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幸福(曼殊斐尔小说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幸福:曼殊斐尔小说集》是英国作家曼殊斐尔的经典短篇小说选集,亦是新西兰文学花园的孔雀开屏之作。

在徐志摩的眼里,曼殊斐尔其实是一座令他神魂颠倒的维纳斯偶像,是一位不容亵渎的艺术女神。那美丽女人的身上,寄托着他那“爱、自由、美”的理想。

英语写作教科书式的小说作品,多位翻译大师追捧的典范文本,其中含有收入牛津大学版英语教材的《园会》、《一杯茶》。

  中英对照,国内首次双语合璧版本,精彩演绎曼殊斐尔的杰作。

内容推荐

《幸福:曼殊斐尔小说集》是曼殊斐尔创作的短篇小说选集,共收录了曼殊斐尔的代表作《幸福》、《园会》等短篇小说8篇,还附录了徐志摩悼念她的文章和诗歌。曼殊斐尔在艺术上深受契诃夫的启发,不设奇局,不求曲折的情节,注重从看似平凡的小处发掘人物情绪的变化,文笔简洁而流畅,注重内心描写,细腻地传递出作者内心渴望生命的抑郁情绪。同时,曼殊斐尔的作品也是学习英语语法的权威文本,她的小说《园会》、《一杯茶》等,五十年前就成为英文写作与英语语法的教学篇目。

《幸福:曼殊斐尔小说集》由民国时期四大才子之首徐志摩翻译而成,他是中国第一位翻译曼殊斐尔作品的作家,为曼殊斐尔的作品在中国的流布立下了筚路蓝缕之功。译文后附有完整的英文原文,读者可以感受英国著名作家曼殊斐尔的语言魅力。

目录

园会

毒药

巴克妈妈的行状

一杯茶

幸福

一个理想的家庭

刮风

附录一 夜深时(残篇)

附录二 曼殊斐尔

试读章节

园会

那天的天气果然是理想的。园会的天气,就是他们预定的,也没有再好的了。没有风,暖和,天上没有云点子。就是蓝天里盖着一层淡金色的雾纱,像是初夏有时的天气。那园丁天亮就起来,剪草,扫地,收拾个干净;草地和那种着小菊花的暗暗的平顶的小花房儿,都闪闪地发亮着。还有那些玫瑰花,她们自个儿真像是懂得,到园会的人们也就只会得赏识玫瑰花儿;这是谁都认得的花儿。好几百,真是好几百,全在一夜里开了出来;那一丛绿绿的全低着头儿,像是天仙来拜会过他们似的。

他们早餐还没有吃完,工人们就来安那布篷子。

“娘,你看这篷子安在哪儿好?”

“我的好孩子,用不着问我。今年我是打定主意什么事都交给你们孩子们的了。忘了我是你们的娘。只当我是个请来的贵客就得。”

但是梅格总还不能去监督那些工人们。她没有吃早饭就洗了头发,她带着一块青的头巾坐在那里喝咖啡,潮的黑的发鬈儿贴在她两边的脸上。乔斯,那蝴蝶儿,每天下来总是穿着绸的里裙,披着日本的花衫子。

“还是你去吧,劳拉,你是讲究美术的。”

劳拉就飞了出去,手里还拿着她的一块牛油面包。

她就爱有了推头到屋子外面吃东西;她又是最爱安排事情的;她总以为她可以比谁都办得稳当些。

四个工人,脱了外褂子的,一块儿站在园里的道儿上。他们手里拿着支篷帐的杆子,一卷卷的帆布,背上挂着装工具的大口袋儿。他们的神气很叫人注意的。劳拉现在倒怪怨她还拿着那片牛油面包,可是又没有地方放,她又不能把它掷了。她脸上有点儿红,她走近他们的时候;可是她装出严厉的,甚至有点儿近视的样子。

“早安,”她说,学她娘的口气。但是这一声装得太可怕了,她自己都有点儿难为情,接着她就像个小女孩子口吃着说,“啊——欧——你们来——是不是为那篷帐?”

“就是您哪,小姐,”身子最高的那个说,一个瘦瘦的,满脸斑点的高个儿,他掀动着他背上的大口袋,把他的草帽往后脑一推,望下来对着她笑,“就是为那个。”

他的笑那样的随便,那样的和气,劳拉也就不觉得难为情了。多么好的眼他有的是,小小的,可是那样的深蓝!她现在望着他的同伴,他们也在笑吟吟的。“放心,我们不咬人的,”他们的笑像在那儿说。工人们多么好呀!这早上又是多美呀!可是她不该提起早上,她得办她的公事。那篷帐。

“我说,把他放在那边百合花的草地上,怎么样呢?那边成不成?”

