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中国思想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天涯“煮酒论史”第一人熊逸最受欢迎系列作品之一《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

用说相声的态度来说孟子其人,用福尔摩斯的态度解读孟子哲学。

读孟子不一定要正襟危坐,这是一本会让你笑出声来的严肃读物。

看历代统治者如何用真话来说谎,影射现代社会。

摆事实、发现疑点,从一个个“误解”,开始,发掘历史真相。

内容推荐

这本《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由熊逸著,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你也许想知道这些问题——

管仲最像人·最佳损友

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为什么不是八百年?

孟子编排河南人?

《尚书》错了还是《孟子》错了?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以史为镜?以史为哈哈镜?

“以史为镜”这话谁都知道。可问题是,这面镜子真就那么可靠吗?灰尘擦干净了没有?镜面是不是平的?如果我们对着一面哈哈镜穿西装、打领带,大摇大摆地出门而去……

又如果:这镜子一会儿是凸面镜,一会儿又是凹面镜,一会儿这里被贴了张招贴画,一会儿那里被记号笔涂了几句友情提示……又如果:这镜子不再成其为镜子,而变为巫婆手里的水晶球——你能从这里面照见什么,那就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目录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不丑

 不要轻信简体字?古人怎样起名字

 公孙和公孙先生

 宁死也不能坏了规矩

 管仲最像人?最佳损友

 晏婴,齐国的好丞相

 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为什么不是八百年?

 孟子编排河南人

 史上第一代气功大师

 舌战群儒

 做人不能太谦虚

 再看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祖师爷

 《尚书》错了还是《孟子》错了?

 匈奴版秦桧

 天作孽,人作孽

 抛开天,只谈人

 宁可自杀,不可坐牢

 孟子的乌托邦

 孟子的天使不是查理的天使

 励志书的祖师爷

 励志:个人努力真的重要吗?

 孟子对求职者的重要忠告

 被误解的“与人为善”

 柳下惠姓甚名谁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天时不如地利:一句被误读的名言

 别把“人和”当团结

 孔乙己读书法

 孟子评书小段

 装病是儒家的一项优良传统

 山中宰相帝王师

 绵羊世界

 看谁读书最仔细

 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

 那么多的金子都哪里去了?

 边城孟子

 千万别听孟子的

 和小人同行

 别把孝道当伦理

 显微镜下看圣人

 挑唆一场侵略战争

 有了错误改不改?

 和圣人相提并论

 孟子的工资条

 征收卑鄙税

 拿拿架子

 谁是小人?

 起名字的阴损典范

 怨天不尤人

 当官要不要领薪水?

 孟子的GPS路线分析

 刺儿头王充

谢幕:不要相信我的话

试读章节

公孙丑不丑

“梁惠王篇”结束,“公孙丑篇”开场。

在“梁惠王篇”里,孟老师主要是和国际上的一些大人物交往,而在本篇当中,五花八门的家伙们将使故事的场面变得更加热闹。

作为(《孟子》本节篇名的“公孙丑”三个字其实是个人名。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他应该很庆幸自己不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课堂上,不然的话,同学们肯定会拿他这个古怪名字编排出不少龌龊外号来。对了,说到“丑”,我们在上一本书里不是还见识过一个名叫“恶”的家伙吗?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古代这些做父母的也太不拿自己的孩子当回事了,怎么给孩子瞎起名字呢,你当这是新新人类起网名呢?

转念一想,一嗯i古人不可能那么前卫,这样看来,“丑”“恶”这种字眼儿在孟子的时代恐怕并不像我们现在看上去那么丑恶。所以呢,大家别按读武侠小说的习惯,一眼就把公孙丑先生当成那种只配使金背砍山刀之类粗俗兵刃的反派角色。

对最不起眼的小事,也不妨刨根问底一番,看看能不能刨出萝卜带出泥。

——公孙丑为什么叫公孙丑?难道为了跟“木子美”配成对联?嗯,这还真不是没有先例,陈寅恪当年就曾拿“孙行者”作为上联给考生出题,标准答案是“胡适之”。

公孙丑的答案是:丑,可能不丑。呵呵,这可不是和尚打机锋,且听我来讲讲古。说到这个“丑”字的意思,晚清时期发生过一起著名大案,史称“((苏报》案”,案件的焦点就在这个“丑”字上——可以说,这个字的背后牵涉着好几颗很值钱很值钱的人头。如果这个“丑”字真是丑的,那这几颗人头恐怕也就没法在脖子上继续待着了——这还是往轻了说,如果按照当时的法律条文铁面无私地来判,九成该是凌迟。

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大多数中国人最感窝心的时间:晚清,慈禧太后当政的时候。

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大多数中国人最感耻辱的地点:租界区。

在这个最窝心的时间,最耻辱的地点,有几个愤青和愤中们在租界区正忙活着开办报纸,他们在一份叫做《苏报》的无名小报上大肆发表煽动性言论,其愤青程度是我们绝对不敢想象的,最后居然在报纸上对当朝天子指名道姓骂大街,说出什么“载湉小丑”这样的话来!这个“载湉”可不是阿猫阿狗,人家是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一看,嘿,欺负人也没有这样的啊,古往今来的皇上们哪有受过这种待遇的!怎么办?当然要严办!于是下令地方官府,迅速逮捕《苏报》一干人等!

