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生活中,我们几乎处处都在与心理学打交道,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由席杰编著的《好玩的心理学》搜集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比如爱情、婚姻、职场、人际交往、消费等方面的心理现象,并对此进行了有趣生动的演绎和诠释。希望本书能够帮大家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学会运用心理效应和定律管理自己、管理人生。
图书 | 好玩的心理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有人曾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生活中,我们几乎处处都在与心理学打交道,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由席杰编著的《好玩的心理学》搜集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比如爱情、婚姻、职场、人际交往、消费等方面的心理现象,并对此进行了有趣生动的演绎和诠释。希望本书能够帮大家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学会运用心理效应和定律管理自己、管理人生。 内容推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处处都要与心理学打交道,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为什么机会越多,选择的结果反而越差?“手表效应”告诉我们,选择越多越无法知道哪个选择更好。为什么有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约拿效应”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害怕变成在最完美条件下,以最大勇气所能设想的样子。为什么人们只记得住123却记不住456?“首因效应”告诉我们,要想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请尽量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第一时间展示出来。为什么高能力的人做不好低能力的事?“不值得效应”告诉我们,想要做好一件事隋,首先给予其高度重视,不值得做的事清就不值得做好。 《好玩的心理学》搜集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效应,将枯燥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同时,幽默、风趣的漫画加上各种贴心、实用的指导,都会让您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收获到终生受益的知识。《好玩的心理学》由席杰编著。 目录 第1章 职场这些奇特的心理现象,你都知道吗? 1.1 为什么事情总是事与愿违?(墨菲现象)/ 002 1.2 为什么女人都喜欢赶时髦?(从众现象)/ 004 1.3 为什么我的心思别人一眼就能猜中?(巴纳姆现象)/ 006 1.4 为什么乘电梯的时候,人们总是往上看?(私人空间现象)/ 008 1.5 为什么有人围观却没人伸出援手?(责任分散现象)/ 010 1.6 为什么选择的机会越多,选择的结果反而越差?(毛驴现象)/ 012 1.7 为什么女人的第六感会很准?(直觉现象)/ 014 1.8 为什么有时候不拿钱白干活高兴,干活挣钱反而不高兴 ?(德西现象)/ 016 1.9 为什么有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约拿现象)/ 018 1.10 为什么大多数警示牌都用红色?(色光诱目性现象)/ 020 第2章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2.1 为什么有时候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自我概念)/ 024 2.2 为什么有人喜欢“对号入座”,有人却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我参照效应)/ 026 2.3 对于别人的评价,为什么有人依然我行我素,有人却总是提心吊胆? (自我觉知)/ 028 2.4 为什么别人想的、做的和自己想的、做的不一样?(投射的心理)/ 030 2.5 为什么有时候明明不想那样做却偏偏还是做了?(逆反心里)/ 032 2.6 为什么有的人潜能会超出想象,而有的人潜能却总也发掘不出来?(跳蚤心理)/ 034 2.7 为什么有人吃不到葡萄反而说葡萄是酸的?(酸葡萄心理)/ 036 2.8 为什么人们常说“吃亏是福”?(甜柠檬心理)/ 038 2.9 为什么人们总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糖果心理)/ 040 第3章 你真的明白自己的感觉吗? 