她伸着不拿牛油面包的那只手,点着那百合花的草地。他们转过身去,望着她点的方向。那小胖子扁着他那下嘴唇皮儿,那高个子皱着眉头。

“我瞧不合适,”他说,“看得不够明亮。您瞧,要是一个漫天帐子,”他转身向着劳拉,还是他那随便的样子,“您得放着一个地基儿,您一看就会嘭地一下打着你的眼,要是您懂我的话。”

这一下可是把劳拉蒙住了一阵子,她想不清一个做工的该不该对她说那样的话,嘭地一下打着你的眼。她可是很懂得。

“那边网球场的一个基角儿上呢?”她又出主意。“可是音乐队也得占一个基角儿。”

“唔,还有音乐队不是?”又一个工人说。他的脸是青青的。他的眼睛瞄着那网球场,神情怪难看的,他在想什么呢?

“就是一个很小的音乐队。”劳拉缓缓地说。也许他不会多么的介意,要是音乐队是个小的。但是那高个儿的又打岔了。

“我说,小姐,那个地基儿合适,背着前面那些大树。那边儿,准合适。”  背那些喀拉噶树。可是那些喀拉噶树得被遮住了。他们多么可爱,宽宽的,发亮的叶子,一球球的黄果子。他们像是你想象长在一个荒岛上的大树,高傲的,孤单的,对着太阳擎着他们的叶子,果子,冷静壮丽的神气。他们免不了让那篷帐遮住吗?

免不了。工人们已经扛起他们的杆子,向着那个地基儿去了。就是那高个儿的还没有走。他弯下身子去,捻着一小枝的薰衣草,把他的大拇指与食指放在鼻子边,嗅吸了沾着的香气。劳拉看了他那手势,把什么喀拉噶树全忘了,她就不懂得一个做工人会注意到那些个东西——爱薰衣草的味儿。她认识的能有几个人会做这样的事。做工人多么异常的有意思呀,她心里想。为什么她就不能跟做工人做朋友,强如那些粗蠢的男孩子们,伴她跳舞的,星期日晚上来吃夜饭的?他们准是合适得多。

坏处就在,她心里打算,一面那高个的工人正在一个信封的后背画什么东西,错处就在那些个可笑的阶级区别,枪毙或是绞死了那一点子就没有事儿了。就她自个儿说呢,她简直想不着什么区别不区别。一点儿,一子儿都没有……现在木槌子打桩的声音已经来了。有人在那儿嘘口调子,有人唱了出来,“你那儿合适不合适,玛代?”“玛代!”那要好的意思,那——那——她想表示她多么的快活,让那高个儿的明白她多么的随便,她多么的瞧不起蠢笨的习惯,劳拉就拿起她手里的牛油面包来,使劲地啃了一大口,一面瞪着眼看她的小画。她觉得她真是个做工的女孩子似的。

“劳拉,劳拉,你在哪儿?有电话,劳拉!”一个声音从屋子里叫了出来。

“来——了!”她就燕子似地掠了去,穿草地,上道儿,上阶沿儿,穿走廊子,进门儿,在前厅里她的爹与劳里正在刷他们的帽子,预备办事去。

“我说,劳拉,”劳里快快地说,“下半天以前你替我看看我的褂子,成不成?看看要收拾不要。”“算数。”她说。忽然她自个儿忍不住了。她跑到劳里身边,把他小小地,快快地挤了一下。“啊,我真爱茶会呀,你爱不爱?”劳拉喘着气说。

“可——不是,”劳里用亲密的、孩子的口音说,他也拿他的妹妹挤了一下,把她轻轻地一推,“忙你的电话去,小姐。”

那电话。“对的,对的;对呀。基蒂?早安,我的乖。来吃中饭?一定来,我的乖。当然好极了。没有东西,就是顶随便的便饭——就是面包壳儿,碎蛋白糖饼壳儿,还有昨天剩下来的什么。是,这早上天气真好不是?等一等——别挂。娘在叫哪。”劳拉坐了下来。

“什么,娘?听不着。”

谢里登太太的声音从楼梯上飘了下来:“告诉她还是戴她上礼拜天戴的那顶漂亮帽子。”

“娘说你还是戴你上礼拜天戴的那顶漂亮帽子,好。一点钟,再会。”

