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追我魂魄(一名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
内容
编辑推荐

云杉编著的《追我魂魄——一名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是首部以1942年八路军总部十字岭突围战斗为题材的小说;为纪念八路军总部突围战斗70周年,北岳文艺出版隆重推出《追我魂魄》单行本;单行本出版前,经审稿核对,订正了《追我魂魄》各种版本中的差错。单行本仍采用收入《读库》时由著名画家王增延创作的5幅插图。

1942年5月,日军三万兵力进行奔袭式大“扫荡”,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包括学校、报社、后勤单位)近万人和少量掩护部队被包围在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一线,突围战斗异常惨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突围作战中,于十字岭壮烈牺牲。牺牲的还有很多同志。

此次反“扫荡”后,为了制造假象, 迷惑敌人,八路军有关部门没有对外公布实情。被包围了多少人,牺牲了多少人,是哪些单位的,至今说法不一。这一场惨烈战斗的史实,知者甚少。

《追我魂魄——一名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在互联网(2004年)和《读库》(2006年)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了持久而热烈的反响,被誉为“媚俗浮躁的世风中一声空谷足音”。

内容推荐

《追我魂魄——一名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以一个记者采访的角度,通过抗战老兵和幸存村民的回忆,再现了1942年八路军总部突围战斗的壮烈史实,展现了太行根据地军民可歌可泣的战斗精神,同时也对当下发出追问。作者说:“我的前辈,我的同事和朋友,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了这部小说,我不再是写一段过去的历史,而是‘我们’和历史之间无法回避的思索。”

云杉笔下的追索之旅,在时空隧道中往来穿梭。出现在历史中的人物培蕊、兔唇、李营长、黑村长等,跃然于作者笔下;出现在现实中的人物老铜寿、王俊、穆易、陈辉等人的故事着墨并不铺张,但都是在起承转合的关键处:由此产生的强烈反差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间。

《追我魂魄——一名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的文字简练、生动,极具穿透力,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促人深思。

目录

序言

 为了一张照片去寻觅一场战争——新华社这次忘了哭泣——铜家峡惨案——爱也如渊,恨也如渊

 杨太婆语出惊人——日寇如刀俎,百姓如鱼肉——孙二水留不住程长官——一溃千里的中国军队

 如幻如梦谈英灵,王俊追怀当年事——花梨儿这次拒绝当积极分子——黑村长的哲学思考,子弟兵能不能得到爱情信物

 谈鞋论袜——诡异的日本杀人挺进队——千军危亡系于一线

 南艾铺生死决战——我以我血荐中华——美丽的灵魂如花瓣飘落——兔唇上山了——最后的记者

附录

 《追我魂魄》背后的故事 云杉

 绚丽壮美的立体画卷——读《追我魂魄》 双石

试读章节

晋冀豫边区肃正作战(C号作战)

(五月十五日——七月二十日)

敌情:共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作者注)总部及一二九师仍盘踞于晋冀豫边区的山岳地带(太行军区)及沁河中游的河畔地带(太岳军区),屡次巧妙避开日军讨伐的锋芒,企图扩大其势力。

第一军于五月八日下达了第一期作战命令。

……

独立混成第三、第四旅团及协同作战的第一、第八旅团,对涉县北面的共军根据地,从东面、北面构成了封锁线,第三十六师团进其西面和南面,从而完成了对共军的包围圈。

二十四日晨,各兵团同时开始进攻,在各地于大大小小敌人发生战斗,追击包围圈内的敌人。光冈明中佐指挥的第二十九独立飞行队,进行地面攻击和搜索敌人,第一军战斗司令部从太原进驻潞安,军参谋乘作战飞机进行现场指导。

二十六日,第三旅团正面的敌人继续进行顽强抵抗,而三十六师团正面的敌人,已经击溃四散逃跑。

《华北治安战》中是这样介绍杀人挺进队的:

根据第一军的要求,第三十六师团的两个步兵联队分别编成“特别挺进杀人队”(步兵第二百二十三联队以益子重雄为队长,第二百二十四联队以大川桃吉为队长,由特别选拔的、改穿便衣的约一百名士兵组成。)

挺进队接受的任务是:深入敌后捕捉敌首脑(朱德、彭德怀、金永德、左权及刘伯承等),如不得手也应搅乱敌指挥中枢,报告敌主力方向及所隐藏之军需品。

从《华北治安战》中,我们可以想见这场战争的惨烈。在这被名以“C号作战计划”中,冈村宁次调集了最精锐的部队和空中支援,组织了从暗杀到围剿的周密计划,企图一举歼灭八路军首脑机关和有生力量。

冈村宁次的突袭差点儿成功,日本人追杀着八路军数千人的后勤机关、学校、医院、也包括培蕊所在的鲁艺剧团。但是,如《华北治安战》中所承认,日本军队也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这是保护总部突围的作战部队。

这支八路军作战部队的人数很少,所有资料表明,可能不足三百人。

三百人和两万人。我一直想不出这场仗怎么打。实际情况是,从双方交火到日军攻上山岭,战斗的时间持续了十几个小时,一直到二十六日凌晨,仍然有零星的枪声和手雷弹爆炸的响声。

日军攻入阵地的时候,阵地上已经阒无一人。谁也不知道三百名八路军战士,是全部阵亡了呢,还是杀出了重围。

王俊被炮弹的气浪卷下了山谷,后来被搜救民兵发现。王俊一直在寻找原先那个部队的战友,他坚信不疑他们会安全转移,他会在有生之年一直,寻找下去。

李营长和他的部队并不知道发生了大事。当时这个营正在外线转战,偶然路经南艾铺的北面。哨兵报告:前面山上有部队转移,好像是我们的后勤机关。未几,一马飞驰而至。马上的人厉声问:“是哪个团?”

