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桃花源漫记
内容
编辑推荐

诗人长已矣,桃花梦千年。昔有“易子而食”,今有“易粪相食”,要找到一个能放心过日子的地方真不容易。“桃花源”虽然诱人,但它是虚构的。要真过上好日子,还得回到身边的现实来。要是在现代环保理念的指导下,把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的农庄结合起来,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呢?

这样的尝试已经有了,那就是上海沈湖生态农庄。

这种尝试让苏兴良教授叹为观止,禁不住落笔成文。是什么让已经退休的苏教授如此心花怒放呢?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苏兴良编著的《新桃花源漫记》是以游览者的视角来观察、写作的,不仅描写农庄的景观、环境,建立的背景和缘由,庄主的身世和情感,农庄里开展的活动,也抒发自己的观感、审美情趣。

内容推荐

《新桃花源漫记》作者苏兴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上海浦东沈湖生态农庄。作者多次参观游览这个农庄,在对其景观、建立背景和缘由、庄主的身世和情感、农庄开展的活动等内容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观感和审美情趣,向读者展示了传统农庄和现代生态理念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之后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的新面貌。

《新桃花源漫记》给“离城市很近”的读者提供一个了“逃离喧嚣”的机会,也为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提供了一种选择路径。

目录

城市与乡村互动

世博船载世博情

话说神木

“词犹在,情未了”

走访牌楼村

钓翁胡老伯

农庄里的“华清池”

绍兴可乐

温馨小楼

飞萤,蛙声……

乡情与文脉

蜂飞蝶舞桃花源

鹤乡的传说

乡间小路

风车和水车

上空、地下

秋韵·网上种田

漂流去!竹林中的祥瑞亭

感受文化艺术节

苏姓一家亲

越剧之友

偶遇小神童

画家苏焱

庄主苏寿梁

后记

附录

中国景观研究院院长苏寿梁|永祁

东坡后嗣在嵊州|苏成夫

桃花源里有落花|关蓓

沈湖生态农庄——宁静自然的心灵家园|毛路平

嵊沪两地越迷缅怀袁雪芬|

新桃花源记|金鑫

我对“道”文化的理解|苏寿梁

我公司荣获景观行业“奥斯卡奖”|陈彧

沈湖村琐记|郑卫东

再聚已过三十年|郑卫东

试读章节

乡间小路

告别海潮路上的“鹤亭”,前行不足十米,便是称之“杏仙柳堤”的一条南北向的沙石小路。路面宽不足三米,长约千寻,这便是农庄里的富有乡土风情的乡间小路。

小路两旁整齐排列着依依垂柳,微风拂煦,空中荡起一波波柳浪,如飞天仙女舒广袖,婀娜多姿;垂柳之间栽有桃树,倘在春天桃花盛开之季,红艳艳地染红了整条小路,远远望去,真可谓桃红柳绿,绚丽斑斓。

我是在夏末秋初瓜果飘香时节来到沈湖生态农庄的。漫步在这条小路上,置身于柳下桃树间,但见桃树枝头上挂满硕大的水蜜桃,暗香浮动,引诱的我不得不摘下一只品尝,满口香甜,不愧为南汇水蜜桃的上品。

循着小路前行,路两边展现一派乡野风光和诗境。路的左侧是大片荷塘,右侧则是成畦的稻田、菜田、鱼塘和家禽养殖场。荷塘足有二十几亩,高挺的荷叶田田,硕大圆实,其间挺立着袅袅娜娜的荷花,也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尖头的蓓蕾犹如出浴的少女,双手合十迎客。还有的茎秆上花瓣已谢,换成扁圆的莲蓬,上面镶嵌着绿珠子似的莲子。一阵清风掠过,荷塘顿时鲜活起来,叶与花,花与篷,相依相拥,都涌动起来,形成一波波彩色波澜。原先栖息在荷叶上的小青蛙,也扑通扑通跃入水中,整个荷塘成了一个动感的世界。