劳拉放回了听筒,手臂往脑袋背后一甩,深深地呼了一口气,伸了一个懒腰,手臂又落了下来。“呼”,她叹了口气,快快地重复坐正了。她是静静的,听着。屋子里所有的门户像是全打得大开似的。满屋子只是轻的、快的脚步声,流动的口音。那扇绿布包着的门,通厨房那一带去的,不住地摆着,塞,塞地响。一会儿又听着一个长长的,气呼呼的怪响。那是他们在移动那笨重的钢琴,圆转脚儿擦着地板的声音。但是那空气!要是你静着听,难道那空气总是这样的?小小的,软弱的风在闹着玩儿,一会儿往着窗格子顶上冲了进来,一会儿带了门儿跑了出去。还有两小点儿的阳光也在那儿闹着玩,一点在墨水瓶上,一点在白银的照相架上。乖乖的小点子。尤其是在墨水瓶盖上的那一点。看的顶亲热的。一个小小的、热热的银星儿。她去亲吻他都成。

前门的小铃子丁丁地响了,接着萨迪印花布裙子窸窣地上楼梯。一个男子的口音在含糊地说话,萨迪答话,不使劲地:“我不知道呀。等着。我来问问谢里登太太。”

“什么事,萨迪?”劳拉走进了前厅。

“为那卖花的,劳拉小姐。”

不错,是的。那边,靠近门儿,一个宽大的浅盘子,里面满放着一盆盆的粉红百合花儿。就是一种花。就是百合——美人蕉,大的红的花朵儿,开得满满的,亮亮的,在鲜艳的、深红色花梗子上长着,简直像有灵性的一样。

“啊——啊,萨迪!”劳拉说,带着小小的哭声似的。她蹲了下去,像是到百合花的光焰里去取暖似的;她觉着他们是在她的手指上,在她的口唇上,在她的心窝里长着。

“错了,”她软音地说。“我们没有定要这么多的。萨迪,去问娘去。”

但是正在这个当儿谢里登太太也过来了。

“不错的”,她静静地说。“是我定要的。这花儿多么可爱?”她挤紧着劳拉的臂膀。“昨天我走过那家花铺子,我在窗子里看着了。我想我这一次总要买他一个痛快。园会不是一个很好的推头吗?”

“可是我以为你说过你不来管我们的事。”劳拉说。萨迪已经走开了,送花来的小工还靠近他的手车站在门外。她伸出手臂去绕着她娘的项颈,轻轻的,很轻轻的,她咬着他娘的耳朵。

“我的乖孩子,你也不愿意有一个过分刻板的娘不是?别孩子气。挑花的又来了。”

他又拿进了很多的百合花,满满的又是一大盘儿。“一条边的放着,就在进门那儿,门框子的两面,劳驾”,谢里登太太说。“你看好不好,劳拉?”

“好,真好,娘。”

在那客厅里,梅格,乔斯,还有那好的小汉斯,三个人好容易把那钢琴移好了。

“我说,把这柜子靠着墙,屋子里什么都搬走,除了椅子,你们看怎么样?”

“成。”

“汉斯,把这几个桌子搬到休息室里去,拿一把帚子进来把地毯上的桌腿子痕子扫了——等一等,汉斯——”乔斯就爱吩咐底下人,他们也爱听她。她那神气就像他们一块儿在唱戏似的。“要太太、劳拉小姐就上这儿来。”

“就是,乔斯小姐。”

她又转身对梅格说话:“我要听听那琴今天成不成,回头下半天他们也许要我唱。我们来试试那‘This life is weary’。”

嘭!他!他,氏!他!那琴声突然很热烈地响了出来,乔斯的面色都变了。她握紧了自己的手。她娘同劳拉刚进来,她对她们望着。一脸的忧郁,一脸的奥妙。

这样的生活是疲——倦的,

一滴眼泪,一声叹气。

爱情也是要变——心的

这样的生活是疲——倦的,

一滴眼泪,一声叹气。

爱情也是不久——长的,

时候到了……再见!

但是她唱到“再见”的时候,虽则琴声格外地绝望了,她的脸上忽然泛出鲜明的、异常地不同情的笑容。

“我的嗓子成不成,妈妈?”她睑上亮着。  这样的生活是疲——倦的,

希望来了,还是要死的。

一场梦景,一场惊醒。

但是现在萨迪打断了她们。“什么事,萨迪?”

“说是,太太,厨娘说面包饼上的小纸旗儿有没有?”

