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姚锡光江鄂日记(外2种)/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政府的文牍和官修的史典,自然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途径。然而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成功与失败之间,其区别往往仅在于整个事态发展过程中一些细碎微妙环节的处理。而这些内幕,恰恰是我们难以通过冠冕堂皇的公文和春秋模式的正史而加以寻觅和稽考的。

本书收录三本日记:《姚锡光江鄂日记》、《莅官日记》和《校士日记》,均为晚清中下层官员(指写作日记时)所记,内容以反映中下层官场和社会情况为主。阅读此书,可以从微观的角度细看光绪年间的历史。

内容推荐

《江鄂日记》约十万字,始与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二日,止于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895年11月28日至1896年10月26日),几近一年。日记初始,姚氏往谒张之洞,被留驻南洋筹防局任事。姚氏到局后即随德国来华军事教官勘察南洋炮台。光绪二十一年末,张之洞卸两江总督任移节湖广,姚氏因曾在李鸿章治下的天津武备学堂执教,遂被张之洞邀往湖北,委以武备学堂总稽查职。在此期间,姚氏两度随洋员勘察东海及长江下游炮台;参与了湖北武备学堂整个筹办过程,故日记内对此两事记述甚详。也在这一时期,姚氏完成了《东方兵事纪略》的构思及写作,其写作时爬梳资料、寻访当事人的情形和即兴感叹于日记中随处可见。为筹备武备学堂,姚氏时与张之洞幕中的亲信僚属过往,言谈中得知很多官场秘闻。他将这些听闻一一记入日记,多时日记三四千言。因此,这部日记是了解清政府及封疆大吏在甲午战后一两年间推行新政展开自救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披露了许多官方文牍避而不载的内容,尤其是记录了很多与当时报界所刊文字大相径庭的事实,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

《校士日记》起始于光绪元年十月初九,止于十二月二十九日(1875年11月6日至1876年1月25日),约两万字。在此时期,他正奔波于州、府、县之间,按临主持生员科试及童生院试,故而日记定名为《校士日记》。通过《校士日记》可以看出,当时在西学东渐之时,在教育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到广大士层群众,对改革传统教育方式和内容尚无意愿和行动。虽然中国大地上已相继出现了北京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东同文馆、求是学堂、操炮学堂等新型学校,但改革只是零星的行动,西学对传统教育体系远未构成真正的冲击;那微弱的改革呼吁及实践,甚至不为广大社会所知。另外,透过《校士日记》,还可以观察近代中国主管地方教育科考官吏的社会地位。祁世长巡试往返于州、府、县之间,在与各地生童的频频接触中,他了解到不少社会下层的情况,以及县级基层官员的政绩。这些亦可供了解晚清中下层官场及社会民情的实况。

《莅官日记》还有关于催缴辖区内租税捐款,率领团练抗拒流寇,倡导捐献举办社仓,亲自督导生童学业科试,逢灾率民设坛祈祷,整建地方环境交通等方面的详细记载。是考察晚清地方官日常行为是宝贵史料。

《姚锡光江鄂日记》、《莅官日记》、《校士日记》均为晚清中下层官员(指写作日记时)所记,内容又以反映中下层官场和社会情况为主。日记写作的时间不同,恰可为不同时期情况的参照。

目录

前言

江鄂日记

 卷一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月十二日——十二月初九日

 卷二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二月初十日——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二月十三日

 卷三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二月十四日——五月二十一日

 卷四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月二十二日——九月二十一日

校士日记

莅官日记

试读章节

十四日(11月30日)  晴。早八点钟,由吴淞官码头坐轿赴狮子林炮台,即班复斋坐营,营后即炮台。

自东而西:头炮,沪局仿造阿母斯脱郎八百磅子长式后膛钢炮二尊;口径英尺十二寸,身长卅五尺。炮身重五十吨。吃黑色饼药二百磅,吃栗色饼药三百磅。击远一万码,合华里十四里八分八厘。距炮一千码,可穿十九寸厚铁板。

次,沪局仿造阿母斯脱郎二百五十磅子长式后膛钢炮四尊;口径英尺九寸,身长二十六尺三寸。身[炮]身重二十五吨。吃黑色饼药一百五十磅,吃栗色饼药二百磅。弹子足重三百磅,空心炸弹连炸药共重三百磅。击远一万一千码,合华里十五里二分八厘。距炮一千码,可穿十八寸厚铁板。

次,四十磅子克虏伯后膛护台炮二尊;口径四寸八分,身长九尺七寸。吃洋药七磅。击远二千六百六十五码,合华里三里七分。

共大炮六尊,护炮二尊。

是台形式既新,炮亦精致,为吴淞口三处炮台之冠。且闻有快炮四尊不日购到,并入是台,尚须择地安置。

洋员来春石泰云:是台格堆嫌高,宜挖平摊匀低处。此说非是,盖格堆过低,必不能御横扫炮子也。台之望台矗立,令敌人遥望而知为炮台处所,须移建敌人不能窥见之处,如树林深密中即得。其登台阶级数处,凹入台墙,遂成缺口,易令敌弹溜入误事,此须填补齐平,不可留兹缺口。台墙宜一律令长草批,可以护台,且能溜弹。至子弹房顶,宜厚筑塞门德土,上加铁板,方易溜去弹子。按:子弹库最好是地库,比铁板尤为完密。台之后路墙垒尚须加厚,多开枪孔,以防后路。且隔数丈须修一登垒之路,以便步兵分头上墙防御。按:炮台后路防守,宜取远势,断无敌人已至台根而能婴垒自守之理。若台之全局,大炮六尊尚嫌单薄,须有大炮二十四尊,方资守御。则炮台东、西两头,尚须如式接长,增置大炮。谓东头须加大炮六尊,西头须加大炮十二尊,此说似亦过当,盖彼不知中国物力。是台诚须增炮,然亦不能一台增至大炮十八尊也。

