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说清朝那时候儿
内容
编辑推荐

承千年封建帝制,启繁华康乾盟世,却只不过是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雄才大略的帝王臣子,刀光剑影的宫廷斗争,此起彼佚的农民起义,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失败尝试的维新改良……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悲欢离合且看史官和启航编写的《话说清朝那时候儿》一书一一道来;曲曲折折,兜兜转转,是非功过尚需细细品鉴。

《话说清朝那时候儿》讲述了一部充满权力与智慧的斗争史。

内容推荐

它,是封建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

它,在风云历史的舞台上活跃了近三百年,曾一度跃居世界文化、经济之巅;

它,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于各国列强的铁蹄践踏中轰然倒塌;

这个留给后世一部兴衰荣辱、荡气回肠的宏伟史诗的王朝,就是大清王朝。

百年的盛世有着怎样的繁华富饶?

历任皇帝皆勤于政务,却为何仍避免不了王朝的衰落?

既能临霸世界之首,又何以会任由列强践踏?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且看本书《话说清朝那时候儿》。《话说清朝那时候儿》由史官和启航编著。

目录

第一章 从努尔哈赤说起

 1.十三副铠甲起家

 2.满族人有了自己的文字

 3.杀褚英,怎一个痛字了得?

 4.“七大恨”起兵反明

 5.失意的男人:宁远之战

第二章 皇太极称帝

 1.皇太极对决袁崇焕

 2.清朝的诞生

 3.征讨朝鲜

 4.生死存亡:松锦大战

 5.皇帝也多情:皇太极的生死恋

第三章 入主中原

 1.冲冠一怒为红颜?

 2.少年得志多尔衮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清初暴行之扬州十日

 5.清初暴政之嘉定三屠

第四章 两朝国母孝庄的是非

 1.毛遂自荐,劝降洪承畴

 2.多尔衮摄政

 3.影响顺治帝一生的女人

 4.死后不合葬之谜

第五章 康乾盛世下的阴影

 1.国姓爷:炮击荷兰军

 2.亦功亦罪说鳌拜

 3.平定三藩

 4.以土地换和平: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5.九子夺嫡

 6.施琅收复台湾

 7.千古第一园——圆明园

 8.两定金川

 9.撰《四库全书》,兴文字狱

 10.乾隆的败笔:闭关锁国

第六章 帝国的没落

 1.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2.白莲教起义

 3.大内遇刺

 4.天理教起义

 5.嘉庆之死:天打雷劈?

第七章 炮火轰开了大门

 1.张格尔叛乱

 2.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3.近代第一战:鸦片战争

 4.中华民族的耻辱:南京条约的签订

 5.多事之秋,一杯怎样的苦酒

第八章 逃亡天子的杯盘狼藉

 1.洪秀全起义

 2.抬棺出征的“常胜将军”

 3.八里桥之战

 4.火烧圆明园

 5.回天乏力:北京条约的签订

第九章 太后夺权的岁月

 1.垂帘听政夺大权

 2.同治选后

 3.洋务运动主将:曾国藩

 4.洋务运动主将:李鸿章

第十章 理想主义者的悲歌

 1.改革科举制度

 2.马关条约:洋务运动的破产

 3.百日维新,理想幻灭

 4.近代革命:义和团运动

 5.光绪与北大

第十一章 不得不说的女人:慈禧

 1.一个丧权辱国的名字还是大清的顶梁柱?

 2.“斩立决”促成中国史上第一个殉职记者

 3.安分太监李莲英

 4.孝庄VS慈禧:兴也太后,亡也太后?

第十二章 末代皇帝的挽歌

 1.辛亥革命的爆发

 2.三度称帝,三度退位

 3.末代皇帝的坎坷婚姻路

试读章节

3.杀褚英,怎一个痛字了得?

爱新觉罗·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在他6岁的时候,母亲佟佳氏病逝。10岁那年,努尔哈赤和胞弟舒尔哈齐并称贝勒时,褚英被称作“台吉”。据《清史稿》记载,褚英在这一战中“取屯寨二十以归”,深得努尔哈赤赏识,赐他“洪巴图鲁”的美称,也就是“大勇士”的意思,封贝勒爵位。

自古“共患难易,同富贵难”。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舒尔哈齐,因不满努尔哈赤专权,曾向朝鲜来使申忠一说:“日后你佥使(官名)若有送礼,则不可高下于我兄弟。”言语之间,是想与兄长一较高下,礼也不能比他送少了。兄弟之间出现裂痕。时隔四年,建州出兵哈达,将士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舒尔哈齐却在城下畏缩不前,被太祖当众一顿怒斥,恼羞成怒,兄弟间的情谊每况愈下。

哈达被消灭后,女真各部只剩下建州、乌拉和叶赫,而叶赫经过明朝多次打击,已呈衰颓之势,乌拉贝勒布占泰这时如日中天,是唯一能与清太祖一较高下的人。事实上,那时的布占泰收取藩胡,士卒、军械极其精健,已超过努尔哈赤。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场大战无可避免。1607年,努尔哈赤派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大臣费英东等率兵三千,到东海瓦尔喀部斐优城护送新归附的部众回建州,路上遭遇布占泰的大军,双方在图们江畔的乌碣岩(今朝鲜境内)大战一场。扈尔汉、扬古利领兵二百在前锋作战,褚英和弟弟代善各领兵五百,分两翼夹击。褚英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锐不可当,大败乌拉军。这一战后褚英声名大振,努尔哈赤封他为阿尔哈图土门。见儿子已能独挡一面,努尔哈赤也不怕与弟弟撕破脸,下令将舒尔哈齐的两员大将常书、纳齐布处死。舒尔哈齐苦苦哀求后才免了死罪,只罚了些财物。此后,努尔哈赤又找机会削夺了舒尔哈齐的兵权,舒尔哈齐常出怨言,积怨更深,据《满文老档》记载,在1609年,努尔哈赤将忠于舒尔哈齐的大臣乌尔坤吊在树上烧死。不久,舒尔哈齐也被幽禁,随后被杀。

