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走在消逝中(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听梁波罗讲那过去的事情》、《听那些动人的声音》、《余音袅袅》、《灯光开得最亮的演员》、《梅兰芳乎》、《“这不是京戏呀”》、《我一听相声就哭——哀悼侯耀文》、《失落的谍战片》、《失落的动画片》、《失落的春晚》……《行走在消逝中(精)》(作者孙洁)内容散而主题集中,主要讲译制片、配音、老电影、京剧、老舍话剧等“美好年代”的往事和记忆,恰如其名,“行走的消逝中”。

内容推荐

《行走在消逝中(精)》内容散而主题集中,主要讲译制片、配音、老电影、京剧、老舍话剧等“美好年代”的往事和记忆,恰如其名,“行走的消逝中”。《行走在消逝中(精)》作者由爱好而专业,和童自荣等知名配音演员都有交流,知人论世,写出来的文章更添一层温情。

目录

上海配音往事

回到十七小节

人间曾有孙道临

译制片是怎样炼成的——《远去的回响》阅读笔记

听梁波罗讲那过去的事情

听那些动人的声音

余音袅袅

灯光开得最亮的演员

梅兰芳乎

“这不是京戏呀”

我一听相声就哭——哀悼侯耀文

失落的谍战片

失落的动画片

失落的春晚

我的《杨家将》

有思

老舍沉思

人民的老舍

曹禺的宿命

为了忘却的回忆

毕业季,往事如昨

一梦二十年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第二个记住的配音演员是尚华。日本电影《追捕》里的长冈了介,同样来自日本的电视剧《血的锁链》里的清川健夫,这两个邪恶的声音令我毛骨悚然。很久很久以后,二○○四年七月四日,我和几个朋友去拜望尚华。四十出头的出租车司机听我们聊得热闹,插话道:“尚华的《追捕》,好啊!长冈了介!啊呀,这个坏人配得好啊,阴险啊!了不起!”

那天,在尚华家里,我听他描述了自己怎么在前几年因为骑车被撞断腿的惊险经历。“我现在坐着,只能左腿压右腿,不能右腿压左腿;睡觉,只能向着右侧睡,不能翻身。不然左边的腿就会脱落下来。”他刚刚从突发心脏病的痛苦中缓解过来,看到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爱好者,显得非常高兴,一边抚着自己的残腿,一边认真地比划着。我看着这个谈笑风生的残疾老人,想起长冈了介,想起乐队指挥(《虎口脱险》),想起魔鬼胡安(《冷酷的心》),有一种不知身在何方的晕眩感。

没过几个月,尚华老人就因为又一次突发心脏病逝世了。他的死在当时引发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怀旧热,电台电视、网络报章、街谈巷议,译制片和配音演员再一次被热闹地谈起,随后又被很快地忘却。在这一冷一热间,我充分感知了媒体的无聊和无谓,以及什么叫作世态炎凉。有一家媒体,二○○三年采写了尚华的专稿,当时因为不是热点被撤换了。一听到尚华的死讯,忙不迭地把这篇稿子翻出来赚眼球,却没有改掉文中将于鼎的事情张冠李戴到尚华身上的致命错误。还有一家追悼会根本没有记者到场的媒体,妄言道“尚华的追悼会可以说非常风光”。

现在,我要说,尚华是国宝级的表演艺术家。首先,没有看护好他,让他那么匆忙地告别人间,本身就是我们这些热爱他的生者的耻辱。其次,他的追悼会非但不“风光”,而且相当简陋,家属出于种种考虑只要了个中厅,但是单位没有坚持换到大厅。于是,亲友、同事、记者、闻讯赶来的配音爱好者把龙华殡仪馆的一个中厅挤得水泄不通,以至于花圈都无法规则摆放,这样就失去了一台“风光”的追悼会所必须的有序性。显然,单位和家属都低估了尚华作为一个不世出的表演艺术家的影响力,这当然也跟译制片配音作为一项事业的十余年的低迷状态有关。

这是一段长久且寂静的低迷,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大环境的、小环境的,体制的、人事的,可抗力、不可抗力……多说无益。可叹的是,尚华临终前的一年里还接触到了一些爱好者,他是带着希望离开的。而于鼎、毕克、胡庆汉、杨文元,他们的落寞的死,才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二○○四年,上海电台的节目主持人金蕾策划了一套广播节目,叫作《声音传奇》,访谈了三十位配音演员和声音工作者。给尚华做访谈那天,尚华问金蕾,能不能帮他录一盒《虎口脱险》的录音带,他好经常听听,一边听,一边就好像好朋友于鼎就在身边。

