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革命导师写作讲演的故事/红色文化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红色文化书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来说,这个书系是提高包括大学生、青年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在内的青年骨干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生动教材。

樊琦的这本《革命导师写作讲演的故事》为该书系中的一本。透过本书的字里行间,读者可以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时空转换中领略到思想的深刻性、故事的趣味性、知识的广泛性和方法的独特性,更能体会到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等的强大力量。

内容推荐

樊琦的这本《革命导师写作讲演的故事》为“红色文化书系”中的一本。

《革命导师写作讲演的故事》内容简介:

在长夜难明、万马齐喑的年代,在“狂风卷集着乌云”之时,许多人都在抗争、在拼搏,愤世嫉俗、激昂奋起者有之,披荆斩棘、上下求索者有之……但是,只有成为民众领路人的革命导师才真正指出了奔向光明的解放大道。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洞察社会变革规律的真理,而且也在于他们能将这些真理化为启迪革命觉悟的谆谆教导,用深入人心的语言“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投身到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之中。

认真领悟革命导师深邃思想内涵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习他们把革命真理精彩地表达出来的方式。这种精彩的方式通过精彩的语言体现在革命导师的写作和讲演之中,使人们在拜读和聆听中如沐春风,如遇明灯,使道理的阐述迅速地成为广大民众的共识。

目录

总序

前言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段话讲起

 “胸中泾渭分明,笔下风雷激荡”

——革命导师写作风格的斗争性

 人类“最重要的头脑”

  ——革命导师写作风格的说理性

 “不止在一块草原上赏花”

  ——革命导师写作风格的广博性

 “每个字都贵似金玉”

  ——革命导师写作风格的深刻性

 “理性的微笑”

  ——革命导师写作风格的生动性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革命导师写作风格的简练性

从列宁在莫斯科米赫里逊工厂的一次讲演谈起

 “一种强大的逻辑力量”

  ——革命导师讲演风采的说服力

 不能用“精神的眼睛”看着听众

  ——革命导师讲演风采的感染力

 “举出全体听众最熟悉的显著事例”

  ——革命导师讲演风采的吸引力

 “动员全国的老百姓”

  ——革命导师讲演风采的号召力

 “吼的好!狮子”

  ——革命导师讲演风采的震撼力

 改变历史的讲演

  ——革命导师讲演风采的引领力

试读章节

打开《共产党宣言》的正文,进入我们眼帘的第一段话是: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这段话凝练而深刻,高度概括了写作《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背景;这段话也精彩而睿智,读此开篇无不为之深深地吸引,涌起探其究竟的意愿……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出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段话,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马上就能感受到仿佛革命导师正向我们走来,将那些深刻的革命思想对我们娓娓道出。

这段话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段话。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的理论内容,要从这一段话学起;我们研究革命导师的写作风格,也可以从对这段话的认真分析谈起。

首先给我们的直接感受是,这段话把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昭然揭出,明确地强调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就是斗争兴起的时代。鲜明的斗争性从这第一段起,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所有著作之中,是马克思、恩格斯写作风格的主基调。在凸显斗争性的写作风格中,这段话所运用的基本方法是把斗争的对立双方列出。斗争的一方毫无疑问就是“共产主义的幽灵”,斗争的另一方则是“旧欧洲的一切势力”。共产主义的传播已遍及欧洲,“在欧洲游荡”,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旧欧洲的一切势力”也都结成了“神圣的同盟”。而在这些旧势力凭借权势组成了以遏制共产主义潮流为目的的现实同盟组织的情况下,仍然以社会意识形态传播为主要斗争形式的共产主义潮流也应当联合起来,成立自己的政党组织。这就在尖锐斗争的背景下把成立共产党的主旨在《共产党宣言》的开篇中引出。研析革命导师的写作风格,首先就要强调斗争性。

认真分析这段话的上述写作脉络,我们也不能不对马克思、恩格斯缜密的思想方法和顺畅的逻辑推理叹为观止。从横空出世般的“一个幽灵”到由这个共产主义幽灵所引出的一系列斗争结果,进而使开天辟地的共产党成立的宣言呼之欲出,所要阐述的观点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使所有读者无不顺其思路而受其引导。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大谈革命斗争的都不乏其人,而所有革命导师的论述与之不同之处,就在于都能像这段话一样以逻辑的力量循循善诱,却又将革命道理以严密的逻辑脉络展开分析研究的说理性。

能够以说理性的写作风格来启迪人民,动员人民,显然不能靠纯粹的理性思辨,这段话的内容就体现出了以理服人还必须要同以事实教育人结合起来,因为在百字左右的这段话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凝练地列出了体现革命斗争尖锐性的一系列历史人物:“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