舒尔哈齐死后,褚英身价看涨,地位迅速上升。乌碣岩大战后一年,被授命代父执掌国政,那一年他29岁。虽然褚英在军事上不失为一个人才,但在政治上先天不足,缺乏谋略。或许是因为早年丧母,缺乏教养,不能像他父亲努尔哈赤一样识文断字,熟读汉文,更不知读心术和攻心计,远不及他父亲老谋深算。掌权后的他变得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对跟随他父亲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五大臣”,也不放在眼里,出言不逊。就连褚英的弟弟们努尔哈赤“爱如心肝”的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和八子皇太极这“四贝勒”,也不满他主国政。褚英非但对“五大臣”缺乏谦恭,更想趁汗父在世时,对“四贝勒”削权夺财,巩固自己的权势。四面树敌的结果必然是众叛亲离。“五大臣”和诸弟人人自危,于是两相联手,共同扳倒褚英。

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使得努尔哈赤不得不在褚英和“五大臣”与四个子侄之间作出抉择。利蔽权衡后,努尔哈赤决定疏远褚英,不再派他出征。褚英并未悔过,而是焚表“咀睨”,甚至说:“我即位后,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诸大臣。”于是在1613年,努尔哈赤下令将褚英幽禁,两年后将他处死,死时36岁。《满文老档》中有详细的记录,《清史稿》记载较简略,如下:

褚英屡有功,上委以政。不恤众,诸弟及群臣想於上,上浸疏之。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乃坐咀咒,幽禁,是岁癸丑。越二年乙卯闰八月,死於禁所,年三十六。

杀掉爱子褚英,可以说是清太祖一生最后悔的事。努尔哈赤更为痛惜的,料想不只是囚兄弟、杀褚英,而是手足相残。因此,162l年,清太祖召集诸子侄孙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证等,对天地神祗,焚香设誓:

今祷上下神祗:吾子孙中纵有不善者,天可灭之,勿令刑伤,以开杀戮之端。如有残忍之人,不待天诛,遽兴操戈之念,天地岂不知之?若此者,亦当夺其算。昆弟中若有作乱者,明知之而不加害,俱坏(怀)礼义之心,以化导其愚顽。似此者,天地祜之,俾子孙百世延长。所祷者此也。自此之后,伏愿神祗,不咎既往,惟鉴将来。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实权势对英雄的诱惑更是致命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皆为名利。真正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漫天云卷云舒”者又有几人?有权力的地方就有纷争,任他是谁也改变不了人类贪婪的本性。这次的信誓旦旦,也不能阻止日后手足相残的一幕登台重演。

延伸阅读

褚英是第一个被清太祖废掉的太子,代善继褚英之后成为第二个被废太子。关于代善被废,史料记栽有三点理由。最先动摇代善的太子之位的,是他与父亲的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多尔衮之母)的暧昧关系被揭发。努尔哈赤当众老泪纵横,可见十分伤心。代善的威信也自此一落千丈。其次是1620年,后金国准备从界藩城迁居萨尔浒城,太祖即视察并指定各贝勒兴建府邸的宅地。代善看到他与前妻的长子岳托的宅地比自己的好,假意请汗父住他的宅地,然后向莽古尔泰和阿敏请命说他与努尔哈赤住的宅小,想趁机霸占岳托的宅地。清太祖只得仍住回自己的宅地。第三次是代善虐待前妻之子岳托和硕托。天命五年九月初三,代善次子硕托突然失踪。代善一口咬定他是“叛逃”到明朝。后来在找到硕托后并问明他没有叛逃之心时,代善还是固执己见,数次请求汗父杀他。这个请求遭到驳斥,随后,太祖下令废掉代善太子之位。

P9-13

序言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中国的朝代。从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末代皇帝溥仪,共历十二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自缢,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此时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掳去,“冲冠一怒”之下引清兵入关,成全了文人笔下的又一红颜祸水。清朝入主中原,多尔衮扶幼主顺治登基,至1912年溥仪退位宣告灭亡,历时296年。

有关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问题,至今学界仍存在较大争议。一派认为,清朝自入关以来积极推行儒家思想,定都北京,同时清朝基本上保留了明朝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以儒家传统和中原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并且在近代,清朝与西方列强的外交文件和公文中,常以“中国”指代清朝,在国际上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所以清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而另一批学者则认为,清朝消灭了代表中国正统的明朝,是一个外族政权,不能算是中国正统。自清朝入主中原后,中国实际上已经亡国。

说清朝入主中原之时就是中国亡国之日,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还是明末建州左卫枝部酋长,也是明朝的臣子,效忠明朝。在觉昌安死后,明朝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即便后来清朝取代明朝,中国也无亡国一说。商是中国,唐是中国,何以清不是中国?历朝历代,只是中国的代名词罢了。

历史上的很多是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清朝自康熙起大兴文字狱,牵强附会、捕风捉影,文人碰上“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真是无可奈何。乾隆时期更是以修《四库全书》为名,查办禁书,把许多书籍烧之毁之或篡改,毁掉了许多宝贵的书不说,也使后人更难得知前朝的庐山真面目。所以,历史未可全信。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后人可根据形势需要重新诠释它,可以说,历史永远为现在而写。但是,历史毕竟是一面镜子,看过去可知未来,所以有“以史为鉴”之说。

当然,这些都不是本书讨论的重点,本书的编写目的,不过是借书中或有趣或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增添看官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怡情而已。

编著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说清朝那时候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官//启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52195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9.0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