“面包饼上的小纸旗儿,萨迪?”谢里登太太在梦里似地回应着。那些小孩子一看她的脸就知道她没有小旗儿。

“我想想。”一会儿,她对萨迪坚定地说,“告诉那厨娘等十分钟我就给她。”

萨迪去了。

“我说,劳拉”,她母亲快快地说,“跟我到休息间里来。旗子的几个名字我写在一张信封的后背。你来替我写了出来。梅格,马上上楼去,把你头上那湿东西去了。乔斯,你也马上去把衣服穿好了。听着了没有,孩子们,要不然回头你们爹晚上回家的时候我告诉他?说是——乔斯,你要到厨房里去,告诉那厨娘别着急,好不好?这早上我怕死了她。”

那张信封好容易在饭间里那摆钟背后找了出来。怎么会在那儿,谢里登太太想都想不着了。

“定是你们里面不知谁从我的手袋里偷了出来,我记得顶清楚的——奶酪起司同柠檬奶冻。写下了没有?”

“写了。”

“鸡子同——”,谢里登太太把那张信封擎得远远的。“什么字,看着像是小老鼠。不会是小老鼠。不是?”

“青果,宝贝。”劳拉说,回过头来望着。

“可不是,青果,对的。这两样东西并着念多怪呀。鸡子同青果。”

她们好容易把那几张旗子写完。劳拉就拿走到厨房去了。她见乔斯正在那里平厨娘的着急,那厨娘可是一点儿也不怕人。

“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精巧的面包饼,”乔斯乐疯了的口音说。“你说这儿一共有几种,厨娘?十五对不对?”

“十五,乔斯小姐。”

“好,厨娘,我恭喜你。”

厨娘手里拿着切面包饼的长刀,抹下了桌上的碎粉屑儿,开了一张嘴尽笑。

“戈德伯铺子里的来了。”萨迪喊着,从伙食房里走出来。她看见那人在窗子外面走过。

这就是说奶油松饼来了。高德伯那家店铺,就是做奶油松饼出名。有了他们的,谁都不愿意自己在家里做。

“去拿进来放在桌子上吧,姑娘。”厨娘吩咐。

萨迪去拿了进来,又去了。劳拉与乔斯当然是长大了,不会认真的见了奶油什么就上劲。可是她们也就忍不住同声地赞美,说这松饼做得真可爱呀。太美了。厨娘动手拾掇,摇下了多余的糖冰。

“一见这些个松饼儿,像是你一辈子的茶会全回来了似的,你说是不是?”劳拉说。

“许有的事,”讲究实际的乔斯说,她从不想回到从前去的,“他们看起来这样美丽轻巧,羽毛似的,我说。”

“一人拿一个吧,我的乖乖,”厨娘说,她那快乐的口音。“你的妈不会知道的。”

这哪儿成。想想,才吃早饭,就吃奶油松饼。一想着都叫人难受。可是要不了两分钟,乔斯与劳拉都在舔她们的手指儿了,她们那得意的,心里快活的神气,一看就知道她们是才吃了新鲜奶油的。

“我们到园里去,从后门出去,”劳拉出主意。“我要去看看工人们的篷帐怎么样了。那工人们真有意思。”

但是后门的道儿,让厨娘、萨迪、高德伯铺子里的伙计、小汉斯几个人拦住了。

出了事了。

“格——格——格”,厨娘咯咯地叫着,像一只吓慌了的母鸡。萨迪的一只手抓紧了她的下巴,像是牙痛似的。小汉斯的脸子像螺旋似的邹着,摸不清头脑。就是高德伯铺子里来的伙计看是自己儿得意似的,这故事是他讲的。

“什么事?出了什么事?”

“出了大乱子了,”厨娘说,“一个男子死了。”

“一个男子死了!哪儿?怎么的?什么时候?”

但是那店伙计可不愿意现鲜鲜的新闻,让人家当着他面抢着讲。

“知道那些个小屋子就在这儿下去的,小姐?”知道?当然她知道。“得,有个年轻的住在那儿,名字叫斯科特,赶大车儿的。他的马见了那平道儿的机器,今天早上在霍克路的基角儿上,他那马见了就发傻,一个斛斗就把他掷了下去,掷在他脑袋的后背。死了。”

“死了!”劳拉瞪着眼望着那伙计。

“他们把他捡起来的时候就死了,”那伙计讲得更起劲了。“我来的时候正碰着他们把那尸体抬回家去。”他对着厨娘说,“他剩下一个妻子,五个小的。”

“乔斯,这儿来。”她一把拉住了她妹子的衣袖,牵着她穿过了厨房,到绿布门的那一面。她停下了,靠在门边。“乔斯!”她说,吓坏了的,“这怎么办,我们有什么法子把什么事都停了呢?”

