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粮油地理探秘/中国粮油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粮食作物是人类作为主食食用的作物,它包括:以籽实为收获物的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小黑麦、玉米、高粱和谷子等;以种子供食用的作物,如大豆、小豆、蚕豆、豌豆、绿豆和扁豆等;以块根和块茎为食用部分的作物,如甘薯、木薯和马铃薯等。

作为世界重要的产粮国之一。世界各种主要粮食作物几乎都见于中国。

陶玉德编写的《中国粮油地理探秘》一书是从2010年《粮油市场报》“中国粮油地理万里行”系列报道中精心挑选出的相关专题文章,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异彩纷呈的中国粮油作物大世界。

内容推荐

陶玉德编写的《中国粮油地理探秘》一书是从2010年《粮油市场报》“中国粮油地理万里行”系列报道中精心挑选出的相关专题文章,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异彩纷呈的中国粮油作物大世界。

《中国粮油地理探秘》不仅是了解中国粮油生产、市场、产业化的一个窗口,亦是彰显地方特色、塑造城市品牌、丰富中国粮油地理知识,为其学科发展提供研究素材的一个渠道,更是丰富粮油生产、深化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阵地。

目录

江苏兴化

兴化的“五彩世界”

兴化红皮小麦何以“红”

板桥故里的农与水

楚水之上腾“楚龙”

安徽萧县

萧县:打造“面粉第一城”

“面粉第一城”崛起探秘

新锦丰:“农业航母”起航

吴秀芝:皖王“女掌门”

山西岢岚

岢岚红芸豆:小杂粮大世界

一颗“红豆”的国际旅途

普利丰:岢岚红芸豆产业化的领跑者

湖北老河口

老河口:商业重镇的大农业梦想

产业助推:变“版图小市”为“加工大市”

梨花湖食品:做带有文化的面条

梁红星:重振中国菜籽油的践行者

福建莆田

莆田:演绎海西粮安模式

东南香:破解“以工哺农”难题

天下农庄:开创大米产业新模式.

围垦造田打造特色农业

湖南澧县

澧县:稻源起“农”歌

稻作之源的米业“新传”

盈成油脂:从小作坊到“风投”宠儿

胡国庆:洞庭湖畔唱响“洞庭春”

山东德州

德州:一座“城”带活一方经济

德州升级:深加工的生产力

巨嘴鸟:品牌引领面粉消费新潮

徐山元:“发达”之路在足下

宁夏灵武

灵武:袖珍版塞上江南

千年水利哺养塞上米粮川

兴唐贡米:西北米业骄子

孙兵:玩转多品牌战略

黑龙江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北国“绿”都

“钢铁侠”的绿色农业传奇

齐粮集团:年轻的“巨无霸”

孙岩:散户到庄家的转型

陕西横山

横山:陕北“杂粮王国”

解构横山杂粮产业

横山进出口公司:打造大明绿豆“环球梦”

艾绍顺:会计出身的杂粮企业家

江西新千

新干:赣江中游的“黄金”粮仓

县域经济特色核动力

稻米加工城的新思维

江粮新干公司:稻米加工的国有力量

邓库皮:诚信至上水到渠成

辽宁阜新

阜新:中国花生新力量

资源枯竭城市的精彩转身

阜新鲁花:产业发动机开启“东北之旅”

黑土地:高科技拉长花生产业链

重庆铜梁

铜梁:绘出多彩新粮韵

铜梁小杂粮之春

铜梁粮食公司:特色龙头现雏形

朱启学:“粮食银行”是个双赢之举

后记

试读章节

据了解,楚龙公司已先后开发出了“康师傅”、“华丰”方便面专用粉,星级酒店用中高档面包粉、蛋糕粉、萨琪玛粉等系列产品,公司产品销往华东、华南等地区,成为顶益集团6家下属公司的直接供应商,同时也是华丰集团下属4家分公司的独家供应商,从而拉长了兴化“红皮小麦经济”产业链,将红皮小麦“磨”成了大产业。

在兴化开发区,老远就能看见一排排崭新的厂房泛着银光,一根高大的烟囱冒着缕缕青烟。这是金光集团AFP珠海市华丰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兴化分公司。