《苏报》这些愤青、愤中们都是些什么人呢?其实没有一个不是我们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有蔡元培,有邹容,有章士钊,骂光绪皇帝是小丑的那位仁兄更不是什么无名小辈,乃是堂堂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他老先生的书现在还有不少读者呢。

这案子派到江苏地方长官俞明震头上,俞大人一琢磨:我们官僚机构向来是以办事效率低下著称的,这次自然也不能例外,对了,还有件事要记得,先把风声放出去,然后再抓人。

风声吹了又吹,鞋带系了又系,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一众官差终于以春游的速度抓人来了。

抓蔡元培,没抓着;抓章士钊,又没抓着;正走着,却见章太炎老远迎过来,一脸焦急:“官差大哥,我这些天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你们给盼来啦!”

官差们一愣:“你是谁呀?”

“我就是你们要抓的章太炎啊。”

“嗯,你就是章太炎?长得不像啊。走走走,别给我们捣乱!”

“我真是章太炎!”

官差们没办法,也只好带着章先生回衙门交差,这可让俞明震吃了一惊:“派你们去抓人,你、你们还真抓来了?”

官差们连忙报委屈:“大人,您就体谅体谅我们吧,名单上那么多人,我们可就只抓来一个呀。都怪我们办事不力!可话说回来,就这一个也是他自己硬往枪口上撞,推都推不出去!”正说着,门口有人来报:“外边有个自称叫邹容的,说是投案自首来了。”

俞大人白眼一翻,气不打一处来。

可既然已经有两名嫌犯到案了,没办法,那就审吧。在列强的压力之下,这案子没让清政府单独审理,而是在租界区的法庭上由清政府的代表和洋人法官共同审理。我们以小人之心揣度一下,说不定章太炎和邹容正是看准了这点才从容归案的。

庭审开始了,章太炎该怎么给自己辩护呢?想他谩骂当今天子,那可是白纸黑字,证据确凿,以清政府的手段,就算是清白之身都能以冤案入罪,更别提当真铁证如山了。

章太炎能翻案么?

章先生不慌不忙:“不错,《苏报》上的那篇文章确实是我写的,我是写了‘载淮小丑’,可是,我并没有辱骂皇上啊!冤枉啊!”

“啊?!你自己都承认了,还喊什么冤枉?!”

章太炎理直气壮:“我当然冤枉!我的确写了‘载湉小丑’,可你们分明会错了意, ‘小丑’这个词是指‘小孩子’,什么时候成了骂人的话了?真是岂有此理!别急,且听我慢慢考据——”

别以为学古文、读旧书只能把人读成孔乙己,也别以为训诂、考据之学都是枯燥无聊又不好找工作的学问,这些东西在关键时刻可是真能救命的!章太炎在法庭之上,引经据典,舌璨莲花,考证“小丑”一词的本义,最后得出结论说:“‘小丑’的意思是‘小孩子’,怎么能说是骂人的话呢?”

原来说别人是“小丑”不算骂人?!庭上众人面面相觑,虽然有心反对,可在考据问题上谁又能辩得过章太炎呢?

——这就是当年“《苏报》案”的一段逸闻,告诉我们小丑不是小丑。那么,我们此时回过头来再看看“公孙丑”,是不是就得重新掂量一下了,也许这位公孙丑同学并不丑呢?既然“小丑”的意思是“小孩子”,那“公孙丑”的意思就应该是“公孙宝宝”了?

呵呵,其实,这个推论并不成立。

错在哪里呢?

错在简体字上。P003-006

后记

谢幕:不要相信我的话

王充是个大刺儿头,总有点儿横着膀子找茬儿的意思。但有些找茬儿经常是有趣的,虽然做人满怀疑问也许会很辛苦。《孟子》一书里会有多少疑问、多少无法确知的东西呢?很多。生活如此,历史更是如此。人民群众的眼睛很少有雪亮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听风就是雨的,大家往往并不在乎这雨到底是真是假,重要的是风声是不是能够迎合自己的心理预期。看历史,看生活,经常让我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只愿意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而这样的信息却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信息。如果那份要命的清政府档案没被发现,袁崇焕可能到现在还被人们骂作汉奸呢。想想当时北京老百姓群情汹涌地看袁督师遭受千刀万剐,还觉得不够解恨,还要疯抢剐下他的肉来吃……想想也头皮发奓。