倘若夜幕初降,淡淡如水的月光,把缕缕清辉洒向荷塘,形成水气氤氲,薄雾茫茫,也浸润到小路上两排的桃柳,形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景象。这情景也不由得使我忆起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对月下荷塘景物的精彩描绘,所呈现出的那一幅静美淡雅、浓浓诗意的境界,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荷塘的东面,也就是小路的东侧,又是另一番的田野风光。由南向北依次为郁郁葱葱的稻田,菜畦里长满茭白、荸荠、茨菰等水生蔬菜。相连的是甲鱼、乌龟养殖塘、鸡鸭鹅饲养场,一派农家田园景象。那晚稻秧棵碧绿碧绿,碧绿得能尽染视野;爬到围堤土坡上的甲鱼、乌龟,听到小路上行人的脚步声,纷纷跃入池塘中,有的还将小尖脑袋伸出水面张望;最富情趣的是家禽饲养场,鸡鸭鹅混养在一起和谐相处,但它们不怕人,每当有人将饲料投进场内,就各自争食,叽叽嘎嘎奏起了大合唱。

这种江南水乡的生活情景,使我忆起家乡农耕往事和乡风民俗,绿英英的菜园,金黄的稻谷,飘动的炊烟,丛丛树木,鸡鸣狗吠,晚霞彩云,……是那么悠远而清新,真切而难忘,不禁使我唱起台湾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寂惆怅,都随着晚风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唱着唱着,我嗅到了田野的芳香,寻找回童年生活的乐园,披着星光,徜徉在沈湖生态农庄幽静的小道上。

P70-72

序言

红尘不到处,沈湖情韵长

吴言生

自古以来,社会越是喧闹,红尘越是纷扰,人们就越是想寻找超凡脱俗的桃花源。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成畦,美池照影。童稚老者,怡然自乐;那里,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见人。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那里,完全摒绝了红尘俗世的烦扰热恼,恬静,悠然,淳朴,静美。

只不过,这样的桃花源一直存在于梦里。梦醒之后,当我们想再度走进它的时候,常常是“遂迷,不复得路”,枉惹一腔“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怅憾。缘此,人们从来也没有想像过真的有那么一天,会真的走进梦里,走进桃源。

然而,当机缘来临、福报来临的时候,你就会走进梦里,走进桃源。这个红尘飞不到、怡情适性、情韵悠长的现代桃花源,就是沈湖生态农庄。只不过,比起陶靖节笔下的桃花源,又有着别样的情致。因为这里——离城市很近很近,离喧嚣很远很远!

沈湖生态农庄坐落在浦东新区,与航头镇牌楼村相毗邻。农庄里有湖泊河流、果园苗圃、茶园竹林、稻田菜畦,洋溢着田野风情,诗情画意。绿茵茵的菜园,黄灿灿的稻谷,袅袅的炊烟,丛丛的树木,鸡鸣狗吠,燕雀相欢。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田夫荷锄,麦苗吐秀,徜徉在这里,你仿佛生活在古代的田园之中。

宋代无门慧开大师禅诗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沈湖农庄亦是如此,四季有佳景,季季景不同。春天桃红柳绿,姹紫嫣红;夏天凉风习习,繁星满天;秋天虫鸣唧唧,月色如水;冬天雪意朦胧,山容如睡。春天的蓬勃,夏天的热烈,秋天的丰硕,冬天的静美,无不给人以心灵的欢娱与洗涤。

风清月白,湖光如练。徜徉在月色湖光掩映中的沈湖农庄,不由得想起《道德经》里的一段话:“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万物芸芸,要回归到它的源头,回归到它的根上。而沈湖,就是一个能让人静静地品味,慢慢地沉淀,让心灵归根复命的地方。

庄主苏寿梁先生将农庄命名为沈湖,是因它自己的家乡在浙江嵊州的沈湖村。农庄在房舍构建方面融入了故乡民居的样式,农庄内的道路也以家中长辈的名字来命名,这些都体现着浓浓的归根情结。据说,苏寿梁是北宋大文豪苏轼31世裔孙,农庄的庭院就有了 “苏园”、“东坡春晓”等名字,这也是向传统文化的归根复命。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当你用出世的胸怀,做入世的事业,就会无住、无心、淡定、从容;当你奔走在万丈红尘,当洁白如练的素衣在风尘中化为缁衣,当五颜六色支离破碎的心需要漂洗修复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会萌生归意,知道回家。而沈湖,就是心灵栖息的一个绝佳之所。在这里,你可以欣赏荷塘、稻田、菜地、鱼池。荷叶田田,荷花袅袅。荷花荷叶,相拥相依;你可以荡舟、漂流、采茶、尝鲜;你可以嗅到田野的芬芳,找回童年的乐趣;你也可以在“东庄春雨”品茶吟诗,下棋习字……

月下,池塘,一蛙入水,使人想起日本诗圣芭蕉的一首俳句:

古老一池塘,

一蛙跳进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

万物本闲,唯人自闹。自古以来,万物就静在那里,池塘就静在那里,沈湖就静在那里。万籁俱寂中,一只青蛙跳到了水里,在亘古的宁静中,激起了无限的生机。这极静中的极动,扑通的一声响,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把你的心,你的灵,你的三魂六魄,你的精气神,全部都吸入、摄受、融进了当下这一刻。于是,这一刻就为了千古,这一瞬就成了永恒。  山川风月,美景无垠,然而,这些良辰美景,却只为有心者而存在。所以宋代的圆悟大师说:“百花春至为谁开?”是啊,百花到底为谁而开?为有心者而开。在这个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景,而是欣赏美景的眼睛。而要具有欣赏美景的眼睛,必须具备欣赏美景的心灵。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只要你没有“闲事挂心头”,没有贪嗔痴的污染,就会发现每一个时辰、每一个地方的美丽景致。春闻百花香,夏受凉风爽,秋看月色美,冬赏瑞雪飞。时时是美景,处处是佳节。匆匆遽遽的人生,也缘此而变得纤尘不染,光华皎洁。

这就是沈湖,诗情禅意的沈湖,心灵栖所的沈湖。

当我们回味着沈湖“离城市很近很近,离喧嚣很远很远”的句子,会蓦然发现,这里面禅意悠长。这样的沈湖,究竟是一个什么的所在?当你参悟出个中的奥妙时,就会会心一笑,悠然神远。

原来,沈湖不在别处,桃花源也不在别处,它们就在当下,在我们心中。在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深处,都有这样的一座沈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什么是深山?闭户即是深山。

什么是净土?不染即是净土。

身居现代化都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每个人都渴望着一方净土,去抚慰心灵,拂去尘垢,回流能量,愉悦身心。来到这样的居所,天人合一,乐山乐水,就会解下面具,剪断绳索,明心见性,回归本我。悠然一笑,山青水碧。从自性中升华起快乐,流淌出幸福,绽放出喜悦。让烦恼纠结,抑郁困顿,疲惫忧伤,化为一缕青烟,随风而去,杳无影踪。

常常来沈湖,诗心不会老,禅骨不会老,情意不会老。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空杯的心态,打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相期相约,在桃源深处,在沈湖净土。

壬辰之春,于山水禅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后记

我很喜欢由庄奴作词、邓丽君演唱的一支流行歌曲《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

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

这里已包括。

谈的谈,说的说,

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

小城来做客。

如果把歌词中的“小城”改成“农庄”,那么对沈湖生态农庄来说也是最合适不过。我曾几次来沈湖生态农庄做客,感受就像《小城故事》中所唱的:“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因此,2011年9月农庄庄主苏寿梁总经理让我替农庄写一本小册子,我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尽管我当时手头事情还很多。于是抽空看资料、访问,来农庄仔细观察体验生活,感受着农庄里的人文景致,边写边修改,再请庄主及有关好友审阅,总算在岁末年初拿出了初稿。

我是以游览者的视角来观察、写作的,不仅描写农庄的景观、环境,建立的背景和缘由,庄主的身世和情感,农庄里开展的活动,也抒发自己的观感、审美情趣。不一定全面,却也是我的真情实感,心灵中的喜和乐。我从小也是生长在农村,是个农家子弟,虽然长大进了城读书、工作,但对乡村和土地的那份恋情一直没有淡漠,对大自然的原野风光也永怀深情。因此,我每次来到沈湖生态农庄,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回归到乡村故土,投入宁静幽远的大自然的怀抱。这种怀旧的情绪不时流露在笔端,让我沐浴在阳光和春风之中,感悟到耕耘人生的真谛。

这次写作,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由于写作的需要,我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掌握园林景观营造方面的知识,尤其得以深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涌现的大批民营企业家的艰苦创业经历和事业有成后回报社会、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以及他们发奋图强的胸襟和抱负。同时,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总之,我通过写作得到了许多教益和启示,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为了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上海沈湖生态农庄及其庄主,本书附录了8篇有关文章,以增加本书的蕴含。最后,衷心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言生教授为本书作序,使本书增色不少。还要向为本书创作插图的青年女画家苏焱,提供农庄景观摄影的苏麟昌、陈彤先生致谢,感谢他们的友情协作!书中如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2012年1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桃花源漫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兴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56819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39:22