3.1 为什么亲眼所见反而不是真的?(错觉效应)/ 044 3.2 为什么有的人会无师自通?(迁移效应)/ 046 3.3 为什么习惯那么难打破?(心理定势效应)/ 048 3.4 为什么人们只记得住123却记不住456?(首因效应)/ 050 3.5 为什么在专心思考问题时会听不到别人讲的话?(注意效应)/ 052 3.6 为什么有时出门时明明锁了门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无意识效应)/ 054 3.7 为什么有时一小时过得很快,有时一分钟也很难捱?(时间错觉效应)/ 056 3.8 为什么人会做噩梦和怪梦?(潜意识效应)/ 058 3.9 为什么相似的东西容易搞混(重叠效应)/ 060 3.10 为什么大多数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 062 第4章 如何打造职场高手? 4.1 为什么有人是炮弹,有人却是炮灰?(鲶鱼效应)/ 066 4.2 为什么有的人事倍功半,有的人事半功倍?(麦穗效应)/ 068 4.3 为什么有时候再努力也没有任何改变?(瓶颈效应)/ 070 4.4 为什么高能力的人做不好低能力的事?(不值得效应)/ 072 4.5 为什么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马太效应)/ 074 4.6 为什么有人平时训练有素,一上台就失败连连?(詹森效应)/ 076 4.7 为什么有的人突然间就成了职场黑马?(瓦拉赫效应)/ 078 4.8 为什么每到星期一就发困没干劲?(星期一效应)/ 080 4.9 为什么有人偷懒却升迁,有人拼命工作却吃力不讨好?(懒蚂蚁效应)/ 082 4.10 为什么有时一句夸奖就能成就一个人的人生?(期望效应)/ 084 4.11 为什么小的细节会导致大的失败?(蝴蝶效应)/ 086 第5章 怎样才能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 5.1 为什么与人交往,有时走得太近反而伤感情?(刺猬效应)/ 090 5.2 为什么有人喜欢吃软不吃硬?(南风效应)/ 092 5.3 为什么爱笑的人总是受人欢迎?(微笑效应)/ 094 5.4 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效应)/ 096 5.5 为什么人们喜欢奖励和赞扬不断增加,而不喜欢不断减少?(阿伦森效应)/ 098 5.6 为什么有人喜欢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交朋友?(互补效应)/ 100 5.7 为什么见面的时间长不如见面的次数多?(多看效应)/ 102 5.8 为什么过多的关心反而引起对方的抵触心理?(超限效应)/ 104 5.9 为什么聪明人有时需要装糊涂?(犯错误效应)/ 106 第6章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爱? 6.1 为什么有的人越看越喜欢,有的人越看越讨厌?(晕轮效应)/ 110 6.2 为什么男爱美女,女爱金钱?(优胜劣汰效应)/ 112 6.3 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吊桥效应)/ 114 6.4 为什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荷尔蒙效应)/ 116 6.5 为什么有人日久才能生情,有人却一见就能钟情?(好感效应)/ 118 6.6 为什么现在流行“姐弟恋”?(俄狄浦斯效应)/ 120 6.7 为什么“剩男”、“剩女”坚持宁缺毋滥也不滥竽充数?(完美情人效应)/ 122 6.8 为什么越有人反对,爱情反而越坚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124 6.9 为什么和不喜欢的人分手了,还是会痛苦一段时间?(契可尼效应)/ 126 第7章 结婚是开始还是结束? 7.1 为什么年轻人想结婚又害怕结婚?(恐婚现象)/ 130 7.2 为什么有人结了婚还对初恋情人念念不忘?(初恋效应)/ 132 7.3 为什么有人婚前如出一辙,而婚后南辕北辙?(掩饰效应)/ 134 7.4 为什么有人不相爱却相守到白头,有人明明相爱却离了婚?(危机效应)/ 136 7.5 为什么面对“七年之痒”有人安然无恙,有人却以分手告终?(疲劳效应)/ 138 7.6 为什么有人明明不爱了,却还是不肯离婚?(完满心理)/ 140 7.7 为什么有人付出越多却得不到爱?(跷跷板效应)/ 142 7.8 为什么结婚后,丈夫越来越懒?(习惯效应)/ 144 7.9 为什么妻子花钱越来越没有节制?(得寸进尺效应)/ 146 第8章 如何锻造健康心态? 8.1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悲观心理)/ 150 8.2 为什么我事事不如人?(自卑心理)/ 152 8.3 为什么有人不撞南墙不死心?(偏执心理)/ 154 8.4 为什么有时一根稻草就可以压死骆驼?(压力心理)/ 156 8.5 为什么有人就喜欢宅在家里?(封闭心理)/ 158 8.6 为什么有人因为小病死了,而有人得了癌症却活了下来?(暗示心理)/ 160 8.7 为什么有人忙碌之后会大病一场?