又有枯涩和失意的一面,曾被称为“失败的权威”。他的生命交织着雄心与现实、成功与失败、得意与潦倒、纵情与颓废、爱情与痛苦、美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冲突、东部与西部的冲突、梦想和幻灭……这一切都在他的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它奠定了作者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故事发生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并通过卡洛维的叙述展开。卡洛维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后来到美国纽约学习经营股票生意,并想以此发财。他住在长岛,与故事的主人公盖茨比为邻,并与之交上了朋友。盖茨比原名盖兹,和卡洛维一样也来自中西部,他出身贫苦,但雄心勃勃,后因贩卖私酒而暴富。他经常在家举办大型豪华聚会,大宴宾客,以显示其阔绰,目的是为了吸引五年前的恋人黛西并赢回她的芳心。五年前黛西曾是盖茨比的恋人,但在他去海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黛西由于利欲熏心嫁给了出身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t布坎南。然而物欲和内欲的满足并没能填补黛西精神上的空虚与贫乏。在卡洛维的帮助下,她与盖茨比重逢后好像又旧情复燃。但黛西已不是原来的黛西,她不再是盖茨比想象中的纯情女孩,而是一个愚蠢、自私、庸俗、美丽的躯壳。盖茨比的美丽旧梦终于被打碎了,但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仍对黛西抱有一丝幻想,以致遭遇了更加凄惨可悲的结局。后来黛西在一次酒后驾驶盖茨比的车时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却与汤姆一道密谋并残忍地嫁祸于盖茨比。导致死者的丈夫突然闻入盖茨比家中并开枪打死了盖茨比,然后自杀身亡,使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自私而残忍的黛西的牺牲品。

《了不起的盖茨比》细腻而准确地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社会风貌,细致地描绘了当时被称为“爵士时代”的那种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狂热场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9年结束,美国无疑是赢家。由于美国在战争初期向交战双方提供军火,大发战争财,经济实力激增,从一个历来有债务的国家一跃成为债权国。一战后的美国进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丰富的时代。同时。20年代的美国又充斥着社会道德的堕落,因为随着帝国主义战争实质的日益明显暴露,正义和信仰成为骗人的鬼话,战争击垮了整整一代人。在旧道德、信仰、理想的废墟上,战后的美国青年滑入了追求超前消费的享乐生活。金钱被视为商居于世间万物之上的神灵。传统的道德价值观面临挑战,而新的价值观还未形成。因此,这个时代的美国人道德堕落,精神空虚。人们梦想能一夜成为百万富翁,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及时行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描写了这样一个最纵乐、最绚丽的时代,读者从中可感到歌舞升平表面下隐藏的精神危机。在小说中,作者精心挑选了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并以他们的生活反映美国20年代的社会生活。汤姆和黛西是当时旧贵族的代表。他们追求生活的优雅与情趣,精神空虚,只会用金钱去消磨打发百无聊赖的日子。他们道德堕落,自私,没有责任感,“他们是粗心大意的人,汤姆和黛西,他们毁掉了东西和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堆里或异乎寻常的麻木不仁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制造的烂摊子”。盖茨比是通过自己艰苦奋斗而发家致富的新贵。他为理想而努力,感情真挚而忠诚。但他爱讲排场,喜欢炫耀,没有品位。威尔逊夫妇是下层劳动人民,他们虽辛苦劳作,生活仍然贫困,没有前途,命运悲苦。但不管这些人属于哪个社会阶层,无不崇尚金钱,追求享乐。金钱已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成为众人生活的“新圣经”。20年代的美国成了一个唯利是图,道德沦丧的国度。