“什么事都停了,劳拉!”乔斯骇然地说。“这怎么讲?”

“把园会停了,当然。”乔斯为什么要装假?

但是乔斯反而更糊涂了。“把园会停了?劳拉我的乖,别那么傻。当然我们不干这样的事,也没有人想我们这么办。别太过分了。”

“可是现鲜鲜的有人死在我们的大门外,我们怎么能举行园会呢?”

这话实在是太过分了,因为那些小屋子有他们自个儿的一条小巷,在她们家一直斜下去的那条街的尽头。中间还隔着一条顶宽的大路哪。不错,他们是太贴近一点。那些小屋子看得真让人眼痛,他们就不应该在这一带的附近。就是几间小小的烂房子,画成朱古力棕褐色的。他们的背后园里也就是菜梗子,瘦小的母鸡子,红茄的罐子。他们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先就是寒伧。烂布似的,烂片似的小烟卷儿,哪儿比得上谢里登家的烟囱里出来的,那样大片的,银色的羽毛,在天空里荡着。洗衣服的妇人们住在那条小巷里,还有扫烟囱的,一个补鞋的,还有一个男的,他的门前满挂着小雀笼子。孩子们又是成群的。谢里登家的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是一步也不准上那儿去的,怕的是他们学下流话,沾染他们下流的脾气。但是自从他们长成了,劳拉同劳里有时也穿着那道儿走。又肮脏,又讨厌。他们走过都觉得难受。可是一个人什么地方都得去,什么事情都得亲眼看。他们就是这样地走过了。

“你只要想想我们的音乐队一动手,叫那苦恼的妇人怎么受得住!”劳拉说。

“啊,劳拉!”乔斯现在认真的着恼了。“要是每次有人碰着了意外,你的音乐队就得停起来,你的一辈子也就够受了。我也是和你一样的难过。我也是一样的软心肠的。”她的眼睛发狠了。她那盯着她的姊姊的神气,就像是她们小时候打架的样子。“你这样的感情作用也救不活一个做工的酒鬼。”她软软地说。

“酒鬼!谁说他是酒醉!”劳拉也发狠地对着乔斯。“我马上就进去告诉娘去。”她说,正像她从前每次闹翻了说的话。

“请,我的乖。”乔斯甜着口音说。  “娘呀,我可以到你的房里吗?”劳拉手持着那大的玻璃门拳儿。

“来吧,孩子。唉,怎么回事?怎么你的脸上红红的?”谢里登太太从她的镜台边转了过来。她正在试她的新帽子。

“娘,有一个人摔死了。”劳拉开头说。

“不是在我们的园里?”她娘就打岔。

“不,不!”

“啊,你真是吓了我一跳。”谢里登太太叹了口气,放心了,拿下了她的大帽子,放在她的膝腿上。

“可是你听我说,娘,”劳拉说。她把这可怕的故事讲了,气都喘不过来。“当然,我们不能开茶会了不是,”她恳求地说。“音乐队,什么人都快到了。他们听得到的,娘;他们差不多是近邻!”

她娘的态度竟是同乔斯方才一样,劳拉真骇然了!更难受的是因为她看是好玩似的。她竟没有把劳拉认真对待。

“但是,我的好孩子,你得应用你的常识。这无非是偶然的,我们听着了那回事。要是那边有人生病了——我就不懂得他们挤在那些脏死的小窠儿里,怎么的活法——我们还不是一样地开我们的茶会不是?”

劳拉只好回答说“是的”,可是她心里想这是全错的。她在她娘的沙发椅上坐了下来,捻着那椅垫的绉边。

“娘,这不是我们真的连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了吗?”

“乖孩子!”谢里登太太站起身走过来了,拿着那帽子。劳拉来不及拦阻,她已经把那帽子套在她的头上。“我的孩子!”她娘说,“这帽子是你的。天生是你的。这帽子我戴太嫌年轻了,我从没有见过你这样的一张画似的。你自己看看。”她就拿着手镜要她看。

“可是,娘,”劳拉又起了一个头。她不能看她自己;她把身子转了过去。

这一来谢里登太太可也忍不住了,就像方才乔斯忍不住了一样。

“你这是太离奇了,劳拉,”她冷冷地说。“像他们那样的人家也不想我们牺牲什么。况且像你这样要什么人都不乐意,也不见怎样的发善心不是?”

