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情西湖(典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爱情西湖(典藏版)》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王旭烽的又一力作。小说以“西湖十景”为篇名。场景就设在光影迷离的“柳浪闻莺”或是“平湖秋月”。其中的人物,住在耶稣堂弄或是韶华巷,他们操着杭州话,赏桂花,吃门板饭,以画扇为生,在岳王路卖金鱼……

内容推荐

《爱情西湖(典藏版)》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十年磨一剑推出的最新力作。这是一部以杭州西湖为背景,以历史上的“西湖十景”为标题,以十个系列中篇构成的长篇小说。《爱情西湖(典藏版)》从对西湖的价值认识、文化认识切入文学,穿越西湖的外在,进入其真正丰富而深邃的本质。《爱情西湖》进行了新鲜的小说文本实验,承继中国系列小说传统,融合西方现代小说技巧,演绎一出出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

目录

断桥残雪

南屏晚钟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双峰插云

花港观鱼

曲院风荷

雷峰夕照

柳浪闻莺

三潭印月

试读章节

“你……这你也知道?”老人惊异地看了我一眼,“许多人都说那一日烈曰当空,并未下雨。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天空飘起了毛毛雨,我还能回忆起雨丝落到我刚才被鞭挞的灼热的伤口上的那份凉意……”

“是啊,我想那一日必定下雨。否则,您怎么会把这把雨伞借给小白和小青呢?”我继续推论道。

老人显然是被我正确的推论深深地激动了。在早春的湖畔,在夜晚,他的双眼明亮迷离,像被都市霓虹灯照耀得忽明忽暗的湖水。老人说:“是的。我几乎忘记所有的人是怎么离我而去的,我甚至忘记了那头鹿的存在,但我清清楚楚记得小白和小青向我致谢的样子。她们两人是多么不一样啊。从一开始,她们就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觉。小青骑在马上像男人一样,向我作了个揖。小白却跪了下来,头深深地磕在地上。当她抬起头来时,雨珠缀满了她的头发,看上去,她就像是一个戴着水晶冠盖的仙子。”

“您就是在这时候把这把纸伞借给小白的吧?然后您看着小白穿着那20世纪20年代的月白色的旗袍,一根大辫子蓬松凌乱地挂在肩后,忧伤地垂落着颤动着,走进了杭州的蛛丝一般的雨巷。当时您的心恍惚迷乱得更加厉害,就好像是有一个从未来过的灵魂儿钻进了您的身体,附在了您的身上。突然,您看见小青的黑大氅掠过您的眼帘,白马的:马蹄在青石板上踏出一串透明激烈的小水花。然后,您再看到侠女小青一欠身子,小白纵身跃上马背,她们两人几乎一眨眼就消失了,连带着您的这把纸伞……从此以后,一种格局就产生了:小青是您侠肝义胆的白天的朋友,而小白,则是您漫漫长夜的梦中之人。”

听完我的话,许宣老人面对浓得像哑谜一般的西湖,久久不发一言。最后他说:“我累了。”

老人说他就住在官巷口一带,可以坐车回去,不用我送。不过他再三关照我明日必定在此会合,不见不散。我自然一口答应。回到家中,我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就开始翻阅1924年9月间雷峰塔倒塌前后的大事记。我从《新编浙江百年大事记》一书中得知,1924年的确是江浙战争爆发的那一年。8月29日,皖系军阀、浙江善后督办卢永祥发表谈话,谓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如侵浙,破坏和平,决兴问罪之师。之战的背景,一乃直皖两系势不两立,二乃齐卢向有争夺上海地盘及鸦片税收之利害关系,和什么破不破坏和平根本无关。到9月2日,卢永祥以浙沪联军总司令的名义全线动员,江浙战争正式爆发。10月13日,卢永祥兵败下野,亡命日本。我又从阮毅成先生所著《三句不离本“杭”》中得知,1924年9月25日下午一时许,雷峰塔倒塌时,恰值孙传芳、齐燮元军队进入杭州到达江干。然后我再去查阅有关雷峰塔的资料,从中得知: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年),为吴越国王钱弘傲为庆贺王妃得子,感谢佛仁慈垂恩而建。明嘉靖年间倭寇来犯,烧了雷峰塔,仅留塔心。我在。1925年2月2日的《京报》副刊上查到了当时的杭州文学青年胡景轩给孙伏园的信,信上说:“我们那里的乡下人差不多有这样的迷信,说是能把雷峰塔的砖拿一块放在家里必定平安如意,无论什么凶事都能够化吉,所以到雷峰塔去观瞻的乡下人,都要偷偷地将塔砖挖一块带回家去……你想一人一块,久而久之,那雷峰塔的砖都给人家挖空了,塔岂有不倒的道理?”