作者凭借着优美的语言,精妙绝伦的技巧呈现了新颖而深邃的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堪称“美国20年代‘美国梦’破灭的一首绝唱”。“美国梦”一直是举世瞩目的理想精神之一。它源于欧洲清教徒的宗教理想信念。所谓的“美国梦”,沿用了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指的是在美国条件下(尤其在新大陆开拓时代)形成与发展的一种具有相当普遍吸引力的理想与追求。“美国梦”在广义上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当年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披荆斩棘、开辟新的生活之路的时期,对于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来说,“新大陆”甚至可以说意味着人类最后的希望。浏览一下美国的历史及美国早期的一些文学作品,我们就能够认识到早期的“美国梦”是对一个基于平等、正义和自由的国家的向往。“美国梦”的第一个体现者和鼓吹者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编纂的《穷查理年鉴》就是第一个在美国文化史上全面地宣传了个人奋斗、发家致富的“扬基精神”,而他后来撰写的《自传》更是一本具体教诲如何实现“美国梦”的教科书。这种从18世纪诞生之时,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把物质上的成功归结为个人的品性与奋斗的“美国梦”,一直受到美国舆论界的大力宣扬,从而成为世世代代普通的美国人深信不疑、奋力追求的理想,同时也成了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维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重大精神力量。

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是“美国梦”的继承者。他的“美国梦”起源于他的孩提时代,由于深受富兰克林的影响,虽然他出身贫困,在少年时代饱受生活的辛酸,但是他一直遵循着富兰克林的教诲,从小立志,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但是社会的大环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当时的美国正处于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至上的社会背景之下,使得盖茨比最初的“美国梦”开始发生了质变。盖茨比有了崇尚物质的错位信仰,使得他认为只要物质上富裕了、有钱了,就能追求到爱情,拥有美满的家庭,就能充分享受到自由和美好,特别是当他遇到富家小姐黛西之后。他在第一次大战期间,与出身上流社会的黛西相遇并与她坠入爱河,但因为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黛西放弃了当时一文不名的盖茨比,而选择了具有贵族血统的富家子弟汤姆。这便使得盖茨比更加坚定地认为贫穷使他失去黛西,但他会用金钱把她夺回来。他这种对金钱万能的巨大的信仰,使他的“美国梦”最终变质,心中的富兰克林精神也慢慢消失殆尽。

为了得到这位富家小姐的爱情,盖茨比用了五年的时间通过一切手段积累财富,终于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了社会的顶峰。发财后的盖茨比在黛西家的对面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经常大摆盛宴以吸引黛西,夜夜深情地守望码头对面她家门前的那盏绿灯。盖茨比一直沉浸在对初恋情人的幻想之中。此时的黛西在他脑海里已幻化成了美国的传奇故事,然而黛西并非盖茨比想象中的纯洁无瑕,使得盖茨比最终成为他的“梦”的牺牲品,他对“梦”的盲目追求决定了他命运的悲剧性。

主人公盖茨比所认为的只要通过获得对金钱的占有就能实现他的“美国梦”的想法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性的表现。因为事实远不是他的想象样子。与真诚、勇敢、执著、负有责任心的盖茨比相比,黛西只是个肤浅、做作、金钱至上的拜金女子。当黛西再次与盖茨比相遇时,她失声痛哭,虽然有些是至情至性的流露,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她发现此时的盖茨比所拥有的财富比她的丈夫汤姆还要多。然而,即使是这样黛西也不会重新回到盖茨比的身边,尤其是当汤姆揭露了盖茨比是靠违法贩卖私酒而暴富之后,面对这样一个前途岌岌可危的不法之徒,“不管她曾经有过什么意图,有过什么勇气,现在肯定都烟消云散了”。因此,当盖茨比成为她的替罪羊时,她也只是漠然对待,与汤姆一走了之。正如她的出场一样“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高高的在一座白色的宫殿里,国王的女儿,黄金女郎……”。从头至尾,黛西只是一个世俗的、拜金的、贪图享乐的“金姑娘”,她不可能具有和盖茨比风雨同舟、共同进退的品质,她也不具备为实现理想付出高昂代价,作出巨大牺牲的精神品质,这就注定了盖茨比的悲剧结局。