“我不懂。”劳拉说,她快快地走了出去,进了她自己的卧房。在那里,很是无意的,她最先见着的,就是镜子里的一个可爱的姑娘,戴着她那黑帽子金小花儿装边的,还有一条长的黑丝绒带子。她从没有想过她能有这样的好看。娘是对的吗?她想。现在她竟是希望娘是对的。我不是太过分吗?许是太过分了。就是一转瞬间,她又见着了那可怜的妇人同她的小孩子,她男人的尸体抬到屋子里去。但这都是模糊的,不真切的,像新闻纸上的图画似的。等茶会过了我再想着吧,她定主意了。这像是最妥当的办法了……

中饭吃过一点半。两点半的时候他们已经准备这场闹了。穿绿褂子的音乐队已经到了,在那网球场的犄角儿上落坐了。

“我的乖!”基蒂·梅特兰娇音地说,“可不是他们太像青虾蟆?你们应该让他们围着那小池子蹲着,让那领班的站在池中间一张花叶子上。”

劳里也到了,一路招呼着进去换衣服了。一见着他,劳拉又想起那件祸事了。她要告诉他。如其劳里也同其余的见解一样,这就不用说一定是不错的了。她跟着他进了前厅。

“劳里!”

“哎!”他已经是半扶梯,但是他转身来见了劳拉,他就鼓起了他的腮帮子,睁着大眼睛望着她。“我说,劳拉!你叫我眼都看花了,”劳里说,“多,多漂亮的帽子!”

劳拉轻轻地说:“真的吗?”她仰着头对劳里笑着,到底还是没有告诉他。

不多一会见客人像潮水一般来了。音乐队动手了,雇来的听差忙着从屋子跑到篷帐里去。随你向哪儿望,总有一对对的在缓缓地走着,弯着身子看花,打招呼,在草地上过去。客人们像是美丽的鸟雀儿,在这下半天停在谢里登家的园子里,顺路到——哪儿呢?啊,多快活呀,碰着的全是快活人,握着手,贴着脸子,对着眼睛笑。

“劳拉乖乖,你多美呀!”

“你的帽子多合适呀,孩子!”

“劳拉,你样子顶像西班牙美人,我从没有见你这样漂亮过。”

劳拉抖擞着,也就软软地回答:“你喝了茶没有?来点儿冰吧;今天的果子冰倒真是别致的。”她跑到她爹那里去,求着他,“好爹爹,音乐队让他们喝点儿水吧?”

这圆满的下午渐渐地成熟了,渐渐地衰谢了,渐渐地花瓣儿全闭着了。

“再没有更满意的园会……”“大,大成功……”“真要算是最,最……”

劳拉帮着她娘说再会。她们一并肩地站在门口,一直等到完事。

“完了,完了,谢谢天,”谢里登太太说。“把他们全找来,劳拉。我们去喝一点新鲜咖啡去。我累坏了。总算是很成功的。可是这些茶会,这些茶会!为什么你们一定不放过要开茶会!”他们全在走空了的篷帐里坐了下来。

“来一块面包夹饼,爹爹。旗子是我写的。”

“多谢。”谢里登先生咬了一口,那块饼就不见了。他又吃了一块。“我想你们没有听见今天出的骇人的乱子吗?”

“我的乖,”谢里登太太说,举着她的一只手,“我们听见的。险一点把我们的茶会都弄糟了。劳拉硬主张我们把会停了。”

“啊,娘呀!”劳拉不愿意为这件事再受嘲讽。

“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是?”谢里登先生说。“那死的也成了家了。就住在这儿下去那个小巷子里,他抛下了一个妻子,半打小孩,他们说。”

很不自然地小静了一会。太太的手不安地弄着她的茶杯。实在爹不识趣了……

忽然她仰起头来望着。桌子上满是那些个面包夹饼、蛋糕、奶饼油松,全没有吃,回头全是没有用的。她想着了她的一个妙主意。

“我知道了,”她说。“我们装起一个篮子来吧。我们拿点儿这完全没有动的上好点心,给那可怜的女人吧。随便怎么样,她的小孩子们总有了一顿大大的食品,你们说对不对?并且她总有邻舍人等出出进进的。不劳她费心这全是现成的,可不是个好主意?”

“劳拉!”说着她跳了起来,“把那楼梯边柜子里的那大竹篮子拿来。”

“但是,娘,你难道真以为这是个好主意吗?”劳拉说。

又是一次,多奇怪,她的见解与旁人不同了。拿她们茶会余下的滓子去给人家。那可怜的妇人真的就会乐意吗?