“华丰选择兴化,一是当地的红皮小麦适合生产干脆面。二是地域优势。兴化地处长三角地区,2006年选点时,曾经看过几个地方,但兴化综合优势明显。三是当地政府支持。华丰投资模式是与当地合作经营,土地、厂房由政府提供,设备、品牌、市场、经营由华丰来做。”厂长李东涛对记者说。

国内面粉行业的“龙头老大”五得利集团也看中了兴化的“风水”,投资达1.4亿元。

“除了看好兴化红皮小麦,还看中了这里水运、陆运方便的条件,特别是水运成本低,便于把产品打人长三角的上海、苏锡常、浙江等地。”五得利集团兴化面粉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徐同心说,“另外,麸皮、次粉还能就地消化,兴化是养殖大县,新希望、海大饲料等也纷纷人驻,副产品不愁销路”。

“往往农业大县的农民并不富裕,粮食生产的低效益与农民增收追求的矛盾,一直困扰和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兴化市委书记贾春林说,我们产粮大县既要顾全大局,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有效供给,又要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生产也才能持久稳产增产。

近年来,兴化市落实中央省市稳粮增粮政策的举措纷纷出台,各级组织和农民创造和创新的增粮增效新招层出不穷。2009~1:,兴化135万亩水稻平均单产603公斤,获得了连续6年的持续增产。秋收时节,站在兴化市昌荣镇盐北村村头,一辆辆拖拉机、小卡车频繁开进开出,它们或满载粮食缓慢前行,或空车呼啸而去,一派繁忙景象格外壮观。据兴化农口部门介绍,兴化水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1万多亩,总产量增加了2100多万斤,全市农民都忙着卖粮收钱呢!

从2008年秋播开始,兴化在周庄、钓鱼、荻垛、新垛等乡镇大范围推进粮食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各乡镇选择交通方便、农田基础设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村组建设粮食丰产方,核心方连片规模化面积在1000亩左右,并登记造册到户,辐射面积达万亩以上。

通过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兴化市水稻生产实现了单产稳定800公斤的连续攻关成功。2008年钓鱼镇姚家村超高产攻关方单产每亩894.9公斤,创造了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单产百亩方单产全国纪录;在小麦生产上,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单产在580公斤以上的攻关田、单产550公斤以上的百亩方、单产500公斤以上的千亩片和单产490公斤以上的万亩区。

“为使粮食生产销得掉、销得俏,兴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市已打造兴化‘蟹田’大米等20多个绿色品牌,建起了10多个大型粮食市场。其中,戴窑粮食市场的年销售额达25亿元,被国家统计局认定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市场。”兴化市农业局有关人士介绍说。 兴化市在2393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水域面积占了近1/4。每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在135万亩左右。

稻田里搞“立体种养”。兴化市引进、总结了稻田养鸭、鸡、鱼、虾、蟹和种植水生蔬菜等10多种模式,采用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做到既要增产,又要增收,种粮也要种出高效益,农业也要长出“摇钱树”。

荻垛镇的泰州蒲公英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有570亩“稻鸭萍”共作。董事长郭兆芹说,“稻鸭萍”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养鸭、养绿萍,稻子在生长期中,不使用农药、化肥,鸭粪、绿萍成了稻子的肥料,鸭子在稻田里觅食,吃了不少虫子,也省去了农药。

隆冬时节,在兴化市燎原养殖公司的千亩生态“扣蟹”养殖场内,可以看到十几个身穿摸鱼用的皮衣的农民涉在齐腰深的水中,用带柄的网兜捞起只只张牙舞爪的小蟹。

兴化市副市长顾国平介绍说,全市像这样实行生态养殖的农业园区已达26个,总投资1.8亿元。运用行政和经济杠杆、调整产业结构、实行规模化集约经营的这种园区农业,已经成为兴化“三高”农业的新亮点。

兴化市利用稻田的沟渠、鱼塘的池埂、开发的荒滩大力发展水生蔬菜,让水中长出“一桌菜”。缸顾乡2009年新发展荸荠近千亩。该乡100多位农民经纪人在上海曹安等市场租下摊位,经营加工“清水马蹄”等水生蔬菜,人均收人超过两万元。全乡常年从事水生蔬菜经营的人数约4000人。