李营长认出,是总部的一位副参谋长。他跑步上前:“七六九团,一营。”

副参谋长脸色铁青:“有重要任务。”

李营长站在南艾铺的山岭上,崇山峻岭一览无余。现在他才真正理解他的任务是什么。在崎岖的山道上,正滞重地流动着辎重、驮队和人群,有医院的伤病员的担架队,有报社、银行和学校的同志,有头发已经斑白了的人也有妇女。李营长还没见过这么多戴眼镜的人,

他甚至心里微笑了一下,在他年轻的人生里,把眼镜看做古怪的、有趣和不可思议的东西。  人们不断地向前走去,他们看见李营长和正在挖掩体的战士们,就会向他们笑笑,然后继续走。一个清瘦的、有着大黑眼睛的少年在李营长面前站住了,拍了拍李营长的肩。

“我从马来亚回来,一万多公里,走了一个月,想打仗,打日本鬼子。”

他奋力地拉着驮着机器的骡子走了几步,又回头说:

“替我打。”

人们平静地、沉默地走着,甚至有一种泰然,他们把生命交付给了李营长等人,也交付给了战场,毫无怨尤,又视死如归。

时值正午。李营长听到鸟的叫声,他抬头望望天空,空中不时有鸟群飞过。

鸟的叫声凄厉。

这是一场恶战。李营长感觉到,敌人的规模和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他的估计,这次战斗的惨烈也会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半小时后,哨兵紧急报告:敌人已经出现在南艾铺的东面。接着,其他哨位报告:南面和北面均发现敌情。

李营长心急如焚,一次次向总部报告,请求总部首长立即转移。王俊说,性格倔强的彭老总一直不走,他要所有的总部机关撤离后再离开。总部副参谋长左权下令牵来了战马,他和几个警卫人员把彭老总架了上去。这时候,敌人的飞机已经在南艾铺上空盘旋,左权指挥着大队人马向后山撤退,他走过李营长的时候,停了下来。

左权沉默了一会儿,说:明白你的任务吗?

李营长说:明白。

左权问:哪一年入伍?

李营长说:三零年。

左权说:谢谢。

当日,左权在十字岭殉难。敌机俯冲扫射时,左权正在疏散撤退的人群,一颗炮弹在他脚前爆炸。

左权,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年三十七岁。

五月二十五日,日军两万精锐部队从四面八方对南艾铺、窑门口一带形成了“铁壁合围”之势,南艾铺一线,扼守着总部机关冲出包围圈的唯一通道。

阵地上尘砂蔽日,硝烟弥漫。

P81-87

序言

我承认,李营长、兔唇和培蕊的故事让我难以忘怀,因为无从捉摸而令人感奋不已。他们存亡未卜,连他们的真实姓名和身世都渺不可考。唯一真实存在的,是培蕊在太行山麓留下的那张照片,因为新华社一级技师的精心补救,培蕊年轻的面容才从褪色的底版上浮现出来。我首先惊讶的是她的年轻和美丽,而这两样东西是极具穿透力的,它们穿透了六十年的岁月,带着莫名的活力,浓雾般地包围过来,这使我为她的死亡而伤感,并且认为,她的青春和美丽因此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培蕊的八路军装在褪色的照片上显得浓重,仿佛是黑色的,而她身后的太行山,却因为照片的老化,显得云雾飘渺,若远若近,就像我现在看见的那样。

我和民俗研究会的老铜寿爬上十字岭的时候,铜寿已经气喘吁吁,于是那一口山西话就越发显得缠绵:“就是这儿了唉,就是这儿了!”

秋天的暮霭已经重重叠叠地浮动在山坳和远方,山的浓绿和峭拔都变得恍惚,而远处那个叫做南艾铺的垭口,笼罩着淡青色的雾气,半隐半现,美如仙境。我无法想像这里曾发生过极其惨烈的厮杀,数千手无寸铁的八路军机关人员、文工团员、学生和新闻记者,在冈村宁次数万精兵悍将的追杀下拼死突围,掩护这些人突围的,是一支不足三百人的八路军武装部队,在敌我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这些八路军战士把勇气和疯狂发挥到了极致。我想那一定是天地为之动容的场面。

当年的通讯员王俊说他在整个战斗中一直在阻击敌人的阵地之间疯狂穿梭,报告总部和人们的突围情况。他说李营长站起来把肠子塞进了被弹片切开的腹部,好像卷起来一条垂下来的皮带。

王俊说李营长还问了他一句话,然后他露出了悠然神往的神情。他又补充说这句话其实无关紧要,你可以从文章中把它删掉。

“鲁艺的同志都冲出去了吗?”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篇很主旋律的作品,但我读后,感到异常的感动与震动。

——《读库》主编 张立宪

……这是给人力量的文字,就像尼采当初傲然宣告《看,这个人》,云杉也指向山麓云端,对我们说:“看,这些人!”

——编剧、策划人 史航

我为这篇文章所感动,为那种久违的刚烈与赤诚所感动……我曾经在西西河转载此文,转贴中,我不得不三次离座,到卫生间擦拭模糊不清的双目。

——作家 萨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追我魂魄(一名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云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36128
开本 32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6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09
14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