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符号学对哲学的冲击》一书中,作者约翰·迪利认为符号学产生于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各派几乎完全对立,与后现代哲学却是本质上相通。约翰·迪利的许多观念富于挑战性,他断言在21世纪这个“后现代的第一个世纪”中,符号学将在整个哲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书最后的“对话”,尤其妙趣横生,有苏格拉底式的机智,不妨先读。
图书 | 符号学对哲学的冲击/当代符号学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符号学对哲学的冲击》一书中,作者约翰·迪利认为符号学产生于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各派几乎完全对立,与后现代哲学却是本质上相通。约翰·迪利的许多观念富于挑战性,他断言在21世纪这个“后现代的第一个世纪”中,符号学将在整个哲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书最后的“对话”,尤其妙趣横生,有苏格拉底式的机智,不妨先读。 内容推荐 针对21世纪起始阶段运用于哲学之上的“后现代”这一用词的意义,本书《符号学对哲学的冲击》条理清晰地进行了探讨。作者约翰·迪利阐明,符号学说,即通常所谓符号学,在20世纪的发展代表了促生哲学后现代时期发展的根本动力,它与现代思想之间有着清晰的断裂,因为现代思想与伽利略、普安索和笛卡儿时代的拉丁经院哲学是既相伴随却又有所不同的。和作者当作关于后现代性的虚假主张而嗤之以鼻的那些相反,《符号学对哲学的冲击》揭示了什么是哲学中真正后现代的东西,它既超越了现代性,又在对人类状况的更新了的认识中复苏了哲学的既往。现代哲学以创造“关于外部世界的问题”肇始,后现代哲学则以揭示其为准谬误作为开端。《符号学对哲学的冲击》以一场哲学对话作为结尾,揭示出简单地回归到任何一种过去的“唯实论”形式都是不够的,并就后现代状况为何要求赋予人类“符号动物”这一新定义做出了解释。 约翰·迪利是圣托马斯大学阿奎那研究中心(休斯敦)的哲学教授,撰有数量众多的哲学和符号学著作,其近作包括《理解的四个时期》和《人类理解缘何不同》。 目录 跨越一切界限——中文版序言 第一部分 符号学对哲学的冲击 第一章 该问题的状况 第二章 在哲学范畴之中界分现代性 第三章 为什么符号学不是现代的? 符号学比皮尔斯要多 关于人类的后现代定义 第四章 符号学如何将传统恢复为哲学 符号学的语言 符号:从拉丁文的signum到英文的sign “符号学”这个英语单词中的拉丁属性在哪里? 皮尔斯的特别购买权 第五章 经典的古代和符号学 第六章 展望 作为实验室和风景的历史 “双重认识下的符号学” 告别 第二部分 外部世界的准谬误 第一节 非此非彼 第二节 后现代性的蛋 第三节 蛋孵化了 第四节 关于分界的争论 第五节 现实也是一个字眼 第六节 难以在生物学上做出定论的塑形体系 第七节 目光转向(Blickwendung):后视镜中的一瞥 第八节 更新文档 第三部分 “符号学家”与“唯实论者”之键的对话 什么是符号?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符号学对哲学的冲击/当代符号学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约翰·迪利 |
译者 | 周劲松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85235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0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20-2009-08号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