不仅水长,更有水养。兴化特色在“农”,优势在“水”,河湖纵横,全市各类水产养殖面积75万亩。

近年来,兴化市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品种,大力推进鱼、虾、蟹养殖,引进和推广10多种地方特色品种和国内外优良品种,实施了20多个省和国家级渔业科技项目,形成了43万亩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5万亩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和1万亩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已建设渔稻共作和蟹鳜混养、鱼虾混养、青虾高效生态养殖4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及40万亩江苏省高效渔业规模化示范区。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兴化“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称号。

全市已培植泓膏、板桥、金香来、中庄等10个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兴化大闸蟹”知名品牌,“兴化大闸蟹”获得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使用权。兴化大闸蟹已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2009年,全市河蟹养殖面积65万亩,预计产量在4.2万吨以上。

阳春三月好风光,如果你走近兴化广阔的田野,定会因一阵阵浓郁的葱香扑鼻而驻足。公路上,运葱的卡车络绎不绝;河道里,装葱的大船马达轰鸣。

据兴化市政府负责同志介绍,全市香葱的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年产鲜葱50万吨,有120多家香葱加工企业,20万人从事香葱的生产加工,每年给农民带来5亿多元的收入。

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日本株式会社、兴化中野食品有限公司,都看好这里优质香葱等蔬菜资源,投资8000)7‘元组建了“兴野”公司,全面采用FD冻干先进技术,制成的食品保持了食品的色、香、味、形,不需要冷藏设备,只要密封包装就可在常温下长期贮藏、运输和销售,三到五年内不变质。

台湾顶新国际集团则投资2000)5‘元美金在兴化香葱主产区建立了顶芳脱水食品有限公司,按国际标准生产“康师傅”方便面配料。公司与6000多位农民签订了常年产销合同,农民的菜田成为公司的“绿色车间”。

多少年来,兴化农副产品加工走的是“稻子剥个壳,猪子捅一刀,蔬菜去个根,醉蟹过年卖”原料工业之路。兴化市委书记贾春林多次强调,改变这种“原料经济”的加工模式,大力提升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让农民真正鼓起“钱袋子”。

兴化市从“第一车间”抓起。该市农业、水产、林牧等职能部门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以及部分外省市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科技合作关系,获得了以兴化香葱为主体的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研究和制定了近20个蔬菜生产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

目前,兴化全市12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中获自营出口权的6家,通过Is()9000质量认证的企业12家,已经形成12万亩香葱生产基地,5万亩包菜、青梗菜生产基地和4.8万亩水生蔬菜生产基地。2001年兴化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香葱生产和脱水蔬菜加工基地。

兴化人用勤劳的双手,已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勾画出壮丽画卷,但他们并未止步,仍在高擎画笔为“五彩世界”添彩。P3-5

序言

粮食作物是人类作为主食食用的作物,它包括:以籽实为收获物的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小黑麦、玉米、高粱和谷子等;以种子供食用的作物,如大豆、小豆、蚕豆、豌豆、绿豆和扁豆等;以块根和块茎为食用部分的作物,如甘薯、木薯和马铃薯等。

作为世界重要的产粮国之一。世界各种主要粮食作物几乎都见于中国。

中国栽培较普遍的粮食作物有20余种,以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为主,其中稻谷、小麦、玉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由于幅员辽阔,气候、土壤、水质差异,同样作物在中国南北、东西之间呈现不同的特征,有些作物还有春播、夏播、秋种和冬种之分,而每种作物又有不同的品种。因生产水平不一,同一作物产量地区之间也千差万别。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粮食经济发生沧桑巨变。用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生产布局的理论来分析与研究粮油经济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中国粮油地理探秘》一书是从2010年《粮油市场报》“中国粮油地理万里行”系列报道中精心挑选出的相关专题文章,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异彩纷呈的中国粮油作物大世界。

这里.以“鲜活的事例、精彩的故事、厚重的人文、诗意的表达、理性的解读”,挖掘粮油种类品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经济作物的魅力基因和特色,突出展现中国粮食经济区域、省际、城市、县域等独特的新经济地理及地域经济脉动,既是自然地理,亦是经济地理,更是人文地理。