这些人物的列出,全面地说明了革命斗争形势的严峻性,虽然仅仅是六个名称,却有代表性地概括了当时“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与沙皇”:教皇显然是欧洲神权的代表,沙皇则是当时世俗权力的代表。自古以来,欧洲就一直有神权与世俗权力谁是老大之争,也曾打得你死我活,但是到了19世纪40年代,当共产主义的社会潮流出现之后,本来是对立双方的教皇和沙皇,却在相互勾结、联合绞杀共产主义运动上统一起来。“梅特涅和基佐”:这是两个历史人物,分别代表着当时欧洲的两种不同的势力。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战败之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成为了战胜国的代表,与他相对立的就是被瓜分的战败国法国的代表基佐。这两个人本来是各卫一方,针锋相对的,但同样是在对待勃然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上,他们的观点一致起来,在残酷镇压上采取了与共产主义为敌的共同立场。“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这既是确指的,又是象征的。19世纪40年代,法国存在着许多激进的革命派别,他们在主张社会变革上提出了许多激进的方针和口号,俨然是一副“左”派的嘴脸,而“德国的警察”则是欧洲极右势力的代表,他们仇恨一切变革社会的革命斗争。大力鼓吹革命的“法国激进党人”同“德国警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一方面说明了“法国的激进党人”实际上仍属于“旧欧洲”的反动势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在对抗“共产主义幽灵”上全面地联合起来了。

P1-3

序言

在长夜难明、万马齐喑的年代,在“狂风卷集着乌云”之时,许多人都在抗争、在拼搏,愤世嫉俗、激昂奋起者有之,披荆斩棘、上下求索者有之……但是,只有成为民众领路人的革命导师才真正指出了奔向光明的解放大道。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洞察社会变革规律的真理,而且也在于他们能将这些真理化为启迪革命觉悟的谆谆教导,用深入人心的语言“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投身到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之中。

认真领悟革命导师深邃思想内涵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习他们把革命真理精彩地表达出来的方式。这种精彩的方式通过精彩的语言体现在革命导师的写作和讲演之中,使人们在拜读和聆听中如沐春风,如遇明灯,使道理的阐述迅速地成为广大民众的共识。

由此可见,革命导师注重表达方式上的精彩,并不只是为了语言自身的完美,更不是为了在语言逻辑的推演和语言词句的华丽中孤芳自赏,而是为了让真理的光辉普照大地,让真理的力量能够通过精彩的表达方式充分地发挥出来。表达方式的精彩,意在对广大民众宣传、教育与引导的实效性中。这就使革命导师写作与讲演风格上的精彩不同于那些故弄玄虚的书斋思想家和那些故显风骚的文人墨客。试想,如果革命导师在表达方式上高深莫测、晦涩难懂,或哗众取宠、空洞无物,能使他们的思想成为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吗?深刻的革命道理与精彩的表达方式的完美统一,凸显着革命导师的伟人风采。

写作与讲演的语言表达可以概括为文风,文风的重要不仅在于关系到思想传播的方式与途径,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思想的形成,也就是说,语言的功能不仅体现在思维的结果中,更体现在思维的过程中。革命导师对社会规律的本质把握与激荡的革命豪情,只有通过精彩的语言表达,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我们在严谨的判断、合理的推论中,体会到洞察社会的深邃;在事实的说明、充分的论据中,坚定起革命必胜的信心;在广泛的涉猎、精辟的概括中,激发出探索真理的追求;在生辉的笔触、磅礴的气势中,振奋起变革世界的豪情。

如今,革命导师阐述科学理论的背景事实已成历史,但是,他们阐述道理的精彩表达方式却有着经久不衰的永恒价值。为什么在当今时代仍然要学习革命导师的写作风格,领悟他们的讲演风采呢?首先是为了深入把握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语言表达方式虽然属于形式,但是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连,既然内容总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就可以通过对革命导师在写作与讲演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的分析,来把握他们在阐述科学理论时的逻辑脉络,进而理解所得出的革命结论。其次是为了能以最优的表达方式来说明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革命导师所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普遍适用意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写文章和作报告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像革命导师所倡导和践行的那样,能够观点明确、理深意切、旁征博引又言简意赅呢?外在的表达是内在素养的体现,如果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就不仅会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也会增加人格的魅力。最后是为了克服那种令人生厌的“八股”文风。无论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内容,即便是真理的学说,只要采用了“八股”的腔调,都会变成僵死的教条。所以,革命导师都对呆板的、生硬的、教条化的表达方式深恶痛绝,而他们的写作和讲演中所体现出来的文风,则是批判那种“八股”文风的最有力武器。如果要问:不用这种条条框框的表达方式用什么呢?那就去理解和体会革命导师的写作风格和讲演风采吧。

作者

2011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革命导师写作讲演的故事/红色文化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樊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3473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51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7-4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2
出版地 辽宁
230
160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