而这种悲剧的根源就在于盖茨比对生活和爱情盲目地追求与幻想,在于他对不同阶级认识的缺乏。盖茨比和黛西是出身不同的两个阶级。黛西和汤姆都属于世袭特权阶层,这就注定了他们具有冷酷、自私和堕落等垄断资产阶级所特有的性格特点,是被金钱完全同化了的一群人。这些世袭特权阶层的人组成了上流社会团体,妄自尊大,对下流社会所谓的。暴发户”极度排斥,认为他们的钱财都是通过不合法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因此根本就看不起盖茨比这样从底层爬上来的“暴发户”,他们的世界和盖茨比的世界之间隔着一层无形的、不可逾越的网。而盖茨比却不懂得这个道理,执著地抱着他的“美国梦”不放,一味地幻想着自己的爱情,他把社会想象得太好了。在他的眼里,黛西就是上流社会精华的代表,是“像鲜花一样地为他开放”的“理想的化身”。

事实上,盖茨比的人生经历恰如其分地诠释了“美国梦”的追求过程。他的梦想,正是一个自我奋斗的普通中产阶级的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爬到一个较高的社会地位并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然而,在战后的年代,这种理想纵然变成现实,也摆脱不了悲剧的结果。像盖茨比这样执著的追求者,即使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也仍然无法逃离精神上的孤独与悲苦。盖茨比的梦就是典型的美国梦,他的奋斗体现了美国人所尊崇的坚韧、独立、向上的精神,他的失败实际上宣告了美国战后精神的颓废和衰退。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带给人们心灵的荒芜和扭曲,狂欢享乐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精神空虚和迷茫,整个社会陷入了无路可走和精神彷徨的痛苦之中。虽然盖茨比的梦想和现实之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使他走向毁灭,但是他的死却向世人敲响了警钟,把人们从虚无的“美国梦”中唤醒,激励人们从悲剧中汲取教训,以清醒的头脑重新思考社会现实,以更坚定的信念投入到现实生活之中。

《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深刻的社会主题,还得益于反映这一主题的高超完美的艺术手法,尤其是象征手法的独创运用。象征的使用,使他的作品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天地,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放大个人经历并赋予其代表性。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多处运用了象征手法,包括人物的象征,事物的象征和颜色的象征,其中颜色的象征着墨最多,也是最成功的。

绿色是作品频繁运用的颜色之一,也是追随主人公盖茨比一生的主色调。绿色是大自然的象征,是希望和渴求的象征。同时绿色也带有虚幻的象征意义,意味着美梦的幻灭。“绿灯”无疑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意象,在小说发展的重要时刻共出现三次。它首次出现是在尼克从中西部来到东部不久的一个晚上。当时尼克发现他的邻居盖茨比站在月光下的草坪上,“他奇怪地朝那黑黝黝的海面伸出双臂。虽然我离他很远,但是,我敢发誓他的身子在发抖。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朝大海望去——暮色苍茫中唯见一点绿色的灯光在遥远的码头那边闪烁着”。这不仅仅是盏绿灯,它象征着他思念的情人——黛西,更象征着他对“美国梦”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次出现是通过尼克的帮助,盖茨比终于与思念多年的黛西见面了。然而此时的盖茨比却神情恍惚。“要不是有雾,我们可以看见海湾对面你家的房子。”盖茨比说,“你家码头的尽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绿灯”是盖茨比夜夜守护的理想。是他一生追求的幸福,但是在大雾中忽明忽暗的灯光在暗示着盖茨比理想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果然,盖茨比期待的伟大爱情并未出现。在对汤姆摊牌后,黛西心神不宁地驾车回家,途中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威尔逊太太。盖茨比执著于自己的梦想,替黛西承担了一切责任,而对盖茨比痛恨已久的汤姆指使威尔逊杀死了盖茨比。盖茨比死后,绿灯最后一次出现。尼克说:“他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进脱我的追求……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盖茨比死掉了,这意味着他对“美国梦”的追求虽然执著,但始终逃脱不了最终幻灭的结局。