后来,金蕾录了磁带给他。还有一些观众买了DVD送给他。为了看这些DVD,老人添置了DVD机。我想,买回DVD机那天,他首先看的一定是《虎口脱险》吧。

苏秀老师曾经在电视访谈里说:“《虎口脱险》的主角选尚华和于鼎,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和电影里的指挥家和油漆匠特像,而且他们俩非常要好,也跟这两个喜剧人物似的,好了吵,吵了好,像是两口子。”尚华老师说得最多的则是:“我进棚录音,于鼎就会在边上监督我的普通话。‘这个字念错啦!’‘这个字应该是第三声,又读成第二声啦!’”

如果没有大名鼎鼎的《虎口脱险》,很多人可能无法一下子把于鼎的名字和他的声音对上号。于鼎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那么淡淡的,就像他的油漆匠和卡尔(《英俊少年》),“蔫儿呱叽”的,没有华丽的音色让人倾倒,也没有淳厚的共鸣让人迷恋。他的配音生涯跨过东影、上影、上译、上视四个时间段,配过的角色不计其数,担任的主角却屈指可数。曹雷老师在散文《怀念“油漆匠”的声音》中写道,他“并不怎么伶牙俐齿,‘出戏’也不快,但他有‘磨’的耐性和韧劲,一段戏,他会反复一遍遍琢磨,最后录成十分富有色彩和人物个性的声音,扎扎实实,令人难忘。”于鼎是个信奉“慢工出细活”的演员,通过反复的排练寻找和原片的最佳结合点成为他无法改变的工作习惯。尚华说,有一次,录一段戏,于鼎反复地在那儿排,他说一句,拟音的叶明就在边上配合着他用力地拍一下桌子。于鼎老也对自己的处理不满意,不断地重新开始,直到叶明忍无可忍地说:“于鼎,你有完没完?我手都拍肿了!”

生活中,于鼎是个性格随和,乐于助人的人。苏秀老师说,他特别喜欢管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人家剧务钉好的剧本,他嫌不好看,要一本本拆开重钉。为了这个,他还准备了全套工具——一块木板、一把小榔头、一个锥子、一堆钉书钉。他一定要把整齐、漂亮的剧本送到每个人的手上才称心。我们演员组有好几个北方人,谁想吃炸酱面了,就会说:‘于鼎,弄点炸酱面吃吧。’他就会头一天买好面条,炸好酱,第二天,亲自到厨房去煮,然后再一碗碗盛好,端到楼上来。”他就是这么不事张扬,不计报酬,默默地辛苦地工作,和善地热诚地为人,直到宁静地安详地离开。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于鼎尽心尽意地照顾了她一辈子,也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离开的时候,给老太留下了一些积蓄。P3-8

后记

《行走在消逝中》是二○○七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现在,正赶上当年写这个题目考上大学的学生们的大学毕业季。逝者如斯,时不我待,信夫。

我从二○○五年开始在报章上发些小文。因时常被师友们问起,这个孙洁是你吗?那个孙洁是你吗?非常惭愧,大多数都不是。我交游不广,生性疏懒,又鲜有灵感来袭,故写文甚少,这么多年过去,便如《锁麟囊》薛家小姐撒娇的,“流水年华春去渺”也;更如《鱼藏剑》里伍员叹息的,“一事无成两鬓斑”了。

岁月消逝,却有一些文字留了下来,所以我把文字看作可以抵挡年华流逝的一件好东西。但同时,文字记录的这些,都已经被时代的车轮无情地碾过,“不见了,没有了,消失了”(《尼罗河上的惨案》里大侦探波洛的台词)。由是,文字又成了最无用的东西。

虽然如此,用文字记录下岁月的消逝和消逝的岁月,为了忘却而记念,却成了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我们站在过去和未来交接的路口。往回看,一切都已远走;朝前看,一切都是未知。但至少我们有回忆。在忘却之前,每个人都有义务作一些记录。

最后,谢谢您耐心地看完了这本也许毫无意义的小书。

孙洁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走在消逝中(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04621
开本 32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1
13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