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十论--论语中的处世之道
内容
试读章节

观察人物法

佐藤一斋先生认为,根据对一个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得到的印象,然后判断这个人如何,这是最正确、最不会有差错的观察人物的方法。在其所著《言志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初见时的观察,多半无误。”正如一斋先生所说,第一次见面时,好好观察这个人,多数不会有错。次数一多,因为有种种考虑,反易发生错误。初次相见之时,对一个人的判断,由于在感情中,没有各种考虑和夹杂私情在内,所以是极为纯净的。如果对方有所伪装,那么这种伪装在一见面时,就能完全反映在我们胸中这面镜子上,看得一清二楚。但是,见面的次数一多,就容易因听到他人种种不同的反映和自己从道理上的判断,以致因考虑过多,反而不能正确加以观察了。

孟子也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眨焉。”(《孟子·离娄上》)这可以称之为孟子一派的观察人物的方法。也就是说,孟子看人是根据人的眼睛来鉴别的。心地不正,眼睛就会失神,而心地正,眼神就足,眼睛自然会清澈透明。孟子的这种观察人物的方法,也是相当准确的方法。只要仔细观察人的眼睛,大体上就能知道一个人的善恶正邪。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论语·为政》)佐藤一斋先生这种根据一个人的初次印象的观察法和孟子那种观人眼神的观察法,都是比较容易且敏捷的方法,大体上不会有失误,能够正确地识别一个人。但是,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这些观察法就不够了。必须根据孔夫子的遗训,即这里所举《论语·为政》中说的,必须从视、观、察三个方面来识别人。

视和观,在日语中的读法是相同的,不过从意义上来说,视只是单单用肉眼去看外表,而观则不仅看外表,而且要更进一步观察其深处;不仅要用肉眼看,而且要打开心眼去看。也就是说,孔子在《论语》中所讲的人物观察法,首先是观察这个人行为中所显现的善恶正邪,由此以观察这个人的行为的动机是什么?然后更进一步去了解这个人安于哪一方面,生活满足于什么?只要这样,这个人的真实人品就会昭然若揭,即使他想隐藏也隐藏不住。一个人,尽管从他外表所显现出的行为看上去十分正当,可是作为其行为动机的精神如果不正,那就绝不能说这是个正直的人。有的人,虽然不能说做了什么特别的坏事,而且从外表看,其所表现的行为和其动机也都正当,但如果安于饱食终日、暖衣逸居,无所用心,有时也会经不住诱惑,做出想不到的坏事。所以,行为、动机和所满足程度三者不能全部端正的话,就很难说这个人完完全全、自始至终是一个正直的人。P10-12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涉及了人生的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生的指南。因此,这部书不仅对健全地发展中国经济、改变现在的道德秩序混乱大有裨益;而且通过作者的亲身体验所揭示的人生道理,对后人设计自己的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都会有积极的启示。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中江

后记

本书是将从明治到昭和问,在我国的政界、经济界,尤其是在社会公共事业方面都留下了伟大的业绩,被称为“日本近代化之父”的涩泽荣一经常所作的一些演讲,分成“处世与信条”、“立志与学问”、“常识与习惯”、“仁义与富贵”、“理想与迷信”、“人格与修养”、“算盘与权利”、“实业与士道”、“教育与情谊”、“成败与命运”等十项编辑而成的。

本书自昭和三年(1928年)初出版发行以后,很快就又再版,为许多人所喜爱。本书内容意味深长,而且通俗浅显,具有普遍性,它超越了时代,而且即使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今日,还能为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带来勇气、忍耐和光明。

生活在混乱时代的现代人,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惑,对将来失去希望。在这种时候,如果能理解到这位伟大先辈的精神,那么,就会高兴地感到,他的教导到现在还是有用的,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目录

再版序言(汤一介)

前言(王中江)

