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给大忙人的心灵洗个澡(实践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不纠结,不浮躁,不抱怨。淡定的人生不会寂寞,一部风靡全国滋润亿万心灵的暖心之作。

子桑编著的《给大忙人的心灵洗个澡(实践版)》包括人之感悟篇;人之美德篇;人之自省篇;人之大爱篇;人之励志篇;人之情意篇;人之心态篇;人之自识篇;人之修身篇;人之智慧篇。

内容推荐

佛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放下是一种智慧。放下无谓的思想包袱,放慢自己忙乱的脚步,让心灵洗个澡、按个摩,坦然面对人生,让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才能活得从容而又自在。

真正的放下,来源于内心的安定、头脑的冷静与行为的自持。也唯有真正的放下,我们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其实放下的过程,也是得到的过程。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当你松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也许一次回眸,就诠释了生命的决绝与伟大;也许一个微笑,就证明了感动与真诚的存在;也许一抹阳光,就彰显着生活与自由的精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真正有智慧的人能从子桑编著的《给大忙人的心灵洗个澡(实践版)》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给大忙人的心灵洗个澡(实践版)》小事件上总结出真智慧,从小故事里悟出深道理。

目录

人之感悟篇:自在人生,从禅开始

1.众人皆是佛 /2

2.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5

3.听佛祖说乐与苦/9

4.快乐之道/12

5.山中本无茶,寺外也有佛115

6.一切都在 119

7.幸福是什么 121

8.智慧是穿不破的衣服/25

9.欲求心安,了却“闲事”127

10.平凡即是圣贤/30

11.佛与悟134

12.修佛先修心 /37

人之美德篇:拈花微笑,以德立身

1.予人玫瑰,手留余香142

2.诚实无欺/45

3.自伞自度 /48

4.真佛就是自我/51

5.不要活在别人的话里 /54

6.懂得珍惜/56

7.布施不分贵贱/59

8.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62

9.宽容是对生命的洞见/65

10.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68

11.不出恶言,不骂恶人 /71

12.不要摔入谎言的陷阱/75

13.泥中莲花/77

14.追名逐利,终是一场空 /79

人之自省篇:福由心作,祸由心为

1.莫以恶小而为之/83

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85

3.贪欲,穿肠的毒药 /88

4.自己的事情无人可替/90

5.不可一错再错,将错就错/93

6.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96

7.口出恶言,自受自污 /98

8.钱如枷锁,贪如坟墓/101

9.切莫以貌取人/103

10.成功的秘密/105

人之大爱篇: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1.念及他人,关爱众生/109

2.生气不如争气/111

3.佛陀的爱怜/113

4.贫女一灯,福报无尽/116

5.善待所有生命/119

6.不以善小而不为 /121

7.锄草斩蛇 /123

8.最好的教育/125

9.断恶修善/127

10.有慧眼才能见真相 /129

11.学会等待/131

12.好事坏事,该与不该/133

人之励志篇:达观立世,禅意生活

1.心净国土净/138

2.求人不如求己 /141

3.功名如粪土,富贵亦浮云 /143

4.小动作,大乘心 /145

5.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147

6.切勿舍近求远/149

7.不肯承担/153

8.人生的际遇/155

9.以退为进/158

10.凡事用心定可成功 /160

11.懂得抓住,切忌太过谦逊/162

人之情意篇:知恩重义,感恩是福

1.记得感恩 /166

2.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168

3.尊敬别人,庄严自己/170

4.择良友,助前程/173

5.可怕的黄金/175

6.父母恩,重于山 /178

7.与智慧有染,与美貌无关/180

8.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 /184

人之心态篇:适度放弃,享受简约?

1.抱以平常心就好/188

2.放下生命的包袱/191

3.生活的层面 /193

4.放弃执著/195

5.把假的放下就能找到真的 /197

6.洗涤自己的心灵 /200

7.上善若水 /202

8.闲人与闲话/204

9.一得一失 /206

10.比时间年轻/208

11.输与赢 /211

12.心无外物,才是超然 /212

人之自识篇:质朴至真,回归自然

1.认清自己 /216

2.虚假的谦让与真实的行为 /218

3.容下人生的盐水/220

4.人生如茶,空杯以对/223

5.正字反字 /225

6.参即是禅/227

7.除去心头之火/229

8.不起贪执便是清净心 /232

9.百忍成金/234

10.快乐与痛苦/236

人之修身篇:心无旁骛,静若止水

1.美,不在外貌而在灵魂/240

2.清心寡欲,取舍有道/242

3.一切皆禅/245

4.多看多听,少说 /248

5.不要被名利欺骗/250

6.生时操劳,死为休息 /253

7.予智,予勇 /255

8.学会克制 /257

9.自我解脱 /260

10.心宽人自轻 /262

人之智慧篇:佛常无力,禅悟人生

1.暂时的利益/267

2.人性中欲望的陷阱 /269

3.痛苦源自错误的追求/271

4.能走多远走多远/273

5.与菩萨无缘/275

6.育人有道/277

7.真正的勇敢看不见/279

8.以不变应万变 /283

9.尝试了就会有发现 /285

10.宝藏就在身上/287

学会感恩,天天向善/290

人生感悟32条/291

试读章节

10.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是波浪而空是水,你可以通过这个比喻来理解这句经文。印度人说话的时候,使用一种使人害怕的语言,但是我们必须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以便真正地理解他们。在西方,当我们画一个圈的时候。我们认为它是零,空无一物;但是在印度,一个圈却意味着全体、整体。意思刚好是相反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像波浪是水,水是波浪一样。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因为五蕴互相含摄。因为一存在,所以一切存在。