那一夜我几乎通宵未眠,把手头有关西湖和杭州的资料都查了个遍。我查到了许宣先生所提及的一切人事,甚至连许宣先生当年在清河坊的养鹿场也查到了。然而,什么小白、小青,什么海师长,什么你枪毙了我,我又杀了你这类人事,我却是~个字也没有读到。至于许宣其人其名,迄今为止,我只在那篇该死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见到,他倒也恰恰是在官巷口一带谋生居住的。我不由得想起昨夜老人言及雷峰塔倒时的恍惚神情。“雷峰塔倒,白蛇出世”,这和小白、小青骑马消失又有何关系?东方渐晓,万物清晰,我不禁怀疑起我自己,莫非昨日断桥老人实乃南柯一梦?什么小白、小青,均为我梦中之人?雷峰塔可以倒,断桥却万万不会断的。”

许宣老人方才安下来,继续与我叙述昨日的话题。

“我和小白、小青重逢,已经是第二年的香市时节。那时候的香市始于二月花朝,终于五月端午,以天竺香市为最早。每年二月十九观音生日,香客结伙成队,乘着香船来杭。那千百只船停在松木场、拱宸桥一带,河道堵塞无隙。进香处在城内是吴山各寺庙,在城外便以天竺、净慈、灵隐、昭庆、圣因“五大丛林”为主了c各寺庙山门内外,店铺鳞次栉比,丝绸簪子、衣尺刀剪、糕点果品、香烛木鱼、泥人玩具云集于市,琳琅满目。

“我们种德堂药店,每年此时,都要在寺庙门口施舍药茶,同时出售九折的丸散。那一年,药店便派了我去昭庆寺。

“那天恰是农历二月十九,生意特别好。忙到傍晚时分,我也饿了'便到断桥边宁波汤团担子前买了一碗汤团。吃了没几个,就觉背后有个硬邦邦的东西在触我,又听有人在我背后笑着说:‘吃得好开心啊,自家东西都不晓得要了!’

“我回过头来,见一短发少女,学生模样,穿件青色夹衣,头上围块格子围巾,看着我笑。我说:‘小姐你认错人了,我没掉东西啊。’那小姐就摇摇手里那把纸伞说:‘你看看,这是不是你的伞?你忘性可是真大啊。’

“我接过伞一看,正是去年雷峰塔倒的那日我借给小白的那把伞。此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儿,怎么到了这个女生手里?我上下端详那少女,说:‘我没见过你啊,怎么伞就到了你手里?”’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插话:“老先生您竟猜不出此人就是小青?您不是看到过她骑在马上的样子吗?”

老先生说:“你须知道,我每次看见小青,都觉得我重新认识了她一次。上一次像个女侠,这一次又像个女学生了。我不晓得她是从哪里来的,究竟在干什么,我也不知她要到哪里去,下一次会变成什么样子。她不需要我的帮助,她也从来不把她的身世告诉我。她跟我接触,好像仅仅因为小白。她钩钩手,引我出来,到了柳树下,说:‘怎么你不在养鹿场了?我们去找过你呢。’

“我说:‘老板不让我养鹿了,说我随便拿鹿换人。又说我这人心好,便让我到庙前来施茶。’P10-13

序言

既如此完整地存在于当下,又这般经典地进入永恒,如此这般的西湖。是我写作《爱情西湖》的初衷。

自1995年春《断桥残雪》开篇首句“在一个早春的傍晚,我向断桥走去”,至2007年春《三潭印月》结尾“行前我曾担心。我们所要的东西虽然找到了。但已经受到致命的损毁。至少,在此刻,我有所欣慰。永恒的不会变形的美正在重生,我看到了无声的云彩和满月构成的世界”,这部以系列中篇构成的长篇小说,经历了整整十三年,加上一年后的正式结集出版,十四年光阴过去了。

这超过了我原先的设想。我本来拟与写作“茶人三部曲”一样的时间,以十年跨度来完成这部作品。这恰恰暗合了小说结构的需要:以历史上的“西湖十景”为标题,以每年一个中篇的进度,完成并发表一部以十个中篇为单元的小说,起初的总题就叫《西湖十景》。而事实上,这样一年一篇写作、发表的进程至第七篇《曲院风荷》之后,就减缓至两年一篇,这是因了我对世事与西湖越来越深的了解。对笔下的东西有更多的企盼。