(应激心理)/ 162 8.8 为什么有人张嘴就说“郁闷”?(抑郁心理)/ 164 8.9 为什么人在无助边缘总会萌生自杀心理?(孤岛心理)/ 166 第9章 如何主宰自己的心情? 9.1 为什么人会时喜时悲?(情绪周期)/ 170 9.2 为什么面对同一件事情,有人欢喜,有人忧?(情绪ABC)/ 172 9.3 为什么有人看见别人不高兴,自己也会不高兴?(情绪传染)/ 174 9.4 为什么有时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焦虑?(情绪压抑)/ 176 9.5 为什么男人的脾气总比女人大?(易怒情绪)/ 178 9.6 为什么女人生气时喜欢摔东西?(攻击情绪)/ 180 9.7 为什么有时借酒浇愁,愁更愁?(忧愁情绪)/ 182 9.8 为什么乐观的人开心又开怀,悲观的人伤心又伤身?(积极情绪)/ 184 9.9 为什么有时大哭一场,心情反而好了?(情绪宣泄)/ 186 9.10 为什么女人会出现更年期?(更年期情绪)/ 188 第10章 如何做聪明的消费者? 10.1 为什么所有的推销员都先向顾客介绍贵的产品?(认知对比效应)/ 192 10.2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得寸进尺?(留面子效应)/ 194 10.3 为什么消费水平上去了就下不来?(棘轮效应)/ 196 10.4 为什么原本打算买一件上衣,最后却买了一整套衣服?(配套效应)/ 198 10.5 为什么我们在购物时表面占了便宜,实际却吃了亏?(霍布森选择效应)/ 200 10.6 为什么很多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凡勃伦效应)/ 202 10.7 为什么房价涨1000元不嫌贵,报纸涨1元就嫌贵?(贝勃效应)/ 204 10.8 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短缺效应)/ 206 10.9 为什么起初不愿意买的商品,尝试过之后就想买?(互惠效应)/ 208 10.10 为什么网购那么流行?(网购现象)/ 210 10.11 为什么多数商品的价钱都以“9”结尾?(尾数定价策略)/ 212 试读章节 1.6为什么选择的机会越多,选择的结果反而越差?(毛驴现象) 布里丹是一位哲学家,他养了一头小毛驴,于是每周都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小毛驴。一天,出于对这位哲学家的敬仰,一位农民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并放在了小毛驴面前。哲学家原以为多了一堆草料,小毛驴会比上周更加健壮,然而没有想到的是,等到一周后再来送草料时小毛驴竟然饿死了。草料增加了,小毛驴却饿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农民走后,小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距离完全相等的草料之间难以抉择。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草料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清优劣。为了吃到最好的草料,小毛驴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新鲜度,就这样犹犹豫豫、来来回回,最终在无所适从中活活饿死了。 小毛驴的悲剧就在于它左右都不想放弃,不懂得如何做抉择。之后,人们将这种在选择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为“布里丹毛驴现象”。 与“毛驴现象”相近的还有一个“手表现象”,是指当你拥有一块手表时你能准确地说出时间,而当你拥有两块手表时你却不能,因为你无法知道哪块手表更准确。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每个人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多种选择,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佳结果。于是常常在选择之前反复斟酌、犹豫不决,却忘了机会本来就稍纵即逝,不想放弃其实也就意味着无法得到,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如果现在你也是因为同时拥有两块表而无法确定时间,那么不妨随意地选择一块,然后尽力地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记住尼采说过的话:“朋友,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1.7为什么女人的第六感会很准?(直觉现象) 男人在外面和异性交往,为了避嫌将吃饭的收据、坐车的票据统统扔掉,以为回到家老婆就不会觉察,可是没想到老婆的几句发问就揭穿了男人的谎话,让其原形毕露。女人这种超常的直觉能力,常常使得男人们惊叹不已且有些恐慌,就连女人自己有时也难以相信。那么,女人的直觉为什么如此敏锐呢? 有研究发现,男人在理论性思考能力方面比较强,而女人则在感情直觉能力方面比较强。