按:吴淞口乃长江门户,两岸相距约七十里而遥,中横崇宝沙,又东北日石头沙,又东北日黄沙,又东北则大石赤山矣。而以崇宝沙为扼要,乃长江户限,盖江至是处若分两派人海。沙以南日南洋口,狭处不及二十里;沙以北日北洋口,宽约四十里。

其自南洋口人者,必经黄浦江口外,南折即入黄浦,西上即人长江。于是于黄浦、吴淞两口交汇之处,从西岸角筑一炮台,日吴淞口炮台,迤而东北里许,又筑一炮台,日南石塘炮台,皆以扼南洋口人长江之道,即以兼顾黄浦口门。惟北面紧与江心崇宝沙对,其沙北之北洋口,非此两台炮力所及。乃循江岸上游西北行约二十里,日狮子林。盖是处去崇宝沙西尽头处,已将及十里。凡船自南洋口、北洋口来人长江者,以是处为总汇,皆必经是处江之中泓。而中泓去岸只四里许,此处轮船线路去南岸近,去北岸远。洵为南北两口上游扼要处所。且对南岸崇明浅水滩,不过英尺万码,口面不宽,为我炮力所易及。于是<处>筑一炮台,日狮子林炮台,盖意在总顾南洋口、北洋口两路。此三处炮台设立之大较也。

今看三处炮台,以狮子林台式为最新。现甫毕工,大小后膛炮六门,皆明台,打全周三百六十度。每炮相距一百尺,皆问以格堆,外作垣坡、外濠,内作重濠。每炮左右复凿方塘,而炮堂亦不大,敌弹不易打入,造法颇善。惜地本滨江沙滩,恐掘深见水,不易修造地库,子弹储藏不能完密。尚须设法,以造子库最为要务。且炮位过少,不足当冲要,亦须添备布置。

其吴淞口、南石塘两处,则南石塘差胜,而吴淞口台式最老。

盖吴淞口暗炮台十一座,乃张树声正轩督两江时所造,及今已二十年。炮既多前膛老式,十一尊内,惟克虏伯后膛炮三尊。且炮亦鳞比相属,相去至近,易为敌毁,而我之炮门甚狭,不能周旋,难以中敌,此暗炮台之必不得力,固无待论。其东西两端明炮台,乃十年前添造,而修筑亦未得法。盖炮台必须锐角相交,令敌弹可斜拂而过,故西人炮台角度只令得正角十五分之一。今吴淞炮台外面率成钝角形,既易受炮,且台墙矗立,外无坦坡,不能溜弹,必为敌毁。此吴淞口一台全无足恃,必须修改者也。

南石塘一台,较吴淞口差胜,而炮堂[膛]过大,一经临敌,弹子易入,伤人必多,是其所短。

夫吴淞口、南石塘两台,为沙北南洋口第一重门户,万一此台不守,长江以内必致全局震惊。且上海机器制造局,规模最巨,为南洋用兵根本,不在租界以内;若是两台一有蹉跌,则敌必径袭我机器局后路。因鄙[敝]就简,实属非计。愿以告诸当道。

又询诸班统领,我后膛炮每点钟可打十二炮,前膛炮每点钟只能打六炮。以后膛炮论,约五分钟打一炮,而吴淞三处炮台至大之炮能击远至十五里。计秦[泰]西中等快兵轮,每点钟可行卅余迈,即入长江缓行,亦可行至十七八九迈不等,计每分钟可行一里,不过十五分钟,即行十五里,而我十五分钟每尊炮不过能打三炮,使敌船驶入长江受炮不多,即无以制于死命。似各台宜增置快炮,方能得力。

P5-8

序言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刊行缘起

编辑出版《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是为给有关学术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日记是人们对自己的活动、交游、见闻、学习心得以至思想感情的记录。一般来说,日记所记多为作者的亲身经历,且又是当时的记录,因而它的内容也就比较具体、真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日记中的资料,有的为一般史籍所不载,有的可与史籍的记载相互印证,有的还可订正史籍中的讹误。中国近代的许多重要官员、学者、文人都记有内容十分丰富的日记。例如著名的《赵烈文日记》、《翁同龢日记》、《越缦堂日记》、《湘绮楼日记》等,都是被研究者经常利用的重要史料。

近代人物的日记究竟有多少种,目前还没有详细的统计,但数量肯定是十分可观的。全国许多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单位,都藏有近代人物的日记,一些私人收藏家和近代著名人物的后裔,也保存着为数不少的日记。这些日记,大部分都是未刊稿本,发掘、整理这批史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除刊印一些著名的日记外,尤其重视确有史料价值的稿本或抄本。整理方法和出版形式,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求一律。有的可以作简要的注释,有的可加目录和索引;比较完整的日记可以单独成书,有些零散、片断的日记则可合为一册。

编好这部丛书,一定会有不少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得到各图书馆,博物馆、学术界、教育界和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它是可以逐步充实、完善起来的。

中华书局编辑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姚锡光江鄂日记(外2种)/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锡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61109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4
13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