《爱情西湖》的创作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爱情西湖》是从对西湖的价值认识切入文学的。西湖的湖光山色给人印象深刻,表象之美足以使人陶醉流连。而恰恰是这种印象,容易遮蔽人们的目光。使人较难穿越外在,进入真正丰富而深邃的本质。

作为创作者,我生于江南,长于杭州,不缺乏对西湖的感受,但感受西湖与认识西湖毕竟不同。在撰写了许多关于杭州西湖的文字之后,我发现一道人文命题: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心灵希冀在西湖长眠,究竟缘于什么?这就是我之后在《走读西湖》一书“序”中所得出的“杭州是人性的方舟,西湖是众生的家园”这一结论的思考出发点。人是这样一种高级动物,他必须追求有终极价值目标的生活,这是完善人性的必经之路。人在经历人间一切之时,没有一个可以看到、可以相信的事物,是很难生存的。而西湖恰恰是这样一个奇迹,有西湖在,便心有慰藉,会对自己说: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那事物是存在的。

西湖,是一个有终极意义的存在。

其次。《爱情西湖》是从对西湖的文化认识切入文学的。自宋开始便形成的“西湖十景”,是高度浓缩的人文景观,每一景都由丰富的文化事象构成。那文化事象背后又有着深刻的哲学背景,这正是创作这部小说时最让我欣慰之处。

一是有场景,并且那场景是与题目完全一致的。比如《断桥残雪》的故事就发生在断桥。但也有大于标题的场景。比如《雷峰夕照》中的场景,除了夕照山雷峰塔,还有清末民国初年著名的私家园林刘庄。二是有对一种文化事象的阐述和认识。比如《平湖秋月》中对浙派古琴的品读,《曲院风荷》中对佛教文化的认识,《花港观鱼》中对中国观赏鱼历史的叙述。三是有此一文化事象与小说人物结合在一起后生发的对一种生活理念的思考。比如在《南屏晚钟》里,我注重的是人类背叛与真诚之间的关系;在《苏堤春晓》中,则更关注永恒与刹那的对应:在《断桥残雪》中,我讨论到了坚守与顺应的关系;在《平湖秋月》中,想要表达的则是当下的生存与永恒的生活之间的关系;而在《雷峰夕照》中。我更关心的是心灵与历史相对于虚构和真实的各自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它们并存于历史与艺术中,使小说透露出某种诡谲的气息,传递出另一种阅读的可能。

文化固然不等于文学,但文学总是存在于文化之中。在文化中找到如此丰厚的文学母题,这是西湖的奉献,是创作者的幸运。 最后,《爱情西湖》是从对西湖小说文本实验的角度切入文学的。十个系列中篇构成一部长篇,这样的体例在历史和现实中其实都有存在,是从结构上完成既有多角度的个性,又有真、善、美的共性的西湖较为合适的文体选择。就每一篇小说而言,则几乎都带有鲜明的实验精神。比如2005年发表在《十月》杂志的《柳浪闻莺》,从故事层面上说,是讲述一位美丽的天才盲女成为一流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的故事,其场景涉及涌金门、闻莺馆、万松岭、中国美术学院、柳洲扇庄、剡溪、清波门、钱王祠等处,其文化事象主要以越剧和“王星记”扇子为主。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很清晰:理想的生活是存在的,向上的追求使理想的生活成为可能。因为表现的是戏曲,所以在文本结构上,我采取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样式,开篇有声有色。有道具。有亮相,有画外音。而十篇小说中的最后一篇,2007年发表在《江南》杂志上的《三潭印月》,是在网上以博客小说的方式完成的。在结构上就带有网络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比如强调故事性和人物刻画,每一段都有故事,每一段文字长短相近,故事又以倒叙的手法进行,以书信、转述、回忆为主,由此构成一个探求真相的过程,步步深入,撩开岁月帷幕,自美而善,最后塑造真、善、美高度统一的人性。

当然,在这一切的思考之上,首先是与江南,尤其是与西湖默契的情感故事。这个系列全部以爱情为故事主体,美丽多情的青年男女占绝大多数——我一直认为我的故乡杭州西湖亦可以称为爱情西湖,这就是最终我定名这部小说为《爱情西湖》的缘由。

从创作这部小说伊始,我一直想着要用各种艺术形式来完成它,包括电影、电视、音乐、摄影、广播、书画等。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已然考虑到了场景、人物出场与对白,我甚至想象过由哪些演员来扮演这些角色……

谨以此作献给西湖——我的家园,一个有终极意义的人文之地。

王旭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情西湖(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旭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400626
开本 16开
页数 3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3
174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