男人了解事情真相时往往是进行逻辑性的推理、按部就班,而女人则是相信自己脑海中瞬间闪现的印象。一般情况下,情感表达要由念头、措辞、眼神、声调、表情等各方面协作才能完成。而女人一旦对某件事情表示怀疑,那往往不是因为这件事不合情理,而是因为对方在情感表达方面不自然。这时,联想丰富、心思细腻的女人就会像测谎仪一样,通过捕捉男人异常的举动来判断他们的忠诚与背叛。 女人之所以有“第六感”,是因为大多数女人比较感性,更愿意花费精力去记忆事物的细枝末节。而当这些细节与惯例不相符时,她们就会动用联想、集中精力对这些异常情况进行类比和分析,敏锐的观察是让她们产生这种神奇判断力的根源。然而,女人的直觉真的就那么准吗?其实未必,心理学家指出,直觉又被称为“第六感”,是指当某种经验积累得多了,一旦看到某种类似的现象或反常的现象时就会联想到可能的结果,只是一种模糊的经验判断,并非完全正确。有的时候,错误的信息和联想会产生错误的直觉,以致引起更大的误会和矛盾。 所以,迷恋直觉的女人要格外注意:不要对自己的“第六感”过于自信,凡事还是看清楚本质之后再下结论。 P12-15 序言 有人曾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生活中,我们几乎处处都在与心理学打交道,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本书搜集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比如爱情、婚姻、职场、人际交往、消费等方面的心理现象,并对此进行了有趣生动的演绎和诠释。希望本书能够帮大家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学会运用心理效应和定律管理自己、管理人生。 这些奇特的心理效应,你都知道吗? 为什么有时亲眼所见反而不是真的?为什么有人可以猜中别人的心思?为什么乘电梯的时候,人们总是往上看?为什么每到星期一就发困没干劲?为什么可以选择的机会越多,选择的结果反而越差?为什么有时候再努力也没有任何改变?为什么有时候明明不想那样做却偏偏还是做了?为什么房价涨1000元不嫌贵,报纸涨1元就嫌贵?为什么有人喜欢吃软不吃硬?为什么过多的关心反而引起对方的抵触心理?为什么有人不相爱却到白头,有人明明相爱却离了婚?为什么“剩男”、“剩女”宁愿宁缺毋滥也不滥竽充数? 为什么男爱美女,女爱金钱?为什么女人生气时喜欢摔东西?为什么有人因为小病死了,而有人得了癌症却活了下来?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虽然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隐藏在其背后的真相。其实,在我们身边存在一些心理效应和定律,它们像是一只只无形的手,在冥冥中拨弄着命运的心弦,有的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暗礁,有的则成为通往成功的秘密捷径。 本书的目的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生活中所存在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效应进行讲解,通过直观、有趣的文本内容和漫画形式让大家能够对各种心理效应有一个整体、深入和生动的了解,并给出若干非常实用而又简捷的指导,让大家在娱乐之余能够学有所获。 本书的内容 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本书记录了人际交往、爱情、婚姻、职场等方面最权威、流传最广的心理效应和心理定律。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你化解困惑、掌控自我,还能够帮助你洞悉他人,更好地把握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编者的忠告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实用的通俗心理学读物。一见钟情的秘密、恋爱达人的秘诀、突破瓶颈的技巧、打折背后的奥秘、赢得别人喜欢的高招……希望这些新颖、有趣的心理效应解读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有陈刚、席杰、王雄剑、黄心韵、王楠、程秋平、邓杨慧、张鹏鹏、成功、杨飞、王海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好玩的心理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席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2115519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2-03-01 |
首版时间 | 2012-03-01 |
印刷时间 | 201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4-49 |
丛书名 | |
印张 | 7.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