——嗯,最后请两位看似不相关的人来给这本书谢幕吧。第一位上场的是张良。

哪个张良?汉朝“开国三杰”之一的那个张良,这是位神仙一般的高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良本来是韩国贵族,秦始皇灭掉六国,自然韩国也是被灭掉了的。年轻的张良处心积虑要报仇,要刺杀秦始皇,于是有了那次博浪沙大铁椎的行刺事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误中副车”的成语。

张良行刺失败,赶紧逃跑。秦始皇气坏了,吩咐下去,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活动。如果在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人要想逃跑还有很大的成功可能:那么多国家呢,就在国际社会上来回转呗。可秦始皇时代已经一统天下,无论逃到哪儿都出不了秦始皇的势力范围,而且,以秦始皇的凶残暴虐和雷霆手段,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张良能逃得了吗?《史记》的记载是:“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隐匿下邳。”

张良改名换姓藏起来了,’秦始皇“大索天下”,竟然没找到他。

张良到底藏到哪儿去了,能让神通广大的秦始皇都找不到他?

有人说了:张良是被一位神秘黑衣人藏到自己家里了,而这位神秘黑衣人的家秦始皇是万万也怀疑不到的。

是谁呢?

我敢保证肯定有人第一个就会猜到是秦始皇的老婆,或者是秦始皇的哪位正当宠的妃子。她把年轻英俊的张良(张良确实是个美男子)藏在自己的卧室,这两人或许以前就是青梅竹马,或许此刻美女救英雄一见钟情,而且这美女也和张良有类似的身世,是位六国贵族之女,被秦始皇灭了祖国之后抢进皇宫来的。于是乎国仇家恨,干柴烈火……谁要想看这种剧情,回头等我单写一篇小说好了。

那这人到底是谁呢?

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赵高。

不错,就是赵高,著名的大奸臣,“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就是他的事,对秦朝的灭亡他要负很大的责任。

可是,赵高这个大坏蛋、大反派、头号的卑鄙小人,他怎么会帮助张良呢?

答案是很惊人的:赵高是关公唱白脸,好人扮反派。古人有诗赞道:“当年举世欲诛秦,哪计为名与杀身。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这是说赵高为了灭秦,不但冒着牺牲掉性命的风险,更冒着牺牲名誉的风险,先设计杀了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然后又祸害秦二世胡亥(我再补充一句:秦二世上台以后还被赵高挑唆着把亲兄弟们全弄死了),把秦国搞得干疮百孔,所以,若论灭秦之功,赵高比汉朝所有开国功臣加在一起还牛!

还有诗呢。吕星垣来到下邳,就是《史记》里说的“良乃更名姓,隐匿下邳”的这个下邳,所谓张良当年的藏匿之地此时已有了一座张良纪念馆(留侯庙)。吕星垣恭恭敬敬地进了纪念馆怀念张良,写下《下邳谒留侯庙》:“赵高名在《列仙传》,何得仙家滥其选?《索引笺言》颇辨冤,鹿马计胜长平战。”——是说赵高的名字竟然会出现在((列仙传》里,难道大坏蛋也能做神仙?这世界也太没天理了吧!不对,这里边一定有问题。果然,有人写文章给赵高平反了,原来赵高不是坏蛋,而是埋伏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啊!赵高厉害啊,以“指鹿为马”这样的妙计不动声色地颠覆了秦朝政权,这可比秦国当年打赵国的长平之战威力更大!

为什么要和长平之战来作比较呢?除了长平之战是秦国灭六国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赵高是赵国人,是赵国贵族遗孤,他为了一报国仇家恨,不惜自宫——他白宫不是为了练《葵花宝典》,而是要混进秦宫伺机报仇。从这点来看,他的身世如同张良,自我牺牲精神却比张良还大。吕星垣接着赞美赵高:“颇死牧废无英雄,山河西吞惜无策。颠覆咸阳志已酬,组系子婴维尔力。”——是说赵国当年人才凋零,廉颇、李牧已死,而秦国势力日强,吞并六国势不可免。多亏赵高之力,终于从内部颠覆了秦政权,虽然身死名裂,却堪称灭秦的第一功臣。

——赵高真是这样?真的一直被世人误会了吗?我小时候看赵高的故事,当时还真有过一些疑惑:他这么倒行逆施不是明摆着给自己挖坟掘墓吗,一个但凡有点儿理性的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后来时隔多年,还真看到有人写的翻案文章了。至于这翻案可不可信,证据是否确凿,倒也未必就能让人骤下结论。反正还是老话:存一家之言而已。

这世间有多少帷幄密谋?人的行为又有多么复杂难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真就全是真吗?假就全是假吗?很多都是不容易搞清的事情,姑妄说之,姑妄听之罢了。

书评(媒体评论)

熊逸自称好熊。

好熊有四般江湖利器:

一为博闻强识。在他的文章中,中西典籍信手拈来,没有超群的记忆力很难做到。

二为超强的思辨力。他尤擅推理,考辩细致入微。

三为绝佳的历史感,有“日光之下无新事”的史学观。

四为细腻。好熊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纤毫必现。

——网友评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中国思想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20995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5-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