Chapter 1

 处世与信条

 《论语》与算盘,

 远在天边,近在咫尺

 士魂商才

 天不罚人

 观察人物法

 《黼》是大家共同的实用箴言

 等待时机的诀窍

 人应该平等

 争之可否

 大丈夫的试金石

 关键是量力而行

 得意之时与失意之时

Chapter 2

 立志与学问

 精神衰老预防法

 立足现在

 大正时代的维新精神

 秀吉的长处和短处

 亲自动手

 立大志和立小志的协调

 君子要争

 社会同学问的关系

 勇猛之心养成法

 一生应走的路

 Chapter 3

 常识与习惯

 常识是什么

 口为祸福之门

 因恶而知美

 习惯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伟人和完人

 貌似亲切

 何谓真才真智

 动机与效果

 人生在于努力

 就正避邪之道

Chapter 4

 仁义与富贵

 真正的生财之道

 效力的有无在于人

 孔子的理财富贵观

 防贫的根本

 金钱无罪

 误用金钱力量的实例

 确立义利合一的观念

 富豪与道德上的义务

 能挣会花

Chapter 5

 理想与迷信

 保持美好的希望

 需要热诚

 道德应进化吗

 根绝如此的矛盾

 人生观的两面

 真的绝望了吗

 要日新

 显灵者的失败

 真正的文明

 急需肃清的原因

Chapter 6

 人格与修养

 乐翁公的幼时

 人格的标准是什么

 容易被误解的气魄

 二宫尊德和西乡隆盛

 修养不是理论

 重在平时的意志

 必须究其原因

 东照公的修养

 驳被误解的修养说

 权威人格养成法

 商业无国界

Chapter 7

 算盘与权利

 当仁不让师

 金门公园里的牌子

 唯有仁义

 竞争的善意与恶意

 合理的经营

Chapter 8

 实业与士道

 武士道即实业之道

 文明人的贪婪

 应以相爱忠恕之道交往

 征服自然

 告别模仿时代

 提高效率的方法

 谁的责任

 功利主义的弊病

 种误解

Chapter 9

 教育与情谊

 孝不应勉强

 现代教育的得失

 伟人和他的母亲

 过失何在

 从理论到实际

 人才过剩的一大原因

Chapter 10

 成败与命运

 唯有忠恕

 好像失败,实为成功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湖畔的感慨

 顺逆二境从何而来

 胆大心细

 成败身后事

原书后记

序言

全球范围的现代化潮流,一度使得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经验,也让民主、自由、科学和人权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不过对于中国人而言,受迫性的现代化过程伴随的是屈辱,因此,现代化的历程同时也是中国的民族主义高涨的时代。无论是激进的全盘西化论者还是主张本位文化价值的守成主义者,其背后的立场均是对于民族的独立和自强的追求。这种“救亡压倒启蒙”的状况,使中国人要么倾向于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要么过于坚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或者被动地证明中国文化价值观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一致性。这些都是不幸却又无法避免的事实。

到了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人开始逐步恢复对于自己文化的信心,能够心平气和地探讨普世价值和中国人独特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寻求其中的契合点。借用“学衡派”的一个口号说,就是“昌明国粹,融汇新知”。这样,我们要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全盘西化论和一切回归传统的带有复古色彩的保守主义,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来确立我们的文化立场。

不仅如此,文化问题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全球化是造成文化冲突还是促进文化共存的讨论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就目前的情况看,全世界在文化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有害的倾向:文化上的霸权主义和文化上的部落主义。某些西方国家为维护他们的霸权地位,仍然宣扬文化上的西方中心论;某些取得独立或复兴的国家为了固守本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而陷入了文化上的部落主义,这两种倾向在我们国家也有不同形式的表现。比如有些人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持否定态度,而另一些人则主张2l世纪亚洲文明将成为主流,这两种看法都不是客观的理性的态度。

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体现的是一种普遍和谐的思想。今日的世界联系非常密切,无论哪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不能不关注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世界文化只能是在全球意识下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中得到发展。

近年来法国哲学家于连强调以“互为主观”、“互相参照”为核心,重视从“他者”反观自身的文化,这是一种发现自身文化价值的重要的角度。这种角度其实很早就有,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强,这种角度的有效性被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了。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自己“置身事外”观察自己的文化,也要了解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的。

汤一介

内容推荐

涩泽荣一所著的《人生十论——论语中的处世之道》内容意味深长,通俗浅显,具有普遍性。它超越了时代,即使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今日,还能为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带来勇气、忍耐和光明。

工作繁忙、生活混乱的现代人,常常遇到各式各样的困惑,对将来失去希望。在这个时候,如果能理解这位伟大先辈的精神,那么,就会高兴地感到,《人生十论——论语中的处世之道》的教导到现在还是有用的,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编辑推荐

涩泽荣一所著的《人生十论——论语中的处世之道》是将从明治到昭和问,在我国的政界、经济界,尤其是在社会公共事业方面都留下了伟大的业绩,被称为“日本近代化之父”的涩泽荣一经常所作的一些演讲。本书内容意味深长,而且通俗浅显,具有普遍性,它超越了时代,而且即使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今日,还能为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带来勇气、忍耐和光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十论--论语中的处世之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涩泽荣一
译者 王中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89551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