“当然啰!今天你怎么的?方才不多一会儿,你抱怨着人家不发慈悲,可是现在——”

啊,好的!劳拉跑去把篮子拿来了。装满了,堆满了,她娘自己动手的。

“你自己拿了去,乖乖,”她说,“你就是这样去好了。不,等一等,也带一点大红花去。他们那一等人顶喜欢这大花儿的。”

“小心那花梗子毁了她的新花边衣。”讲究实际的乔斯说。

真会的。还好,来得及。“那你就拿这竹篮子吧。喂,劳拉!”她娘跟她出了篷帐——“随便怎样你可不要——”

“什么,娘?”

不,这种意思还是不装进孩子的脑袋里去好!“没有事!你跑吧!”  劳拉关上园门的时候,天已经快黄昏了。一只大狗像一个黑影子似的跑过。这道儿白白的亮着,望下去那块凹地里暗沉沉的就是那些小屋子。

过了那半天的热闹这时候多静呀。她现在独自走下那斜坡去,到一个地方,那里说是有个男子死了,她可是有点儿想不清似的。为什么她想不清?她停步了一会儿。她的内心像满蒙着亲吻呀,种种的口音呀,杯匙丁当的响声呀,笑呀,压平的青草味呀,塞得满满的。她再没有余地,放别的东西。多怪呀!她仰起头望着苍白的天,她心里想着的就是:“对呀,这真是顶满意的茶会。”

现在那条大路已经走过了。已经近了那小巷,烟沉沉的、黑沉沉的。披着围巾的女人,戴着粗便帽的男人匆忙地走着。有的男人靠在木棚子上;小孩子们在门前玩着。一阵低低的嗡嗡的声响,从那卑污的小屋子里出来。有的屋子里有一星的灯亮,一个黑影子,螃蟹似的,在窗子里移动着。劳拉低了头快快地走。她现在倒抱怨没有裹上一件外衣出来。她的上身衣闪得多亮呀!还有那黑丝绒飘带的大帽子——换一顶帽子多好!人家不是望着她吗?他们一定在望着她。这一来来错了;她早知道错了。她现在再回去怎么样呢?

不,太迟了。这就是那家人家。一定是的,暗暗的一堆人站在外面。门边一张椅子里坐着一个很老的老婆子,手里拿着一根拐杖,她在看热闹,她的一双脚踏在一张报纸上。劳拉一走近人声就停了。这群人也散了。倒像是他们知道她要到这儿来似的,像是他们在等着她哪。

劳拉异常地不自在。颠着她肩上的丝绒带子,她问一个站在旁边的妇人:“这是斯科特夫人的家吗?”那个妇人,古怪地笑着,回说:“这是的,小姑娘。”

啊,这情形躲得了多好!她走上他们门前的走道,伸手敲门的时候,她真的说了:“帮助我,上帝。”只要躲得了他们那弹出的眼睛,这是有什么法子把自己裹了起来,裹在一个围肩里都好。我放下了这篮子就走,她打定了主意。我连空篮子都不等了。

那门开了。一个穿黑的小女人在暗冥里替她开着门。

劳拉说:“你是斯科特夫人吗?”但是那女人的答话吓了劳拉一跳:“请进来吧,小姐。”她让她关进在门里了。

“不,”劳拉说,“我不进去了。我只是要放下这篮子。娘叫我送来——”

在黑沉沉的夹道儿里的小女人像是没有听着似的。“走这儿,请,小姐。”她软媚的口音说,劳拉跟了进去。

她进了一间破烂的,又低又窄的厨房,台上一盏冒烟的油灯。灶火的前面有一个妇人坐着。

“艾姆,”引她进去的那个小个儿说。“艾姆,是个小姑娘。”她转身对着劳拉。她有意味地说:“我是她的妹子,小姐。您得原谅她不是?”