这里,案例选择独到、分析透彻,具有浓郁的实证特色,形成了涉及产业类型多、覆盖区域范围广、区域级别相对完备、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个案体系。结合不同案例特定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制度文化、产业传统等地缘属性赋予的发展条件和路径差异,通过历史、人文、自然和科技的视角,阐明典型粮食产业集群的特征,探寻其发展背后的偶然与必然,勾勒其未来发展新坐标。

这里,不仅是了解中国粮油生产、市场、产业化的一个窗口,亦是彰显地方特色、塑造城市品牌、丰富中国粮油地理知识,为其学科发展提供研究素材的一个渠道,更是丰富粮油生产、深化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阵地。其产品架构采取条块结合、纵横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可以说是个百变魔方,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积极而具有建设性地反映中国粮油产业布局的现状、成就和发展趋势。

一份以内容制胜的系列报道,“贩卖”的不仅是隽永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更是引人思索的真知灼见。

从东北到东南,从西北到西南,“中国粮油地理万里行”推出一年多来,记者欣赏了白山黑水、大漠孤烟,领略了稻海扬波、麦浪连天,走访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大半个中国;既精心报道了江苏兴化、安徽萧县、黑龙江北大荒、‘湖北京山、江西新干等粮油产业集群,也工笔勾勒出我国花生、油菜、油茶、核桃、青稞、燕麦等粮油品种生产加工流通大格局。

“中国粮油地理万里行”系列报道推出以来,在业内反响良好,多省市电称报道对当地粮食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并推荐众多典型。从事粮食经济地理研究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做好系列报道非常关心,多次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对其中佳作予以肯定。不少读者来电、来函建言献策,希望报道能够持续进行。

中国粮油地理博大精深,作物种植奥妙无穷。我们深知,无论走访多少个地方,挖掘多少个故事,始终只能捕捉到其中的冰山一角。但我们不会裹足于万里征程,希望继续通过更多区域样本的解读,促进更多独特的地方作物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编者

后记

从生产、流通到加工、消费,围绕中国粮食这一主题,单学科、单作物品类的图书并不少见,但对粮食经济全面的关注却还是个“被遗漏的角落”。由《粮油市场报》编撰出品的“中国粮油书系”无意间填补了这个空白。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华文明的核心就是农业文明,无论是回望粮油人物撩开古老文明的一角面纱,还是探秘广袤中华大地的种植文化,无论是解码粮油企业家的财智方略,还是对粮食产业的深度观察与思考,都是在做五谷文章,都需要潜心耕耘。我们深知,只有沉下去真正感知中国粮食经济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才能读懂中国农业,才能真正助推粮食强国。希望这些来自粮油一线的观察、解读、感知、思考,能为涉农涉粮工作者提供一点有益的启迪。

本书系的出版凝聚了所有粮油市场报人的智慧,也凝结着众多领导、专家、学者的心血。特别感谢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董事长刘文进、总经理乔林选,正是在他们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改版后的《粮油市场报》乘势推出了《中国粮油地理》、《中国粮油财富》、《中国粮油产业》等一系列专刊、专栏,为本书系的结集出版积淀了大量鲜活、生动、深刻的素材。

在采访、报道和编撰过程中,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等涉农涉粮部门、组织和个人给予诸多指导、关怀和帮助,不少采访是在他们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许多来自一线的粮食工作者热情出谋献策,答惑解疑,无私协助,是隐藏在文章具名背后的英雄。在成文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的专著或论点,摘录了部分媒体记者的报道资料,他们深邃的思想、精彩的论述为文章添色良多。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本书系的顺利出版还得益于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策划.他们派出精兵强将精心编校,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们的辛勤付出使本书系最终能够走进“农家书屋”,呈放在您的案头。

本书系的统筹、组稿分别如下:《中国粮油地理探秘》、《中国粮油新视点》为裴会永、白俐;《中国粮油产业观察》为石金功、宋立强;《中国粮油财富解码》为张宛丽、任敏;王丽芳承担了《中国粮油人物志》的组稿工作,并独立撰写了该书。王小娟、王勃、孙利敏为本书系设计制作了封面和插图。其他作者因文中均有具名,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虽然编者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学识有限,书中仍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力完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粮油地理探秘/中国粮油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玉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903671
开本 16开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6
18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