在越南文学中,12世纪李朝有一位禅师写过两句诗:“此有微尘有,此无宇宙无。”意思是,有和无的概念都是我们的心创造出来的。他还曾说:“一毫端藏宇宙,一芥子现日月。”这些比喻向我们表明:一包含一切,一切即是一。你知道,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这个真理。即:不仅物质和能量是一,而且物质和空间也是一。不仅物质和空间是一。而且物质、空间和心灵也是一,因为心就在它们当中。

因为色即是空,故色的存在便成为可能。从色中我们可以看到受、想、行、识等所有其他的东西。空,意味着空掉孤立的自我,但是,同时这件事物又充满着一切,充满着生命。

空是一个很妙的词,它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如果这张纸不空。阳光、伐木工人和森林又怎么能够进入到它的里面呢?它又怎么能够成为一张纸呢?为了空,杯子必须存在;为了空掉孤立的自我,色、受、想、行、识必须存在。

空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因为空,一切事物的存在才成为可能。这是公元2世纪佛教哲学家龙树菩萨的宣言。空是一个相当乐观的概念,如果我不空,我就不可能存在;如果你不空,你就不可能存在。因为你存在。我才可能存在。这是空的真正含义。

如果我们不空,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物质,我们就不能呼吸,就不能思维。空意味着活着,吸进来,呼出去。如果我们不空,我们就不可能活着。空是无常,是变化,我们不应该抱怨无常,因为没有无常,一切事物都将不可能存在。

当你有一粒谷子的时候,你把它信托给土壤,希望它能长成一棵高高的谷子。如果没有无常,这粒谷子将永远是一粒谷子,而你也将永远得不到一根谷穗。无常对一切事物的生命来说都是严酷的,我们不必抱怨无常,相反我们可以说,“无常万岁!”因为无常,一切事物的存在才成为可能,这是一个非常乐观的解释。空也同样如此。空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空,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存在。所以我们也应该说,“空万岁!”空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因为空,生命才成为可能。所有这五蕴都遵从着同样的规律。

“色即是空”有个说明:这句是对凡夫俗子说的。因为凡夫总是执著于这些物质的东西,也总是贪恋那些实有的东西,所以说你是空,破除人心里的这种执著。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

其实色并非指女色,空也非虚无,而是指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色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是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也是真实存在的。现在听到“色即是空”就不能理解,明明有个风扇在转,可以看得见,有风吹到自己身上,明明是有,为什么说是空?众生颠倒就在这个地方。风扇是在这里,但当体即空。它虽在这里。但它就是空。不但佛法,就连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这样说:“物质并非实有。是由于人类的错觉。”爱因斯坦又说:“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场。”磁有磁场,电有电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证实人体有场,人的身体能形成一个场,像磁石一样在空间形成一个场。如要把废铁拿回来重化,然后在很多废料中用电磁铁一吸,其中铁就吸上去了,这样就把铁挑出来了。为什么能把铁挑出来?因为有个磁场作用。

爱因斯坦曾说:“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样东西。”然后他又补充一句:“实际只有场,物质不过是场里场强特别高(能量特别强)的地方。”所以就把目前人类头脑中有物质存在的认识给否定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祖常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佛经里,一切的色相皆为空。而欲望,也只是阻碍成佛道路上的猛兽。

于是,他的弟子们便开始戒除欲念,一心向佛。佛家有十戒律,指的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事,不着香花曼,不香油涂身,不着生相金银实物。修行的僧侣们便开始在山里守着清规戒律、梵音清唱,对红尘中的种种诱惑毫不动心。

就这样,他们的日子在平淡和祥和中度过了好些年。直到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和尚站在释迦牟尼的像前,大声问道:“他也是29岁,经历过俗世之后,才悟道的!这证明,只有拥有过的放弃,才是真的悟道。”

这个和尚,在经历了三年三个月三个星期又三天的闭关坐禅之后,突然意识到这一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体对于性爱,对于凡俗生活的需求,他要去经历,就像最初的释迦牟尼一样。去经历人生的大欲。他克服不了自身对于欲望的渴求,就算那一张张画着男女欢爱图的背后是一具具的骷髅,他也要去追求那个诱惑他的女子。

自古以来,似乎佛教都是以灭人欲而达到最终觉悟。人与佛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尚存欲望,故有色相与法相之分。色,不仅仅是指性欲,它包括一切的人情世故。而其中,最大的诱惑却是:性。

一个在自己的欲望满足了之后,便是以后的干百个欲望的泛滥。

参禅悟道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P68-71

序言

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事物我们不能放下,不想放下,也不愿放下。

于是,我们明知道有些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有些故事永远没有结局,可还是苦苦追求着。

于是,我们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把简单的东西想得太复杂,终日在作茧自缚的禁锢中苦苦挣扎。不能自拔。

于是,我们经常记住了应该忘掉的事情,忘掉了应该记住的事情,总是活在记忆里,而荒废了现在,忽略了未来。

于是,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却渐渐离我们远去。

有首歌唱道:“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流浪在灯火阑珊处。”听起来是那么悲惨,却又那么真实!

佛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放下是一种智慧。放下无谓的思想包袱,放慢自己忙乱的脚步,让心灵洗个澡、按个摩,坦然面对人生,让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才能活得从容而又自在。

然而,想真正做到放下并不容易。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日打坐,便问:“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吗?”

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们都感到迷茫。

慧能禅师接着说:“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真正的放下,来源于内心的安定、头脑的冷静与行为的自持。也唯有真正的放下。我们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其实放下的过程。也是得到的过程。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当你松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给大忙人的心灵洗个澡(实践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子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07309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