“啊,可是当然。”劳拉说。“请,请不要打搅她。我——我只要放下——”

但是这时候坐在灶火前的妇人转了过来。她的脸子,肿胀着,红红的,红肿的眼,红肿的口唇,看得可怕。她看是摸不清为什么劳拉在那儿。这算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个外客拿着一个篮子站在她的厨房里?这是什么回事?她那可怜的脸子又是紧紧地皱了起来。

“我有数,”还是那个人说。“我会谢小姑娘的。”

她又说了:“您得原谅她,小姐,我想你一定。”她的脸子,也是肿肿的,想来一个讨好的笑容。

劳拉只求马上出去,马上走开。她已经回上了那条通道。那门开了。她一直走过去,走进那间卧房,那死人就摊在那里。

“您得看看他不是?”艾姆的妹子说,她匆匆跑上前去到那床边,“不要怕,我的姑娘,”——现在她的口音变得很爱惜,很机敏似的,她爱怜地把死人身上的被单拉下了——“他像一幅画。什么怪相也没有。过来,我的乖。”

劳拉过来了。

一个年轻的人躺在那里,深深地睡着——睡得这样的沉,这样的深,他看是离他们俩远着哪。啊,这样隔着远远的,这样的平静。他在做梦,从此不要惊醒他了。他的头深深地落在枕头上,他的眼紧闭着,眼睛在紧闭了的眼睛子里是盲的了。他全交给他的梦了。什么园会呀,竹篮子呀,花边衣呀,与他有什么相干。他离开那些个事情远着哪。他是神奇的,美丽的了。一面他们在那里欢笑,一面音乐队在那里奏乐,这件不可思议的事到了这条小巷里。快活……快活……什么都好了,睡着的脸子在说。这正是该的。我是满足了。

但是我总得哭一哭,她要出这屋子总得对他说几句话。劳拉响响地孩子似的哭了一声。

“饶恕我的帽子。”她说。

这时候她也不等艾姆的妹子了。她自己走出了门,下了走道,经过那些黑沉沉的人们。在那巷子的转角上她碰着了劳里。

他从黑荫里走了出来。“是你吗,劳拉?”

“是我。”

“娘着急了,没有什么吗?”

“是,很好。啊,劳里!”她挽住他的臂膀,紧紧地靠着他。

“我说,你没有哭不是?”她的兄弟问。

劳拉摇着她的头。她是哭着哩。

劳里拿手围着她的肩膀。“不要哭,”他那亲热的,爱怜的口音说,“那边难受不是?”

“不,”劳拉悲哽地说。“这太不可思议了,但是,劳里——”她停顿了,她望着她的兄弟。“生命是不是,”她打顿地说,“生命是不是——”但是生命是什么她说不上。不碍。他很懂得。

“可不是,乖乖?”劳里说。

P1-26

序言

本书是由英国作家曼殊斐尔创作的短篇小说选集。曼殊斐尔(Katherine Mansfield),通译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年轻时到伦敦求学,后在英国定居。她是以短篇小说成名的,在作品风格上,富有女性的特点,细腻而干净,笔调自然流畅,在技巧方面注重心理描写,综合了多种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这使她的作品在西方国家颇受欢迎,也在上世纪20年代得到了东方青年读者的广泛阅读。

曼殊斐尔于1922年7月,在伦敦会见徐志摩,交谈中她给徐志摩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只有20分钟的会面,却使徐志摩受到了一次美的洗礼,并和其结下了终生的深厚友谊。所以在和曼殊斐尔见面时,徐志摩接受了翻译她小说的重托,当年10月15日,徐志摩从英国返回中国。归国后,他没有食言,在多次讲演或撰文介绍这位令他动心的女作家之余,他翻译成了《曼殊斐尔小说集》,为曼殊斐尔的作品在中国的流布立下了筚路蓝缕之功。曼殊斐尔因患有肺结核病,于1923年1月9日在法国的枫丹白露镇去世。

徐志摩一生顶礼膜拜的女性美的理想,只和他接触了20分钟,“那二十分钟不死的时间”成为徐志摩终生的眷恋。在得知曼殊斐尔逝世之后,徐志摩一腔哀思难平,写下诗歌《哀曼殊斐尔》(《努力周报》第44期)。在回忆文章《曼殊斐尔》中,徐志摩用“感美感恋最纯粹的一俄顷之回忆”来表达自己对曼殊斐尔的深情怀念。曼殊斐尔逝世半年之后,徐志摩还赶到巴黎曼殊斐尔的墓地凭吊,“怅望云天,泪下点点”。

徐志摩译著的《曼殊斐尔小说集》,于1927年由北新书局初版中文繁体毛边本。此次出版是1927年初版之后的国内首次简体中文出版,不仅收有精心挑选的曼殊斐尔的几个短篇小说,还特别收录了徐志摩为哀悼曼殊斐尔而写的纪念文章《曼殊斐尔》和诗歌《哀曼殊斐尔》。而且,本书首次采用了中文、英语的双语版本,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阅读口味,为读者尽心呈现绝美的阅读和视觉的盛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幸福(曼殊斐尔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曼殊斐尔
译者 徐志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40851
开本 20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4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185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