白色也是作者着力运用的象征手法之一,也是追随着主要人物——黛西的主色调。黛西第一次与盖茨比见面时穿的是白色的衣服,开的是白色的跑车,这白色从表面上看是天真纯洁的象征,也正是这种貌似的纯洁、美丽、无邪吸引着盖茨比。黛西这种白衣飘飘的纯洁形象成为他追求一生却又始终无法企及的梦想。但是在这部小说中,白色同时也是浅薄、空虚、无知、冷漠、自私的象征,这也正是黛西的实质所在,实际上也恰恰是盖茨比悲剧的根源。事实上,黛西本身就是美国梦的象征,不仅代表了盖茨比的追求,更代表了整个“爵士时代”的精神面貌,以及资产阶级虚伪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盖茨比内心深处对纯洁的黛西的向往化为支撑他的精神支柱,然而残酷的现实再次给他以深深的打击。这也再一次地深化了“美国梦”破灭的主题。

黄色是金子的颜色,小说用黄色来象征拜金主义和腐化堕落。黛西是拜金主义的典型代表。黛西的英文名字是Daisy,意思是雏菊,一种黄心的小白花。这一名字取得极有深意,象征着金钱和空虚。黛西外表纯洁,内心空虚,灵魂充满着铜臭味。“她的声音充满金钱”;她的形象也说明其本质,虽然常着一袭自衣,却缀着铜纽扣,携带着一支小金笔。她的生活目标就是享乐,爱情也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盖茨比为了重新得到她的爱情,时时都在向她显示着他的富有。他在花园里举行盛大的宴会,轿车、食物、酒都是黄色的;与黛西见面时的汽车也是浅黄色的。向黛西展示的梳子也是纯金的;甚至演奏的音乐也是黄色鸡尾酒音乐。作者用黄色塑造了金钱社会的氛围。盖茨比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重新赢得黛西,但是却忽略了,这样赢回的爱情与爱情的真谛是背道而驰的,用金钱唤回的女人只能是虚情假意的。他的“美国梦”从开始就是个无法实现的错误,这种错误导致了他悲剧的结局。

红色和白色是汤姆和黛西的豪宅的主色调。如果说白色象征了黛西的话,那么红色便象征着汤姆。红色展示出汤姆自私、傲慢、野蛮、残酷的个性。优越的家境使汤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这样描写道,他总是野蛮地推开挡在他前面的每个人,一头红色鲁莽公牛的形象跃然纸上。小说的结尾,当他得知妻子开车撞死自己的情人时,出于对盖茨比的忌妒,他唆使情人的丈夫残酷地杀死了盖茨比,他是真正双手沾满鲜血的凶手。到此,红色在小说中为汤姆形象的塑造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作者在运用色彩时,并不是单纯地把色彩堆积在一起,而是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运用不同的基本色彩,随着人物心理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色彩。色彩的巧妙运用把读者带到一个五彩的世界,使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人物的性格,感受主人公的命运,理解作者本人的情感,探究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也正是菲茨杰拉德独到的色彩象征手法的运用,促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巨大成就,确立了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而被冠以“爵士时代的历史学家”的美誉。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旁观的历史学家,而是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奢华追逐,并将其融化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正因如此,他才能栩栩如生地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气息和感情节奏。更重要的是,在沉湎其中的同时,他又能冷眼旁观,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用凄婉的笔墨书写了战后“述茫的一代”对“美国梦”破灭的悲哀。

书评(媒体评论)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因为菲茨杰拉德在其中描写了宏大、熙攘、轻率和寻欢,凡此种种,曾风靡一时。

——T.S.艾略特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关于美国梦及其崩溃的故事。作为小说家,我把它看作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是看清自己位置的一件标志,然后有时叹息,有时又全身紧张,就好像命中注定一样始终牵扯着我。

——村上春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了不起的盖茨比(赠英文版)/双语译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F.S.菲茨杰拉德
译者 刘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26436
开本 16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